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后感1000字
《罪与罚》是一本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4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与罚》精选点评:
●完全是抱着surprise me的心态读的结果真的有被戳到,epic,不管是从文学还是神学角度,虽然我还是不喜欢最后落到爱里的结局。最触动我的还是马尔梅拉多夫的死,大概是我读过最吵闹的死亡,医生,神甫,警察,喝过一次酒对其忏过悔的陌生人,冷漠又喜爱热闹的邻居,他那没有穿鞋的小女儿,跪在他面前划十字架的别人的孩子,因为他的过错而穿起不适当裙子的他那瘦弱的大女儿,他神经衰弱又过分要强的妻子,所有的人都围着他,他要死了,没人知道要怎么办,吵吵闹闹,慌慌张张,他的胸口被踩烂了,骨肉都暴露出来,没有时间忏悔了,他也做不出忏悔了,在被上帝赦免前他想被他的孩子赦免,他这样一个被人间唾弃的人,却迎来了最热闹的死亡,终于被人间见证,虽然在他的死亡里他也是个局外人。
●陀氏的书真是太宏大了。只是我不喜欢结尾,我仍然觉得没有解救之道,爱只不过是缓解疼痛和罪恶,却还不能根除。而且罪恶究竟是什么呢,惩罚又是什么呢?书中在争辩,却没给出正确答案,因为都不能断定。
●“不能再这样活。。。。”俄罗斯时代语言。数学是可以翻译的,因为它是逻辑的;物理可以翻译,因为它的对象是所有人面对的同样的对象;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可以翻译的,即使最差的翻译,也可以揭示出他的那不朽的精神带给所有人类精神的颤动。日本作家写作风格多为抄袭俄罗斯作家的精神,可惜仅仅是皮毛。每次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我都感到离自己的灵魂更近了一步
●真不愿意读外国小说,翻译文字没有味道,只达大意尔,很多东西是体会不到的。中国当代又太烂,只能读些古诗歌散文了。还好一直觉得历史比小说好看多了。
●如果说卡拉是本社会白描的大手笔,那么罪与罚就是一本精神分析手册。从陀氏的视角来看,不可赦免之罪仍然根源在骄傲的原罪,圣经中一再强调理顺的罪-律法-恩典之间拉扯的张力,唯有挣脱狭小的自爱,接受救赎与宽恕才能平复精神的燥热。说罪与罚是罗马书的扩写绝不为过,再高尚的犯罪都是犯罪。
●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流放西伯利亚时所做的末世噩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未来的预言,可悲的是,它后来真的实现了。那些自认为掌握了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真理的“伟大领袖”们,高声呼喊着“为了你们好”,微笑着杀死你杀死他杀死我,造成了上世纪的那场波及世界的狂热理想主义浩劫,那种让亿万人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疯癫,恐慌,败坏,相残和死亡的病症。世人每每是以理想主义开始,以专制为结束,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再美丽的概念,也不值得为了它去杀人的
●五十星可以么
●不要沉浸在自我建构且平庸异常的理论里无法自拔 最终你只会发现这是如此让人觉的卑鄙和难堪 你将不得不面对自己只是个残弱的虱子的惨淡结局 甚至会想 所谓的罪与罚的关系 就如同出生与死亡的关系 活在世上本就是一种原罪 而死亡则是对这种原罪的终极惩戒
●之前看面纱觉得毛姆悲悯看城堡觉得卡夫卡深得无望的精髓。在初夏认认真真看完罪与罚之后,有种高光了的感觉。无差别的恶和无常在发生和降临之前,总是别人的事情。而读毕我却只希望这个杀人犯不要去自首……读的时候莫名一直在想佩德罗巴拉莫:在那里你将找到我的故地,那是我过去喜爱的地方。在那里梦幻使我消瘦。我那耸立在平原上的故乡,绿树成荫,枝繁叶茂,它像是铺满一样保存着我们的回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硬要去做和自己能力不相称的事,会很杯具。而在俺看来,最大的杯具就是主角最后皈依了上帝!?他一定是在西伯利亚读圣经把脑子读坏了!无神论者表示宗教拯救世界的结局就像童话故事里live happily ever after一样玛丽苏啊。
《罪与罚》读后感(一):是本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书
虽然是很久以前看过的书,直到现在还有比较清晰的记忆。这对我来说是比较意外,我经常是书放下就记不得什么了。
当时还看了一个漫画版的,好像是日本出的,不过书早已找不到了。
《罪与罚》读后感(二):十九岁的我读了这本书 加速了我的衰老
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发现爱情,发现大海那样,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博尔赫斯
本篇文章不过是我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书评 请各位读者谅解
《罪与罚》读后感(三):期待续集
也是很早的时候读的书
以超快的速度
但是总觉得没写完呢
后面应该有续集的吧
一直傻傻地等,所以深深地记住了这个长的这个作者名字
直到现在差不多忘记了讲的是什么,呵呵
《罪与罚》读后感(四):历史第二纪录
这本书是我读的时间第二长的一本书,目前为止将近三个月。第一本是英文原本《gone with wind》,读了将近四个月。不是不好,是翻译版本实在太难懂,拗口,要歇一段时间再读这种类型的小说了,太累,成了负担
《罪与罚》读后感(五):版本评价
上海译文出版社这个版本,封面看上去很舒服,所以我一高兴就买下来了。正文字比较小,281页最后几段有好几处出现“ 神”,“神”字前有空格,似乎少了一个字。序的第2页,“《三位大师》(1820)”应为1920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