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弹的故乡》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流弹的故乡》读后感精选

2020-10-26 01:38: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弹的故乡》读后感精选

  《流弹的故乡》是一本由何楚舞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弹的故乡》读后感(一):故乡,故乡

  作家何楚舞说,我有一个故事要对你讲。看罢这本书,仿佛有一个苍老的老者用低沉的声音,给你娓娓道来这个略显沉重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家,关于国,关于故乡的故事。不要急,慢慢来听,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一幕幕画面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于是,读着读着,你也进入了故事,置身当时的大环境之下,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见证者、亲历者。

  什么是家?有屋住,有饭碗端,有子孙传承,家的概念似乎就圆满了。这便是中华民族的百姓从古至今对于家的希翼。鬼子的刺刀却有另一种说法。于是“家”便流离在千万里的迁徙之路上;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寸寸国土在身后沦丧尽失。枪响人流亡,从此故乡变他乡。故事一开始的时候,上演了一出贵妇捉奸的闹剧,紧锣密鼓,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让你忍不住一气呵成的向下读,向下读,为郝玉香和阎光明之间的斗智斗勇喝彩。闹剧结束,话锋一转,引出了日军建立傀儡政权“伪满州国”的大环境,在这样的时势下,故事慢慢展开,不管你是贵妇还是贫民,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没有人可以避开战争的漩涡独善其身。

  条条是归路,头头达故乡。识得本来性,处处皆为家。这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佛家偈语,在战争中,面对着侵略,面对着不再是故乡的故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找到回家的路。

  《流弹的故乡》读后感(二):烽火年代家何处

  何楚舞说,我有一个故事要对你讲。

  而她,也确实给我们讲了一个好故事,讲述了一个面对武力侵略和教育文化侵略过程中,国人的妥协与猛醒的故事——《流弹的故乡》。

  受父母的影响,我看过了很多抗战剧,尽管其中的一些情节比较雷人,但我相信历史上肯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有日军的残忍、有国人的反抗、有汉奸的龌龊……那一切的一切肯定都有真实发生的,只是过程没有那么夸张而已。而阅读抗战小说,是头一回,跟看影片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随着故事的阅读,我脑海里浮现了电影般的情节,书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像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每一个人仿佛都是活生生的存在,而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离我远去……

  相守之约随风散。邓巧美一生未嫁,等了闫耀祖一辈子,等到他他娶妻生子、为了生存对日本人的阿谀奉迎,且还要她继续等下去,她也就这样等着,无怨无悔的等着,但最后等来的确是他的死亡,而且是亲眼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看着他佝偻着腰,额头上带着血洞,从山上翻滚下来,永远地离开了她;而闫耀祖,他的心里也是深爱着邓巧美的,尽管书中并未表明太多具体的事情,但是任何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的吧!随着闫耀祖的离去,他们的相守之约也无法兑现了。

  爱恨无奈成定局。郝玉香尽管恨着闫光明,但应该也有爱吧,爱得无可奈何,恨得无可奈何,她离不开他给她的锦衣玉食、离不开他给她的风光无限,宁可忍着也不想离去他给她的一切;而闫光明呢,离开家后反而还要靠着郝玉香而活,从天上直落地下,昨天的风光荡然无存,为了一口大烟卑躬屈膝的过活,郝玉香恨,在恨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对闫的感情,可是又能怎样呢?现在已经无法改变任何一切了。

  兄弟情义重如山。不论是穆香九与杜连胜的兄弟之情,还是大红袄与胡子之间的兄弟之情,都是真情义,重于泰山般的兄弟情,有仇必报、有冤必申,义字当先、不惧生死,也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正是有了这样的人,驱逐日寇才有希望;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民族解放才有希望!

  历经磨难终长成。以前的穆香九想的都是自己和邓公馆,经历了背井离乡、经历了有家不能回、经历了爱他的人和他来的人的离去,这个汉子一定会像他的兄弟杜连胜及他的老师那样心系民族存亡、百姓生死,虽然书中未表,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穆香九一定会痛击鬼子,为家人报仇、为朋友报仇、为国家报仇!

  因为战火,百姓流离失所,故事中的邓公馆因为侵略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故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的向往,战火年代何处为家?家已经支离破碎,国已经支离破碎,国人该怎么办?奋起抗争才是唯一的办法!

  《流弹的故乡》读后感(三):一生的家,不朽的情

  天气渐冷,这个北国的城市昨天迎来了第一场雪,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冷的特别透彻的感觉,棉被一样厚的雪,冻成铁疙瘩的土壤和冰封的湖水。

  在这样的日子里,读完了《流弹的故乡》。东北的风情和东北的冬天一样,一直都是那样引人入胜。这里面有最真实、最朴素的对东北风情,有烧的热乎乎的大通铺、有漫天的大雪、有白茫茫的霍林湖。“阳光打在身上,总能绕着弯钻着空,把温暖塞到皮肤上,寒冷则是正相反的事。太阳刚一落山,绵绵的雪,呼啸的风似乎全都塞到了身上,让人觉得皮肤都要冻裂了。”

