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蒙面骑士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蒙面骑士读后感锦集

2020-12-11 03:27: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蒙面骑士读后感锦集

  《蒙面骑士》是一本由戴锦华 / 刘健芝 主编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面骑士》精选点评:

  ●喜欢那些寓言故事,很多hidden joy。

  ●居然是戴錦華先生譯的

  ●令人惊叹的聪明人,懂得煽动、拿捏、沟通、猜度,并且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一个绝对合格的优秀的媒体人。【所以你们这些倒韩派能跟人学学吗

  ●萨帕塔主义:Enough is enough!蒙面的马科斯——不是代言人,而是“土地之色的人民”、底层人、另类、少数、“地球上的受苦人”的翻译者。墨西哥的冗杂斑斓的政治实践中颇具象征意义的原住民现实革命与文化战争,依戴锦华先生,是“让世界听到、看到在这早已跌出了全球经济版图的角落,看到在遗忘和无声中死灭的,这一曾创造人类最神奇、伟大的文明的古老族群。这是一场新的土地革命、同时是一场反全球化的战争,一场对抗遗忘的战争。”马科斯的写作在这种意义上,成为革命的实践宣言与寓言文本,以坚决的抗争宣示底层与边缘的翻转 ,群山告诉我们遮起面孔,那样我们将拥有一副面庞,群山告诉我们忘掉自己的名字,那样我们将获得命名。“我们在这里,带着土地反叛的色彩,呼喊着:民主!自由!公正!”

  ●这个事件本身挺好玩的;正文其实也不错;但是我对它不太有爱所以随便翻了翻就丢开啰;噢还有图很好玩的

  ●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强烈。革命家都是这么帅的么?

  ●有趣

  ●来自高一

  ●后现代革命先行者,伟大的作家。

  ●好喜欢译出来的东西,只是背景多翻译略少,稍稍郁闷!

  《蒙面骑士》读后感(一):幸福像一件礼物,它只存在于某些瞬间,但值得为之付出。

  在瓦哈卡看Antonio Turok的摄影展,其中一幅,在丛林中的Mcros,拉丁美洲浪漫主义革命中最传奇的一笔,还有那句最经典的革命宣言:受够了就是受够了!

  Zocalo广场的餐厅,点了一杯西班牙红酒,看对面的大树在午后的阳光里飘啊飘,广场的卖艺人,小贩,人群,都在风里飘荡。

  就是这样的自由,这样的幸福,突然的出现在你的感觉里。

  《蒙面骑士》读后感(二):致马科斯

  1.

  噢你不存在的骑士告诉我吧

  我陪堂·杜里托跳了一曲波莱罗所以我疯了吗?

  我想给失眠的海吃一颗奇异果她会睡成星星的绒毯吗?

  (她唱歌给绿藻声音甜而又哑,铃铛却哭出红珊瑚的影子)

  如果我不涂脂粉我能葆有稻谷的颜色吗?

  这颜色是否像玉米的颜色?

  你不存在的骑士啊,寄住在卡尔维诺南方的城堡

  吻千百株棕色木棉的手,比圣栎树更美

  (并且你不拯救,你只倾听与护卫)。

  我渴盼不给脖颈挂金绶带的夜莺,

  流线永不走形的鸽子,舌头上不抹香油的云雀。

  告诉我这些美得是不是太过分了?

  2.

  杜里托还在我指尖,逡巡于迷宫青的丝线

  他只道:“只有大剂量的错乱和疯癫,才能让清晨变成黎明。”

  我也知道黎明,雾和玉的轮廓,尚待创造的面庞

  橄榄与火的肢体,水和风琴的胸膛

  它让梦被梦见。

  一个梦取来晚香玉的黑夜作旗,夜蛾呼吸白羽之晨

  会有足够的花枝;

  另一个梦用石榴秣马,以庆祝雨季将至

  (也准备迎接罗西南特,此刻正跋涉绿酒漶漫这旷野)

  每一匹马跳成六把吉他

  却还流着骨笛的眼泪!

  3.

  我的爱丽丝,更爱镜子还是玻璃?

