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锦集

2022-05-19 02:06: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锦集

  《生涯咨询辅导》是一本由金树人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的379图书,本书定价:30.40元,页数:200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涯咨询与辅导》精选点评:

  ●或许从学术和教材的角度看这本书成就很高,但是尽管众多的理论试图全面的、或者就某个方面深入地、实证地想证明某种观点,生涯咨询的结果最终还是大程度地由咨询师和咨询对象之间的互动决定。各种工具的发展,改变不了对咨询师的主观能力的依赖。即使披上了科学面纱,也不代表咨询是一门实证科学。这和中医没有本质区别,虽然很多中药药理已经有了实证研究,但是最重要的辩证,还是由医生素质决定效果。但不科学不代表没有意义,而是代表没有固定套路可循,这意味着,优秀的咨询师和中医一样,一定只有少数。同样从自我成长的角度来讲,有能力发现内心并主导自己生涯发展的人,也只会是少数。

  ●我一页一页地啃完了!原来这本课本这么好!!!!

  ●这本书伴我一学期啊,书里面的东西真的要实际做做才能体会深刻。

  ●前面几章很棒,后面有点教科书味道。

  ●生涯咨询领域必读书

  ●标准八。 跪着读完的一本教材,有一瞬通透的感觉,然而还是不能说真的看懂。哎,境界问题啊。 第一章可见金老的严谨,第二章见功底,第六七章见情怀(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两章)。金老讲a理论不单讲a,还盘点bcd,并且句句经典,实在难得,讲理论操作也很是细致。总之这本书金老写的认真,我看的过瘾。 如果有机会能读读这本书,那人生是不是又能少喝很多鸡汤,少看很多治标的书籍,少走很多弯路呢?苦笑。生涯咨询,如果只读一本书,那该书足以。

  ●本书将人在生涯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娓娓道来,助人理清整个生涯发展方向,语言表达流畅同时也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生涯咨询与辅导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包括第一章生涯辅导的基本概念和第二章生涯辅导的实施;第二部分讲述了生涯咨询与辅导的主要流行理论,包括第三章霍兰德的类型论、第四章生涯发展理论、第五章社会学习理论、第六章生涯建构系统、第七章故事叙说取向的生涯咨询、第八章生涯决定理论、第九章认知信息加工模式、第十章新兴之生涯理论取向;第三部分则讲述了生涯咨询与辅导中的主要评测工具,包括第十一章生涯困扰问题的评估、第十二章职业组合卡的应用、第十三章生涯家谱的应用、第十四章幻想技术的运用、第十五章生涯信息的性质与应用、第十六章生涯信念与咨询第十七章生涯咨询的团体干预

  ●学术味

  ●part

  ●太深了 读起来有点吃力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一):华人生涯咨询界第一圣书

  这本书完全是按中国的思维习惯写的书,中西结合,既有深厚的理论和概念,还有实操方法案例,是华人界生涯咨询领域的知识集大成者。我已经认真读了三遍,有些章节已经读了五六遍了,真的是大师之作。如果想做生涯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一定要认真阅读学习,而且还应该会用书上金老师介绍的方法论和重要概念。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二):读好书如跟好人

  金老十年磨一剑,称之为大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书中17章,集成了不同的生涯学派,每章详细描述了学派代表的思想精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从中选择。

  2、实用性:书中包括很多可操作的部分。比如组合卡、生涯平衡单、幻想试验,可操作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效果更好。

  3、耦合性:不同学派的优缺点有比较,去粗取精。

  4、中西合璧:生涯学派起源和发展于外国,但是金总不局限于这些思想,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很多传统文化,如佛家思想:”慎思明辨笃行、苦集灭道“等等,使理论更丰满,更有说服力。

