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谈建筑读后感锦集
《梁思成谈建筑》是一本由梁思成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思成谈建筑》精选点评:
●49年后文章闷声,华北古建篇惊喜连连,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办学篇希望如春
●算是有点枯燥的书 但是总能看的下去读得完还想重温
●很厚重的一本。深灰色的封面。
●同比他太太的談建築書,梁先生更專業化,他對建築實在是太沉迷了。
●较枯燥
●看的应该是这本吧?只是记得关于榫卯的演变罢了。
●好书,去哪儿都可以带着,就像本词典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文章,学术政治化。汉代纹饰,明朝结构。
●这书印的实在是次.
●算是看过吧……因为不是建筑专业的,很多专业性术语不太懂,这些建筑的美需要知识才能欣赏呢——
《梁思成谈建筑》读后感(一):不晓得说什么好
这书读来其实挺枯燥的,不太适合学生朋友们读。
但关心中国建筑历史的朋友不妨看看,梁老师将中国历代的建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比较。
《梁思成谈建筑》读后感(二):有点失望
一直对梁思成比较崇拜,不过这本书读下来感觉还是稍微有点失望,里面谈建筑的时候插图太少了,经常看的不知所云,不大适合外行人看啊。尤其是谈各个朝代不同建筑的特点的时候,插图几乎没有,不过这个也是可以理解,那时候条件比较差,本来留存下来的实物也不多。
《梁思成谈建筑》读后感(三):只谈中国建筑,质朴无华,专而细,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联系不足
梁思成1901-1972整体文风和学术水平,因质朴无华而彰显大气专业文如其人难怪林徽因一生相伴。略感遗憾:一是历代各地区建筑比较及由来探讨不够,二是缺乏横向比较,若能点到为止中西建筑不同及其思想民族性则更解渴,在那年代这种学术精神和水平还是五星.......梁思成通过其可贵研究呈现了中国建筑的部分由来,保留传承中国建筑传统,又从古罗马建筑三原则“适用、坚固、美观”约略谈到新中国“适用、经济、有条件下的美观”原则变化,既能继承又能因时制宜,适合新中国需要,书中不乏新中国时代特征元素,也是制约因素.......关于建筑和建筑艺术,谈到轮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质感色彩重于装饰,简单而给人启迪,此一美的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生活.....关于艺术的重复和变化写得真好大道至简,重复产生统一和谐的美,变化是韵律的流动,北京天宁寺塔的节奏分析哈哈有趣....... 谈到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过程有意思
《梁思成谈建筑》读后感(四):听梁思成谈建筑
新潮激发了少数人的奇思异想,努力对某个“老式的”建筑进行所谓的“现代化”,原先的杰作随之毁于愚妄。
––《梁思成谈建筑》第196页
后来,虔诚而愚妄的住持“翻新”了观音像。我所心爱的铜绿被覆以一层艳丽的原色油漆,菩萨像变成了丑陋不堪的巨偶。见此惟有自我开解,油漆不耐光阴,也许熬不过一个世纪!
––《梁思成谈建筑》第202页
由余见了秦穆公的“宫室积聚”,曾说“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这两句话正说出了工程技巧令人吃惊,而归根到底一切是人民血汗和智慧的意思。
––《梁思成谈建筑》第274页
人民血汗和智慧所创造的咸阳壮丽的宫室只被人民认作残暴统治的象征。项羽领兵纵火全部烧毁它们以泄愤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此每次在易朝换代的争夺中,人民的艺术财富,累积在统治者宫中纪念性建筑组群里的,都不能避免遭到残酷的破坏。
––《梁思成谈建筑》第276页
蕭何说他主张建造未央宫的理由是–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这说明他认识到统治者可以使他的建筑作为巩固他的政权的一种工具;认识到建筑艺术可能有的政治作用。
––《梁思成谈建筑》第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