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力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心力的读后感大全

2020-10-15 20: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力的读后感大全

  《心力》是一本由吴世春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力》读后感(一):创业者的指导书

  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了心力。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去创业,心力的缺乏我觉得是最主要的问题。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像疯子一样,没有强大的心力支撑,根本不能坚持到最后。梦想与野心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优秀小镇青年身上的特质。

  所谓创业,就是创业者带领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情。创业是和平时期最灿烂、最刺激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成败,它都已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创业是一个系统问题,与之相对应,创业者需要的也是一个完整的、能够支撑自身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底层思维系统——是整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的动态系统中化繁为简的智慧。底层思维系统是能够让你自发奔跑的核心驱动力,可拆解为认知力和心力两大方面

  能力体现是创业者解决已知问题的水平,认知力则体现的是创业者发现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水平,心力体现的是明白现实的残酷之后仍然坚持干的水平。认知力是指导创业者对信息进行选择、甄别、判断从而作出决策,认知力也决定了企业的各种战略假设,而战略假设决定了企业的各项战略行动;心力是驱动一个人前行的内在力量,即愿力、专注力、创造力、洞察力,心力越强大,人生越从容,创业之路也会走的越稳健、越长远

  认知力指引方向,心力决定边界;认知力决定到哪儿去,心力决定能走多远;认知力是一个人成长的天花板,决定了你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心力决定了你能否进入那个世界

  认知力的本质是做正确的决定,心力的本质是以强大的内心,让决定变成现实。所以,追本朔源,最能验证认知力和心力的一定是最后的结果。当我们拥有结果思维时,认知力和现实才会真正地结合起来,开放式问题才回慢慢收缩成封闭式问题,才开始变得有解

  《心力》读后感(二):创业心力,来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书评:笔者公司第一笔外部投资也是来自梅花创投,此书是讲王阳明心学与知行合一等用在了创业上,在最近读到确实很对自己的状态。因为一些抉择/选择,最近其实是在反思人生中,很有阵子陷入了这种痛苦与挣扎中,沉溺其中。看完此书,觉得可能确实是自己的心力不够,容易“心动”,需要承认与接受暂时的曲折与失败。 很认可本书讲创业心学时,讲心力、认知力、能力进行了三维度的划分,比如猪八戒也是有能力的,孙悟空是很有认知力的,而唐僧是最有心力的,此心坚定,不到西天不罢休,而刘邦也属于心力很强的一类。 此书对王阳明的"致良知"“事上练,难上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知行合一”有很好的对应到创业领域的解释: 1. “致良知”,创业要选对方向,创造真正的价值与福祉,有使命感; 2. “事上练,难得上”,在事情上磨炼心力,在艰难中提高心力,而不是夸夸其谈,嘴上磨炼心力; 3.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里照搬原文,以为觉得解释的太好了:心力不够强大的人容易沉不住气,看见的也都是自己的“妄念”在事物上的投射,而不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这样做决定或者采取行动,就容易出问题。而心力强大的人可以化繁为简,抓住事物的本质,总之,心妄动,人就妄动,事自然也妄动。这是创业者必须打破的桎梏。按照阳明心学的观点,“事上练”之后,我们必须达到一种状态:遇事波澜不惊,行动训练有素。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更从容、更专注、更有力量。 4. “知行合一”,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很容易理解,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要让领导的面子成为组织最大的隐性成本、华为的蓝军策略专门用于提反对意见(《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在关键决策上,要高度重视反对意见)等; 当然就创业,本书也谈到了很多方面,比如:如何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通过真正发自内心的欣赏;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多采取终局思维,这点《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一书也有提到此方法,这有利于从局中人变为局外人来思考;但这些并不是此书给与人启发大的地方。 总之,推荐创业者们不妨一看。另外王阳明(个人还没真正看王阳明,只是从《明朝那些事儿》里有浅薄认知,但也令人很受启发)与曾国藩(唐明浩版本)相关的书也一并推荐。 做一个有心力的人。

  《心力》读后感(三):超过1000倍的投资回报,吴世春的天使投资之道

  

引言

投资游戏“大掌门”,回报1500倍;

  投资趣店,回报超过1000倍。

  还有其他热门项目:小牛电动、玩蟹科技、福佑卡车……

  上面这些奇迹般地投资回报与热门项目的背后,是同一个名字:吴世春。他是小镇青年出身,连续创业者,现在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2014年时,他成立梅花创投,专门帮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吴世春的家乡,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历史上王阳明先生曾在这里传播心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出于家乡情怀,吴世春也对阳明心学有了深厚的兴趣,并结下不解之缘。

