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锦集

2022-03-29 03:04: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锦集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是一本由彼得•D•希夫 (Peter•D•Schiff) / 安德鲁•J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精选点评:

  ●中岛帝国,呵呵~~

  ●入门经济学读物,不深入。但如果你想了解美国房地产是如何崩盘的,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历史总是不断重复,我们也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中国在走的路。

  ●这本书用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告诉你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还有告诉你,推迟消费、储蓄、创新、理性的信贷和投资来提升的生产力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过度消费迟早是要还的~

  ●这么薄的书也能出精装版,中信真是太黑心了....

  ●不知房地产泡沫何时会破碎。

  ●美国眼下的制造业回归,会不会是个好药方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一直堵而不去疏,有一天就会堵不住。

  ●自己捕鱼吧。

  ●中国人做傻逼,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通俗易懂。不过这篇幅,水分也太大了。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一):这本书用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告诉你美国的经济发展史~

  这本书用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告诉你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还有告诉你,推迟消费、储蓄、创新、理性的信贷和投资来提升的生产力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过度消费迟早是要还的~过度的政府刺激消费计划不仅不能挽救经济,还会导致更大的通货膨胀,造成更严重的经济衰退;纸币可以不断重印,但是有稀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黄金等货币还是会保值。借贷一定要放在能创造新的价值的地方,才能帮助提升经济。 好书,很久没在一天之内看完一本书了,推荐~

  大量的过度的货币供应导致通货膨胀;货币实验迟早有结束的一天。

  全球经济失衡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

  要想借贷,必须先储蓄。

  有个关键数据: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书中写到在1900-2000年这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房价平均每年上涨3.4%(只比平均通货膨胀率略高),这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在1997~2006年,全美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9.4%,涨幅惊人。

  关于中美贸易部分,书中说中国通过出口给美国大量商品而换取美国国债,让美国人不储蓄也可以大量消费,而中国人只能辛苦工作努力储蓄却不敢消费,这导致两国人民生活质量截然不同;但是中国已经意识到美元的地位不会一直坚挺(现在这种局面是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跟政治地位来保持的美元作为世界的官方储备货币,是一切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清楚促进国内消费也可以消耗国内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到时候就不需要依靠国际贸易了。但这是要逐步转换。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二):深入浅出 道理清晰 理解容易!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 引用一下著名财经评论家时寒冰《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是一本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经济学著作,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当我们倾听了这些故事,明白了这些故事背后的经济逻辑脉络,对于很多经济现象,便一下子豁然开朗。 对于想要了解经济学的入门级读物的不二选择,使用小故事串联在一起,撇掉“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公式,使道理一目了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政治家与经济学家的立场,分析了美的发展政策与发展情况,与现在我们关注的政府债务、货币金融、福利陷阱什么的全部都可以理的清楚~~历史具有惊人的重复性~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欧美及香港的房地产发展史~~我们以往都太纠结于产品本身,像是旅游地产、投资地产这么做就少了它的活力~哈,是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得意][得意] 话说回来,这本书还是非常不错的喔^_^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三):第一本经济学读物

  这是一篇读书报告,要是能把故事逻辑理出来,也就算读明白了。理解的不对请指正。

  一开篇,故事设定在一座岛上,只有3个人,每天靠捕鱼为生,1天只能捕鱼1条,而1天需要吃1条鱼,没有剩余,循环往复。直到有一天,A饿了自己1天,编织出了渔网。渔网提高了生产力,1天2条鱼,于是产生了剩余产品。

  和C也想编渔网,但是怕饿肚子或者编织失败。于是向A借鱼。这种商业借贷成功扩大了生产。3个人得以从天天捕鱼的日中解脱出来。为了过更好的日子,3个人冒着失去全部储蓄的风险,合伙建造了巨型捕鱼器,每周可以自动捕鱼20条。生产力提高以后,食物、服饰、交通、娱乐都更上一层楼了。

  于是吸引了很多其他岛屿的人,移民蜂拥而来。新移民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操作捕鱼器,以及从事其他职业,促成了更加多样化的经济。物物交换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鉴于岛上所有人都吃鱼,于是鱼被指定为“货币”。仍然假设1天吃1条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固有价值大家都有数。

  随着岛民储蓄的鱼越来越多,专门储存鱼的“银行”诞生了。对可靠的借款人收取低利率,对高风险的借款人收取高利率。对长期存款的储户给予高利率,对短期存款的储户给予低利率。银行的存鱼量增加,则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抑制储蓄)。存鱼量少,则提高贷款利率(抵消风险)和存款利率。