  ——她说四面都是镜子,分不清镜里镜外

  她金发咬伤了想抠下四面阴翳的手指。

  玻璃颠沛用十六世纪的言语,我跟随一切谷粒

  沉入没带居留证的海底,我看见金人吞咽陆海的五色

  在肚腹中化合尖晶石,用尖晶石钉蝴蝶的翅膀,五百年不止。

  钻出水面,拨着脚踝漫上浅滩的荒芜。

  你听我笑得像张旧唱片唱针叛离了……

  4.

  Amor,那新白昼既未升起又永不沉落;

  Dolor,一个湖漂入海底做人鱼搭救我。

  ……你听这多美的韵脚,美如字母V的侧脸

  和一座浮岛的低吟

  (山比浮岛多一些云,但山顶也未必是雪)。

  我见你眼睛裹着一颗心,像逃走形体的雕像

  风暴之眼,狂浪绕着宁谧沸腾

  蓝色暖成粉色,像犁开旋涡播种自己的橙。

  他们道是酒苦不堪饮,酒樽早一掷而碎

  碎片纷纷却割破了蜂巢,此时蜜就下雨。

  雨后,叫副司令的孩子把波板糖扔向天边

  彩虹是不是就诞生在那里,嗯,你不存在的骑士?

  《蒙面骑士》读后感(三):我虚无的蒙面骑士马科斯

  文/舒航

  我从小就对蒙面的男人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当然前提他不是恐怖份子,不是阿拉伯人,不是马贼,也不是医生。这种崇拜源自小得不能在小的时候看的电影《佐罗》,那位老帅哥阿兰·德隆现在没了消息,估计住在法国哪家疗养院里做白日梦。平时是普通市民关键时刻做超级英雄的故事套路已经被好莱坞用滥了,当我的包里揣着一本《蒙面骑士》坐在咖啡馆里时,闺蜜笑地像得了帕金森症,“你太虚无了。”她说。

  她说的没错,我一拿起《蒙面骑士》这本书,就坠入了虚无的漩涡。按说拉美国家的男人在电影里总是脏兮兮的,拎着来复枪骑着枣红马贩毒或者抢娘们儿,他们嚼着烟草,抽着雪茄,在仙人掌旁边看世界杯,他们的蒙面材质是亚麻布,形状是倒三角,然后顶着牛仔帽,身上挂着乱七八糟的饰品。我会喜欢这样一个男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不可能陪我逛北京路或者上下九,但我总觉得我们可能会在恩宁路背后断壁残垣的骑楼下相遇。这个人就叫马科斯,他是墨西哥游击队队员,也是萨帕塔运动的领袖,他的职务是副司令,这个组织没有正司令。当然他来中国的签证是旅行护照,他的官方身份是一个作家,诗人,简直正合我意。

  马科斯的特点是把宣战檄文、战地笔记、以及游击队通告全部写成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和小说,还有一部分是童话,他把自己比喻成叼烟斗的甲虫,把小猫做成烧烤的小老鼠,一块叫做明天的烤面包,一只精神分裂后认定自己是小鸡娃儿的猪仔儿……这样一个思维混乱的骑士的敌人恐怕起码得是在鲁院的作家班里进修过吧,真搞不明白他到底是在革命还是在当游吟诗人,每天枪林弹雨,胆战心惊,晚上再窝进玉米地里写小说。

  继续幻想我和马科斯的故事。作为新世纪的反叛明星,他的身份依然是迷,官方版本称马科斯“是一个职业游击队员,一个不负责任的冒险家和危险的煽动者”,后来又有西方媒体说他是个神父,最不靠谱的演绎是他是玻利维亚给切·格瓦拉带过路的牧羊少年,切给了他一些钱,让丫去念书,于是丫真去念书了。这个是我最不相信的,因为我的马科斯文学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在“弱小者的时刻”一文中写道:在下面,海螺悠长的悲叹传递着呼唤。影子在寂静中作答,抄起武器,匆匆带上黑色的面罩,警卫们交换着口令,问:是谁?即刻回答:大地母亲。