  读好书如同跟好人,可以学到好的习惯,好的方法,好的价值观。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三):追随我心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古人把生涯堪称人生的极限。2.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局限于一艺一技,术德兼修、内圣外王的通才。3.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去哪里更重要。4.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5.人可以在工作中,完成如其所是的自己,一朵如其所是的玫瑰,才是玫瑰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人之所是。6.interst,拆开是inter-est ,指进入某项活动(inter)之后,产生高峰经验(est)。7.一个人做有效决定时候应,慎思、明辨、笃行。慎思:“竖穷三界,横遍十方”,在多方面搜集可能的信息,集思广议、暂不做分析。明辨:缩小范围,针对搜索来的信息,分析利弊得失,聚焦思考的重心。笃行:采取明确的行动。8.个人构建系统是日新月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9.生涯决定的历程是不断的实验,琢磨人格建构系统中与职业有关的区域,最后去芜存箐。10.一个人是其所有决定的综合。a person is the whole of all earlier decisions.11. 一个无法觉察到自己真实存在的人,是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四):生涯之学,应变之学

01、结缘生涯 读高中时,纠结选择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工作时,遇到困难,想过是否适合继续做一名老师;有时,还会想一想,如果走出讲台,我还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带着这样的疑惑一直度过了学生时代,还有十年的工作岗位。 当我读完金树人先生编写的《生涯咨询与辅导》后,这些疑惑如拨云见日,慢慢明晰。原来这些都和个人的生涯发展有关,是生涯发展中常遇到的问题。 《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介绍了国内外生涯理论发展历程,及各种重要的生涯理论,同时很相实的列举了生涯咨询的常用工具及操作要点,例如生涯测评量表,叙事疗法等。 02、什么是生涯?、 对生涯的理解,不同人观点不同。 普遍接受的是美国舒波的论点: 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的方向;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跟人对工作的投入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生涯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在个人寻找它的时候,它才出现。 由此可见,生涯具有以下六个维度: 一、 方向性。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的方向。是啊,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如何,朝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在遵循着自己内心的指引。而内心的指引,也许是兴趣或者能力,或者自我价值的追求等等。例如有的人因为喜欢唱歌,所以会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在不断努力尝试下,结果会考取音乐学院或成为专业歌手。生涯,能够引领个体不断突破自己,连续迭代成长。 二、 时间性。生涯的发展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生涯,从时间来看就有连续性。从过往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经历来看,都是生涯中所走的一段路程。过往的经历和现在的付出,都在为未来做着准备。个体职业发展的过程,与过往、未来和当下密不可分。 三、 空间性。生涯是以事业的角色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从生涯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可能有多重身份。例如,作为一名女性教师,在生涯发展中角色身份可能妻子、母亲等。虽然有多重身份角色,但按舒波论点看,生涯是以事业身份为主轴发展的,其他生涯角色身份也不能被割舍到生涯之外。 四、 独特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为二的。每个人成长环境、成长经历不同,所以生涯发展路径也是不同的。例如,两个人都是知名的影星,但有人是考大学,走专业途径,通过努力而成功,而有的人在是半路出家,早先是运动员,后来转型为影视演员。这就是生涯发展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要依据自身特点,更好的规划发展方向,可以让生涯之路走的更平稳和快捷。 五、 现象性。只有个人在寻找它的时候,它才存在。生涯的存在依据个人主观意识认定而存在。当自己开始关注未来发展时,才会出现生涯。用生涯的视角去看过往的自己,会看到失败或者成功,而这些经历会影响到对未来的规划。而人生的意义也就在生涯过程中得以实现。人生的意义,不仅是在于这个人做了什么职位,而是在于干了什么大事(主观自我的实现)。这样的意义也因人而异。 六、 主动性。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人不是被动的受环境制约,而是主动的思考,去计划,进而改变环境,创造机遇。生涯可以主动塑造,也就是说,在生涯视角下,我们要主动思辨,努力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发,透过生涯转换去完成生涯决定。 03、生涯和教学的关系 在生涯视角下,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会发现,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结合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独特性,也就是所谓的“优势”,并在不断学习和训练中将优势转化为“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优势,和孩子一起探索其兴趣、能力、价值观,进而逐渐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在今后的高中学科、高考填报志愿时,会变的轻松容易,不会出现“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样的状况。的、 当我们的教学中渗透了生涯意识时,孩子会更加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学习有了目标而变得动力满满。有了生涯意识,每个孩子不仅可以更容易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且毕业后也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有生涯意识后,既是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或者困惑,也不会因此而退缩,会勇往直前,直至理想彼岸。