  穆香九是典型的东北汉子,他有一身水中山上的本事,从摸鱼采珠到擒鹰豪赌,无一不精;他是非常自信的,因为他一个屯里采珠的小子竟然想娶城里的姑娘,他真的想了也真的这样做了,为了娶城里的姑娘,他在婚礼前一天亲自去退掉穆老栓给他订的亲事,顺利的进入了邓巧美的学堂,物色了他心中的媳妇。他是坚定的,他的梦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很坚定的,因为从小被穆老栓收养,所以他一直在追寻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他执著的想要生一个儿子,又是对家的涵义的另一种延伸。在邓公馆的日子里,他将邓公馆当做自己的家,在邓公馆的完整被打碎后退而守的是香火屯,他近乎偏执的想把心中的家守护好,一直幻想着大雪封山后的香火屯是一个无人可打扰的避世桃源。可是直到最后香火屯遭受日军屠杀时他的梦破了,他终于清醒了,在被侵占的国家,根本没有自己的家。“我看不懂了”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所信奉的一切在家不成家,国不成国的时代已经被打碎,被践踏。 “日本人来了以后,胡子和兵都变成了流寇。”

  书中的情是隐晦的却是极深极重的。邓巧美与阎耀祖相守多年却难以出口的深情;大红袄对熊吞山的切肤之爱;柳慧对穆香九的勇敢跟随;甚至郝玉香对阎光明的不离不弃;当然也有邓巧美对学堂对孩子们的疼爱,胡子书生当兵的人对邓巧美的敬爱。作者何楚舞将这里的小情大爱和这段苦难的历史浓缩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中,他们就站在我们面前,我们能看到这一个个矛盾的个体在乱世中的挣扎、努力、妥协和退让,看到他们倒下、长眠于他们的故乡。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内心是饱受煎熬的。只因为在盛世生活的我,无法承受那样的生活重量,因为看不得乱世,看不得苟延残喘的人们悲哀的生活,看不得以武力为绝对强权的统治,看不得人活的没有尊严,没有底线,只有活着。

  在我们对家的定义越来越模糊的时候,在情义千金已不敌金钱若干的时候,我很庆幸读到了这本书,它既深深的重塑了家的概念,又写出了情的分量。在那个已经远离我们几十年的战火纷飞、家不成家的时代,家才显得格外珍贵。那富丽堂皇的阎公馆,那充斥着朗朗书声的邓公馆,那鱼把头所居住的网房子,还有那悬挂着鱼形灯笼的香火屯。

  《流弹的故乡》读后感(四):一生的体面——邓巧美

  鲜血染满了整个村庄的雪,放眼望去,一片殷虹,仿佛只是为了给除夕之夜添一点喜庆之意。在爆竹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中,邓巧美体面地结束了生命。

  她是富家大小姐,是邓公府当家作主的女主人。

  她是众多流离失所的孩子们的干娘,是颠沛流离的民众们眼中的女菩萨。

  她不顾日本兵残酷的警告,依旧让孩子们读书,教他们勿忘廉耻,永不做日本人的奴隶。

  她站在那,就是一座神明。你不敢去忤逆她,因为在她面前大声说话仿佛都是对她的亵渎。

  她一生未嫁,一直在等待着那个他,等他娶妻生子,等他迎合日本人讨生活,等他一直对她说再等等。但最后等来的不是她一直期盼的承诺,只是他佝偻着腰,额头上带着血洞,从山上翻滚下来。

  她也想跟着那个等了一辈子的人撒手而去,但是一想起身边的孤苦无依的孩子们,她就心软了,她得为了他们继续活着。

  从长春城到香火屯,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一个从不谙烟火,只会琴棋书画,只吃鼎丰真点心的邓姑娘,也不得不啃起老面馒头。逃亡的路上,除了提心吊胆,还得时刻安抚吵闹的孩子们。

  她急,急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安定的生活,每天奔波流离不知未来身在何方;她怨,怨闫耀祖到死都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留自己孤身一人;她恨,恨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没有节制,更恨自己,国辱面前如此渺小,除了逃亡,什么也不能带给国家。

  她唯一的信仰,就是让孩子们活下来。

  但是日本鬼子们连这点希冀都不留给她。他们只享受着屠村的快乐,享受着中国人在他们脚下匍匐时的奴颜婢膝,享受着在除夕之夜带给中国人民痛苦。他才不管地下的土地是不是他们的,他才不管杀了人心中是否罪恶,他只管享受!

  多么卑劣却无法驱赶的人呐!

  穿的衣裳可以从锦衣罗段变成粗布麻衣,吃的东西可以从玉盘珍羞变成冷面馒头,但是在孩子们面前,腰板不能弯,头发不能乱,气质不能差。她要一直做孩子们的榜样,日本人根本不能击垮她!

  即使身体不在了,即使她的音容笑貌只停留在烟火绽放之时,但是她之前养过的那么多的孩子,给身边的人带来的那么多的正能量,却并没有随之消失。

  尸首处于异乡,但我相信她的灵魂早已与他在故乡相逢。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娇羞的小姑娘,插着玉簪,穿着旗袍,向一位青年才俊走去。

  她生的体面,过的体面,最后也死的体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