  吴世春对阳明心学体会相当深刻,他认为正是阳明心学带给自己的领悟,才在艰难的创业之路上坚持下来。同样,在投资领域也是以阳明心学为指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投资回报神话,人称“吴世春现象”。

  有意思的是,吴世春对小镇青年尤其青睐,这应该是与他自己的生长环境有关。他更能体会到小镇青年身上那种积极地想要改变命运的渴望。当然,他的眼光也相当正确,丰厚的回报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今,吴世春将自己多年的创业与投资心得集结成书,就是这本《心力:创业如何在事与难中精进》。

  现在,就让我们领会一下,怎样在阳明心学的引领下,进行创业这项艰难的事业吧。

认知力

  吴世春认为,一名创业者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出色的认知力。认知力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向内,对自身的认识; 二是向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人类的本能是趋向于高估自己的,这对于提高自信心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一位创业者来说,如果他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盲目自信之下则就危险了。例如,新产品刚获得一些成就,创业者就沾沾自喜。遇到了问题就怨天尤人,并没意识到自身的认知力是不足的。

  对外界的认知则是体现在创业者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有很多产品从出生到消亡一直都默默无闻,很大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是为了一个伪需求而开发的。而伪需求的产生,则是创业者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把自己以为的需求当成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创业者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力?吴世春认为要从思维的层面进行转变,并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思维框架。这个框架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终局思维、第一性原理、增量思维、模型思维,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终局思维 这要求创业者将眼光放长远,在心中描画自己的事业在五年、十年以后会是怎样。当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在当下做出决策时就会更加理智了。企业发展总会面临各种选择,是趁风头赚一笔快钱,还是抵御诱惑坚持耕耘市场?这就需要创业者以终为始,思考自己如何做出决定。

  第一性原理 这是用于认知外部世界的一件有利武器。它要求创业者在思考问题时,从事物的本源出发,去寻找最本质的那个点。这在创业过程中,就是要找到用户心中真正的痛点。当创业者对方向感到纠结时,不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寻找那个正确的答案。

  增量思维 吴世春将此称之为“做大蛋糕一起分”的态度。其实这就是创业者需要具备利他之心。我们知道,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和格局很重要,但一个人毕竟能做成的事是有限的。但创业者如果能不断地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在一群人不断地共同努力下,几乎有无限的未来可以畅想。

  模型思维 这就要求创业者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创业者有的擅长技术,有的长于营销。往往他们会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展开经营,但外部环境是永远在变化的。创业者必须要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针对问题找到最简单最好的答案。

力由心生

  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一书中曾说,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这大概就是一名创业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中国也许更加残酷一些。记得在我曾供职的公司里,老板有一次召开员工大会,就动情地说:“霍洛维茨还有三天是不焦虑的,可我创业十年根本没有一天是不焦虑的。”

  这绝非创业者矫情自己过得多不容易,事实就是如此。既然创业并不是一项多么轻松愉快的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前赴后继地走在这条路上呢?有人会说他们是被巨大的利益所吸引;也可能有人说他们是为了追逐名声。

  不能说创业者们没有这么想的,但在吴世春看来,那些能够坚持创业,并且获得成功的创业者,显然不是将名利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的。因此,吴世春非常看重创业者的初心,如果一个创业者是真的想要给他人创造价值,或者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这样的人都能获得吴世春的青睐。

  吴世春一直强调,创业者的心力一定要足够强大,才能在创业的风浪中始终挺立。对于心力,吴世春认为这是创业者首先从内心认准做好一件事会产生的价值,随之身体也充满了力量去应对各种艰难险阻。心力是如此重要,以至这就是这本书的标题和最核心的概念。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创业者的初心就是为了捞一笔就上岸,那么他很轻易就会掉到唯利是图的陷阱里去,甚至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样的创业者,他要么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要么不断地变更自己的业务,完全就是瞎猫想要撞死耗子式的赌运气。

  所以,具备强大心力的创业者,他们首先就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理想,能够专注于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创业之路上遇到各种困难时,这种创业者也总能不断提升自己,并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当然,创业活动本就是高风险的事情,失败的概率极大。有的创业者初心不错,但就是难以抵御风险,一段创业历程以失败告终时,他们就心灰意冷,从此不再过问江湖事。而在吴世春看来,失败本就是创业者要经历的修行,也是对一名创业者真正的考验。

