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7 12: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是一本由李开周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3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读后感(一):见“钱”眼“开”

  读史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正襟危坐,也可茶余饭后。而这本《君子爱财》就是一本书可以让你茶余饭后读得津津有味。

  这本书介绍很多耳熟能详的古代大咖的经济状况,从人们熟悉的日常入手,以经济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讲述方式。通过这样一种趣味化的手段,正中人们猎奇心理,让人们好似窥探到了古人的一丝秘密,然而就是这一丝秘密让厚重乏味的历史变得有了温度,原来古人和我们一样也会理财,也会为钱所困,也会为了高薪奔波劳碌。被后人尊位圣人的孔孟原来都是高富帅,潇洒浪漫的诗仙李白竟然是富二代。当我们看到古人鲜为人知的一面时,也对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了了解和认识,在貌似八卦的祥和气氛中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如果你认为这些八卦无从考证可信度低,

  ,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每页的下标作者都会详细标出出处,《史记》《左传》……原文引用,绝对不是信口开河,通过这本书的小故事也建立了大家对金钱对经济的认识,人们常说读史明智,确实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身上我们能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经济观念,而且放到现代仍然不过时,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本书的作者李开周,1980年生于河南开封,知名专栏作家,先后在各大电视台主讲宋朝文化,出版《武侠物理》《武侠化学》《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等二十余部专著,他的文章还入选了台湾的语文教材,他擅长从刁钻角度切入历史文化,使历史能以更轻松的神态走进大众。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给孩子读,一方面孩子的好奇心重,另外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课本中死板的孔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面前,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减少了传统历史死记硬背的死板模式,让孩子的抵触心理降到最低,大大提高了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兴趣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样一本书的阅读能在学历史时更加事半功倍了。

  如果你也好奇古代大咖的经济状况可以买一本《君子爱财》一探究竟。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读后感(二):君子爱财,无可厚非

  或许是小时候《聊斋志异》穷书生俏狐仙这样的小说看的多了,总认为古时候的读书人都是辛勤劳作穷的叮当响的苦出身,要不然怎么会有穷酸秀才的调侃呢?不过后来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无意中的一句话,让我从这个错位的认知中醒悟了过来。 “其实过去能读的起书的,基本上都是地主一类的,只不过是有穷有富罢了。” 当时听完这句话后的震惊程度真的是不小。从前在小说中所看到的穷秀才居然不是“无产阶级”,那些忠厚善良的读书人怎么能够和无恶不作的地主阶级画上等号呢?现在想想当时还是太小太幼稚了,谁说读书人不能够是地主的,地主家也会没有余粮。其实像这样的认知误区在我们的心中还是有很多的,很多事情被我们想当然了,但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看过李开周的《千年楼市》之后,便开始对他所写的有关于古人生活状态的历史小品文产生了兴趣。与前者一样,这本《君子爱财》也是讲述古人日常生活状态的,不过与《千年楼市》相比,除了内容方向不同以外,他所侧重的切入角度也有所区别。 此书的副标题是“古代名人经济生活”,但是看过之后感觉换做是“古代名人不为人所知的一面”更加合适。就像是之前我不敢相信穷秀才也是地主出身一样,这些或德高望重,或风流清高的古代文人雅士咋还能和这带有铜臭的孔方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你知道孔子的教学收入是多少吗? 陶渊明也曾经含蓄的求官挣钱来满足他隐居的向往吗? 铁面无私的包公可是年薪过千万的。 抗金英雄岳飞名下也是有几处不动产的。 …… ……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古代名人故事看下来,还真的是有一种让人脑洞大开的感觉。不过细细想一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犯一些先入为主的认知错误。之前总是把这些古人摆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位置上,却忘记了他们其实也是普通的人。而只要是人就会有着各种生活需求,且不管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是各种高雅低端的兴趣爱好……这所有的一切,都可都是需要有金钱来做支撑的。 或许有人会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本为博人眼球,胡乱编排古人的书,不过这事实上还真的不是。或许作者李开周在写作手法上有幽默调侃的因素在其中,但是所写的内容皆是有出处的,且不管是它是来自正史、野史还是传奇小说,总之我们只要明白一点。从古至今,由上至下,是个人只要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压根离不开钱。 不管是君子还是非君子,爱财本就无可厚非,这关键还是在于,他是否真的是取之有道。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读后感(三):内容有趣且知识点丰富,以及我的几点不同看法

