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最好的药Ⅲ读后感摘抄
《水是最好的药Ⅲ》是一本由作者:(美)F·巴特曼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的206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8-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是最好的药Ⅲ》精选点评:
●没有书本里说的那么邪乎,但是觉得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习惯,多喝水,合理饮食,多锻炼
●2010年12月14日。
●仔细看了前半,分清干渴和饥饿很重要。后面的以营养学为基础,怀疑。加上很多为了加强真实性的信,显得很传销啦。
●。
●因为想知道如何喝水最健康,借了本书看。其实作者强调的就是水是人体各部分生理活动进行的最基本要素,是蝴蝶效应的那只蝴蝶,并且不可替代,因而脱水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影响最深的是癌症部分以及作者自述心态平和对健康的重要性。可以看看推荐的www.drday.com
●推翻传统观念的书。。。
●把实质上相同的内容搞成三本卖
●恩/
●幸好对自己的吨位很有自信...有减肥想法的童鞋可以考虑多喝水。NOTE:一天喝下放有一定量的盐的1/32的体重的水。(真拗口...)
●不记得哪天看完的了。
《水是最好的药Ⅲ》读后感(一):爱上喝水
为了健康,真要好好学会喝水。
看了本书,方知喝水也是一本学位呢。
如果每天都必须喝一定量的水,我们还是选择健康之道吧。
这本书给了我自己一个提醒,不要光想着喝水而忘记了,真是要好好提醒下自己。
《水是最好的药Ⅲ》读后感(二):悼念本书译者 严冬冬
严冬冬,1984年11月16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自由登山者,自由职业翻译。2001年以鞍山市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在校期间加入清华大学登山队,并曾任攀登队长。2005年毕业后仍以技术指导身份和清华登山队一起攀登。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严冬冬作为登山队后援队员随队登顶,成为首位成功登顶珠峰的清华学子。第六届中国户外年度金犀牛奖获得者。2012年7月9号下午6点,在4400米左右高度的冰川上,不慎掉入暗裂缝被卡住,队友周鹏以及其他人多次进行努力救援未果,不幸遇难。
《水是最好的药Ⅲ》读后感(三):水不离身
我现在就在按书里的方法喝水,身体真的很舒服。
之前工作繁忙,不经常喝水,体检时我有肾结石,我肾不好,喝多了,半夜很容易上厕所,睡眠质量不好。最痛苦的是长期便秘,每次上完大号,都要感叹“排除宿便,一身轻松!”
早上起床喝两大杯水,可以补充晚上睡眠损失的水分,喝完水,身体都感觉水润多了。然后活动下筋骨,一天的精神从此开始。
包里随时备一个水杯,我觉得水喝得不舒服时,会加点点盐,可以补充矿物质。饭前一杯水,吃饭时细嚼慢咽,享受吃饭,饭后喝点开水都很舒服。饭后一小时吃水果,多吃点粗纤维的水果。
这样真的很舒服,不便秘,皮肤不粗糙,一通百通,人也有胃口。之前经人介绍,去一个女中医那调理,阿姨说我脾不好,又因为便秘,身体不通,所以有时候胃口不好,所以要多喝水。现在在吃排肾结石的药,所以更要注意喝水。晚上的时候坚持做她教的一套“鱼尾摆”的动作,可以打通身体的任督二脉,调节脊椎生理曲线,腹部的运动也可以改善便秘。其实很多养生的方法不一定只用一种,好的方法都可以一起试,喝水我就参考《水是最好的药》里的来喝,现在不爱喝各种饮料,偶尔还是会喝一点,不管广告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已经没有兴趣去尝试那饮料是否真有那么好喝。
不过每天保持心情的愉悦很重要,有时可以把生活的节奏放慢点,一早上早点起床,不要急急赶着上班,用这个时间好好调节下,上班的时候精神好,情绪也好,人也就不容易生气了。
《水是最好的药Ⅲ》读后感(四):醫師林義龍 水是最好的藥 也是強毒
林義龍醫師 轉 水是最好的藥 也是強毒