  从创业者如何面对失败,可以看出这名创业者的心力究竟能有多大。在吴世春自己的投资历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第一次出来创业就圆满成功的,那些能够笑到最后的创业者,哪个身上又不是伤痕累累呢?但吴世春会一次一次地给失败者机会,就是认准了那些心力强大的创业者,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在吴世春看来,那些总想着找风口、走捷径的创业者们,不如放下这种短视的心态,认真打磨自己的心力,专注于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样,才能做到力由心生,在创业之路上不断精进。

事上练,难上得

  有这么一类创业者,他们说起市场来,分析的头头是道;说起各种方法论,也是如数家珍。但他们自己在实际创业活动中,遇到问题就想着绕过去,动不动就向投资人求救。吴世春从来也不会给这样的创业者以机会,因为他们缺乏能够成事的心力。

  所以在吴世春的投资哲学中,投人比投项目更重要。道理很简单,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即使一时失意,他也能够调整心态,从失败中学习,终有成功的一天。而一个只知夸夸其谈的创业者,即使手里能拿到一个好项目,也难以做成功。

  创业者要能够让自己精进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吴世春认为他们要在具体的事上磨炼自己,这些事包括做决策、担责任、有输赢。

  做决策 创业活动本身就是创业者不断做出一个又一个决策的过程。而这些过程里还都充满了艰难的选择。吴世春建议在做决策时,不要逃避困难,如果有两个选择,那就选更难的那个。另外,要站在战略层面来思考决策,要选择对长远有利而不是只利于眼前的事情。

  担责任 决策已经做出,那么创业者就要为做出的选择全力以赴,并且为结果负起责任。都说创业者是最孤独的一群人,他们要做出影响很多人生计的决定,并且只能自己一个人扛起所有的结果。但这就是一名创业者必须完成的功课,能担得起多大的责任,才能扛着企业走多远。

  有输赢 这一点对于创业者来说,颇有些类似于运动员在场上竞技的心态。没有对胜利的渴望,运动员不会站在运动场上去奋力拼搏。但竞技运动往往最后只有一位胜利者,面对失败时运动员不是灰心丧气,而是总结经验教训再次上场。创业者也要具备这种全力争胜,败而不馁,愈挫愈勇的心态。

  从这三点可以看出,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这也是吴世春所说的,创业者要在具体事上磨炼自己,培养迎接挑战、处理难题的能力。从而创业者在自身水平不断地提高中,收获理想的结果。

  就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在阿波罗计划的启动会说:“我们做这件事情,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 人类最终成功登月,可以说就是对“事上练,难上得”的最有力说明了。

知行合一

  即使对阳明心学不怎么了解的人,大概也听说过王阳明先生所提出的知行合一。在心学的理论体系中,知行合一是其最为核心的理念。

  在吴世春看来,知便是人的认知力,创业者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力。行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这对创业者来说就是在做具体的事情中去领悟、精进。

  知与行,这二者并非割裂开来的二元概念,而本是一体的思想。并不是说一定要等到知无不尽的时候,才可以动手去行动。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人可以做到知无不尽。

  在创业这条路上,创业者发现了一个机会,或者找到了一个方向,接下来就要以行动去探索、验证。很难想象,一名创业者坐在家里反复思考很久,一出来就马到成功的。起码吴世春没有见过这样的创业者。

  所以,创业者有了想法之后,就要想办法以最小代价去验证。获得初步的成功之后,再进一步找投资、找人做大市场。行动之中也在提升认知力,当项目成功时,会发现认知力与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跃升。这便是知行合一的精髓所在,创业者是在知与行相互促进融合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在此处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怎样判断知行合一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呢?吴世春给出的建议是通过结果来检验。

  这个结果是创业者通过自己的认知与行动所得到的,但它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分阶段的。创业活动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是创业者们耐力的比拼,而不是比谁的冲刺能力更强。

  在这场漫长的长跑中,创业者每跑到一个阶段性的节点,就要停下来回顾总结这一段路程。方向对不对,有没有跑向了岔路;节奏是否合适,有没有用力过猛;数据表现怎样,增长是否达到预期……

  通过在每一个阶段的复盘,不断地以结果为基准,调整下一阶段的行动。所以即使有时候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但仍然还有机会回到正轨上来,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蒙眼狂奔。

  知行合一,可以说是创业者前行的指路明灯。

结语

  创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热门话题,它给了无数人去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但创业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说今天写好一份商业计划书,明天就等着投资人找上门来,后天就在股市上敲钟了。相反,创业很可能是一场让人精疲力尽,最后还钱财人空的事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创业活动本身给人带来的成就感与价值感,激励着创业者们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但是这里面多少欢笑泪水,悲欢离合的故事,难道创业真的就是一条九死一生之路吗?