  古代的圣人名仕是怎么挣钱的?孔子周游列国,诸葛亮躬耕南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在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足迹,海瑞一生廉洁、两袖清风,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必定需要钱,那么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挣得的呢?答案就在这本《君子爱财》中。

《君子爱财》

  《君子爱财》是一本着眼于古代名人的收入和支出的历史读物,作者通过对古代名人经济生活的探究,描绘出先贤圣人们更有生活情趣、更接地气的一面,为我们了解真实的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书中所讲古代名人共十五位,有师者,有文人,有雅士,还有贪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如孔子、孟子、曹操、李白、白居易、李清照、岳飞、严嵩等,有不是很熟悉只稍微了解的,如墨子、陶渊明、包拯、唐伯虎、海瑞、曹雪芹等,还有完全不熟悉的,如徐文长。包括他们生平简介、收入、支出和遗产等,内容有趣且知识点丰富。如“清官包公的高收入”一章,作者对宋朝官职权限薪俸的讲解便很到位,深入浅出,短短几行文字便解释得清晰明了。不过作者的行文风格我有些不能适应。作者似乎是为了展现轻松,语言随意了一些,读着有些戏谑,感受不是很好。

  书中有三处内容我的看法与作者所讲有所不同。

  1,对孟子接受宋国、薛国的馈赠而拒绝齐国的馈赠的解释。作者认为,孟子不接受齐国的馈赠是“爱惜羽毛”,接受宋国和薛国的馈赠是“因为醒过神来了”。对此,我的理解有所不同。孟子卿齐国时,齐王对孟子的“仁政”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孟子选择离开。齐王没有看好孟子的“艺”,孟子离开时,齐王给予的馈赠自然便不是孟子“卖艺”所得,若非“卖艺”即为“卖身”,所以孟子拒绝了。而路经宋国和薛国时,因两国国君没有向孟子表达不能接受其“仁政”的主张,他们的馈赠,有极大的可能是为孟子的“艺”,于是孟子便接受了。这与孟子对学生陈臻的解释也是相符。

  2,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五斗米”所指为何的探究。于此,作者给出了三种现存的理解,一为概数,二为月薪五斗米,三为日薪五斗米。作者否定了前两种解释,认定“五斗米”是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日薪的解释是正确的。对此,我有一些不同,我觉得第一种理解,即“五斗米”是个概数,只是形容薪水低,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一解释也说得过去,不应该直接予以否定。

  3,白居易租房的支出。介绍白居易收支状况一章中说到,公元803年,“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假居金多少,白居易没有记录,作者以“公元859年,某进士在长安城丰邑里租一独院”的房租来估测,相隔五十年的时间有些长,似乎不太严谨吧。

  虽然行文风格我有些不太接受,部分结论作者得出的有些武断,但这本书不失为一本全面了解先贤圣人的好书。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读后感(四):古代人的经济生活有故事

  我们人类从存在那一刻起,就要跟钱打交道,即便还在娘胎里,就已经跟金钱挂钩了。

  妈妈的衣食住行、孕期体检、出生准备,让我们和金钱发生了第一次关联关系。

  出生之后,奶粉钱、尿不湿钱、打预防针的钱……都让我们和社会经济密不可分。

  到了上学的年级,保育费、学杂费、各种培训费,让我们变成了两脚吞金兽。

  成年了,工作以后,养老金、社保、结婚、买房、生儿育女,都将产生不菲的开支。

  瞧,我们现代人就是这样的经济动物!

  既然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密不可分,那么古代人的经济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的生活中两手不沾铜臭吗?

  “汗牛充栋”究竟是有多少书?

  “腰缠万贯”究竟是有多少钱?