  马科斯成为我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的幻想情人,我认为他是存在的,为了他我可以成为一个疯丫头,可以反潮流,可以在微博上说几句公道话或者发发牢骚,可以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可以对妖气腾腾的文艺领袖说哪凉快上哪去。

  也许这还不够,离我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位男士,穿着切·格瓦拉的T恤,摇头晃脑,捧着一个Ipad看《功夫熊猫2》,我把手悄悄放在桌下,朝着他的方向竖起中指。

  《蒙面骑士》读后感(四):星星之火,请唤醒我

  这好像是一本引言比正文更精彩的书。

  一直有很浓的拉美情节。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在地理课的一章上写着“潘帕斯大草原”,文字描述的是那里的大牧场畜牧业,牛肉羊肉进口出口,可是我好像心里只定格下了那个神秘的草原。也或许是受了三毛的影响,喜欢上西班牙,加纳利群岛,荷西,高迪的建筑,然后是有关智利的高原上的百合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把这个传说中地球上离我们最远的大陆幻想成了最神秘莫测的地方,跟小闺蜜写同学录的时候就约好了25岁那年要一起去潘帕斯,最大的梦想是去安第斯山脉看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去加拉帕戈斯群岛看海蜥蜴,去复活节岛过圣诞,还有追在印第安人老奶奶屁股后面跟她一起放草泥马。

  于是英语学到很好了之后,开始在我那个三线城市的大学自己学西班牙语,教课的是一个西班牙留学生,完全不知道教学之道,上课流程就是读课文,我只好上一个小时的课自己跑去自习两个小时,那个时候是最热的夏天,教室里的电扇呼呼的想,每天中午不能睡觉,把自己感动的不行。心里想你看我是真的爱拉美爱啊。

  然而对于这片距离我们最远大陆的历史,除了历史教科书上短短两页的1917年墨西哥民族起义,伊达尔哥钟声,玻利瓦尔的解放之外,我一无所知。偶然地看到《大国崛起》的书,才知道原来是教皇的一条界线分割了西葡殖民地,看《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才知道原来那里不仅仅有狂欢节大蟒蛇和亚马逊丛林里的原始人,还有失落的玻利维亚银矿,破败的城市和犹如南京大屠杀对国人意义一样的悲伤的殖民史。

  好像是因为发展到近现代的人们更不可原谅自己错误的原因,抑或是殖民史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微妙关系,当德国总统在波兰惊天一跪,日本和东亚侵略国家因为教科书和靖国神社剑拔弩张,美国为911扫平中东的时候,殖民时期那些更为惊人和惨烈的历史却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身边很多好论政事的人,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会提到非洲的种族隔离与黑奴悲剧,欧洲的快速融合与金融危机,亚洲的海岛争夺和动荡政局,北美的爆炸谋杀和恐怖主义,但提到拉丁美洲,除了古巴的社会主义整体和印着切格瓦拉迷人微笑的T恤,好像再无其他。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了解了那个努力从殖民和掠夺中奋起抗争的拉美,和他们努力说不的自由主义经济。有关墨西哥东南的大山里以笔为枪的帕萨塔,带着滑雪帽的一个个马科斯,第一届包围人类对抗新自由主义国际聚会,一封封有寓言色彩的公报,甚至到最后秉承娱乐至死精神的侦探小说谜题。它让我从拉美被掠夺的历史中看到用公民社会和大众传媒斗争的美好实例。

  想起来一个很知名的TED演讲: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愿更多中国人能和我一样通过这本书看到,那个隐藏在复活节岛,天空之境乌尼尤盐沼,狂欢节和耶稣像背后的拉丁美洲,血泪的历史,持续的抗争和没有停止过的探索和努力。

  《蒙面骑士》读后感(五):WHAT A MAN!

  What a showman!

  1995年,奥利弗斯通在墨西哥东南部的丛林中听完马科斯的演讲后,高声惊呼!

  What a spetacular book!