  吴世春以其从阳明心学中之所得,告诉创业者们,如何在创业之路上不断精进。纵观《心力:创业如何在事与难中精进》全书,吴世春认为创业者们无非做好两点就可以,一是认知力要到位;二是心力要强大。

  只不过这两点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却绝不容易。这需要创业者遵循知行合一的思想,在认知中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认知。当知与行跃升到更高层次时,创业活动获得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创业不易,希望创业者们都能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精进,成就一番事业!

  《心力》读后感(四):创业读物佳品

  启示,

  1.要不断学习和不断思考,通过读书和与有成果的牛人交流,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认知力是人与人的差距所在

  2. 梦想和“野心”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会极其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因为他不是想赢,而是必须赢。

  摘抄:

  1.未来的商战注定发生在企业管理者认知力的战场上。想象力驱动认知力的升级,唯一能够限制公司体量的就是企业创始人的认知力水平。经过长年的摸索和思考,我总结出了以下两个公式,与读者共享。

  一流的团队+三流的方向=二流以上的项目

  三流的团队+一流的方向=四流的结果

  一家企业的价值,90%集中在创业团队上,而一个创业团队的价值,80%集中在企业创始人的身上。

  2.认知力是一个人成长的天花板。我们成长的核心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力,不断突破既有的思维框架,挑战自己,刷新自己对人、对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3.当下的事实是,外在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并且是快速的、颠覆式的。所以,创业者必须保证自己的底层思维系统不断地升级、更新,这种升级和更新是可持续的,其速度甚至要超过竞争对手的升级和更新速度。只有这样,创业者的底层思维系统才能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相匹配,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如果把认知力和心力比作人的底层思维系统,就成功的创业者而言,无疑其底层思维系统的版本更高一些,更新速度更快一些,所以他的系统也能支撑他走得更远。相反,如果你的认知力水平不高和心力不够强大,还想进阶并进行一些更复杂的运算?不好意思,系统不支持,你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所以,当你激情澎湃地想干一番事业之前,可以先自省一下,检视一下自己的底层思维系统:有没有系统漏洞,要不要升级版本。

  4.企业发展是分阶段的,并且决定每一个阶段发展进程的要素也不相同:要想迅速地跨越初级阶段,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中级阶段的胜利则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到了高级阶段,制胜的要素则势必会上升到哲学层面。

  5.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创业尤其如此。对创业者来说,讲格局、心胸、视野,最终讲的是认知力。认知力,几乎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别,一家企业也只能在企业家的认知空间里成长。对标世界,我们会发现——谁拥有了高水平的认知力,谁就能够脱颖而出。

  6.要想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最翔实、最可靠、最接地气的一手信息,你还需要与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交流,这是最基本的认知态度。与用户、渠道、平台、友商、供应链等市场的参与者做朋友,与他们深入交流,你才能从他们的口中获得真实的信息

  每个市场观察者都会有自己的视觉偏差,因此你必须广泛地吸纳各方观点,才能逐渐得到整只大象的样貌。

  7.我比较看重创业者身上的一些特质,其中一个就是看他是否有合作的格局,是否有“做大蛋糕一起分”的增量思维。

  8.优秀的创业者一定是有合作格局的人,他不仅能通过各种渠道认识和挖掘行业里的顶尖人物,通过个人魅力、公司机制吸引这些顶尖人物加入团队,还能创造让顶尖人物发挥最大价值的舞台。

  9.对创业者来说,与谁同行远比目的地更重要。你只有拥有一群愿意与你同行的小伙伴,才有机会获得在黑暗中前进的勇气;也只有懂得与他人分享创业蛋糕,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同行,这块蛋糕才会越做越大。

  10.很多时候,你需要把利益、名誉等与他人分享,这些东西并不是说与他人分享了,你自己的就少了,而是只有愿意“舍”,你才会得到更多。

  11.梦想和“野心”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会极其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因为他不是想赢,而是必须赢。

  12.自律是人生最重要的优点之一。对创业者来说,这种自律不仅指要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与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与坚守商业道义,还指能做好情绪管理,摒除一切杂念。

