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困摩天岭》观后感精选
《夜困摩天岭》是一部由拉乌尔·沃尔什执导,艾达·卢皮诺 / 亨弗莱·鲍嘉 / 艾兰·柯蒂斯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黑色电影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困摩天岭》精选点评:
●Just as soon as I make sure that grass is still green and trees are still growin’.
●挂黑色电影标签又比马耳他之鹰早上映了大半年,为何不被视作此类型鼻祖?因为它仍然属于老派风格,鲍嘉在片中救助瘸女所展示的骑士浪漫那一面,更接近好莱坞旧世代乱世佳人的白瑞德,而不是新世代硬派私侦斯佩德。三星半。
●鲍嘉演反派都像是正派(褒义),演犯罪片都像是爱情片(也是褒义)
●在这部里面真正感受到鲍嘉的迷;抢劫案简单得不得了,倒觉得情感线出彩;Marie虽然很出彩,但是那个Velma的转变真是出乎意料得戏剧;小狗确实……
●“我很好,只是要确定草坪仍然青绿,树木仍然生长。”
●对Ida路转粉——在车上,宝加:带上女人和狗去打劫真受不了,ida:你只会说狠话,之后两人相视一笑,so sweat !velma妳这小碧池!有情有义的人就是被这种人害的热血渐冷。。。但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追求,早晚能遇上对的(懂你的)那个人!
●4.5 太多细节真是disturbing得不行,比如鲍嘉对清纯残疾少女的欲望投射操控和他朴素乡愁的勾连、聪明美颜的艾达鲁皮诺反复被男人暴力对待所以倒贴鲍嘉、两位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奇怪对调、带来坏运气的狗狗(狗狗演技真是全场最叼)…完全被最后一场山巅悬崖戏摧毁了…
●这片比起绝大多数同类型片人物要鲜活得多,有坚实的源自生活的根基而不仅仅是一个躯壳。沃尔什总是能给出一些格外使人心旌摇曳的元素,看下来的感受非常洒脱快活。鲍嘉和卢皮诺的化学反应很棒。The girl’s a cripple (but she drives anyway)是刻意安插的冷幽默吗哈哈哈哈
●叙事上非常流畅,一气呵成。故事完整,情节起伏也相当合理。但作为film noir,在剧情上太过典型,没有值得注意的突破。也许作为时代较早的作品,给后来留下深刻影响。山路追车戏非常惊心动魄。
●女主角艾达·卢皮诺,第二眼美女,除了演员这个身份还是个导演(非本片)
《夜困摩天岭》观后感(一):free free
这个片子被归在noir电影的早期,也被归在30-40S黑帮电影的尾声;完全没有以往黑帮片的大杀四方-出人头地-翻天覆地,鲍嘉扮演的roy从开始就报着“最后一票”的心态,在各种压抑各种不顺各种隐患中开始自己的末路之旅;High Sierra最早Raoul Walsh想让George Raft来演,RAFT认为最后男主死太惨自己绝对不想死那么惨,于是WB向Raoul Walsh推荐了就在手边的鲍嘉;到今天很难想象George Raft版本的roy会是什么样子...片中为了形象展示ROY英雄迟暮在造型方面也有独特之处,把鲍嘉剃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蛮潮的发型
《夜困摩天岭》观后感(二):鲍嘉总是阴个脸
1.编剧竟然是休斯顿,鲍嘉铁三角。
2. 1叠-2叠推(叠化+推进)-3叠:大楼—首府—州长办公室—角色坐姿背影,经典经典,干净干净。
3.拼命找的资源看起来才爽,这道理和辛勤劳作得来的东西才很开心是一样的吧~人呐,不劳而获就少了乐趣。
4.沃尔什的镜头真干净,赦免状的特写,直接就快溶至监狱。
5.车外窗口架机:拍司机+车与第三者正反打。【哪儿弄两本书学学打光】
6.优秀的黄金好莱坞:配乐一直追随要给观众传达的情绪,自始至终不停。
7.还是那句话,黄金好莱坞最伟大,电影在那个时候达到了可以达到的极致,所有最好的做法基本被挖掘殆尽并投入使用,其次是90年代。
8.忽然想起来《大家,再见》与《杀戮》,心理密闭空间与实际密闭空间。
9.全部都在展现人物善良,温和的一面,与他抢劫犯的身份形成反差。
10.侧面夸赞,小盗贼对他的加入三生有幸,厄尔这个人不仅严谨,而且可靠;小盗贼的小弟则认为厄尔已经过气【这里就牵扯到是否宝刀未老的问题,期待视野形成:像是一刀刘那种期待视野。】
11.女人找厄尔的一段对话,精彩的如同编剧教科书。
12.诅咒之狗的设定,五星了这片子。
13.先是差点撞车,接着撞车、跛子,双重伏笔。【理想的剧情,这老头之后一定会救他一命,再结合狗的厄运,一切运作都齐了。】
14.《大地惊雷》绝对从这里取材了!!!“Time has change!”
