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残暴人格源于童年经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童年模式决定了他的一生。这个句子用在秦始皇身上也是适合的。
童年的秦始皇,由于父亲异人做赵国人质的特殊身份,他备受欺辱。还在秦始皇呀呀学语时,父亲便离他而去,时世之艰与忧患之苦,使他幼小的心灵就饱尝异国颠沛流离的磨难,同时也炼就了一副坚毅、果断、锐不可挡的性格,树立起了气吞八荒的远大志向。但作为帝王其残暴也令人震惊。
阅读《秦始皇本纪第六》看得出,秦始皇好大喜功,到处刻石,唯恐天下不知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人说过,人越缺什么,就越是炫耀什么。可不是吗,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成年之后大权在握,只要有机会就逮住炫耀机会不放。那些石碑,了无新意,车轱辘话,一次次重复,一次次刻下。
秦始皇的报复心强,这个与童年悲惨的经历不无关系。秦国灭赵,邯郸城破,时在公元前228年。秦王率兵进驻邯郸后,便大肆搜刮全城,把当年与其母亲家有怨仇的赵人全部杀死坑埋,并下令把赵国的贵族、豪富人家全部迁往咸阳、巴蜀等地。稍微有点长远眼光的人,怎可能如此丧心病狂?难怪秦二世灭亡。
秦始皇听不得恶言。毫无宽容之雅量,宴席上君臣闲聊不爽就能烧书,上一次当就敢坑儒。即使病入膏盲,身边人也不敢据实情相告。这样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作为帝王极少有,这也与童年安全感没建立起来无不相关。
秦始皇一方面耗费巨资四处寻求长生不老仙药,为此上当无数;另一方面耗费心神致力于国事,每天定量工作,完不成不睡。算不算强迫症不好定义,至少算是工作狂。这个与童年经历也是有关系的。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缺乏平衡能力。
好大喜功报复心强,毫不宽容没有安全感,希望长生不老又不能平衡己身,这些性格缺陷,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难题了,一句话,童年过不好的人,生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