  一直以来,政府(M国)十分鼓励企业发展和个人储蓄,岛民税收负担较小。直到政府工资增加,参议员地位提高,越来越多人趋之若鹜。D打着支援灾区的旗号当选议长后,发行了纸币,可以兑换政府储备的鱼,也可以直接购买东西。相比直接拿“鱼”(原来被指定的货币)购买,纸币方便多了。

  政府支出增加,就印制更多纸币,导致发行纸币的价值远远超过政府储备的鱼。当10张纸币发行了,却只有9条鱼在银行的时候,政府找来技师通过切割和拼接,魔术般地用9条鱼制作出了10条鱼。为了避免露馅儿,还立法禁止岛民比较新鱼和真鱼的区别。为了防止岛民看到真鱼,要求所有真鱼都必须交由政府消毒处理。还专门成立渔业部,全权负责捕鱼。而那些反对“魔术”的知情人不是被辞退就是被灭口。

  政府拨款的项目越来越多,而渔业部效率低下。很快转换率从10:9变成了2:1。岛民吃1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每天至少2条鱼。因为新鱼是岛上唯一的货币,所以物价都必须相应上涨才能弥补鱼损失的价值。对于物价上涨的原因,政府的解释是:高就业率和繁荣经济促使对鱼的需求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

  随着通鱼膨胀愈演愈烈,岛民注意到从银行取出的鱼比存入的要小。虽然有利息的诱惑,但是岛民索性不储蓄了,更愿意抓紧消费,以免损失鱼的价值。当转换率变成10:1的时候,所幸出现了转机。远渡重洋的Z国大使,提出用真鱼换纸币。因为纸币可以买其他国家的东西。有了Z国的真鱼相助,M国的通鱼膨胀问题基本消失了。

  Z国的岛民拼命生产以换取更多的M国纸币,期望到时候可以不用捕鱼,靠储蓄就能安然度日。但是E国开始质疑纸币是否能兑换成真鱼。于是派人去银行兑换。魔术重现,通鱼膨胀的问题有了抬头之势。于是M国关闭了兑换窗口,纸币的地位并没有动摇。

  就在这个阶段,棚屋市场成了银行贷款的理想对象。棚屋房贷有天然的抵押物,即使借款人无法还款,银行还可以没收棚屋,卖掉棚屋,以偿还贷款。为了减低风险,银行更提出了首付的概念,即使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首付给了银行信心。人们普遍认为购买住房比储蓄更划算,更能保证以后的幸福生活。

  在加上政府的免税优惠更刺激了棚屋行业。岛上棚屋越来越多,储蓄却在减少。Z国的投资进入大大增加了信贷供给量,压低了贷款利率。因此更多人可以得到大额贷款,购房者把谨慎抛到脑后,房价进一步提高了。以前岛民只会用年收入的2-3倍买房,现在要花掉年收入的10-20倍。明知道负担不起还要买房,是因为他们相信几年后能卖个好价钱。

  直到某个棚屋项目没人愿意购买,开发商无法偿还工程贷款。房产投资者开始检查其他项目,一种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很快大家都认为赚取差价的时机到了。但是大家都想到了,全是想脱手的人,却无人买房。供大于求的现象演变成房价的下跌。

  由于房屋的价值小于贷款的金额,人们都想从贷款中脱身。越来越多人拖欠还贷,贷款公司倒闭。房产相关产业人士纷纷失业。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读后感(四):边读边笔记

  1.资本设备-捕鱼网;

  工具改变一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经济增长的唯一原因:找到了生产的更好方式;

  2.五种对待储蓄的方式,取决于对风险和回报的偏好;

  此处选择把鱼借出去,让另两位有时间织网,结果从每人一条变为两条的生产量,消费也增长了;

  消费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长;

  “只有增加供给才能满足人们更多需求”;

  并没有利用优势剥削另两位,所获利润是对所承担风险的回报;

  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

  3.实施顺利的商业计划才能保障总体社会储蓄的提高;

  政府时常强制干预批准贷款,现实却并非都把资源储备流向了有利用社会发展的活动;

  4.经济到底如何发展:

  储蓄不仅提高个人消费能力,也是防止经济遭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器;

  5.在鱼被指定为货币后:

  技术创新是个单向过程,价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

  劳动价值取决于资本,资本越优化劳动的价值就越优化,想尽办法利用一切资本设备;如人力搬鱼改推车搬鱼;