  2006年,NORTH LAKER在读完此书后除却有与奥利弗斯通一样的惊叹,也给这本书加上了“spetacular”的形容词。语法上不是很搭,但NORTH LAKER认为只有这个词可以表达这本书或是书的主人翁对眼球和灵魂的冲击。

  马科斯,这位墨西哥萨帕塔运动的领袖,在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之日,1995年元旦,在小镇克里斯托瓦尔用枪声唤起了全世界对墨西哥东南群山中原住民生存的关注,也宣告南美这片奇幻之地继切格瓦拉之后,再次诞生了一位全球另类超级偶像。他戴着毛式解放军帽和滑雪面具,一支烟斗永不离口,留给世界的印象只有两样东西— 一双迷人得甚至让密特朗夫人发狂的眼睛,一篇篇在战火中频频写就的堪与马尔克斯比肩的雄奇文字。

  墨西哥政府对原住民萨帕塔运动围剿已持续11年,甚今未有任何斩获,他们甚至在离马科斯十米外的距离让他逃脱。最大的讽刺是,2002年,马科斯率二十四位同袍,从群山中徒步走进墨西哥城,在索卡洛中央广场,总统府对面,代表全世界的弱势群体们发表了一篇浪漫如诗的战斗宣言,而政府在这次疯狂的策划和无数世界级的FANS面前安静得象一只睡熟的鹅。在那一刻,福克斯总统被狠狠地KUSO了一把。

  (帅呆!NORTH LAKER禁不住暗暗赞叹。本质上他自己也是太平洋彼岸的一只鹅)

  经过墨西哥情报部门的翻箱倒柜和叛徒的泄密,面具后的马科斯开始清晰 — 墨西哥自治大学的一名哲学教授,全名拉法埃尔纪廉,精通符号学,操流利法语和英语,1994年奋然跃入东南丛山上,成为当地原住民争取权益运动的首领。但马科斯本人用非常精妙的一篇小文否认了这一切,神秘和观注重又建立!

  与政府的对抗,除了枪,还有他那支生花妙笔,那些糅合着卡夫卡、福柯、塞万提斯、马尔克斯、切、聂鲁达、车尔尼雪夫斯基、马丁路德金们风格的公告、散文、小说、社论、演讲辞让他成为当下行进中的传奇!

  让NORTH LAKER庆幸的是,马科斯的故事和作品统统在这本和主人公一样酷的书中完全呈现。

  (精彩!NORTH LAKER 又禁不住翻了翻这本漂亮的书,他喜欢书中所有绚烂的卡通式墨西哥风格浓重的插图和充满感染力的萨帕塔士兵们纪实照片)

  ORTH LAKER也一直在想,为什么当代的意大利西班牙人除了在足球场上有点儿人样,在其他的领域就弱成那个熊样!?看看他们在南美的同族兄弟们,自玻利瓦尔以降,今儿冒个卡斯特罗、明儿蹦个查韦斯,一个个血性的男人们勾勒出和安第斯一样雄浑、一样生生不息的人文和历史视界。

  又想了想,抛开政治经济学的cliche,是不是该从基因学上找原因。浪漫的拉丁民族在南美与原住民世界碰撞交流后产生了化学反应:生理上,女人们更加丰乳肥臀;心理上,男人们被激发出更多疯狂的理想和行动创造的冲动。拉丁裔们从来都是宗教虔诚和对世俗生活的狂热迷恋的合成品,混搭上南美印第安和黑人灵魂深处反抗的基因,这还不整出大动静儿来?

  (乱想,乱想。NORTH LAKER在敲字儿的同时,一想到马科斯同志此刻正或以理想的名义或以革命的名义更或以超级行为艺术的名义在墨西哥东南丛山中穿行时,恨不得立马砸掉手中的电脑,痛揍与其类似的那些带着眼镜、也读了几本闲书、成天白白胖胖(广东一带可能还是黑黑胖胖)侃着黄金甲八卦的鹅们。)

  来,学学书中马科斯同志的语录:

  — 烤一片叫作明天的面包,其中少不一种作料:痛苦。

  — 头上,月的乳房倾泻出通往圣地亚哥的银河。夜是女王,一切的一切尚待创造,尚待梦想,尚待为之斗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