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恨情仇》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爱恨情仇》观后感100字

2022-03-29 03:02: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恨情仇》观后感100字

  《爱恨情仇》是一部由Valentina Pedicini执导,Federica Rosellini / 伊莲娜·科塔 / Josafat Vagn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恨情仇》精选点评:

  ●不明白现在欧洲的圣母如何练成

  ●伤痛从不是仇恨的借口。

  ●这nmlgb的拍了个什么jb东西

  ●Jenisch 惨案

  《爱恨情仇》观后感(一):呵呵哒↑

  这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除却臭名昭著的基于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进行的那场大屠杀之外,今天方才通过这部影片知道瑞士直至1986年还在进行耶什尼种族改良计划,以精神病等为由将健康的耶什尼种族儿童送入特定疗养院通过注射等手段进行绝育手术以期达到特定的目的。充满恶意的世界,只有人类才能让人类灭绝。整部影片的基调压抑,让人如同置身于被隔绝的监狱之中,充分传达了导演想要表达的那种晦暗的感觉。可以说是这两日观影最佳了。我们一生总会和爱的人分离,我们要忘记过去,继续生活。

  《爱恨情仇》观后感(二):安静地践踏碾碎

  安静,克制,简洁又琐碎,镜头沉稳,剧作富有张力的小制作影片。

  同一处地点在两个时期相似的无奈的恶意。

  小言,我们一生总会和爱的人分离,我们要忘记过去,继续生活。大言,耶什尼人遭受的迫害是“人”对人权的践踏,如此规模的残酷事件却在互联网难觅踪迹,因而这部影片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把“恶意”高高挂起,以期醒世。

  如我和导演说的,“Hope you can create more wonderful and responsible works.”

  由衷地喜欢,羡慕,祝福这样的电影工作者。

  《爱恨情仇》观后感(三):为了忘却的纪念——《爱恨情仇》

  2018上海电影节展映影片

  爱恨情仇(又名《此处阴影》)——《爱恨情仇》这个译名太莫名其妙了!

  Dovecadono le ombre(Where the shadows Fall(Jenisch))

  导演:Valentina Pedicini 编剧:弗朗塞斯卡·马尼里/Valentina Pedicini 主演:Federica Rosellini/伊莲娜·科塔/Josafat Vagni

  制片国家/地区:意大利 上映日期:2017-09-03(威尼斯电影节)

  ========================================================================

  一部被忽略的好电影和一段被淡化和淹没了的黑历史。

  Afour-year film of investigations and documentation that tells a black page ofrecent Swiss history the attempt to geneticextermination of the nomadic peopleof the Jenisch一份长达四年的调查和文件记录,讲述了瑞士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黑色篇章:试图对耶尼什的游牧民族进行基因灭绝。(以上英文部分是上海电影节对该部影片的简介)

  由于只看了一遍电影,而且结尾时的字幕内容记忆得不是很完整,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或说明也几乎没有,所以可能我在本篇中会有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说法,如果有人能发现指出来非常感谢。

  这部电影直到结尾字幕时我才知道是取材于完全真实的事件的,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发生于1986年之前的事情,也不敢相信这是瑞士政府做出来的事情。

  电影结束后临时通知有导演见面会,但我因为要赶下一场次,时间关系不得不离开。失去了进一步了解的机会,非常可惜。

  第一反应就是会联想到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当然,纳粹的罪行与电影中呈现的事情相比要严重得多,而且可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人们无数次地用各种方式谴责这种反人类的恶行。但让人万没想到的是在1986年之前,瑞士政府也做过情节类似的事情。198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已经8年了,最早的80后都已经6岁了,在这样的生机勃勃的年代里,瑞士政府,这个一向以优雅,平和,超然的姿态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国家,居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做过如此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个对比太过强烈以至于让人无法接受。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养老院的年轻女看护安娜,在她简单刻板的日常生活中,基本只有工作,打牌,找(并拼凑)遗骨这三件事情。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任何让人开心和欢笑的事情。直到一个老妇人来到养老院,才将她这不可思议的生活慢慢打开来,让我们逐渐发现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巨大冰山。

  她正是那数千耶尼什被改造的孩子中的一个,这段被改造的经历,给她的内心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和创伤。在这里她曾经拥有一份很珍视的友情,为了不失去这份友情,她宁可背负是小偷的黑锅,只为回到改造中心找回友情,但当她回来后,改造院已被关停,朋友也不知所踪。后来原地改成了养老院,她留下来当了一名护理员。始终不懈地在院里翻找孩童的骸骨,一直以为自己的好朋友病死后被埋在了此处。这是她最大的心结,也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然而这其实是另一位被改造的耶尼什孩子编出来的谎言,而这谎言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怕失去安娜的友情和陪伴。最后她终于遇见了心心念念的但已有了新生活的好朋友,解开了心结,离开了这个囚禁了她小半生的地方,走进充满阳光的新世界。

  为什么我花了这么多文字来剧透?因为导演有很多良苦的用心在细节里:

  1. 对于被改造的孩子来说,这段经历对他们整个人生来说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是不可平复的创伤。

  2. 他们被整个社会孤立,边缘化,这是非常巨大的不公平。

  3. 主人公打牌这个“坏习惯”是从当年的领养家庭(也就是所谓优良种族的家庭)中带回来的。

  4. 主人公为了忠于友情,宁可背负偷盗的恶名,其实是对情感的超越普通人的忠贞(这忠贞来源于稀有,对微弱的来自环境的善意的珍视)。这是在论证这种关于种族的歧视是完全无理的。

  6. 原改造院的女老师(也就是后来回到养老院的老太太),虽然她也许是出于善良而收养了女看护的好朋友(也就是她最珍视的那段友情),但她那种无法掩饰的发自内心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让人不由联想到中国式家长的那种“我是为你好!”而且她始终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7. 所以,政府虽然道歉了,但无人获罪,这说明他们并不认为这个错误有多么巨大,也许只是觉得方式欠妥,但对事件本质并无深刻的反思。

  8. 女孩的朋友一直都在,但同样的两个人,一个牢牢守着友情已成偏执,一个远远背弃友情只为遗忘。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种族带来的伤痕。

  9. 最终女看护打开心结,拉开窗帘,走出养老院,投入新生活。

  这正是片名《此处阴影》的由来,“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雨果《海上劳工》)。所幸结尾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政府的道歉,至少认定这个所谓的“种族改良”是完全错误的行为。

  整片情感非常克制,压抑,张弛有度,仅有的两场爆发(最后一次打牌,将老太太泡入冰水浴缸)都能找到非常针对性的合理缘由且不觉得硬凑。画面干净简单,对话也简短利落。

  世界太大,全是历史,太多太多的黑色过往被完全淹没不被世人所知,导演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段,以史为鉴,带来反思以期文明的进步,胸怀可嘉。

  这话题太大,太沉重,让人有些无法背负。

  当我无意间跟我二哥聊起这个电影,说到种族改良,他说其实他们那边的某某政府之前也有针对当地土著的类似计划,只不过不是那么极端,只是将土著小孩从原生家庭中分离开,放到“优良人种”的家庭中抚养,以达到加速土著文明化的改造。而当地的土著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要求政府的道歉.....但还没有结果。

  所以,怎么说呢?人类的文明进化真的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性与动物性挣扎的过程中,对错很难区分,今天的种种,只有留待日后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的发生,记录、留存。不要被时间淹没,更不要被人为地抹去痕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