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说长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再说长江》读后感摘抄

2020-12-08 02:17: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再说长江》读后感摘抄

  《再说长江》是一本由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著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说长江》精选点评: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看完我更想去黄山了。

  ●《再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图书版。本书以简练深厚的文字、丰富多彩的照片向读者展示了:一条亿万年生生不息的大江;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的大江;一条蕴涵着丰厚历史的大江;一条充满了时代活力的大江。

  ●喜欢那字体大小与彩图,读着不累。

  ●纪录片高中时看了十几遍应该有的……

  ●不如前一部情怀满溢啊

  ●作为长在长江边的孩子,这本书有特殊的意义。高中读了一遍,做摘抄;大学在图书馆找见,又做了遍笔记。

  ●第一本彩页书2333333 也是翻来覆去好多遍 当时就特别想去重庆

  ●母亲河孕育无数文明。

  ●没电视节目有感觉

  ●因为最近在教学生河流,所以找来这本书看看,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

  《再说长江》读后感(一):话说 vs 再说

  本来想买再说的,结果错买了本话说,没法,硬着头皮一口气读了两本。

  与话说相比,再说内容与制作上更加精良,比如更详细的介绍了长江的源头,当然也包括了可可西里和青藏铁路。

  20年的时间跨度,不少史事已被更改,万里长江第一桥青藏公路桥已经被沱沱河铁路大桥取代,
新加入了三星堆,金沙,立图还原一个人完整的远古蜀国的五代皇帝,蚕丛,白灌,鱼凫,杜宇,开明


  茅台也收入其中,三峡当然不会例外哦,最大的感触就是曾经五年露一次头的石鱼,将永无见天日,哎,石头都会消失.大量的人口被迫迁移,生态环境也不如从前,赤水河也变成了最原生态的河流.


  书中用了大量的话说与再说当时的图片人物的对比,不得不感慨变化如此之大:华西武家嘴的腾飞,龙芯诞生于一个纺织小村,浦东的崛起,更有意思的是,话说最后一章叫奔向大海,强调发展,而再说叫生生不息,更偏向于保护自然.

  《再说长江》读后感(二):二十年的变化

  如果单看《再说长江》,可能也就这么过去了。

  因为之前的《话说长江》以及儿时非常模糊的记忆,让我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看。

  在看完《再说长江》接着看《话说长江》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叹二十年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1、毫无疑问,从视觉上有了很大的差别,相比之下以前的图片更像一个刚刚拿起相机不久的发烧友,而且图像的质量因为技术原因也不够好;而在《再说长江》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质的变化,图片的视角更加的宽阔,更加灵活,图片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更像是专业的摄影师;

  2、信息量的变化。图片的信息量暂且不说,从两本书中就可以发现,《话说长江》信息的单薄,在地理、考古、水利、历史变迁等方面的陈述远远不及《再说长江》,而且《再说长江》的人物访谈以及和《话说长江》的对比,这是《话说长江》所做不到的;

  3、二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之间的变化甚至改变了大地的容貌,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对于长江流域地理人文的关注,我想这就是《再说长江》特别有价值的地方。

  《再说长江》读后感(三):让我再看你一眼,长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983年,中国和日本合拍的一部描写长江和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一部记录片。该片于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开始面向中国观众播放,一共25集,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强烈反响。虹云和陈铎两位老艺术家绘声绘色的解说。浓笔重彩、翰墨华章的解说词,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以及长江从古到今的传奇故事……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教人回肠荡气

  时间过去20多年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也发生了巨变,与话说相比,再说内容与制作上更加精良,比如更详细的介绍了长江的源头,当然也包括了可可西里和青藏铁路。20年的时间跨度,不少意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万里长江第一桥青藏公路桥已经被沱沱河铁路大桥取代,
新加入了三星堆,金沙,立图还原一个人完整的远古蜀国的五代皇帝,蚕丛,白灌,鱼凫,杜宇,开明。

