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妮的一千日》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安妮的一千日》的影评大全

2020-11-20 07:37: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妮的一千日》的影评大全

  《安妮的一千日》是一部由查尔斯·加洛特执导,詹妮薇芙·布卓 / 理查德·伯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妮的一千日》精选点评:

  ●The masked girl who interrupts Queen Katherine's prayers is played by an unbilled Elizabeth Taylor ------------ 58min24sec

  ●bujold美

  ●“离婚就像谋杀,离婚一次后,就能厉害第二次”,国王的爱,翻脸比翻书还快,上一秒进天堂,下一秒入地狱。亨利八世不仅能把侍女变王后,还能把王后送上断头台。美女Bujold居然产自加拿大。

  ●太老的片子,三观不合,画面又无吸引力。

  ●安博林跟都铎王朝里完全不一样啊

  ●演技是真的厉害,台词功底好强,只是配乐分分钟出戏了……

  ●戏剧版的长电影,演员都像是在演戏剧。

  ●ʕ•̫͡•ʕ*̫͡*ʕ•͓͡•ʔ-̫͡-ʕ•̫͡•ʔ*̫͡*ʔ-̫͡-ʔ,渣男,美人,华服,豆列。

  ●一个把安妮·博林洗成白莲花的清奇故事。该片的服设很值得一看,虽说不算十分考据,但大致贴近时代,制作得也确实精致,色调颇有古画质感,将亨八时代的风情表现得比较生动。

  ●满是无力

  《安妮的一千日》影评(一):理查德伯顿的这个亨八非常成功

  这个一个惹人憎的反派角色亨利八世,让理查德伯顿在70年得到奥斯卡提名,但再次落空——《安妮的一千日》里的亨利八世。

  首先这是个女主戏,男主的定位就是个女主的陪衬,正确地履行导演的意图的方式就是不能喧宾夺主突出个人光彩。

  亨八是个渣男,然而他在签署处死安妮的命令时却有大段的犹豫徘徊的台词。如果伯顿真要把他演得对女主余情未了那完全是小菜一碟,光他那双眼睛就能演出让观众深信不疑的深情无限。

  《安妮的一千日》影评(二):How to keep pride of mankind

  浪漫的签子上统计了一千天日记记录, 其中属于真爱的只有一天。如此有生命力、勇敢的人,为何受此悲剧?

  HenryVIII的政治婚姻因无子而成为痛苦,先天不足的感情很容易被别的女人击溃。他对Ann强烈的占有欲摆布着他,毁了渴望简单爱的发妻,在事业中一错再错。

  Ann单纯的爱被家人出卖,对家庭灰心后libido升华向对权力的迷恋,不择手段、不屑被人骂whore,直至达到巅峰。这时他和她的libido终于有一天overlap在love上,一天之后love擦肩而过,过后同样被别的女人击溃。

  欲望的战争演变为性别的战争。Henry因Ann不能生儿子而除掉她(当时的婚姻没有退出机制)。Ann受自己父亲背叛,在狱中直面丈夫掌掴说:“Go -- keep your pride of manhood."

  这场悲剧中,每个人都十分努力,却最终每个人都失败--这一切为了什么??

  错在哪些地方:王权强夺爱情,重男轻女,受欲望摆布(贪),生男的执念(痴),违反宗法不择手段(嗔);这个贪痴嗔的奴隶徒劳地寻求pride of manhood,希冀妻子对自己忠诚,可怜而丑陋。世人看到即使贵如天子如薄,也得不到自己爱人和世人的尊重。

  我们每人每天都受贪痴嗔的威胁恫吓。与它们斗争,是得到做人的尊严的唯一方式。尊严是人类留给宇宙和自己的最后的唯一的财富。

  《安妮的一千日》影评(三):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观后感

  电影的序曲,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是有人唱歌的,那主题歌作词作曲应该是亨利八世吧,因为在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亨利八世为了取悦安妮,作词作曲了这首歌,并令宫廷歌唱家(囧,这个歌唱家日后被指控为安妮私通的情夫之一。这个演员出了四场吧,还挺萌的,不知是哪位著名演员?)演唱,唱完后大家献媚高呼bravo,亨利八世就问安妮,如果一个小伙子写这歌给你,你有什么赶脚?安妮却尖锐地答,“我会先问问他的妻子有什么感觉。”哈哈,电影中这种“针锋相对”的台词不仅体现在国王与王后之间,还存在于臣子或其他人之间,这部电影的台词是十分幽默有趣的~~

  对于有英国历史背景知识的童鞋来说,这电影的情节是不难理解的,说的就是亨利八世离婚结婚那点事,貌似跟“正史”(其实我也不敢说度娘那里查得的就是正史了)还相当吻合,不是漫无边际的改写。

  国王喜怒无常,安妮勇敢机智,霸气配尖锐的美人,真是天生一对~私以为太符合我想像中的亨利八世和安妮的形像和气质了!

  另外,这个血腥的故事被编剧处理得很有喜感,我觉得每个角色都多多少少带有喜感。特别是大主教沃尔西,经常很苦逼的感觉,很有戏。

  最后安妮被砍头,她扭头看了看刽子手,刽子手大惊,“她在看我,不要让她看我!”我觉得这里也挺有喜感的。相对《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2008),妮塔娜波曼饰演的安妮在砍头前崩溃痛苦扭曲的脸,我更喜欢这个表演。

  安妮赴断头台前微笑着说,“听说不会太痛苦,而且我的脖子也很细。”这种死前的但丁才能体现出安妮宁死也要拒绝带伊丽莎白远走保命那种“大义凛然”的气势吧~~

  附送八卦一则:玉婆在里面打酱油,据说是为了监视伯顿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