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真法界,悉皆具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真法界,悉皆具足

2020-10-30 08:48:48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真法界,悉皆具足

  一真法界,悉皆具足

  “施为运用,动寂皆平”,这是讲功用、讲修行。施为就是现在所讲的作为,包括一切的行为、作为、应用、作用。

  动静皆平,道都是一样,都是平等,没有差别。把华严的理搞通了,一念之间都具足了。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动静皆平,道都是一样,都是平等,没有差别。

  “任无作智”,最后悟道了,佛到哪里去了?佛都再来一切的世间,普渡众生,这叫无作智。作而不作,为而不为,现在就是佛境界。你能这样修持,现在就在华严境界。

  一切佛法应如是无长无短,始终毕竟法皆如是。于一真法界任法施为,悉皆具足恒沙德用。即因即果。以此普门法界理智诸障自无,无别对治。法皆如是,一切平等。

  《华严经》告诉我们一个名词“一真法界”。一切万有就是一个东西(真如、圆觉),体也是,相也是。这个东西至真、至善、至美,这个是道,所以叫“一真法界”。

  “法界”这两个字是中国佛学翻译出来的专有名词。法界不是宇宙。现在普通所讲“国际”这个观念是包含在“世界”里;“世界”这个观念又包含在“宇宙”里;“宇宙”这个观念又包含在“法界”的观念里面。而法界就是法界,一切事、一切理都包括进去了。

  所以《华严经》讲“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皆真;一假,一切皆假。所以佛法也有个道理,这里不是讲理性哦!这里有很多求用功修证的人,“诸行无常,皆因假离,离假即真。”世间如梦如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离假即真”,离了假,即是真。

  比方,这间房子本来要做什么,不知道。现在我们要在此研究佛学,很严肃的;供了菩萨,我们觉得这里好庄严,真真确确。能离了假,真的就来了,就严肃起来。“离假即真”,这个道理千万要注意!

  有些修法的人,念佛、观佛像,为什么修不成功?有些人念咒子,一方面用功在观,一方面太聪明:“哎呀!这是我一时想的,假的。”不虔信!“离假即真”,一念坚定,立刻成功。

  不要拿哲学、佛学道理来注解,那就错了。我们的身体何尝不是这样“离假即真”?这是至理,也是唯心所造的道理。把这些道理弄明白了,你就可以修。这也是禅哦!

  禅宗,不离唯识、不离华严,这是真正的禅。千万不要学狂禅。禅是讲求行的,达摩祖师就特别强调,禅是从行入的。

  这里特别提出:“一真法界,任法施为,悉皆具足”。一行,具足了一切法,所以大家不要疑,就安心念佛。

  了解了修持的道理,你只要“一真法界”,修一法门,信心坚定,一心坚固,万法皆定。“任法施为,悉皆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天下万事,始于一,止于一,终于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只要专修一个法门,就成就了,不要三心两意。

  一即一切,“任法施为,悉皆具足”。只要一门深入,“恒沙德用,即因即果。”很重要,因为它文字太好了,反而被我们迷糊过去了。恒沙同尘沙两个字一样。我们中国大河以黄河为标准,印度以恒河为标准。黄河、恒河里头有多少颗沙?谁知道?我知道!多少颗?一颗。但是一加一加起来,永远也数不清。无数、无量、无边。恒沙形容数目之多。

  “恒沙德用,即因即果”。因即在果中,果也在因中。“以此普门法界,理智诸障自无。”这法门,就是《华严经》所谓“普门法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中的一品。《普门品》讲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个应身。有感则应,其数有三十二。其实,观世音菩萨岂止三十二应身?三万二、三亿二也做得到,不过他只拿三十二应身来方便说。这个数目哪里来的?这又同中国的《易经》有关系。

  其实菩萨有恒河沙数个应身,什么道理?“即因即果”,这就是普遍存在的普门法界。真理在什么地方?真理就在你身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