  被误解的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刺激消费;

  6.为什么会有储蓄:

  存鱼较多时会降低贷款利息,鼓励贷款;存鱼较少时则提高贷款利息,以补贴无存鱼的高风险;

  美联储其实仅是由一小撮人引导的私有银行;

  如果错误得释放出信息,如贷款利息降低,经济良好,事实却是消费并没有延迟满足,则满足未来需求的投资很难成功;

  7.基础设施与贸易:

  基础设施建设:发明了雨水收集系统,满足用水需求,也催生新的产业;

  国际贸易:鼓岛和椰子油岛之间的大宗交换;

  8.一个共和国诞生:

  税收看上去限制了资本的供给,但带来的安全环境解决纠纷的好处远大于代价;

  美国宪法防止联邦政府从人民手中剥夺任何权利;

  9.政府职能转变:

  用鱼邦货币代替实物鱼(发行货币),政府则可以用技术制造假鱼(加大印钞),限定仅由渔业部负责捕鱼(印钞垄断),而新增的鱼只要能给储蓄户一些好处(付利息),由鱼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新政府机关担保。这样的政府满足了人民既不想增加税收,又希望增加福利的贪婪愿望,实际是通货膨胀;

  10.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

  通鱼膨胀,原来一条鱼能吃饱的现在要两条鱼,企业开始削减成本,大批工人失业,冒险基金公司生意红火。本来,如果政府不干预的话,人民会理智停止消费,需求降低,然后物价回落;

  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物价的下跌能缓和低就业,物价下降到一定程度,人们又会开始消费,这个过程会淘汰不必要产能;而现在人为得拉动物价会妨碍这个过程;

  11.中岛帝国:(这里开始看得一片汗颜,那时的当局者真是眼光短浅或者就是利益熏心)

  中岛正好需要经济发展,当美岛银行没有活鱼储蓄却又大量鱼邦储备券时,主动送来了鲜鱼换取券,购买了美岛的产品,又把多余的券存在了美岛银行增进了美岛的贷款机会;

  美国人不用生产就可以得到产品,中国人辛勤劳动却不能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

  美国的低利率实际是由国外的高储蓄率造成的;

  王者地位的原因是美元是一切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

  12.服务业如何崛起:

  全球经济失衡,美国贸易逆差,即出口小于进口;

  原则上说逆差能自我调节,如果出现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则会在国际上对该货币需求,反之则会导致货币疲软。一旦货币升值,该国产品也涨价,就能使其他国家有机会进入该国市场,货币平衡力量会使贸易失衡得到控制,而美元储备货币与人民币挂钩决定破坏了这个机制;

  13.鱼本位破灭:

  终于鼓岛等外国人不再相信鱼邦储备券能及时换到鱼,而前去不断要求挤兑,美岛为了稳住政权,下令关闭兑换窗口;

  14.房价如何涨上去的:

  棚利美和棚地美的两棚机构从银行手里买下房贷,由参议院为贷款进行担保,让购房者直接向两棚机构还款,银行则能立即收回本金继续放贷;同时学利美机构为想进入冲浪学校的年轻人提供贷款,学校不再担心学费过高而招不到学生,而大幅提高学费;

  如学费上涨一样,房价也开始上涨,并且在居民看来购买棚屋不仅可通过贷款解决承担问题,还是一项重要投资;

  其实向房子和学费的倾斜,本身就扰乱了信贷市场;

  风险投资人则看到了棚屋置换的新贷款业务机会;

  15.快了,房市要崩溃了:

  一个高风险的高投资项目失败,造成了一连窜的恐慌性抛盘,失业工人开始抗议。参议院接手两棚,继续放贷,为了刺激房价回涨,让中岛又继续借出贷款,因为中岛手工大把的代币如果贬值也将是大问题;

  16.糟糕情形:

  中岛开始觉醒,对内自给自足,目前美岛只能靠继续借贷维持平衡;

  17.无鱼不起浪:

  鱼邦券越来越不值钱,很多企业倒闭,其他企业利用闲置产能制造了中岛人真正需要的东西,而那边的美岛则是超级通鱼膨胀,中岛来了人用原来的鱼邦券大肆消费一番离去,但美岛经济仍旧危机中。

  后记:

  美国仍旧错误得在用后代的钱刺激着学费和房价,阻碍了本应流向制造业的需求,会将经济痛苦持续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