  从我看穿越的故事开始,我就想到这些问题,只是一直没有找到解答。

  当我看到《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的经济生活》,我发现,这里有我想要的答案。我认为它的特色之处在于:对名人们收入和经济状况的分析, 贴近生活又诙谐幽默,令人大开眼界。

图片来自沸腾的泡沫红茶

  本书精选了15位历史上的名人,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及他们的经济状况,根据历史资料推测了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和他们可能的收入来源。

  它不是正史,但却非常细致地反映了名人所处时代的特色。也让读者了解了不同时代对应的货币特点和度量标准。

1.铜臭

  即便是名人,古代的谦谦君子们的生活也是要以柴米油盐为基础,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能活出君子范儿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出生,决定着古代君子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养活自己和一大家子人。没错,古人的家庭和现代人相比,一般都比较庞大,很多时候整个家族都是生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养家就必须要花更多钱,更需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经济基础。

  他们有的以家中田产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有的靠帝王的赏赐才能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有的则靠千万年薪过日子,有的则靠出卖字画以为生计。

  和现在人买套房子才有底气的感觉不同,古代人对房产的感情不是那么执著,所以很多买起房子的人都选择租房,根据可考资料,唐朝自购房子的多,租房和购房人的比例大大高于1。

  白居易租房十八年,不也是这么过了?他的工资在当时并不算少,但和长安的房价相比就有些不够看了,买房,工资可说是捉襟见肘,可租房就不一样了,300文就能租一套带楼阁的亭子,可容自己和仆人住宿。

  300文是多少钱?根据当时的购买力估算,大约是现在的0.5元,300文就是150元。按我们本地的金陵大肉包2.5元一个算,每天少吃两个大肉包就够付一个月的房租,简直不要太便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猜房子一般是有钱人大批买的,房子多了,租金大约就收的便宜了。开个玩笑,这句话您可千万别当真!

  所以,君子们实际上是无法活得太清高的。命好的如包公能得千万年薪足够养活一个大家庭,命不好的如唐伯虎就得靠写墓志铭挣得养家糊口的开销。一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都压在他们身上,想要两袖清风可以,想要不沾铜臭不大可能。

2.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汗牛充栋”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原文为:“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根据古代君子们生活的时代来判断,孔孟当时的书多用竹简串成,按照当时的制作水平和技艺,竹简多用竹片烘干水分制成,一片竹简总得按两计重量,一片竹简上写不了多少个字,一部二三十万字的作品写在竹简上,估计上千斤。

  所以,如果你家里有几百本书,把它们放在古代,把纸媒换成竹简,你也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的人呀!

3.腰缠万贯

  我一直很好奇“腰缠万贯”究竟是有多少钱?

  早几年我看森林鹿写的《唐朝穿越指南》,就有了这个疑问。根据森林鹿书中提及换算方法,我算的答案是:“腰缠万贯”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800万。当然,由于等价物不同,我的计算不一定准确,但是基本上get到能配得上这个词的人应该身价近千万了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造词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古代的钱多用带孔的铜钱,可以串成串,700-1000个为一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贯的铜钱数量有差异),吊在房梁上。钱多,钱串子自然就多,便也容易招来“梁上君子”。

  出门的时候,有的人会把钱放在钱袋子里,但是钱如果多了,就会发出较大的动静,目标太明显,为了方便,有的人就想了办法,把钱放在腰带里,束在腰间,这个办法的确很方便,也比较不惹眼。“腰缠万贯”这个词的来由和这种行为不无关系。

  不过,腰缠万贯的富翁们也不是真的把钱全困在腰上的,这只是个比喻。

  除了铜钱,古代还用金、银、布、绢来衡量财产,官员们的工资更是多样,小米、粟、都都是可以作为等价物的。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水稻可以作为等价物,因为古早时候咱们可没有水稻,水稻是后来才有的。

  生活中,一定会遇到过很多不起眼的与经济相关的小事情,也会让人产生“古代是怎么做的?”这种疑问。

  李开周在《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的经济生活》中,讲了很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涨了不少知识,也解开了不少疑惑。对古人的经济生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本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