  对创业者来说,心力不仅是为了梦想殊死拼搏的钢铁意志,还是一种无我的哲学精髓,其意义就在于舍弃能操控自我情绪的因素,不被其扰乱,保持专注。这便是阳明心学倡导的“我心不动”。

  13.强大的心力除了表现为明知现实残酷依然勇往直前、为了梦想殚精竭虑,还有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静气”,即遇到大事不慌乱,随时能够排除“噪声”带来的干扰。

  14.情况是极端的,压力是巨大的。在这种重压之下,人就很容易受到情绪和外界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杂念。但对创业者来说,负面情绪和杂念永远都是绊脚石,一旦你带着它们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你就很容易掉进认知陷阱里。这就更加考验创业者的心力水平。

  15.焦虑是在创业者身上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夸张一点讲,很多人都很焦虑。那些真正活得无忧无虑的人,要么是小孩,要么是拥有佛系心态的人,这样的人通常也不会创业。

  所以,创业者感到焦虑很正常,化解焦虑、正确对待焦虑很重要。怎么办?我的答案是专注地做事。慢慢地,你会发现,人一旦开始行动,困惑就会变少,焦虑就会缓解。

  16.很多钱,别人能够赚到,自己未必就能赚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哪些绝对不是自己的机会;然后保持专注,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下一步的成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有时,成功只需要把握住一两次机会就够了。

  对创业公司而言,有时专注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原因有三:第一,在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在能力范围之外折腾,最容易出成果;第二,团队的执行力不会被稀释,攥紧拳头打人总比摊开五指会更有力一些;第三,创业公司资源有限,专注在一点上,更容易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不会被浪费。

  17.克己才是真功夫。能克己,方能成己。相比外界的诸多诱惑,此心不动,专注在最该做的事情上,才是对创业者最大的考验。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往往是受杂念和情绪干扰最少的人。相比在恐惧、焦虑、后悔、烦躁等负面情绪上消耗自己的心智,他们更容易进行纯粹的认知活动,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18.专注的前提是,你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然后才是“全部押进”(all in),将一切义无反顾地砸进去,期待“大力出奇迹”

  19.什么是高层次的商业认知?它一定包括了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那些“更少,可能比较困难,但结局最好”的事。

  赚高价值区的钱其实赚的是认知力的钱,你的认知力水平有多高,你的眼光、你的判断有多准,你的回报就有多高。

  20.人世间最好的修行,不是向外追寻,而是向内观照。无论生活还是创业,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他的信念和志向的高度

  21.人生的高度,并不取决于你曾经攀登过哪座高峰,而是取决于你是否具备由高峰跌到低谷的承压力和反弹力

  22.只要你不断折腾,你的事业在往前走,你管的人越来越多,你的责任会越来越大,你遇到的事难度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创业者,多数的时候就是焦虑的。

  但是,你既然选择了创业,难就是正常的。就像跳高,每次跳高的杆往上走,这是正常的。如果越跳越低,那还跳什么高呀?

  23.人生除了生死,再大的磨难都是擦伤。那些困难的事情,只要不能置你于死地,都是在为你磨刀,给你练功的机会。

  24.创业者的固化,如思维固化、能力固化或认知固化,都有可能让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创业者必须足够开放,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25.《传习录》中讲:“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在正常情况下,人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起心动念,进而影响做出的判断和决策。而“事上练”,就是要通过各种磨炼,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状态,这样,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才能更从容、更专注、更有力量。

  26.时代永远不会老去,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一批聪明的年轻人通过创业提升行业效率,我们恰恰是在不确定性中看到了做多中国(long China)的机会。

  27.创业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没有绝对完美的时代和环境,也不存在没有任何问题的赛道或领域。如果过于强调宏观层面的影响,你就会低估自己在微观层面的努力,甚至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找借口。

  28.如果你一直在锚定问题,始终在这个认知圈里打转,那么无论外界怎么给你摆事实、讲道理、放数据,无论你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你都会从中挑选最能佐证自己观点的部分,用它来强化“这件事很难”“问题很多”这个事实,至于其中的机会、行动之后可能带来的改变,都被你下意识地忽略了。

  最后,1分的困难会被放大到10分,10分的困难会被放大到100分。那些创业的念头、想要拼尽全力努力一把的勇气,在脑子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就会变得越弱。也许过不了几天,细节就会变得模糊,也许用不了一个月,你就会完全忘记它们。

