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奥莱特·诺齐埃尔》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经典影评有感

2020-11-20 06:48: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经典影评有感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是一部由克洛德·夏布洛尔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斯特凡·奥德朗 / 让·卡尔梅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历史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精选点评:

  ●

  ●没看完

  ●还是觉得夏布罗尔总是精致有余,力度不足。但是这部算是很不错的了~

  ●于婆

  ●坏种

  ●人伦?

  ●3

  ●3.5

  ●只要有于姨在,她的表演就强大到会让人忽略其他,原来从年轻时就如此了;悲剧根源在于家庭原因,看看其父母的相处之道以及教育方式就知晓,另有一句关于祖母的话,可谓个中有玄机。

  ●到了后半部分把故事打破成碎片再连接起来讲述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于少女年轻的时候就演技开挂啊,仿佛毫不在乎的少女,说谎如同说话一样!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影评(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当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堕落的时候,如果仅仅把这个当做道德故事那就太过失于简单了——叙述女人的悲惨往往是抨击男性社会最好的武器!

  越冷酷,越悲惨,她犯下了多大的罪过,从另一面讲,就是狡猾的导演要告诉我们社会对人性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看到警察到诺尔埃尔家里拖走她那死去的父亲的时候,像极了导演的另一部片子《包法利夫人》,没有任何悲哀音乐的陪衬,却平静地表达了最为悲哀的事实。也许最伟大的催泪就是让人看了眼泪就在泪管里,但就是流不出来。

  法国导演通常在一部片子里面有多重的复调,当我简简单单以为《诺奇埃尔》是家庭版《包法利夫人》的注释的时候,夏布罗尔还是把调子转到了政治上面,诺奇埃尔在法庭上的对公众的斥责,让我想起了《圣女贞德》。

  这部片子的一个中文译名叫《三面夏娃》,上面我已经从人性和政治上看到了两面,还有一面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伦理吧,这样的场景存在于诺奇埃尔的记忆,或者我们称之为想象当中。

  是的,想象既是那第三面的场景,也是导演的叙述方法。我们不能不惊叹导演竟然能将家庭,法庭和想象的天堂之间的转化调动地如此巧妙,而这一贯的简单处理方法就是他的叙事方式,想象和倒叙的穿插让我在一瞬间不记得诺奇埃尔是什么时候磨的小药丸,只记得在那个有烛光的夜晚,父母点亮了她的蜡烛,一瞬间,小喏像做了噩梦一样地在电车上醒来:

  封锁了,下车了。。。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影评(二):电车上的青春

  对于没有外在叙述动作——明确的叙事任务或者强有力的悬念设置——的电影,那么,只能去寻找一个内在的叙述结构,在夏布洛尔这部关于少女成长之殇的电影中,其内在的叙述结构就是维奥莱特的那些信。 母亲第二次发现维奥莱特那些信是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在这场戏中,父亲离家上班,维奥莱特正在写作业,而母亲则整理着维奥莱特的床铺。正是在父亲缺席的场景中,母亲又一次发现维奥莱特的秘密,而镜头给予的暗示也是明显地告诉观众,是维奥莱特故意让母亲发现的。母亲发现后的慌张,与女儿的镇定形成鲜明对比,然后她们俩达成协议,不告诉父亲,母女俩人欢快地拥抱——影片中两人唯一的一场享乐性场面,差不多也是整个家庭中唯一的享乐性场面——除去那些维奥莱特的童年回忆,而那些与父亲的享乐性场面总是被母亲打断。 因此,少女的心思很明显,这还是一个俄狄浦斯情结式恋父电影:女儿嫉妒她的母亲。她故意让母亲发现那些信件,是向她进行炫耀。而她高贵与香艳的打扮也是暗示着自己比母亲更配得上父亲。 当母亲外出时,她则在浴室赤身裸体引诱父亲,但父亲并没有做出出格举动,也许这激怒了她,让她开始有了报复的心理。而之后她在她的臆想幻境中,母亲撕毁了她炫耀的信,给她造成了一场希区柯克式眩晕,意味着她的计划失算。维奥莱特的青春即是在如此与母亲争斗的过程中展开。 从社会/家庭伦理维度的角度看,维奥莱特只是又一个不愿做人类制度的牺牲品,以性的放荡与暴力抵抗(或反噬)社会。在第一次毒害母亲没有成功后,她本可以走出这场成长阴影,但像现实中的大多数青少年一样,她成人的伪装下只是一个天真少女,她爱错了人,而这把她推向了最终的结局。从一个臆想的主观监狱中住进了真实的客观监狱,她再也不能提着高跟鞋在晚上逃出去。只好在监狱里,为狱友洗脚,做起针线活,“成长”为一个女人,而这也许让她想起了她的祖母。

