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
这连绵的雨倒是有了某种春的气息,不冷也还是不错,孩子们不至于缩在教室里。上课朗读依然可以有热情,孩子们早上来了基本可以朗读日有所诵,也是一种习惯了。
早上第一节课依然是朗读课文,而后看孩子们读书背诵,其实还是越是平时比较好的孩子,其实已经会了。听写拼音大致如此。很多孩子也是这样的越是慢的越是错误多。
而后安排几个小老师呢去给孩子们做指导。
余下的时间就是把孩子们的发表的文章整理出来。剪贴之下的事情也是不少,功夫也是有的。
音乐表现好的自然也是比较优秀的孩子。
而下午第一节课给孩子们安排了寒假作业,效率最高的孩子完成了十二页,有些孩子连五六页也没有完成全对,差距有点大。
奖励给好孩子的一些水果,孩子必须要提醒才能说谢谢,也是跟家长教育有关吧,少数孩子不要教。
随后回办公室之准备小记者家长会。
三点半准时开始,因为下雨提前告诉保安了,而后呢,家长们进入电教室也是非常不错的。大家比较安静,我呢就开始提醒家长首先回到正确的价值观上——成长必须源于功夫的积累,也是源于家长正确的引导,而后谈到陶泽陵还有潘浩然的妈妈,都是非常负责的妈妈,对孩子的管理约束合理而且有一定的成效。
为了这个家长会提前策划也是必须的,随后讲述了《三十年前的家教》《大中和小中的故事》——他们上大学回家也是被爸妈约束不能随便看电视,养成习惯也是不断前进的标志,后来大中是大学教授,小中呢则是中科院博士。两个孩子走到今天这样一步绝对来自爸妈的培养。
很多时候家庭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看电视打麻将之类。
因为喜欢看电视的人也感觉那也是生活方式,大面积也是,他们看孩子学习感觉太累。当然我也说一微信里的现象——《我妈是个没有用的中年妇女》《我爸爸什么都没有当成》孩子心里有数,他瞧不起你如何去教育他呢?
给孩子做出表率,不是嘴里指导孩子,而是脚踏实地自己做给孩子看,引导孩子才是第一位的。
要是自己连给孩子打字都嫌弃烦,那么你还指望孩子多么有出息也是笑话了。
家长的付出才能收获更好的孩子,这是基本道理。
而后谈到有用没有用的相对性。也许用总是虚无缥缈的,也有的孩子可能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可能也是因为从来没有投稿,你看编辑想给你发表也做不到机会呢。
有人可能上学可以读北大,也有上学可能连初中毕业都是混的,关键看做的结果如何,也看不同的人。不要认为自己交钱了就有用,关键看你自己是不是可以发挥他们的用处……
我举出一些身边的例子看见有些爸妈不断点头,也有会心微笑,也有感觉自己有点羞愧。因为我说出的例子基本都是真实,也是从另外角度希望家长接纳自己孩子的成长现实来完成对于孩子的。
拉拉杂杂不知不觉说了一个小时,4:32,我宣布散会:可能耽误大家时间,没有想到还有一阵掌声。虽然疲惫感觉也可以让某些人收获。
随后有一个家长跟我进入办公室,扫小记者群二维码。爸爸说每个学期让孩子写五六十篇,我有点惊讶,这估计也是低水平的重复吧。孩子只是随便写那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达到把每次练习都成为一种提升的阶段。家长说对。孩子才写作也是需要在生活不断挖掘源泉,所以家长的助力不可少,但是也要有水平才可以呢。
慌慌张张公交车到家终于赶着给孩子做饭,而后洗澡去超市买点东西,一天又过去了,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却也是很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