《德国通史》读后感1000字
《德国通史》是一本由丁建弘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500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0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通史》精选点评:
●还不错,不过没有看完。本想看完按照德国历史把德语区的照片整理一下,但是还是没有去落实这项工作。不过记住吧,有时间还是可以做一下的。
●德国通只能算是一本入门教程,但对于近代之前德国史的叙述还是比较翔实的,对于梳理德意志兰整体的历史脉络有着建设性作用,对于为人所诟病的唯物史观过于死板,有待商榷,这毕竟是一本入门级别的通史,不能以学术层面要求
●本来很有意思的国家,很伟大的民族,非得写成教科书一般的枯燥无味,这帮老学究,书是读了不少,却读傻了,无趣得很。
●很不错的一本书
●马列史官指导下的产物,不读也罢~
●gggggggggggggggggggggg
●伟大的德意志!!!
●作为基础通史还行,上古史比较简略,共运史写得非常无聊。非常多的地方仅仅是简单介绍未做展开,经济文化科技篇幅较少,主要还是注重政治史。作为框架还不错。
●大概把这本书作为普及读物算是不错的吧。中国人编写的迄今为止最佳的德国通史,丁先生的功底确实是非常深厚,但不得不说,这不过是开始。
●历史:看完全部遗忘 遗忘得都让我怀疑自己还要不要继续读历史了
《德国通史》读后感(一):伟大的德意志
德意志堪称世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由于欧洲各国对它的忌惮,致使德国常年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但自从俾斯麦一统全德后,任何战争、意识形态德阻挠都不能再阻挡德国国家统一的步伐。二战后,德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而与此类似的有朝鲜半岛德分治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对峙。但两德突破各种阻碍,终于完成统一,此间的经验与意义,乃是我国人大大值得借鉴的地方。
工业化后的德国亦创造过两次奇迹,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德国先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败国,国家蒙受巨大破坏,却均能在战后十年内迅速复苏,成为世纪第二的强国。这种超乎寻常的经济与建设奇迹背后蕴藏着何种作用?是德意志的民族精神,还是其他的什么?
《德国通史》读后感(二):胡诌几句
终于看完了。虽说是德国通史,但全书85%以上的内容都在关怀近现代史。值得看的章节有俾斯麦统一德国那一章(第八章)以及丁建弘先生批判以往对纳粹主义的实质的观点的那两节(十三章的2、3节)。但丁先生对工运似乎仍有“越左越正确”的观点;在纳粹运动的分析中过于低估希特勒个人天才、能力的(和作者在分析统一历程中俾斯麦的作用相反);全书在最后几章处理的颇为囫囵吞枣,不仅对分裂和再统一过程中的种种重要条约一笔带过,甚少介绍和分析,而且作者笔下的德国史到了1990.10.3日统一后就戛然而止,丝毫没有交代统一后东德如何拖西德经济的后腿等等影响……总的来说,基本史实应有尽有,但真的只能算是为中国人设计的德国史入门读物。PS:曾经有人在豆瓣上评价说大国通史系列以丁建弘的《德国通史》为甲,但我认为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要略优于它,至少钱先生的“作者评曰”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态度也更为客观。大概就这样吧。
《德国通史》读后感(三):读完了,意犹未尽
因为要去德国交流的原因,想在去之前了解下德国的历史。在图书馆选来选去,看了下前言,作者看起来积淀颇深,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谦虚,倒是有点文化人的样子,想一想写的书应该不赖。
看中国人写的历史,尤其是长得这么像本教科书的,心理是有点准备的。无趣的章节该跳过自然跳过,不影响阅读就行。
每天下班回来读一章,时间不长,两个小时足矣,两个星期就看完了。既感叹德意志兰这个地域概念人民的分分合合,也欣赏他们的顽强与不屈。诚如作者开篇所言,民族或者国家的概念直到很晚才能无误地使用,之前是不合适的。革命,改革,宗教,文化,科学,军事。我既感叹他们为了统一的希望而奋起反抗,又欣赏他们在面对科学冲击时展现的超强的学习能力。这个民族,的确很了不起。值得人敬佩。
然而,令我一再扼腕叹息的,还是想起了自己的国家,好多事情何其的相似,仿佛在历史进程,总有跳不过的节,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在走别人走过的路,还自认为和别人不一样。像是一个高中生,刚开始思考到了一些问题,觉得特别玄妙,不容易,就认为自己特别了不起,独一无二,举目四望皆茫然,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一样。
说是意犹未尽,其实也不过是两点,一是对各个阶段历史的理解还是差了一些。我逐渐接受这样一种观点,一个好的历史学家是一个大体合格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家。不一定要研究得深,但是能用的好。作者这方面的一些解读稍显不足;二是处于个人兴趣,第三帝国消亡之后,战后的日子对当前德国的形势影响至深,可能是我看得不够仔细,私以为要是能把联系讲得更清楚更详细就好了。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本书。看看无妨。
《德国通史》读后感(四):读完了,意犹未尽
因为要去德国交流的原因,想在去之前了解下德国的历史。在图书馆选来选去,看了下前言,作者看起来积淀颇深,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谦虚,倒是有点文化人的样子,想一想写的书应该不赖。
看中国人写的历史,尤其是长得这么像本教科书的,心理是有点准备的。无趣的章节该跳过自然跳过,不影响阅读就行。
每天下班回来读一章,时间不长,两个小时足矣,两个星期就看完了。既感叹德意志兰这个地域概念人民的分分合合,也欣赏他们的顽强与不屈。诚如作者开篇所言,民族或者国家的概念直到很晚才能无误地使用,之前是不合适的。革命,改革,宗教,文化,科学,军事。我既感叹他们为了统一的希望而奋起反抗,又欣赏他们在面对科学冲击时展现的超强的学习能力。这个民族,的确很了不起。值得人敬佩。
然而,令我一再扼腕叹息的,还是想起了自己的国家,好多事情何其的相似,仿佛在历史进程,总有跳不过的节,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在走别人走过的路,还自认为和别人不一样。像是一个高中生,刚开始思考到了一些问题,觉得特别玄妙,不容易,就认为自己特别了不起,独一无二,举目四望皆茫然,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一样。
说是意犹未尽,其实也不过是两点,一是对各个阶段历史的理解还是差了一些。我逐渐接受这样一种观点,一个好的历史学家是一个大体合格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家。不一定要研究得深,但是能用的好。作者这方面的一些解读稍显不足;二是处于个人兴趣,第三帝国消亡之后,战后的日子对当前德国的形势影响至深,可能是我看得不够仔细,私以为要是能把联系讲得更清楚更详细就好了。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本书。看看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