  《维奥莱特·诺齐埃尔》影评(三):《维奥莱特·诺齐埃尔》:我想结束这混乱的世界

  1934年10月13日,因杀死父亲维奥莱特被判处死刑,两个月之后的12月24日得到总统的赦免,改为终生苦役;知乎贝当元帅又将她的刑期改为12年,维奥莱特决定离开监狱后接受圣职;1945年9月1日被戴高乐将军赦免,最终与监狱职员的儿子结婚,后来生下5个孩子;1963年,维奥莱特去世——这是被写在字幕里的经历,从被判处死刑到改为12年有期徒刑,再到重获自由,是维奥莱特的新生,就像她最初被审判时,对自己说的:“他们不会砍我头的。”而监狱长也告诉她:“如果愿意,你完全可以工作。”所以维奥莱特抓住这一次新生的机会,“我想有一个新的开始,以前我不能,现在我可以了。”

  1934年被判处死刑,1945年重获自由,这一条时间轴其实并非只是标记了维奥莱特个体命运的转变,它也隐喻了那一场战争的开始和结束,而总统、元帅和将军对于个体的关注,更从一种大政治的背景下赦免了一个犯错的人,从某种意义上,夏布洛尔如此设置一个女人的命运沉浮,是不是也在折射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也需要在赦免中迎来了新生?战争是无序的,战争是混乱的,当一个女人毒死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也是毒死一种专制和压抑?“我想结束这个混乱的世界。”这是维奥莱特对于那个时代的注解,其中的乱伦、卖淫、偷钱等堕落行为,并非是个体制造了罪恶,而是这个混乱的时代将无力的个体拖入了恶的世界。

  夏布洛尔似乎对时代发出了控诉,维奥莱特只不过是一个牺牲品,在这样一种隐喻里,个体的无助其实是人性被泯灭的象征,而在最后,不仅仅是法国高层的赦免,甚至底层的人群也发出了抗议,他们认为维奥莱特只是释放了内心的罪恶之源,而母亲作为受害人,起初是咒骂她“去死吧”,后来也是愿意付出一切拯救她,而在法庭上,维奥莱特对于公众的叱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时代的控诉:“你们令我作呕,你们都是人渣,我诅咒你们每个人。”

  站在“你们”的对立面,维奥莱特对面的“你们”是谁?是被毒死的父亲,是付出爱却让自己走向深渊的让·达本?两个男人站在那里,构成了维奥莱特关于爱与恨的人生变奏曲,那种被压抑的感觉,那种被欺骗的经历,都无情地改写着她的命运,让她成为“邪恶”的象征,而沉入命运深处的维奥莱特渴望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渴望挣脱这混乱的世界里,用极端的方式杀死父亲,又极力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而命运给了她的依然是噩梦,最后当战争结束,一切回到正常状态,噩梦才慢慢醒来,而生下5个孩子,自然去世,又仿佛回归到一个女人最平凡的一生。

  与最后的新生相对应,夏布洛尔一开始就把维奥莱特推向了黑暗:那是一扇铁门,暗处的光明灭着,从楼梯下来,打开门,然后把鞋子放在地上,最后穿上,关上门。维奥莱特就是用这样的方式逃离那种黑暗,而在这个空荡荡的街上,她遇到了德隆医生的妹妹,她们一起行走遇见陌生男人,她们给雕像涂口红画腮红,和饭店里的男人调情,最后又必须回来:拿出钥匙,打开门,脱掉鞋子,走向黑暗。不动声色地逃离黑暗,是为了获得短暂的自由?可是那些酒馆里的男人讨论着墨索里尼、希特勒、共产党和超现实主义,“最烦他们的政治。”在远离政治的时候,维奥莱特将穿着黑色丝袜的脚搁在桌子上,拿起对面男人的面包,然后嘲讽似的对他说:“想和我睡觉吗?”当男人骂她是妓女,维奥莱特又投去鄙夷的目光,但是回到黑暗的屋子里之前,她又在楼梯转角的卫生间里,将自己浓妆卸掉,脱掉那一身风尘女子的打扮,在父母面前又变成了乖乖女。

  屋里和外面,陌生的男人和父母,以及妓女打扮和女儿的身份,这是维奥莱特被分裂的自我,但是无论是那一种场景里,她似乎都找不到自己,似乎都陷入到无力的男人世界里。在外面她出卖肉体为的是换来一些金钱,在家里她又想方设法偷钱,逃离父母的世界,对于维奥莱特来说,她似乎有一个让自己保持尊严的目标,她对德隆妹妹说过:“我最想开着布加迪去萨博尔道看海。”这是她描绘的理想世界,一辆车,一个爱着的男人,一个逃离世界的大海,如此富有诗意,但是却无情地被一种叫做金钱的东西束缚。

  为什么要逃离?为什么要说谎?甚至那个德隆的妹妹也只是她想象的一个人物,对于维奥莱特来说,现实残酷地只有噩梦,只有身无分文的现实,只有变身妓女的堕落,而那个家,那个父母,给她带来的就是无情的黑暗?“年轻姑娘需要闻起来有肥皂的味道。”这是母亲对她说的话,而她经常在维奥莱特耳边说的另一句话是:“我会教你做一名淑女。”所以当维奥莱特对假想中的德隆妹妹说:“我想要找一个优雅的男人。”更像是对于母亲规则的遵守。但是在这个狭小的家里,维奥莱特尽管保持着微笑,但是她只有在转身的时候才会偷偷掉出一两滴泪水,转向的态度构成了维奥莱特另一种人生,那种人生在镜子的呓语里,在夜晚的噩梦中,在灯火明灭的黑暗中。