  《生涯咨询与辅导》读后感(五):这本书的几大特色之我见

  感受之一:成书不易

  就像金树人教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所写到的那样,本书初版在台湾发行,从签约到付梓,慢慢十年,大陆版的修改也费时两年,个人学思历程的摸索转变,带动了架构的调整、内容的更迭;十几年来,辗转酝酿,不知几易其稿。一字一句,从教学与研究之外有限的时间隙缝中一点一滴地汇集,时而中缀,艰困异常。

  我在从读这本的书的过程中,从一个读者的角度,仍可以感受到金教授写书的不易。因为,要写这样一本书,又要讲清楚理论,又要将具体的应用技术呈现在大家面前,也就是说既要有学术性,而也要不失实用性,确实不易。

  而且对于生涯咨询领域,要是没有相当长的心理咨询、生涯咨询的经验,以及不断的揣摩和总结,并结合中国人具体的实际,是写不出一本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书的。

  感受之二:著书严谨

  在这本书中,几乎每当要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者论述时,都会加以详细的注明,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心理学界,而且想不断进步的青年学生,是很好的榜样,我想这是很多台湾学者所共同具有的良好学术品质的体现。

  我想在这里据此书中的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

  在这本书的第八章,在介绍生涯平衡单的应用时,书中引用了一个学生的平衡单范例,本章节结束后的参考书目中,也写出了这个引文的出处,“张琦芳.生涯习作(未发表).2006”,而且就在这一章中,还引用了一篇未发表的论文,作者也把这个作为了一条参考书目,并且这样写到“纪宪燕.Thought paper(未发表),1995”。虽然这是很小的细节,但是同样可以反映出作为一名学者一名教授所应该有的大家之风范。

  感受之三:中国特色

  说句大话,虽然我读心理学的时间不长,对心理咨询、生涯咨询也是刚刚入门,但是我搜集的论文和四处求得的这方面的书籍却不在少数,很多关于生涯的书,职业规划的书,几乎一上市就会被我弄到手,所以我也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说实话,这方面的好书在国内还是很缺的,不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

  再谈这本书,它并没有像现在很多国内出的这个领域的书那样,只管引用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国外的案例,当然,还是要看到和国外的差距,确实是要向国外学习,但是毕竟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咨询中国化的道路毕竟任重而道远,还是要多做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多写出能实实在在解决中国大众心理学问题的书籍。

  我最欣赏金树人教授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论述“中国人的生涯概念”,不仅反映出了金教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很多地方都引用了古代的诗词、史书还有儒家的经典,来论证他所认为的中国人的生涯观念,而且还体现了他能够中西合璧,在讲解生涯(career)这个词的内涵时,能够从华人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来更好的说明中国人生涯观的特色。

  感受之三:操作性强

  前面我也已经写到,这本书很实用,操作性强、应用性强,几乎在介绍每一种理论或者方法、技术后,都会用专门的一节甚至是两节来介绍,怎么样将该种理论具体的应用到生涯咨询中去,怎么样具体的运用某种生涯咨询的具体的技术。 例如,在第三章介绍完了霍兰德的类型论(Holland's Typology)后,在该章的第三节就专门的讲到了“理论的应用”;又例如在介绍了幻想技术(fantasy techniques)的价值后,接着就是详细的介绍应用这项技术的具体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了。

  感受之四:时代性强

  此书还及时的顺应时代的发展,综合了几个新兴的生涯咨询取向,这些取向有荣格(C.Jung)同时性(synchronicity)的概念的应用、机缘巧合论以及灵性与生涯咨询。且主要介绍的是荣格的同时性概念及其在生涯咨询上的应用。

  转自 我的博客 心理学本科生

  文章地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