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

2021-04-02 00:5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由(法)巴斯夏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018-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精选点评:

  ●对于奥地利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就经济学评论而言,书中还是有非常多的可取之处的,最经典的莫过于针对一项经济政策,既要看它能看得见的经济利益,也要考虑背后看不见的影响。而且,本书对自由贸易、财产天赋的思考也是非常有益的。

  ●2019年5月第2本。不能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也要去探寻“看不见”的部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全面的看问题&长远的看问题。

  ●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一定不会是一个学究,偏执狂。好的经济学家能从简单事实源头出发,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一化解。只有深刻理解经济运行的本质,才能用贴切而自然比喻,推导出自由贸易、法律保护版产权等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意义。

  ●看得见的收获和看不见的损失。 财产先于法律,法律保护财产。 大自然创造原材料,劳动创造原材料的价值。 保护贸易带来价格下跌,最差的低价格源于低需求。自由贸易反而带来价格上升,好的高价格源于需求上升。

  ●2019年1月6日读毕,此书围绕巴斯夏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思维展开,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失业保护等政府干预措施。其一,巴斯夏分析“机器会不会使工人失业”这个问题时,运用演化逻辑指出机器越多的地方可能工人越多,也就是机器在给工人创造岗位,而不单纯的是消灭岗位,前者看不见,后者看得见。其二,巴斯夏分析“看得见与看不见”问题的工具是供求分析。其三,看得见的经济谬误往往是手段和目的倒置,混淆因果,目的是损人利己。其四,巴斯夏分析税收等问题往往是从钱的来源、去向入手揭示看不见的逻辑。其五,巴斯夏的看得见的是眼前逻辑,看不见的是长远逻辑,也就是洞察力。芒格的观点是三级效应,一级效应看得见,二级效应是深层逻辑,三级效应是宏大逻辑。正如任泽平说的“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真正的合作社会”是在人们对于财货有相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价值判断导致了交换以及复杂的劳动分工,而为了利用资源和人的不同特长的比较优势,专业化也不断涌现。建立在财产和契约基础上的社会,使人们有可能更为普遍地拥有“社会同情心”。--穆雷 罗斯巴德

  ●感觉太浅了,不推荐

  ●很经典的奥派经济学入门。可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市场。国家、经济、宗教都是人类的共同想象,本质上就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

  ●果然是自由派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听完薛兆丰经济学之后再读是毫无压力。吐槽一下翻译和编辑,居然还有错别字;装帧更离谱,明明没有什么内容,字号特大,行距特宽,还有整页整页的空白,真是骗钱!以后不买这个出版社的东西了

  ●这写法也太十九世纪了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读后感(一):经济学入门读本之政府决策

  

阅读难度:经济学入门级阅读书目

写作风格:语言相对朴实,学术性不强

书本质量:字大行稀,字数较少,纸张质量粗糙

主要内容:全书的主要内容围绕税收(资本家-工人,用书中的话,即为老好人詹姆斯先生)、关税(是否实施贸易保护)、公共工程的建设(经济萧条时期的凯恩斯激励政策是否适用于平时)、工作岗位的增加等话题展开。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即为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在面对一项政策时,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所带来的短期利益、表面上的利益获得,而忽略了长期的效果,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利益损失,往往获得利益与损失利益的群体并不相同,这对于一项关乎于社会和谐公平的政府政策来说,更要去权衡利弊。

读后感受:虽然我也只是一个经济学初学者,读起来还是感觉相对简单,作者其实是在试图用较为朴实的语言阐述一些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例如“商品的价值源自劳动”等等,所以每本书的受众各不相同,读书之前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读后感(二):摘录一些喜欢的片段

  1.“优秀的经济学家与糟糕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只有一点,糟糕的经济学家目光短浅,他们只能看见目前能够看得见的后果,而优秀的经济学家却思虑深远,兼顾眼前的同时还能考虑到那些只能推测到的后果。”

  2.“需求和欲望是此消彼长的。越高级的欲望占的比例就越小。”政府应该补贴艺术吗?补贴只是重新分配了财富,重新分配了工资,纳税人收入的减少也使提供商品的人蒙受损失。

  3.“国家公共工程创造了就业,但也剥夺了另一些工人的就业机会。”

  4.“社会是人们互相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总和。强制提供的就是公共服务,自愿提供的就是私人服务。”引申阅读科斯《厂商的本质》。“所有人都可以被看作是中介。”

  5.“公共支出只能重新配置就业岗位而无法增加就业岗位。”

  6.“从道德的上讲,节俭是要优于奢侈的。从经济角度来看,节俭也同样具有优越性,只要他考察的事深入研究其深层效应。”

  7.名为补贴实为抢劫。保护性关税和补贴相比,作者更偏爱补贴。“如果社会要对其中一部分成员给予补贴,那么所有人都应该为此分担一点,所以说它更公正。”