15.罗伊要为这个女孩治脚,这次抢劫他有了目的性,或者说正当的共情【因为治脚很贵,虽然抢劫是罪恶的,但以善良之心做罪恶之事总是迷人的。】
16.又是很古典的剧情设定:跳舞女郎喜欢罗伊,罗伊喜欢跛子女,结果被跛子女拒绝。【所以懂了吧,对一个人好才不会让她爱你,只会让她有恃无恐;想让她爱你,只能不对她好;但人爱一个人的时候的本能表现就是对她好,这似乎是个悖论。要先狠再突然温情一下子。】
17.故事似乎到了最后填坑并没有挖坑精彩呢
《夜困摩天岭》观后感(三):最痴情的GF
其实是很狗血的故事,但男女主的爱情并不感觉突兀和矫情。MARY实在太缺爱了,从小生活环境的恶劣,到了大城市之后理想的幻灭,为了生计沦为下流女人,风月场所碰不到绅士。。。。用她自己的话说遇到的都是坏男人。
ABE兄弟对她非常粗暴,这何尝是她渴望的生活?尝不到温情的MARY,ROY仿佛天使降临,虽然他也是世俗眼里的坏男人,但他是唯一尊重MARY的异性,他不像BABE兄弟当她是玩物和女仆,她遭遇暴力他会为她挺身而出。她什么时候移情ROY,应该就是ROY为她教训BABE的时候。
MARY刚出场的样子很冷艳,ROY没来以前,她只能靠坚强撑住生活。情窦一旦打开,她的坚强装不下去了,MARY第一次哭泣,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决不许ROY弃她而去。在她心里,ROY成了唯一的依靠,然而此时的ROY心有别恋,Velma 这个跛脚女孩很难不会联想到《盲恋》里的翠微,开眼之后怀抱別投。 跛脚的Velma是多么清纯无邪的女孩,也基于此心高气傲的ROY才会爱上她,当ROY为她医好跛脚,她接触到花花世界,一打开社交圈,很快变得虚荣和庸俗。不爱ROY并不是错,错在Velma的傲慢和无礼。不过这成全了MARY,当Velma 刻薄的对ROY大肆侮辱,MARY看在眼里,内心快乐的不得了,ROY心里终于留给她一个位置。
当ROY送她戒指,她彻底变成他的小女人,管他是江洋大盗,通缉犯,亡命徒。。。什么也阻止不了她的爱情爆发。她不是没个性的人,否则不会从暗无天日的家里跑出来,但遇到ROY之后,她的个性就彻底输给爱情,也只有ROY这样的男人才能开启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生死相许,爱情面前,没有名利,没有个人安危。
她为冲他发脾气自责,他说“没脾气的女人我才懒得理”.....
临别时,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她.....
他自知死神降临,写下“我做的一切与她无关”字条.....
她不在乎警察的要挟,拒绝协助警方诱捕他.....
警察承诺不伤害他,她妥协了,她不要他在山上活活冻死..........
她抱着他最心爱的狗坦然面对未来的人生.......
纵观HB电影里的爱情,MARY是最痴心的女友。
《夜困摩天岭》观后感(四):《夜困摩天岭》:挖掘被隐藏的欲望
关于黑色电影的定义,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类型,而是更接近于一种模式化的风格,黑色电影大多以城市黑暗面为背景,电影的镜头聚焦在犯罪与堕落之间,常常让人感觉到压抑。黑色电影本身属于视觉系的电影,它和特定的类型电影有很大的差距,在黑色电影中,观众常常会看见导演可以营造的阴影和黑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黑色电影的拍摄方式和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技术、叙事方式以及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
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古怪的打光方式,画面阴影造成的绝望情绪,抽象的背景表达等等,都充满了标签式的特点。比如孤独、背叛、欲望等等。黑色电影可以说是表现主义和暴力题材的完美结合。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德国很多电影工作者都因为战争的原因来到了美国,并且带来了德国特有的电影艺术特点,比如刘别谦、比利怀德、弗里茨.朗等等,他们带来了给美国电影市场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注入了新的希望,推动了好莱坞电影的发展,由此,黑色电影也成为那个时期好莱坞电影的典型代表。
近日看的《夜困摩天岭》,也是非常典型的黑色电影,电影中的男主角亨弗莱·鲍嘉扮演着刚刚被释放的抢劫犯,并且计划准备再次进行抢劫。整部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期间穿插了爱情以及亲情等等。当然,结果依然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坏人在死亡中得到解脱。很多黑色电影并不是因为环境比较阴暗,而是因为题材,黑暗的题材决定了电影的属性,尽管在很多时候,电影中依然有很多给人以希望的镜头,但是,整部电影的基调并不让人愉快。
《夜困摩天岭》的男主角依然是概念中的角色,人生失意,具有道德缺陷,尽管他们崇尚英雄主义,但他们并不是正义凛然的角色,并且具有明显的人格弱点,而这些弱点也成为他们的犯罪动机。影片中的女主角也呈现出概念中的状态,诱人而危险。大多数时候,电影中的世界所呈现的,不过是欲望两个字,而好莱坞在人性和欲望的表达上从来都不吝啬,他们可以将男主角的残忍和阴狠表达的淋漓尽致,也可以让一个坏人成为愁肠百转的情人。而女主角在黑色电影中往往是为了衬托男主角的存在,她们的善良和邪恶,都是为了突出男主角的个性和特点。
四十年代初期的黑色电影还处于发展阶段,《夜困摩天岭》在拍摄手法以及叙事方式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亨弗莱·鲍嘉情感转移的突兀,艾达·卢皮诺情绪表达的夸张等等。不过,四十年代初期诞生的《马耳他之鹰》奠定了黑色电影的基础特点,他让钱德勒、哈米特等人火了起来,也让亨弗莱·鲍嘉、劳伦·白考尔等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战后,黑色电影开始逐渐转型,从最初的侦探和孤独侠客逐渐过度到写实的方向,这一转变在朱尔斯·达辛、伊利亚·卡赞的电影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正是这几年,黑色电影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五十年代中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上任,让城市犯罪得到了解决,而电影中的黑色场景显然已经无法让观众满意。新的生活方式的诞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黑色电影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观众基础,走向衰败了落寞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尽管,黑色电影已经成了历史,但是,由于电影类型的增多,电影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很多精彩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