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追缉令》观后感摘抄
《黑白追缉令》是一部由E. Max Frye执导,塞缪尔·杰克逊 / 迈克尔·勒纳 / 玛格丽特·柯林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白追缉令》精选点评:
●堪称种族歧视喜剧电影神作,美国人什么题材都能拍,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国内看到名族团结之类的电影吧
●中央六台就深夜的时候靠点谱
●受了大家高分评论才去看了这部25年前的电影,无论从情节内容铺陈到搞笑桥段的设计都中规中矩,无甚亮点,比现如今黑白配的精彩还差了不少。
●前半个小时太搞笑了,哈哈哈哈
●哈哈哈。编剧不错,矛盾设置得非常有意思,音乐、画面和演员表演都还好,算是部中规中矩的不错的片子吧。内涵绝不浅薄,话题甚至算是很严肃的,却以这种轻松诙谐地方式来演绎碰撞与讽刺,so funny and sarcastic.
●稍微偏荒誕方式的喜劇,政治正確的種族歧視,亮點不多
●补标,关于种族歧视的黑色幽默片
●哈哈哈哈哈笑过后值得深思..。。。
●哈哈哈啊哈哈哈央视六套
●2018.01.30 CCTV6
《黑白追缉令》观后感(一):冷门的主旋律电影
虽然有凯奇和塞缪尔杰克逊两位大咖作为主演。有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加上这部电影并不是极其经典,所以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实在是有点低。但这并不能抹杀编剧的奇思妙想和两位主演的精彩演技
种族主义题材一直是好莱坞的主旋律之一,这部电影也乘了这一东风。一个成功善良的黑人作家竟会险些在自己家里被人射杀,仅仅因为他的肤色这本身就是不可理喻的。随后这部片子里处处透出的是对白人的虚伪,愚蠢和自私的描写。比如以下这几个细节:警长副手面对“歹徒”时的慌张,看似衣冠楚楚的白人律师其实是一个SM爱好者,并多次娶妻等等。而作为底层人民的代表,凯奇饰演的小混混却在其无知和痞气中流露出了朴实的善良最后还跟本来是其人质的主人公成为了朋友,虽然并没能找到去他一直向往的加拿大的路,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完美的happy ending
《黑白追缉令》观后感(二):面对“不公正”时,请冷静解决
最初是在cctv6看的,后来又在网上重温了一下,虽然在影史上不算经典,但绝对不能抹杀其艺术价值。作为一部美式主旋律电影,无论从内容结构还是思想内涵上都是值得赞扬的。
故事讲术了一个成功的黑人男性在小岛上买了个房子,却被人误认为抢劫犯。得知真相后警长又想通过让一个白人混混去绑架黑人来掩盖事实,结果越闹越大,一发不可收拾的故事。
故事首先辛辣地讽刺了美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律师看到黑人便认为他在抢劫,因为“黑人买不起这所别墅”;在叙述案情时特别强调嫌犯是黑人。联想到前两年发生的美国警察误杀黑人案,可以看出即使在1865年的宪法第三修正案和1960年的塞尔玛游行,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甚至已经渗入到了某些民众的骨髓当中。因为歧视,所以政策偏差;因为偏差,所以黑人贫穷;因为贫穷,所以黑人犯罪率上升;因为犯罪,所以黑人更受歧视……无限的死循环加速了民族分裂,使之成为了美利坚难以愈合的痛。
但影片讽刺地似乎远不止于此。面对袭击,黑人作家首先不加思索地想这是“痛恨黑人的抱复行动”,还说“狗不喜欢黑人”;当听到所谓“歧视”现象发生时,纽约的黑人民权者马不停蹄赶住当地搞示威,搞得活像一出闹剧;作家一直在说“你们白人……”。在种族斗争加剧时,双方都会不可避免地敏感化,将看到的事情都想当然地认为是种族歧视——即使那只不过是场误会。正如混混所言:“商店里的啤酒(在你买之前)卖光了,因为你是黑人;下雨了,你被淋湿了,因为你是黑人?”但这事实上是无法解决冲突的,只会使其激化。而其中某些“民权斗士”,又有谁敢保证他们是真正为自由民权着想,而不是只想通过宣扬“种族斗争”而套取政治资本的“政棍”呢?
不公正的存在是事实,为平权而斗争也是必要的。但当我们听从号召举起大旗高喊口号前,是否能冷静地想一想,这是否是一个种族事件,还是这只是一个“黑白配”地误会。
《黑白追缉令》观后感(三):被埋没的佳片
首先,讽刺的味道很浓啊。不了解美国社会的可能体味不出。还望各位补充,我记起的有: 1.种族歧视问题:最突出的、也是本篇展现的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问题; 2.美国政治:政治家口中的这个那个都是骗人的,他们的谎话只是为了竞选胜利,其实根本不在乎选民的利益,甚至是像片中警察局长那样使用政治手段,让凯奇进入屋子"劫持"塞缪尔,才有后来故事的发展; 3.白人的变态性趣味:从夫妇卧室里意外发现的各种性爱玩具和白人夫妇人质版“cosplay”和塞缪尔的那句“变态”中均可体现; 4.所谓的自由:美国口中的平等自由根本就是说说,警察利用职权拿走新闻录像带,哪里有新闻自由; 5.新闻:新闻媒体者只关心爆料够不够猛,一窝蜂的去抢热点,只是为了收视率和拿奖,抛弃了新闻的社会意义; 6.中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律师和其妻子,抽大麻,有种族偏见,生活腐朽。 7.部分民众:部分民众不了解事情真相,但却情绪化,极端化,有意或无意的被他人(就是那个教士)利用。此处有点勒庞的《乌合之众》的意思。(这里建议大家独立思考,不要在政治色彩浓郁的国家被各种宣传所忽悠。)
影片用幽默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美国社会至今且可能永久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真善美,影片结尾塞缪尔接受了凯奇这个白人兄弟。世界可能也犹如这片名,有黑也有白,有丑陋的,也有正能量的,很客观的现实。 其次,塞缪尔的那句:“我从来都不会忘记我的出身,我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我更愿意理解为非洲,期间都经历了什么,受了什么罪,英语黑鬼为什么是nigga,这种感受也许只有黑人兄弟才能感同身受。 最后,凯奇的那段关于小时候要“海猴子”的特写镜头,真让人过目不忘,这演技,这才是那个当年我们爱的凯奇啊! 之后因为生活作风问题,搞的破产了,只能去接一些烂片,一开始还是《国家宝藏》这样的爆米花电影,之后就开始接让人都不敢去多看一眼的烂片了,接烂片,票房差,身价跌,身价跌,只能接烂片,票房更加差.....,晚节不保啊! 真让人觉得可惜! 本篇播于cctv6 2018年1月30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