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迷失本心,为物所转,故有轮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迷失本心,为物所转,故有轮回

2020-11-04 08:30:49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迷失本心,为物所转,故有轮回

  迷失本心,为物所转,故有轮回

  《楞严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若见此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见此周园,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起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宏慈为我敷演。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

  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园器,空应不园?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胜如是,云何为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园,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断见,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果能见之性在我而不在其它地方,我和如来一起观看四大天王用非常殊胜的宝藏装饰的宫殿,看见了他们居住的“日月宫”。“日月宫”是须弥山腰的两个宫殿:日宫为火摩尼宝所建成、月宫为水摩尼宝所建成。摩尼宝是海底龙宫中出来的如意宝珠,是奇世珍宝,宝珠庆严殊好,自然流露清澈光明,此光明映彻虚空,普照四方。可见摩尼宝为诸宝中之极品,四天王天是地居天中最低的一重天,尚且如此豪华,其他如空居天或佛菩萨净土的宫殿,更是不可想象。

  阿难说:在四天王天不仅能看到日月宫,还能看见方园很远的地方,以及整个“娑婆世界”都在我的能见范围内。“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人间为娑婆世界中极小的一个单元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十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言、恶口、两舌、贪、嗔、痴。堪于忍受诸多的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杀、盗、淫”;六趣“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杂会之所,故又称堪忍世界。在四天王天可清楚地看见整个堪忍世界。

  阿难说:我们在四天王天看得很远,看的事物也很多,但一退下来,回归到这个精舍,就只能看见“伽蓝”。“伽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住的园林,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七堂之名称或配置,因时代或宗派之异而有所不同。通常皆为南面建筑,须具有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称大雄宝殿,安置本师佛,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心建筑”;讲堂“讲经的堂屋”;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一作经堂,为藏纳一切经典的堂楼”;僧房“又作僧坊,即僧众起居之所在,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方,即三面僧房”;食堂“又称斋堂”等。简而言之:伽蓝就是现代所说的寺庙。

  阿难说:从四天王天回到精舍后就只能看见伽蓝(寺院),再以清净心,也只能看见讲堂内的东西和门窗及屋檐下的走廊。阿难对佛说:世尊!这能遍观一个世界的能见之性,怎么在讲堂内就变得只能看见一个屋的范围了呢?难道这个“见”,缩大为小了?或是被墙壁和房屋夹断了呢?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不知道这个道理在哪里,愿佛再垂弘大慈悲为我们演示,以解疑惑。

  佛告诉阿难说:一切世间,不论大小内外,或一切事物,都各自分别属于色(物质世界)、声(各种声音)、香(香臭等各种气味)、味(酸辣苦甜等各种味道)、触(身触和感触)、法(意识形态)这六尘外境。这些尘境,都在能见和感知的范围内,见多见少,全凭有无障碍,有障碍就看得近、没有障碍就看得远,但不应该说,是“见”有了舒展或收缩。

  佛对阿难说:比如一个方形的器皿,中间为方空,我再问你,这方器里所见的方形空间,是固定的呢?还是不固定的?如果是固定的,那么再放一个圆形的器物进去,这方形的空间不就变成圆形的了吗?那么说方形空间是固定的就不对。如果说是不固定的,方器中的方形空间这种说法就不能成立,这个道理说明,方空本就是非方非园的。你说不知“见性”“心”为什么能大能小之义何在?其性质如何?怎么理解它的存在?阿难!如果你要进一步明确无方无园这个道理,只须将这方形器皿的四个边去掉,去掉四个边后就是虚空的空体,这个空体,无边无际,那里还有一个方?一个园呢?不应该说,将虚空除去,就是方形所在吧?

  如你刚才所问,回到屋里,能见就缩小了,那么你再仰观太阳时,你岂不是在屋里又挽出此“见”“能所二见”,并将此“见”从你的脸平齐到太阳那里去了呢?这“见”是不是又长大了呢?你又说筑一间有墙的屋,这墙屋可以夹断能见,但如果在墙上打一个孔,不又可看到外面的空间了吗?这断了的“见”不又接续上了吗?接续上了总有个痕迹吧?这个痕迹又在哪里呢?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不知道一切境界,所有的一切,统统都是真心的投影。真心才是根本,一切现象统统都是真心的影子。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误把影子当作真心,当成真我。就会迷惑在错觉妄想的表面影相中,根本就看不到本质的真心本我。于是便会心随物转,心随境转。那么必然处处都是障碍。而且还会在一切景象中,见大见小,见长见短,心就随着大小长短在不断的波动。这都是因为不识真心本体,而错认外尘影相为我的结果呀。

  如果能够知道一切事物景象等等,都是心的作用而影现,本质真我就是真心,而不是外在的尘缘影相,那么自然就能物随心转,心能转物。这样就和佛一样了,身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真心。因为一切都是真心的本体,无论什么样的差别相,体都是同一个,灵透圆照,周遍一切。这就是寂然不动的道场。即使在一个微尘上,也能容纳十方国土。任何差别的事物,都是同一个体,有什么分别呢?通达这个道理,那么一切法界,根本就没有什么能障碍的住你,就好象镜子照物一样,来什么影现什么,而丝毫没有长短、高低、大小等等的障碍。

  楞严经真正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一切圣者所证悟的真理,用如此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太棒了!

  若为物转,即是烦恼凡夫;若能转物,则得根本解脱!

  同样的心,不同的用,捧着金饭碗要饭,自己有宝物而不知,佛称之为“可怜悯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