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无我与假我的中道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论无我与假我的中道观

2020-10-30 08:50:15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论无我与假我的中道观

  论无我与假我的中道观

  《杂阿含》卷十六第414经载,佛多次讲业因果报,讲他自己的宿世因缘,而当比丘们在谈论各自的前世如何如何时,被佛批评为“非法饶益,非义饶益”。因为比丘们只着眼于俗谛,讲自己的前世如何,这对于应以真谛观无我而得解脱的比丘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俗谛假我与真谛无我,是佛法自我观的两个方面,只见及一面,是为偏堕片面。《杂阿含》卷七第131经佛言:

  若见有我,有此世有他世,常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见有非此世我、非此世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意谓既见有假我,有此世来世,有因果业报,又见假我非常恒不变易的实我,见过去、现在、未来皆无实我,方为佛法的正见。

  说有假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既不认假我为实我真我,又不否定假我如龟毛兔角,是为佛法无我论的中道义。《楞伽经》卷三以一偈总结人无我义:

  阴中无有我,阴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复非无我。

  意谓没有众生妄想所认为的即蕴我、蕴中我,也不是没有假我俗我,此可谓无我与假我的中道观。《瑜伽师地论》卷六在批判了多种我见后,总结“第一义我相”(中道的自我观)义云:

  所言我者,唯于诸法假立为我,非实有我。然此假我,不可说言与彼诸法异、不异性。勿谓此我是实有体,或彼诸法即我性相。又此假我,是无常相、是非恒相、非保安相,是变坏相、生起法相、老病死相,唯诸法相,唯苦恼相。

  众生所认的我,只是就五蕴等诸法假立的假我而非实我,此假我与五蕴等非一非异,非实有自体,亦非五蕴等诸法即是实我。此假我虽非没有,而难免无常变坏及由此所生的生老病死等苦,故应识破其假而非实。

  若执假我为实我,或立一个并非实我的真我,或否定假我、俗我完全是无,则违背中道,堕入断、常两极偏见。避免两极偏见的原则,是坚持中道,以缘起法如实正观五蕴,一方面指出众生所执的即蕴、蕴中、离蕴等实我非有,一方面指出俗我、假我非无,然非实我,不过就五蕴和合等假立、假名而已,此假我只是一种念念相续的“心理连锁”,而非真常不变的实体。这是一个真理的两个方面,不可分离,并非矛盾:由缘起故非实我,由缘起故五蕴、因果相续,相续中有对于我的感知及记忆、意志、保持较稳定人格等作用的延续或连锁关系,假名为我。说其为假我,即是说无我,说无我,即是肯定有假我。说无我是为了破除认假为真的执著,说有假我是为了破除断灭论的邪见。说无我为真谛(胜义谛),即从绝对真理意义上讲的究竟真实;说假我为俗谛,即从随顺世间认识惯例的角度而讲的相对的真实。《瑜伽师地论》卷十六云:

  又由胜义,无有作者及与受者;由世俗故,而得宣说自作自受。

  从真谛讲没有能造业受报的实我,从俗谛讲造业乃“自作自受”。真、俗二谛一体不二,称为中道。错解此义或偏执一面,是为邪见。两极邪见中,以否认假我的“增上慢空见”最为有害,因为这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导致善恶无报、无涅槃解脱等邪见,助长恶行,产生负面的教化效果。《入楞伽经》卷三因而强调:

  宁起人见如须弥山,不起增上慢空见如芥子许!

  《中论·观法品》(青目释)解释经中无我、有我看似矛盾的说法云:诸佛以一切智观察众生,众生根机不同,故说法非一。对不知畏惧罪业果报的智慧未成熟者,则说有我;对已知诸法空、只是假名有我者,则说无我。有我、无我,都是破执之方便,“因破我法,有无我,若决定有无我,则是断灭,生于贪著。”从中道义而言,真理超越有我与无我,说无我、有我,都是为破除执著,从第一义而言,无我亦不可得,应说实相超越我及无我,究竟不可言说,只可破除有我、无我的执著而自内证,颂云:

  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

  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