  8.“衡量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商品的货币价格的高低,而是商品的富裕程度。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相比,要看哪一个带来了富足,那一个导致了匮乏。”

  9.“自由贸易从来就不仅是进口税的问题,而是权力的问题、公正的问题、公共秩序的问题还有财产权的问题。”“交换和财产权一样是一种自然权利。在他没有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的前提下剥夺他的这种能力,反而要求他去满足别人的需求,实质上就等于吧掠夺行为合法化,违反了正义的法律。”

  10.哈耶克:正如《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简单的书名一句话,就清楚地解释了理性经济政策的核心困难,我更愿意说的是,经济自由的确切论述。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读后感(三):理性决策需要长远考虑,也需要通盘考虑

  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学)如何思维的书。得益于作者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文笔,原本深刻的道理通过作者的笔触呈现出来的样貌并不艰深,而且读来非常有趣。 此书中,作者集中说明的道理是:人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行动,与行动相伴随的除了预期的结果,还可能有始料未及的后果。 作者用一本书的篇幅讲清楚了这个道理,目的在于降低读者犯错的成本。虽然避免糟糕的后果,可以依靠感受深刻的经验,但在作出行动时如可深思熟虑、增加远见,应是一种更合算的方案。 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认为读者对有些陷阱还是得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必须意识到作者只是对某一问题的某一见解进行了驳斥,并不意味着在这一问题上相反的立场已然得证了。我们必须从逻辑上看待问题,但是不能只讲逻辑,否则便可能失之片面。 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使用一个学科所设定的标准——比如经济学上追求的效率,仅运用一个面向的知识——比如经济学,因为学科和知识只是出于研究精细化的需要,它只是构成问题的一个方面。其他的因素,比如暴力、心理和政治等也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重大变量。因此,在面对公共工程、贸易保护主义此类问题时,不符合长期的经济效率等指责虽然逻辑上无懈可击,但却是不得要领的。同时,这也启发我们,在对某种政策话语做出评价之前,最好先想想这话到底是论证性的,还是正当性的。不然很可能打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脸,因此容易招致“太傻太天真”的责骂与冷遇。 最后还是得由衷地赞美一下本书。 决策既存在着看得见的后果,也可能会引发没看见的后果。这一道理很容易说明,也很容易就能够被读者理解。可理解不代表就能改变行动,知易行难。作者反复借用“破窗谬误”这一被广泛应用的谬种,阐明了在消费、税收、补贴、军队、公共工程、生产、中介、储蓄等领域中常见论点的荒谬之处,真正的意图、也是更有意义的意图在于培养人们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即使智力上做不到想的很远,但也不要再轻易地就被一些明显错误的说辞所欺骗了。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读后感(四):破窗理论

  在巴斯夏最著名的文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的第一节,他讲到了破窗理论,不过他是以批判者的角色出现的:调皮的小孩打破窗户,房子的主人可能心疼,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因为玻璃工厂、玻璃装修工都有生意可做了,从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 当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但在巴斯夏看来,主张这种破窗理论的经济学家,都属于“坏”专家,简直是人类社会的垃圾,因为“有很多事情,当时的后果看起来很不错,而后续的结果却很糟糕。”“坏经济学家总是为了追求一些当下的好处而不管随之而来的巨大的坏处,而好经济学家却宁愿冒当下的小小的不幸而追求未来的较大的收益。”他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批判当时经济学家的谬误,为此写了很多有趣而且机智的文章,展示他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严谨、写作的机智与雄辩。他的文章中充满了有趣的寓言、辛辣的反讽、机智的辩论。因此,阅读他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愉悦。 他用了很多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告诉人们一旦窗子被打破,不但不会有什么好处,反而会破坏整个有序的秩序。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虚构故事:看到某个商人从比利时进口低价铁,巴黎的某个铁加工工厂主大为生气,如果他自己全副武装跑到边界线上阻止进口交易,就会遭遇商人个人的抵抗,甚至被投入监狱,这位苦恼的工厂主想到了巴黎的法律工厂,于是他跑到巴黎向议会讲了一套歪理,然后,国会就通过法律手段,对国产铁实行贸易保护,于是,就动用国家机器来限制那位商人从比利时购进低价铁,而只能购买国产的高价铁。 破窗理论发生作用了,但政府确立的垄断虽然给某些行业带来了好处,却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这是巴斯夏要批判的,因为当政府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的时候,同时等于减少了民间更有效率的投资。巴斯夏说:“国家不是,也不可能只长一只手。它总是长着两只手,一只手管拿,另一只手管送,也就是说,国家有一只粗暴之手,也有一只温柔之手。为了干第二件,必须先得干第一件。”他因此认为,国家不可能自己创造出财富,他用来帮助一部分人的钱,总是出自另一部分人的腰包。而且,由于政治过程的本质,往往是从穷人、弱者腰包掏出来,装进富人、强者的腰包,即使在民主国家也不可能例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