  我们要做的是,在保证大方向、大范围可行的前提下,先行动起来;然后,在行动中接收反馈,不断试错,最终在不断迭代和升级的过程中完善与优化创业活动。

  29.创业也是一样,认知力和思维水平决定了创业者的上限,而创业者能否达到上限则取决于他的心力和执行力。

  所以,我经常说,当问题让你恐惧、犹疑、畏缩时,用行动彻底破解会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新物种、新模式、新生态方生方死的时代,行动就是最好的方法。或许开始会很艰难,但一旦开始行动,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30.认知力的本质就是做正确的决定,心力的本质就是以强大的内心,让决定变成现实。所以,追本溯源,最能验证认知力和心力的一定是最后的结果。

  31.创业者需要积累小成功,每一个小的成功都会突破他的认知边界。我经常对创业者说,咬着牙成功一次很重要,不然你很容易习惯失败,所以估值不重要、面子不重要,上岸很重要。阶段性的成功很关键,哪怕是以卖掉公司这种形式,也至少要咬着牙成功一次。

  认知力需要反馈和验证,同时,它也需要向外界、员工、投资人,甚至向自己证明

  32.要想通过知行合一形成一个更大的循环,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要向有成果的人学习,与最强的人碰撞。

  33.这里之所以强调要向有成果的人学习,是因为成果不会说谎,你一定要相信那些做出过成果的人。成果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他们已经拥有一套经过验证的底层思维体系。他们比你强的原因并不是智商高,而是拥有你没有的认知。

  而那些行业领导者或比你强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获得的信息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有时,他们即使不理解某种先进的模式,也会先执行,然后在执行中理解。

  33.因此,我希望创业者能够具有一种对外求教的心态,和比自己强的人去碰撞,扩展自己的视野。这其实也是快速学习、快速提升认知力的最好的方法。

  34.精进本身,就是认知力和心力的不断升级,即通过输入大量的信息、反复进行思维模式训练、不断尝试自我博弈与挑战,自己的整个认知结构和底层思维系统可以在广度上充分延伸、扩展,在深度上不断钻研,形成一套更高维度的、完整的认知体系,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

  创业是一场持久战,知没有终点,行也不会有终点。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属于站在半山腰上的创业者,只有持续精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力,拥有足够强的自驱力,才能拥有攀至顶峰的机会。

  35.在我遇到的创业者中,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具有较强的能力,否则他们也不会走上创业这条路。但对创业者来说,光有能力肯定不够,还必须有认知力和心力的加持。当然,能力、认知力和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一定要梳理清楚。在我看来,无论创业还是做其他事情,创业者的心力都是最关键的,认知力次之,能力再次之。这也就是本节要介绍的阳明心学推论一:能力之上是认知力,认知力之上是心力

  36.创业好比“打仗”,优秀的创业者在“开战”之前,便有七分胜算。这七分胜算来自他的认知力,打的就是认知力之仗。特别是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双方的“搏杀”其实是两军将领的认知思维系统在“交战”。

  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家企业来说,认知力就像一个杠杆,这个人或这家企业的领导者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其效能都在杠杆的作用下累加,最终的结果会受到前期行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影响。

  因此,一个创业者真正的精进,一家企业真正的成长与超越,不是将对手“打死”,而是在认知深度上将自己“逼疯”。所有的能力只是一种配合的手段,关键是创业者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底层认知系统,这样才有可能将思考升维、将打击降维。如果认知出现差错,哪怕执行得再高效,本质上都是在增加成本,执行得越彻底,成本损耗得越厉害,结果与目标离得越远。

  37.从认知到行动,中间还存在巨大的损耗。要想弥补,就需要心力的加持。换句话说,认知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能否认出“白骨精”,能否识破创业路上的各种阴谋诡计、陷阱、弯路,心力的强弱决定了你在一次次被打倒、被质疑后,还能否站起来,不畏惧、不灰心、经受住诱惑,坚持走到终点。

  38.对创业者来说,能力体现的是解决已知问题的水平,认知力体现的是解决未知的问题的水平,心力体现的是明白现实的残酷之后仍然坚持干的水平。创业成功率等于能力、认知力和心力三者相乘的结果再除以做某事实际需要的能力。这就是我总结的关于创业心学的第三个推论。

  39.每个赛道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选择更低能力要求的赛道,无疑更容易成功。当然,这样的赛道通常更拥挤,也更难获得较大的成功。

  一个人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选择当下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赛道去创业,其实也是一种成功的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心力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