尿毒症患者限水是首要任務!尿毒症透析病人每日攝取的水量是有嚴格限制的,其中所攝取的水分包含食物、水果中所含有的那部分水分。如果不考慮這部分的水分攝入,尿毒症透析病人可能因過量攝取飲食以及喝水而導致危險的情況發生,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
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飲食喝水的量達到自身疾病調養的要求呢?希望通過我們下面的介紹,讓您有一定的了解。
1、透析間期的體重增長應控制在自己“幹體重”(即患者既沒有水鈉瀦留,也沒有脫水時的體重)的3~5%,最好不要超過7%。例如60kg的患者最高不能超4.2kg;否則透析時容易出現低血壓或肌肉痙攣,導致透析不能順利完成。
2、首先應該保證進行規律透析。按照醫生的安排定期透析,且每次透析時間應在4小時以上,每周治療時間最好在12小時或以上。充分血液透析可以讓水分控制更容易。
3、在平時的飲食中,盡量減少鹽的攝入,以不減低胃口的味道為標準,盡量淡,不主張炒菜時加代鹽、醬油。杜絕進食醃製品。炒菜時不要過早加入食鹽,以免鹽完全溶解,需要更多量才覺得入味。減少了鹽的攝入,會讓你口乾舌燥的感覺明顯減輕,就能更好地控制飲水的慾望了,也能減少透析過程中發生肌肉痙攣的機會。
4、做好的米飯、麵條、餛飩、餃子、饅頭、米粉、粥、湯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在選擇時應該清楚大概吃多少合適。尿少的患者建議盡量不要吃粥、喝湯。
5、當覺得很口乾時,可以嘗試含一小塊冰在口中,或咀嚼一點新鮮的薄荷葉,或嚼一兩塊薄荷口香糖,或聞檸檬,那冰涼的感覺會讓人感覺舒爽。
6、萬一不小心病了,應該告訴醫生你是血液透析的病人,讓醫生控制輸液量
《水是最好的药Ⅲ》读后感(五):一生水,水生万物
一天八杯纯净水,谁做得到?我就做不到。
这本书看到一半,才发觉我可以做得到,而且有必要做到。
其实是一本针对美国人写的书,我却隐约看到一丝中国未来的味道。
我们下一代的成人时代,生活方式会不会这样美国化——
“一个月都不喝纯净水,我喜欢饮料,一顿饭就能轻易喝下一瓶2升装的大瓶饮料。”
“每天上班路上,我都会去麦当劳买上两份早餐,当然还有饮料。”
“我会在夜里十点半吃宵夜,叫一大份比萨,还有鸡翅什么的。”
“晚上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或是晚上下班回家而又不是很疲劳的时候,就会吃东西。我其实并不是真的很饿,只是养成了这种习惯。”
这些景象,现在已有发生的苗头,看看身边,多少爷爷奶奶带着孙儿迈向快餐店,多少青年用可乐啤酒代替无味的开水;孩子视吃一顿麦当劳为荣耀,更多人即将选择高档的酒吧来买醉。
结果呢?我相信与下面的叙述不会有差——
“我的尿液气味越来越重,我觉得是感染,需要去医院诊治。”
“我患有严重的便秘,每周都要服用2-3次抗痔疮药物。”
“有时胃里会感觉火烧火烧的,所以我每个月都要服几次胃药。”
“进商场时,我的肋部经常剧痛,甚至让我流出眼泪。”
“我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还有好几次因为深度静脉血栓而住院,我感到很害怕,很孤独。”
这不是我编的,是美国人自己说的。
然后美国的Batman医学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才发现这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喝水。让人在意的是那“多年的研究”,研究什么?研究人体内部的运作过程,微观至每个体细胞的好恶及真正需要。
而我们的祖宗在几千年前,已经大声疾呼水的重要。《易经》说: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没有水,最正道的万物都没有了,旁门左道的疾病便如杂草丛生。
也许是年代太久远了,我们需要重新身体力行地去“发现”真理,绕一大圈,然后发现的是一样的目的地。“我们究竟要‘听说’一条真理多少次,才能意识到它的正确?”在书中一封感谢信里,有人这样说。我仿佛感受得到他的发自肺腑。
当然,我不是轻视Batman博士的成果,毕竟是他让我知道,喝水也要遵循正确的规律,才能获得健康。而且,对日渐堕落的美国生活而言,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在美国俨然成为中国的“先驱榜样”的时代里,美国人尤其不能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