  父亲看上去温和,对她也是百般照顾,但是维奥莱特总是无法忘记13岁被父亲强奸的那一幕,但是至始至终,这个关于乱伦的故事一直没有真正揭开谜底,它一直在维奥莱特的传说中,是维奥莱特自己虚构了这个故事?她经常回想起的是自己童年时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境,那个世界仿佛是梦幻的,里面没有暴力,没有罪恶,仿佛在预示着维奥莱特假象了父亲的乱伦行为,但是夏布洛尔却以隐约的方式肯定了那曾经发生过的压抑和暴力:母亲出门之后,父亲站在正擦洗身体的维奥莱特身边,父女之间毫无顾忌;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听到隔壁的父亲和母亲做事的时候,她听到父亲拿出那块布,内心一阵刺痛的感觉,而这块布似乎也指向了曾经的乱伦;当德隆医生告诉她患上了梅毒之后,维奥莱特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一种家族传染,暗指和父亲有过罪恶的生活……

  所以乱伦的故事看起来是维奥莱特的虚构,其实是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不愿揭开的秘史,所以最后维奥莱特会用过量的药粉让父亲喝下,然后制造了煤气中毒的骗局。而在这个刻进肉体、刻进心灵深处的罪恶之源里,母亲似乎被排除在外了,或者说,她和母亲构成了一种畸形的对等关系,所以在回到现实层面,她表现更多的是对于母亲的反抗,而母女之间紧张的关系也变成了在审判时说的“嫉妒”,当父亲被毒死,当母亲咒骂她,维奥莱特第一次跪在母亲面前请求她原谅,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被戕害的女人寻找自我的最卑微努力,而母亲对她说的是:“如果有男人骚扰你,就告诉妈妈。”维奥莱特似乎无法开口,她根本无法在所谓的嫉妒心理中把十三岁时的故事,把毒死父亲的原因,无所顾忌地告诉母亲。

  所以她寻找的是第二条道路,寻找一个能带她去海边优雅的男人,这个男人似乎总是出现在她噩梦结束之后的那个梦中:在海边,赤裸着身体的男人向她走来,眼中含着爱的光芒,然后紧紧拥抱她。梦境和墙上那幅大海的画,构筑了维奥莱特的虚构世界,而让·达本出现的时候,她似乎就在这个梦里,于是,她把他当成了现实。她爱上了达本,甚至是疯狂爱上,不计成本地爱上,付出所有地爱上,“我喜欢像野兽一样。”达本答应她去看海,答应她开着车,答应她永远在一起,但是他没有钱,于是为了自己的梦,自己的爱,维奥莱特从家里偷钱,一次又一次,而最后毒死父亲、致母亲昏迷的时候,她就是找到了打开厨门的钥匙,将钱全部拿走。

  但这本来就是一个自己虚构的故事,达本拿到了维奥莱特给的戒指、手表,每天都用着维奥莱特的钱,但是他却没有带她去海边,而是一次次以各种理由离开她,但是维奥莱特根本没有醒悟,“他会回来娶我的。”这是她对自己说的话,后来甚至告诉父母将它形容为自己完美的爱情。13岁的乱伦记忆,是她需要逃离的全部理由,而达本让她构筑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以爱之名远离恨,或许就是维奥莱特的悲剧,甚至在最后庭审时,她还在为达本辩护,她告诉法官达本并不知道她送给他的戒指是从父亲那里偷来的,“他不是共犯,我是为了爱。”但是达本根本没有成为维奥莱特的保护神,没有给她带来一种爱,当然更不能成为代替父亲的那个男人,他甚至只是一个骗子,一个维奥莱特自我欺骗的符号。

  13岁的乱伦挥之不去,无论是逃离黑暗,还是编织梦想,无论是用金钱构筑,还是为爱付出,对于维奥莱特来説,女人的悲剧性却越来越成为束缚自己的罪恶之源,而自我沉沦也好,走向堕落也罢,就像身上的梅毒一样,是一种病态社会之病,是这个混乱时代的恶。而夏布洛尔将最后维奥莱特的救赎归结为一种政治上的“解放”,无疑也是弱化了人性之罪,仿佛维奥莱特的冷酷和悲惨都是时代造就的,而本来被判处死刑却轻易在时间的转变中获得了赦免,而1945年后到来的自由,把所有一切的悲剧性都磨平了:没有了梅毒的身体之病,没有了杀人的人性之罪,一个女人的一生在句号里被人为终结,就像维奥莱特曾经吻着镜子里的自己,她爱上的是自己的影子,而夏布洛尔爱上的则是战后必是自由的美好幻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