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县霸王祠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和县霸王祠

2020-11-16 17:03:52 作者:大唐羽衣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县霸王祠

  因编写校本教材的需要,我们专程游览了和县乌江镇的霸王祠。

和县霸王祠

  霸王祠,又名“项王亭”、“霸王庙”、“西楚霸王灵祠”,在乌江镇东南,驷马山河接近长江的南岸。

  公元前220年,西楚霸王项羽十万大军在垓下被刘邦的数十万大军围住后,陷入四面楚歌而兵败。上演完“霸王别姬”后的项羽率精兵突围而出,最终只带领 26 骑逃到了乌江。按司马迁的记载,当地的亭长已经为其准备了渡江的船只,但项羽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只把心爱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自己拔剑自刎而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血性男儿,修建这座霸王祠。

  霸王祠坐落在一个被成为“凤凰山”的山顶。其实凤凰山根本算不上山,只是一个土岗而已,只有祠前几十级台阶和车子的上坡角度,让人依稀有那么一点“山”的感觉。拾阶而上,便是绿树掩映下的西楚霸王灵祠的红色大门了。门楼上飞檐高翘,气势轩昂。

  也许是我们来的时间太迟,祠内已少有游人。进入祠内,迎面便是享殿。在享殿的门前,立着的香炉和烛台。香炉上篆刻着“拔山盖世”四个大字。台前倒还是香烟袅袅,证明此前还有人来过,不散的香烟寄托着后人对这位天地男儿的景仰。

  享殿里奉供着一尊2.6米高的仿青铜霸王立像,立像上方悬“叱咤风云”横匾,东西两山墙上镶嵌有伟人、作家、书法家等题写的诗碑,以及赵朴初、林散之等人题写的楹联、匾额等。徜徉其间,还是能感受到当年的战场风云和霸王的铁骨柔情给后世的显著影响,还仿佛听到项羽那雄浑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在乌江,项羽以他 31岁的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塑成了中华文化中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范。

  过了享殿朝南走就是墓区。在钟亭、抛首石、乌江亭、驻马河等处匆匆览过之后,我们来到霸王祠主殿。这里更少见到人,除门前不时探头张望有无游客的卖香人外,几乎没有人影。

  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为古松掩映,旁立4对石人石兽,粗犷简约。青石砌成的圆圆的衣冠冢上,一抔黄土,坟草正青。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栏杆,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冢”碑石。右边是墓道,穿过昏暗的地下台阶,走过灯光幽暗壁上满是水泥浮雕的几十米的墓道,就到了衣冠冢的背后。在墓室里,还停放了一口出土的年代久远的棺椁。棺木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但若说是项羽的棺椁,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按说霸王当年自刎乌江后被五汉将分尸,只在霸王祠附近留下一摊血,难不成是刘邦好心,将他隆重安葬在此地?亦或是出于什么目的,刘邦后来将他以王礼重新安葬?

  所以,我更倾向于这儿只是项羽的衣冠冢,一座后人祭奠他的处所。其实,项羽可能根本不屑于后人给他风光大葬或者为其修建多少祠堂供人朝拜,甚至我猜测他根本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葬处,否则怎么解释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倒是墓后的红色院墙上那“力拔山兮气盖世”几个字,呼应着这位死不瞑目的霸王的几多不甘!

  两千年前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去,楚汉相争的往事已成过眼烟云。唯有这驷马河的脉脉流水承载着千古的厚重,背负着历史的烟云,在默默诉说着成败英雄的前尘往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和县霸王祠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