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谈谈上海老人和他300万的房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谈谈上海老人和他300万的房子

2020-11-28 11:52:10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谈谈上海老人和他300万的房子

  一个上海老人,老婆儿子相继去世,十年来只有楼下水果摊主一家人关心他、照顾他,于是老人做出决定:将自己价值 300万的房子赠予水果摊主。并办理了公证手续。

  事情被报道后,引来轩然大波。老人的亲戚群起抗议,认为公证手续有瑕疵。说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老糊涂了被蒙哄了,其实亲戚们都对他好得很等等。

  而这些自称对老人好得很的亲戚,当年老人的独生子去世,他们一个也没有露面。如今给出的解释是:老人不要他们来,他们自己身体也不好,就没来。

  这些义愤填膺的亲戚还跑去和水果摊主对质,认为摊主败坏了他们的名声。摊主说:你们承不承认,你们加起来在医院照顾老人的时间,还没有我一个人多?亲戚顾左右而言他:我们不要东西,我们只要公道。

  最雷的还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某些人对这事儿的评论,截个图你们感受一下:

  你要真是一个大好人,难道不应该是死活不要这房子吗?

  就算老人要给你,你难道不会立马捐赠出去以明心志?

  你居然还和老人的亲戚争,那你不是和他们一个档次、都是见钱眼开的俗人了?

  你太有心机了,你一开始就冲着老人房子吧,你简直比那些亲戚更可怕,你以后肯定会虐待老人的…

  总之你要了房子就不是好人,你要是个好人,你就不可能要房子。

  这事儿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了钟南山院士。

  当初钟老以八十余的高龄毅然逆行抗疫一线,一时间赞美潮涌。

  等知道钟老儿子居然用爱马仕皮带,舆论就有了杂音。

  你这么伟大这么光辉,你的家人怎么能那么庸俗地沉溺物质享受呢?

  在一些人的臆想中,这样举国尊敬的标杆人物,最好住在只刮了个大白腻子的两室一厅里,老古董的高低柜上搁一架黑白电视机,那电视机的旋钮儿还是松松垮垮拧三下有两下会脱的;早上喝白粥,粥碗要豁着边;进出骑二八自行车、还骑几步掉个链子,这才符合他们对英雄的观感。

  某些人对好人的要求,就是这么高,高到从头到脚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私欲。高到脱离实际。高到让人心寒。

  之前网上还曾经流行一种调调:如果你在公汽上让座,让完请迅速往前或往后撤,离那个被让的人越远越好,以免他尴尬。如果人家没给你说谢谢,你也不应该不爽,因为你让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那一声谢谢。

  可是,公汽上需要让座时,难道不是通常都很挤吗,要在挤成相片的人里面闪躲腾挪到另一个地儿,难度不大吗?为什么人都让座了,还非得要求他额外承担这些?被让的人为啥要尴尬,不是应该感谢让的人吗?

  而且,以我一个经常让座的人的真实心理来看,每次如果我让了,对方说了谢谢,我就很开心;如果对方毫无表示,一脸的理所当然,我就会有点不爽,觉得他太没教养没礼貌了,甚至有点后悔让给他。

  做了好事希望得到一声谢谢,一点点精神奖赏,这不是人之常情吗?为啥做个好人就非得要脱离最基本的人性呢?

  人性是什么?

  如果扶老人过马路一次,能得一百块钱,就有一万个人去扶。

  如果扶老人过马路一次,能得十块钱,就有一千个人去扶。

  如果扶老人过马路一次,能得一句谢谢,就有十个人去扶。

  如果扶老人过马路一次,啥也没得,还要承担老人如果摔倒可能罚款十万的风险,就没人会扶。

  利益驱动,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有效得多。这就是人性。

  脱离这个基本面去要求好人,绝不会让这个群体变得更光辉伟大,而只会让好人变得越来越少——你做了好事,你还一不能收钱,二不能招摇,稍微出点风头得点好处就要被人指指戳戳,那谁还愿意当好人,做好事?

  谁说的做好人就不能拿报酬?谁规定英雄就要清苦一生?难道不是越正常健康的社会,越应该让好人有钱有面名利双收、坏人处处碰壁身无分文吗?

  那反过来,为了获得名利,而去做好人,又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居民楼起火了,在消防队赶来之前,某人冲进楼里面救出了一个小男孩。

  这人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去救孩子,还是为了获得见义勇为的奖金而去救孩子,还是知道这孩子家有钱想捞票大的才去救孩子,还是仅仅是出于热情和良知,这重要吗?

  完全不重要。

  只要他去救了火、救了人,他就是好人,你管他是为了啥呢!

  这和我们拿钱上班是一个道理。

  我们为了挣工资,朝九晚五;

  我们为了挣高工资,心甘情愿996;

  只要你把工作干好了,你对老板来说就是好人,好员工。

  要是有人给你说,你居然为了挣钱去上班,而不是为了为人民服务而去上班,你真的太LOW了。你不是个东西,你不配拿到那钱。

  你会不会和他急?觉不觉得他是个神经病?想不想给他几个大耳刮子?

  具体到水果摊主这事儿,他事先有没有目的,这根本不应该成为关键点。关键点是,他是否真正地把老人伺候到位了。

  从相关视频看,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穿得也干净整洁,一看就是被精心照顾着。一大家子相处也特别融洽,摊主的孩子一口一个爷爷,绕膝承欢跟亲孙女似的,这不就行了?

  老人爽才是真的爽。

  就算摊主的想法一点儿也不高大上,所做的都是为了得到这套房子,只要他拿到房子后不变脸搞虐待、能骗得老人开开心心到终了,那又有啥不可以呢?老人和他都得到了想要的,这不是双赢吗?

