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探讨别集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探讨别集读后感1000字

2020-11-18 04:1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探讨别集读后感1000字

  《探讨别集》是一本由(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讨别集》精选点评:

  ●什么时候收一本藏着。

  ●如果不了解欧洲这一系唯心主义哲学,就很难理解博尔赫斯。但我一直在试着去接近他,了解他。

  ●borge确有神性

  ●博尔赫斯尊重生命、崇拜知识,是我理想中的悲观主义者。他让我领悟到了有关阅读的一些事情:我们读书有时是为了能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较为千篇一律的生活与探讨世界的更多的可能性,发现更多有趣的令人惊叹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必局限在狭隘的自我折磨中或麻木不仁。并且有时候换一种思考方式,世界会变得多么浪漫啊,像博尔赫斯眼中的贝克莱一样,看得人心都化了。时间,空间等定义,把观者压抑在条框中,有某些时刻跳脱出来,会获得超然的快感。这种快感可以来源于凌晨在黄色路灯下无人的街道漫步,而更多的来源于艺术。而知识的积累再加上个人体验的催化,会达到一个更平和的境界。

  ●人家有书袋可吊啊

  ●我不敢说我很明白··

  ●嗯,很好,暂时阻止了继续阅读他其他作品的欲望

  ●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

  ●修行26th.博翁的眼光还是那么深邃,但是我最烦的文体就是文论,尤其是我没读过的书的评论,因此这本书我最欣赏的篇目都是对作家的评述文,尤以霍桑一篇为最

  ●很多观点不同意,可是博尔赫斯好厉害=口=,广度和深度都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口=

  《探讨别集》读后感(一):梦的代数学

  不过十二万字的书,却感觉读了无限久。《探讨别集》中一半的篇目都收在过《谈艺录》里;和剩下的相比,它们简直称得上轻松俏皮。《时间的新反驳》的哲学论证几乎把我搞死。可是《探讨别集》说到底还是好看的。笔记我记了半本,妙句横在一页页上闪闪发光。(再看一遍就发现更多,最终就会把整本书都抄下来。)仍是各种熟悉的元素:另一个,同一个,图中图,书中书,寓言,梦,华美的历史,神秘的东方……仍是最擅长结尾处升华的博尔赫斯:冷静又不可思议,像凤凰和火焰一样光辉。

  轻盈的部分我都已经读过;在剩下的文章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纳撒尼尔·霍桑。这时候我们正在学《红字》;比起教科书上那个干巴巴的清教徒,这个纳撒尼尔·霍桑简直让我掘到了宝。一个怪才,一个诡才,笔记本里写满构思和梦,到死也写不尽脑海里的一滴。他写到广场中央裂开的口子,整个罗马都塌陷了下去,宫殿坍圮,塑像粉碎,军队掉下去时还奏着乐曲……“简直火爆得难以形容。”这是博尔赫斯的黑暗中的霍桑。

  博尔赫斯就是个典型的智慧老人,可是智慧老人没有他那么狡黠而迷人。他能把论文写成诗;也许我活到150岁也读不了他评过的那么多书。也许在目盲的图书馆里,他已经把他守着的那些书都读过了吧。

  《探讨别集》读后感(二):早已有他人说出了你我想要说的话

  40 《我们可怜的个人主义》

  lt;原文开始>我们时代最迫切的问题,是国家逐渐干预个人的行为。...</原文结束>

  42 《克韦多》

  lt;原文开始>没有一个世界有名的作家不铸造一个象征物;需要提一下,这象征物不一定是客体的、外界的。...

  要欣赏克韦多,必须得是现在的或潜在的文学家;反言之,没有一个具有文学才能的人会不欣赏克韦多。克韦多的伟大是语言上的。...书中的思想不值得记住,但语句却让人过目难忘。...刻意的简洁、倒装句式、近乎代数式的严谨、词语的对仗、枯燥乏味、用语的重复,是文章具有感人的精确性,许多语句使人觉得或者说要求人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原文结束>

  54 《吉诃德的部分魔术》

  lt;原文开始>康拉德和亨利.詹姆斯把现实生活写成小说,因为他们认为现实生活富有诗意;塞万提斯却认为现实和诗意是互相矛盾的。...

