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读后感100字
《《幻想》》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想》》读后感(一):是为纪念
幻想的停刊在我看来是灾难,本就贫瘠的中国插画、概念和欧美漫画领域又失去了一块阵地。这就是国内的怪现状,哀哉。
作为一个2DCG人对幻想的感情实在是难以述之笔端的,写下这只言片语是为纪念罢。
《《幻想》》读后感(二):太好的書了
真的是好書 ̄! ̄! ̄兩年前停刊.!至今沒見到能取代他的同類期刊 ̄!
有要轉讓的 幻想 注意 不是幻想藝術 ̄! ̄! ̄!
請一定打我電話..或短信...(說明)15818650484 ̄! ̄!
一定 ̄! ̄! ̄
《《幻想》》读后感(三):幻想,我们的幻象。。。。。。
曾经那么热烈的追看的《幻想》啊~~~~就这么悄悄的不见了
连曾经那么热闹的论坛也关闭了,
我还每个月很勤快地跑书报亭等待它的归来~~~再见了,再见,
我们的幻想,我们的美妙的幻象~~~希望还会回来
《《幻想》》读后感(四):书是好的,但大家不识货
书是好的,但大家不识货
我真是搞不懂为什么日本那种少女风格的漫画能够在大陆那么流行!而一些一看就知道很见功底,很有内容的东西像这本杂志那样会混到停刊的地步...
要我看呐,就是大家看的漫画类型还是太少太少了.
一句话:不识货!
《《幻想》》读后感(五):很好的一本杂志,关于插画和欧美的漫画
主要是介绍欧美的插画和漫画等等。风格多样,不拘一格。不管你是否是学相关的专业的人,都会喜欢的一本杂志。能看到日漫之外的东西让我很开心。
很可惜的是停刊了。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幻想艺术》和《幻想》没有 太多的承袭关系。
不过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
《《幻想》》读后感(六):幸好还有幻想的精神
《幻想》杂志的离开
让我很是伤感
如同《触动》的离开一样
《触动》无声无息的离开,一点痕迹都未留下
《幻想》尚好
留下了纪念
留下了精神
今天看到《幻想》的官网还在运行
看到启示中要永久保留
我笑了
那种白岩松 斯基同志所说的
“痛并快乐着”的笑容
希望所有喜欢
并曾经为之快乐过的同志们
继续为了幻想
前进~~
《《幻想》》读后感(七):又一次胡思乱想
大概太超脱,导致在国内没有立足点。
现在是内容产业的时代,通常来说内容与需求结合才有良性存在的可能。
如果只是作为一座灯塔,就算撑到现在,海面上还是一艘需要指示方向的船都没有,有意义吗?象征未来这片海岸会成为码头?
《幻想》上刊登的国外那些大师因为什么而可以存在——因为他们所立足的地方有相关的产业链,也就是有“造船厂”和“海运公司”以及“需要运货的”,国内这方面太薄弱,所以作为灯塔注定投入远大于产出,变成了只是让岸上的人过眼瘾的精神寄托。
换个角度讲,我们的美术之路在半截就被纯艺术与纯设计篡夺了,想想我们为什么走上绘画这条路,是为了表现自己到没几个人看得懂,还是想将心里的想法清楚的传达给大家或是为描绘一个许久之前就想表述的梦?“情节最大化表述”类艺术在国内的缺失注定了任何人要实现它都不得不走弯路、远路,更多的选择了换条路,也就让服务于这个环节的传媒的窘境不那么难以理解了。人都是现实的,不可能为了看似华美的虚幻永远埋单。
《《幻想》》读后感(八):《幻想》彻底完了,我死心了
前年七八月开始,《幻想》在溪流书屋就断刊了,我一度以为《幻想》再次停刊。
五一期间去萧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幻想》杂志的展位。惊喜之下,我一口气背了十几本回家。
我从02年开始购买《幻想》至今,期间《幻想》杂志的可谓命途多舛,几次更名,几次更换杂志社,到现在更成了不伦不类的《数码时尚——幻想艺术》。如果说《幻想艺术》还或多或少继承了一些《幻想》在苏海涛时期的精髓,现在的《数码时尚——幻想艺术》已经彻底面目全非了。
一些人会说《幻想》和《幻想艺术》以及《数码时尚——幻想艺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我只能说我一直幻想这些个“幻想”是同一个“幻想”吧,毕竟这方面的杂志实在太少了。
不同时期的一些封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