  而且,当有越来越多的人,抱着功利的目的去做好人,比如为了评先进而去照顾孤寡老人,为了被领导注意到而给癌症患者捐款,为了搏个好名声而去帮扶失学儿童,为了得一笔见义勇为的奖金而在看到有人落水时不顾一切地跳水去救人……这本身反而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因为它意味着,好人有望得到越来越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的体系。

  你做了好事,你就能想啥来啥、名利双收。你名利双收了,你就有劲头做更多好事,也会带动更多的人去效仿。

  这就是发扬光大啊,这就是风气啊。

  一句话,与其指望虚无飘缈的道德,不如指望利益引导。切切实实的让好人、英雄、伟人拿到优厚的物质和巨大的名声,拿到奖金、房子,社会地位,比号召一万句“大家快去做好人好事”,都强。

  这不就是我们说滥了的,付出与获得要成正比吗?

  有些人声讨演艺明星收入太高、科学家太清贫时,个个义正辞严;说到老板只跟自己谈情怀、从来不按时发工资时义愤填膺;怎么一轮到这水果摊主的事儿时,就糊涂了?!

  还有些看客更可笑,他面对“捡了大便宜”的水果摊主,发出了赤诚的/酸不拉叽的灵魂拷问:要是老人没房子,你还会对他那么好吗?

  类似下面这位:

  我真不理解这种发言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点赞。这些话就跟“要是我不漂亮你还会爱我吗?”“要是王思聪没钱你们还会想嫁他吗”一样幼稚和二逼。

  老人的房子也好,美女的美貌也好,王思聪的钱也好,都是一种资本。

  你什么资本都没有,凭什么要求别人来长期关注你热爱你?

  如果你一无是处没人理睬,那太正常不过了。

  如果还有人肯睬你,那是因为你走了狗屎运。

  关键是人走狗屎运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要想过得好,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惟有自己尽量持有更多资本、然后社会拥有资本交换的正常渠道和体系,才是正道。前者需要每个人自己努力,后者需要咱们大家一起努力,创建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大环境。

  从这个角度,这个将房子赠予水果摊主的老人,倒是特别通情达理。

  因为他对水果摊主的赠予,实质上是一种接受了他人帮助后、主动付给报酬的行为。由于这报酬并不是事先协定好的,如果他不给,对方没有任何资格向他索要,所以他这个赠予,就显得格外难得,格外珍贵。是形成整个正向循环的体系里,至关重要的一环。

  尽管他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但他的脑子显然比很多正常人更好使。从目前挖掘出的细节来看,老人在给房子之前,就陆续把自己的40万存款,以及家传的戒指、手表等等,都给了水果摊主一家,还主动邀请摊主从出租屋搬来和自己同住。

  摊主之所以能坚持照顾老人十年,和这些也应该不无关系——谁不乐意和这样的老人相处?谁不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报答?

  好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道德感滋生的本能的好,单向的付出和给予,很难长久;而正向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大致对等的交换,才是维系和滋养这种好的根本。

  你尽你的能力让我好过,我也尽我的所能让你过好。这样明事理的老人多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主动付出、积极付出、找机会付出的行列。

  有人会说,鬼知道这些人得手了房子后,会不会改变对老人的态度,甚至抛弃老人?

  也有人说,鬼知道我照顾了老人十年二十年后,对方会不会给房子我。

  这里面其实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保障助人者的利益。见义勇为者有一个见义勇为奖,那这种主动照顾老人的人,社会是否也应该有物质和精神奖励?是不是应该有相应的规定,比如照顾老人五年以上,并经过老人认可后,可以视同为老人的财产继承人之一;或者在老人百年之后,在其遗产里分割出一定限度的财产给照顾者。二是如何保障受助老人的利益。老人公证了房产或者在法律上将对方纳为财产继承人后,还有没有东西可以对对方形成约束,让对方必须一如既往地照料好自己。比如如果对方不善待老人,老人在提供足够的证据、并给予对方基本的照顾费用后,有权收回房产。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整个社会进一步探讨和规范的。而在没有成文的规定前,建议双方最好像这位上海老人和水果摊主一样,签好相关合约,以免后患。

  我们很快就要步入老龄化社会。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数以万计的老人,因为失独、丧偶,或者丁克,或者孩子在国外等原因,在老年时孤苦伶仃、无依无助。

  他们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房子,如果真的有机会,他们十二万分乐意用这房子,去交换一个温暖快乐、被尊重被照顾的晚年。他们担心的是,他们根本碰不到这么一个能够和自己交换的靠谱的人。

  而我们自己,早晚有一天也要老去。到时候,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一定能在我们左右伺候;社会也不一定有那么完备的养老体系,等着我们去安享;我们也有可能会像这个新闻里的老人一样,孤单地守着一套房子等待。

  所以狭义点讲,今天,让这样的好人得到好报,就是给我们自己留后路。

  如果是相反,让他得到的只是被质疑、声讨、唾骂,被逼迫交还房子,然后灰溜溜找个没人的地方舔伤,那么等我们老了,可能就永远等不到伸向我们的那双手。就只能硬生生困在病了无人管,冷了无人暖,饿了无人问的窘境。

  这世界已经有很多跌倒无人扶的可怜老人,请不要让未来的你我变得更孤独和悲惨。

  让该得利的都能光明正大地得利,该滚蛋的都哑口无言地滚开;想获得的都争先恐后去付出,付出了的都有心满意足的回报。如此,才是我们每个人的福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