  堂吉诃德成为《堂吉诃德》的读者,哈姆雷特成为《哈姆雷特》的观众,为什么使我们感到不安?我认为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如果虚构作品中的人物能成为读者和观众,反过来说,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虚构的人物。</原文结束>

  59 《纳撒尼尔.霍桑》

  lt;原文开始>霍桑首先设想好一个或者一系列情节,然后塑造他创造计划所要求的人物。那种方法有可能产生优秀的短篇小说,因为短篇小说短小精悍,情节比人物显而易见;但产生不了优秀的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小说的一般形式只在最后才能看出来,一个塑造得不好的人物可以牵连周围的人物,使他们显得不真实。...

  废除过去的企图古已有之,不可思议的是它恰好证实过去是不能废除的。过去是无法销毁的;一切事物迟早会重演,而重演的事物之一就是废除过去的企图。</原文结束>

  84 《作为象征的瓦莱里》

  lt;原文开始>瓦莱里(指Paul Valery)才高八斗又一丝不苟,而惠特曼则是一位前言不搭后语的、狂放不羁的乐天派;瓦莱里以体现精神迷宫著称,而惠特曼却以身体的感叹而闻名。...

  保尔.瓦莱里在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队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的人的象征:一个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种能启发一连串思考的刺激的人;一个能传播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一个我们可以像威廉.赫兹利特说莎士比亚那样说,他没有什么是自己的;他是一个作品还没有写完,甚至还没有确定其包罗万象的能力的人;一个在崇拜鲜血、土地、激情等普遍的偶像的实际中,总是偏爱清醒地思考之乐和追求秘密的秩序的、冒险的人的象征。</原文结束>

  92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

  lt;原文开始>无论在诗歌还是散文中,王尔德用的句法总是非常简单。在众多的英国作家中,没有一个像王尔德那样让外国人易懂。...

  王尔德在技巧上的平庸可以用来作为证明其内在的伟大的证据。...几年来,反复阅读了王尔德的作品,我发现了他的吹捧着们似乎都没有想到过的一个事实:这个可以证明的基本事实是王尔德几乎总是有道理的。...玩弄雷蒙多.罗里奥的那种拼凑艺术,这也许适用于他的某一句戏言,但不适用于“音乐向我揭示一个未知的但可能是真实的过去”的见解(《作为艺术家的批评》),或者“所有人都摧毁所爱之物”(《里丁监狱之歌》),或者“对一件事的后悔就是对过去的修正。”(《从深处》)或者另一句“每时每刻没有一个人不是他过去是的和他将要成为的”。...</原文结束>

  101 《第一个威尔斯》

  lt;原文开始>一部不朽的著作总是有无穷的、生动的模糊性;它像使徒一样,完全是为所有人的;它是一面镜子能找出读者的特征,还是一幅世界地图。这一切还应该是以淡化的、谦卑的方式发生,甚至无视作者的意见;作者应该彷佛不知道一切象征的意义。</原文结束>

  122 《卡夫卡及其先驱者者》

  lt;原文开始>事实是每一位作家创造了他自己的先驱者。作家的劳动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概念,也必将改变将来。</原文结束>

  132 《济慈的夜莺》

  lt;原文开始>《夜莺颂》写于1819年。184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出版。该书第四十一节写道:“我们坦率地自问,今夏的燕子是不同于第一个夏天那一只的另一只吗?还有,在两只燕子之间,曾经千百万次地发生过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影无踪吗?谁要是听我说那只在这里玩耍的猫就是三百年前在同一个地点蹦蹦跳跳淘气的猫,随便他怎么看待我,但是,更为离奇的妄想,是认为那根本是另一只猫。”</原文结束>

  220 《时间的新反驳》(这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

  lt;原文开始>时间是我的构成实体。时间是一条令我沉迷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时间是一只使我粉身碎骨的虎,但我就是虎;时间是一团吞噬我的烈火,但我就是烈火。世界,很不幸,是真是的;我,很不辛,是博尔赫斯。</原文结束>

  221 《论古典》

  lt;原文开始>文学引起的激情也许是永恒的,但是方法必须不断改变,哪怕只有一些极小的变化,才不至于丧失它的魅力。随着读者的日益了解,那些方法也逐渐失效。因此断言古典作品永远存在是危险的。

  每个作家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艺术和技巧。...

