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显廷回忆录》读后感100字
《方显廷回忆录》是一本由方显廷著作,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方显廷回忆录》精选点评:
●前半本可读,一生高光时刻似乎都与何廉紧密相联,民国时期政学两界的兄弟会关系不可低估。【编校不精,人名多误】
●25岁获得博士学位,4次婚姻,晚年还在学习德文法文,传奇经历
●何廉及南开经济研究所研究的重要资料
●那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历程,让现在的我们惭愧。
●方显廷回忆录,民国经济学家的思想,南开经济系曾经的辉煌。
《方显廷回忆录》读后感(一):浅尝方显廷回忆录
南开经济研究所自创立起,在国际上声望卓著,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的工业经济的研究上,硕果累累。其创始人之一是方显廷,另一位是何廉,他二人与马寅初、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方显廷毕业于耶鲁大学,得益于其早年在纱厂的学徒经历,他在南开经济研究所撰写了大量关于天津、华北以及中国的工业经济研究,工业化也正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除此以外,他与何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经济现实,以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了一个优秀学术团队,如陈序经、李锐、吴大业、滕维藻等人,这最终使得南开经济研究所声名远播,直到今天,南开大学在此领域依旧有优势。
民国精英除了陈寅恪等部分人文学者,理工科学者及经济、法学等应用学者多有投身社会实务,在经济学家中,无论是方显廷、何廉,还是张嘉璈、汤良礼,民国的经济学家都娴于经济实务,他们或者主持宏观方面的年度经济建设设计工作,或在微观经济中任银行总裁等职务,因此《方显廷回忆录》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民国的经济史。而当下对民国经济学学科史的研究尚属空白,梁捷曾在亚马逊网站寻得一本相关著作,是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教授特雷斯考特(Paul B. Trescott)研究1850年到1950年期间西方经济学东渐历程的,名字叫做“Jingji Xue”,而国内四川师范大学的孙大权博士则在此领域用力十数年,著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资料收集甚详,不可不读。
《方显廷回忆录》读后感(二):【读品·浅尝】
李牧之:方显廷回忆录
南开经济研究所自创立起,在国际上声望卓著,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的工业经济的研究上,硕果累累。其创始人之一是方显廷,另一位是何廉,他二人与马寅初、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方显廷毕业于耶鲁大学,得益于其早年在纱厂的学徒经历,他在南开经济研究所撰写了大量关于天津、华北以及中国的工业经济研究,工业化也正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除此以外,他与何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经济现实,以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了一个优秀学术团队,如陈序经、李锐、吴大业、滕维藻等人,这最终使得南开经济研究所声名远播,直到今天,南开大学在此领域依旧有优势。
民国精英除了陈寅恪等部分人文学者,理工科学者及经济、法学等应用学者多有投身社会实务,在经济学家中,无论是方显廷、何廉,还是张嘉璈、汤良礼,民国的经济学家都娴于经济实务,他们或者主持宏观方面的年度经济建设设计工作,或在微观经济中任银行总裁等职务,因此《方显廷回忆录》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民国的经济史。而当下对民国经济学学科史的研究尚属空白,梁捷曾在亚马逊网站寻得一本相关著作,是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教授特雷斯考特(Paul B. Trescott)研究1850年到1950年期间西方经济学东渐历程的,名字叫做“Jingji Xue”,而国内四川师范大学的孙大权博士则在此领域用力十数年,著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资料收集甚详,不可不读。
方显廷著:《方显廷回忆录》,方露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38元。
《方显廷回忆录》读后感(三):一本好书
方显廷回忆录——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的七十自述
Reminiscences of a Chinese Economist at 70
商务印书馆 2006年·北京
方显廷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经济学家,当时和何廉、马寅初、刘大钧并称四大经济学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就逐渐淡出了学术界的视线,不为人知。大约在2003年11月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的纪辛先生,偶尔从方显廷的恩师穆藕初先生的公子穆家修家里得到回忆录(英文)的复印件。纪辛先生就于方显廷的女儿方露茜联系,希望将其翻译成中文。几经周折之后,200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本自述。
1903年9月6日方显廷出生在宁波。其父方智玉生于1842年,是一个勤劳的珠宝商人。在方显廷3岁时,一场大火使得方家中落。在读了几年私塾之后,方显廷进入了波斐迪小学(Methodist Primary School, Ningpo)学习英文。1917年,在方显廷的三姐夫的介绍下,方显廷成为了上海厚生纱厂新招的70个学徒工中的一员。为了给方显廷送行,方母当掉了最后一件首饰,给他买了一顶蚊帐送行。
厚生纱厂的经理穆湘玥(藕初)是那些学徒工的师傅,也是方显廷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导师。在穆湘玥的帮助下,方显廷一步步的走上了人生的辉煌。用现在的话说,穆湘玥是一个儒商。他曾经手书条幅一帧,以为学徒们的座右铭:
秉烛中夜宜勤读,闻鸡起舞锤筋骨;
冀尔青年当自勉,誓成大器为民族。
作为郑州人,尤其应该感谢穆湘玥,他创办的豫丰纱厂成为郑州纺织工业的黄埔军校。只可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该厂在房地产商的推土机下成了一陀废墟。