  当然变化的还包括永远消失的,比如三峡,因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兵书宝剑峡、龙门峡、倒吊和尚、水帘洞、七道门洞、巴堰峡、关刀峡等自然景观将被淹没;被淹没的人文景观包括:大溪文化、屈原祠、白鹤梁、张飞庙、丁房阙、无名阙、大昌古镇、奉节古城、孔明碑、粉壁墙、孟良梯、龙脊、枇杷州、故陵楚墓、青石炮台、瞿塘峡古栈道等。读《再说长江》时,总想跳过三峡这部分,但三峡的魅力太大,就在不经意间,也许就在说不清什么时候蓦然回首的一瞬,还是要看上几眼、唏嘘一阵。

  如果说黄河流域曾经养育恩泽了一代汉唐雄风,那么从宋明之后,长江流域的丰腴与富有则成为中华文明屹立不倒的物质根基。长江之所以活力无限,除了黄金水道在物质上能够通江达海以外,以南方文化代表的的海纳百川,永不止步,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也可以看作是长江文化的内涵了吧。

  《再说长江》读后感(四):长江魂

  《再说长江》是由央视于2004年拍摄,2005年播出的纪录片。早在1982年,央视就已经拍摄过纪录片《话说长江》,这次的拍摄不仅是为了更深入地探寻长江、歌颂长江,更是为了宣传这二十年来东方雄狮的崛起巨变。

  精致细腻的对比蒙太奇

  第一集大江巨变,先展示了《话说长江》的历史影像和播出的巨大影响。80年代,是一个浪漫美好的年代,无数的奇迹绽放在繁花盛开,长江变化就是其中一个。通过对比蒙太奇我们可以看到,以前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都市繁华,有的是勤劳人民,有的是淳朴的自心灵迸发出的淳朴笑脸。现在人们愈发时尚和富有,城市也愈发的活力四射,而长江像一个母亲一样,慈祥的看着孩子般茁壮成长的城市和城市的人们。

  精美绝伦的拍摄手法

  本片的拍摄手法丰富多元。首先航拍应是所有宣传类纪录片最喜欢使用的拍摄方式,本片也是如此。绿油油的稻田,波涛汹涌的大浪,宁静平和的峡谷,长江的壮丽宏伟一览无余。正是在这壮丽与祥和中,孕育出了那么多勤劳善良的人。本片的特写使用次数也很多,体现在人的动作表情上。劳作的双手,灵动的动作,最打动人的还是那没有一点杂质的甜甜笑脸。特写给予的笑脸镜头极多,无数的笑脸在镜头前闪过,无数的幸福在镜头中绽放。正是祖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成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

  引人入胜的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丰富多样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央视的纪录片总是精品,这是毋庸置疑的。《再说长江》使用了四种展示方式,分别是实拍,历史影像资料,模拟拍摄,模拟动画。实拍不用说,展现了真实壮丽的长江。历史影像资料在本片经常出现,以闪回的方式。最典型的是1982年与2005年长江沿岸各个城市的对比,山河依旧,城市壮大,人们生活也是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被淋漓尽致表现出,观众热血沸腾。为了还原古老的长江,本片采用了模拟拍摄,原始居民的生活再现,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原始气息的中国。而模拟动画就让观众看见了水坝的一座座建成,直观清晰。

  节奏与音乐的完美配合

  本片的节奏是偏快的,快剪运用得多。航拍时,特写脸部时用了多次快剪,展示长江山河以及人们的高度幸福感。纪录片很小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节奏太慢,观众没有耐心好好看。节奏加快能让纪录片更加精致,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感受。背景音乐紧跟片子的节奏,歌颂长江美好山河和人民生活时激昂平缓,表现长江险峻时紧张,渲染气氛和情感很到位。

  总之,《再说长江》是一部精致类纪录片的典范之作,真实而美丽地呈现了长江的宏伟与二十年来的变化,表现了人民生活的幸福进程,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国的繁荣昌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