  我重说一遍,古典作品并不是一部必须具有某种有点的书籍;而是一部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原文结束>

  当一个人读过太多太多的书,就会生出敬畏之心。每每想要表达自己时,就发现已有他人用完美的文字提前说出来了。因此,博尔赫斯爱引用,本书中大半内容都是他借他人之口所说的话。

  当博尔赫斯以博尔赫斯之口说博尔赫斯之想时,更弥足珍贵。

  这也是整本书我最喜欢最后两篇的原因。

  《探讨别集》读后感(三):第八大洲

  (算不上书评,只是些个人感触。)

  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在颠簸的、走走停停的公交车上读完的。一本不容易理解的书,加上一个不利于思考的环境,让我读懂的东西不多。读懂意味着认可或反驳,但我对这本书的大多数篇目提不出任何意见。博尔赫斯读过太多书了,博闻强识,旁征博引,眼界深广,神采飞扬,思维跳荡幅度太大,我跟不上他的节奏。我只是山脚下一个卑渺的仰望者。

  书中最喜欢的篇目是关于霍桑的,又联想起余华写霍桑的文章,以及自己也读过《红字》,却并无太多收获,只能感叹自己理解和感知的能力实在肤浅。

  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出这么多。说不了书的内容,就只能说作者(其实我将要说的跟作者关系也不大)。我觉得博尔赫斯跟卡夫卡、佩索阿在精神上是相近的,我主要是指他们的生活状态。博尔赫斯小时候随全家赴欧洲,几年后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直到晚年才又回到欧洲,如愿以偿地死在了日内瓦。佩索阿同样是小时候去到南非,十几岁的时候回到里斯本,四十七岁时病逝于斯。而卡夫卡,一生中除了短暂的旅游、公差或治病外,始终没离开过布拉格。摘录佩索阿《惶然录》里的两段话,作为他们生活的最好注解。

  “如果我想象什么,我就能看见它。如果我旅行的话,我会看得到更多的什么吗?只有想象的极端贫弱,才能为意在感受的旅行提供辩解。”

  “我对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真正去看过。我游历我自己的第八大洲。有些人航游了每一个大洋,但很少航游他自己的单调。我的航程比所有人的都要遥远。我见过的高山多于地球上所有存在的高山。我走过的城市多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我渡过的大河在一个不可能的世界里奔流不息,在我沉思的凝视下确凿无疑地奔流。如果旅行的话,我只能找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复制品,它复制着我无须旅行就已经看见了的东西。”

  他们是这样一种知识分子,我姑且称之为内省型作家,仿佛外在世界跟他们毫无关系。这个时代甚少这样的知识分子,大家都热爱吵吵嚷嚷,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对时事发表轻佻、糊涂而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过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妥。

  我虽然更偏好于博尔赫斯卡夫卡佩索阿,但还是相信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是有责任的,所谓铁肩担道义,所谓匹夫有责。正是基于这种道义,我在大学期间开始阅读有关民主、自由的文章,开始反思近现代历史,思考中国在国际中的处境,并试图探索——毫无疑问这种探索是简陋而拙劣的——国家甚至世界的前途和命运。如果说别人的大学里有的是爱情、游戏和考试成绩,我的大学里有一些人性、民族性和普世价值(虽然很少)。

  我认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毒害,所以我在大学里经历了一个消除毒害的过程。清毒的过程也是一个热血奔涌的狂热阶段,为一些不公正事件,一些有悖人伦和天良的事情。我站在政 府和强势集团的对立面,虽然现在看来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我们的政 府实在是比较糟糕),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太过单一,甚至算不上一种思考,顶多是拾人牙慧。能够辨认慧与愚虽然也不容易,但确实没什么可炫耀的。