由于懂英文的关系,方显廷很快就被穆湘玥调到了厚生纱厂设在市中心的办公室。1920年的春天,方显廷给穆湘玥写信,希望得到一些农学和纺织方面的书籍。穆湘玥乃是爱才之人,他当即决定让方显廷辞职准备暑期的中学入学考试。方显廷没有让穆湘玥失望,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南洋公学附属中学。后来,又是在穆湘玥的帮助下,方显廷进入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除此之外,穆湘玥还资助了罗家伦、段锡朋、康白清、汪敬熙、孟寿春等22人。方显廷在美国用了七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业(1921~1928):在纽约大学拿到了理学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在纽约大学期间,经何廉介绍,方显廷加入了成志会。成志会的主要成员有:蒋廷黻、张伯苓、何廉、凌冰、萧公权等。
学成归来之后,方显廷放弃了国家经济访问局局长的职务,来到了掘地三尺有书香的八里台。
在他和何廉的努力下,1931年中国第一流的经济研究所在南开大学成立。这是中国经济研究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力图彻底改变当时流行的教学惯例,即: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一成不变地向中国学生灌输。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口号就是要把经济学“中国化”。时至今日,沿着前辈们指引的方向,我们依然在路上。再者,4000余年来中国人一直是以近似值的观点,而不以量的精确性来观察事物。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南开经济研究所从身边做起,先后编辑了《南开统计周刊》、《中国经济月报》、《经济统计季刊》、《南开指数》等。同时还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天津市以及河北高阳乡村地区进行了考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卢沟桥事变后,方显廷成为了西南联大的一员。
抗战结束后,方显廷在上海中国经济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进入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方显廷一直致力于不发达国家经济的研究。1968年,方显廷进入新加坡南洋大学重新拿起了粉笔。由于他“在经济学领域杰出的学术成就”,1972年他被授予南洋大学荣誉教授的称号,但是方显廷缺席了这项殊荣。
一番漂泊之后,方显廷在硅谷落脚,终老于日内瓦。
《方显廷回忆录》读后感(四):【读品•旧事新谈】李华芳:男儿当如穆藕初
合而言之,政治清明,实业发达,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便是我个人梦想中的未来中国。
——穆藕初,“新年的梦想”,《东方杂志》1933年
方显廷在其回忆录中对穆藕初推崇备至,字里行间尽显感恩戴德之意。这源于穆藕初慧眼识才,资助方出国深造,遂成就方显廷作为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的盛名。而何廉得方显廷之助,在国内也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为远东地区最好的经济学研究机构之一。这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但离不开穆藕初的高瞻远瞩。
而穆藕初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才是更为重大的,称“居功至伟”并不为过。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振兴昆曲。1921年起创办苏州昆曲传习所,三年间累计资助5万元,使昆曲一缕香火不绝,对保护这一高雅艺术有“不朽之功”。
穆藕初对中国商业经济思想的发展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是其自身的思想。穆藕初1909-1914年留洋,入维斯康辛大学农科,后获管理学硕士。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其有影响,穆藕初回国后翻译引进了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堪称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奠基人。(张生元,1994)穆藕初的商业思想主张农工诸业并举,农业是发展工商业的基础,所以学过农科的他认为应该首先“改良农作物,增进产量。然后酌量各地情形,次第谋划各项实业”。并且其积极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与金属业,为发展商业创造条件。而且,与众不同,穆藕初认识到人力资本在商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在大力发展商科教育的同时,对现有商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商业知识教育(丁孝智,2001,45-47)。
穆藕初同时在自己创办的纱厂中实践了泰罗制。并且穆藕初出任1928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1931年改任实业部常务次长。在任期间修订大量工商法规,也算得上是中国近代经济制度的设计者之一。
二是热心资助教育事业,通过培养年轻人间接影响中国经济思想。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位育小学、北大的出国留学资助金等,都得他慷慨解囊。穆藕初联系蒋梦麟,言及出国留学资助一事,蒋梦麟请其资助“五四”运动学生领袖等5人出国,穆允之。此五人为罗家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段锡朋(国民党资深党员、内阁大臣)、康白情(著名诗人)、汪敬熙(台湾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周炳林(北京法学院院长)。穆藕初资助学生前后共计20人,其中也包括方显廷(《方显廷回忆录》误将“周炳林”记作“孟寿春”)。后罗家伦与方显廷等人念穆藕初高义,设穆藕初奖学金,资助学生出国深造(上海《大众报》,1937年6月14日)。首届获奖者包括中山大学农科李有成,西南联大理科杨振宁,以及西南联大经济周大晶。穆藕初以其远大眼光培养了一批学业有成的人,成为后来中国业界与学界举足轻重的力量。而通过方显廷等人,也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有了间接的影响。
穷穆藕初之一生,士农工商皆有所涉猎,与传统文化,与实业建设,与教育事业,皆热忱赤心。思想之传世,尤需实践之推动,穆藕初的传奇一生“行胜于言”,其眼光、其胸襟、其抱负,远超同时代人,黄炎培对此有精当评价:“(穆藕初)对社会事业,未尝烂施资助,而独被发见为意义远大”,而又“不暴其事于人前”,正所谓“将身自致青云远,有德能忘浊世贤”(黄炎培,1943)。
方显廷著:《方显廷回忆录》,方露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38元。
穆家修等:《穆藕初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88元。
丁孝智:《五四以来中国商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1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