  在最狂热的时候,我都没有投身并力图改变社会的想法。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行动派,不愿意冒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懦弱。我不会历尽艰辛去临沂看望一个盲人,我不会去乐清更近距离也更真实地了解事实,我同情、关注,但是毫无作为,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无所裨益,我不知道这算什么。做这些需要勇气,我不认为自己懦弱,即便是,这里边也包含着思虑和抉择。

  我开始更加冷静,尽量想得更多更全面,我开始相信一些以前绝不会相信的言论,开始抵触一些以前欣然接受的所谓真理。我是一个温和派,我支持的不是改革,而是改良,不是要连根拔起,而是慢慢地治愈一棵病树。温和渐进的方式,尽量避免流血牺牲。我唯一希望的是看到一道光芒,即便是烛光,但似乎没有。

  同情心以及对人类的热爱,才可能让一个人去真正关心人类的命运,去直面人类的普遍困境,并试图阐述出来。我没有身体力行去给别人更大的帮助,不是对自己力量的怀疑,不是对勇气的担忧,而是我有于我更有吸引力更有价值的事情要做;我不行动不代表我不关心、不同情和思虑他们的处境。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把我见识过的苦难和幸福全部写出来,用一个苦难包括古往今来的所有苦难,用一则幸福让从古至今所有幸福跃然纸上。

  说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几位作家,我想我在精神上与他们是共通的。很多时候,孤独的缘由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清醒,或者癫狂。孤独和寂寞不是同一个概念,就像幽默和搞笑不是同一个意思。孤独是什么呢?孤独是一座整洁、美丽、丰饶、幸福的城市,孤独是一座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城市。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在我的思考肆意疯长的年华里,基本没有人给我帮助和指引,我自己也固执地不愿请求别人,并因此习惯。我的心是封闭的,同时也是宽广的。我不接纳身边的许多低俗和浅陋,不代表无法容下在别处的巨大的生活。

  我无法和许多人一起为了同一个明显或者模糊的目标去奋斗,我只是呆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既不是角落,也不在聚光灯下——尽量保持清醒的坏笑,这笑容里没有恶意,只是有一丝戏谑,更多的是怀疑。我不太相信一个口号或者计划,总觉得它具有急功近利的蒙蔽和表里不一的阴险。

  我承认,认识更多人,与人交流,和更多不同思想的碰撞,还有别人的意见和经验,都能促使人快速地成长。可是这有点急切,而且势利。我解释一下势利。如果因为一个人能让我们提升、对我们有利就去交流,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水平和理解力低于我们就不与之交往,在我的理解里就叫势利,当然,没有听上去那么可鄙。我不太在意别人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更在意我能给别人带去什么,当然,这种带去,不是强势的、简单粗暴的、不考虑对方感受的。

  我还是愿意慢慢体悟。我知道这样毫无疑问会显得狭隘,可是从他人视角里得来的宽广我无法确定其对自身有多大的积极影响。我不介意狭隘,甚至不介意在某个时间段停止成长,想把自己封闭起来,像一株小树藐视着阳光。当然,只是有时候,而且,不管是否狭隘和停滞,都一定要专注。专注不是意味着只盯着某一缕阳光,而是对阳光所到之处,对所有游离的风和扬起的或明或暗的灰尘保持敏感。

  我所说的狭隘是指生活的狭隘,我们无法活在很多地方,无法活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时刻。我不抵触认识新的朋友,只是一贯地顺其自然。我并不惧怕这个世界,只是有点笨拙、犹豫和怯生生。然而心灵需要保持宽广,心灵可以游弋在不同的可能性当中。

  跟佩索阿不一样的是,我还是很愿意去看看这个世界,走不一样的路,看不同的景致。这也说明我的想象力和自信心远不如他那般丰富和强大。我愿意去观察真实的风光,也更愿意去遨游自己的第八大洲,以及别人的。

  我可能无法成为一个思想者,我只是一个观察者。冷眼看世界,但是保持着与生俱来的敏感、热情和天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