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玩笑》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玩笑》读后感1000字

2020-12-15 03:05: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玩笑》读后感1000字

  《玩笑》是一本由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笑》精选点评:

  ●诚如书末附评所言,如果你只是将<玩笑>当作意识形态下旗帜鲜明的反抗之歌,当作“生活同时在别处”,或者联想到我们的国家曾在历史上诞生的其他巧合,那么,归根究底,这是大题小作的浅薄观点。<玩笑>,它是且只是一曲基于现实主义而出发的挽歌,在它的背后——无论对于米兰昆德拉还是他的众读者——所讲述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重逢的经过。<玩笑>:我们在生活中重逢。

  ●喜欢路德维克,超级喜欢

  ●这部小说很漫长,主要是描写共产主义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是怎样度过他们各自的前半生。男主人公在遭受生命玩笑之后生活的转变,以及围绕着其他人他们的命运轨迹发生的转变。故事是由一条隐秘的时间轴串联起来的,所谓时间的推移,体会所有人内心的细腻想法,对生活的不同追求。故事跌宕起伏,时而荒诞,时而沉闷,时而激越,时而清新,丰富多彩,昆德拉的作品文字很符合我的口味,淡淡的缓缓的悠长的,仿佛闻到时间沉淀的气息。

  ●尝试下昆德拉的书

  ●出乎意料的精彩,却也是很晦涩的。

  ●敘事之妙!像中學生一樣摘抄了好多段落句子2333弗朗索瓦·里卡爾寫的評論《關於毀滅的小說》也好讀~

  ●个人在历史大局中反抗无力。新时代到来,谄媚青年,上了年纪的历史经历者与往昔一同被抛弃被遗忘;改弦更张,信仰被强行置入又随着改革而被颠覆。小说中的情景太过似曾相识,有些牵强地想到了贾樟柯的电影。(本来以为大家的书评会更有质量的,这次竟然失望了……

  ●想听摩拉维亚民间音乐。独白都太感人,尤其是雅洛斯拉夫的。

  ●读到玩笑,我彻底与昆德拉和解了。他是大师。此本展现了大量叙事技巧,让我想起了〔八月之光〕,〔八月之光〕阅读的难度在于明明转化叙事,可作者不给提示,而此本的章节题目就是叙事转化的提示。叙事角度让我想起了〔我弥留之际〕,可我还不满意,〔叙事角度〕完全被功能化,完全服从主要情节,比如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一直对别人的故事讲个不停。此书给我提示最大的就是罗生门式的故事模式是对固定因果关系的打破,从而给整个人物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性。

  ●一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时代下发生的荒唐事儿,每一个射贿主义国家及前射贿主义国家人民都心有戚戚的故事。竟是我读的第一本昆德拉,人常言米兰的小说爱絮叨说教,我算是领略了一下下(看评论似乎这部是说教最少的??

  《玩笑》读后感(一):一首谱写捷克的史诗

  

路德维克是个被认为拥有多副面孔的坏人,身上具备个人主义残余,他在大学学生会担任要职,是民间文艺发祥地摩拉维亚人,他爱开玩笑,什么都不当一回事,所以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沉船。他被当做是反叛派被迫退学参军,在军营里度过了非正常轨道的几年,军营里的生活虽然艰苦难熬,但当他认识了路茜后,似乎为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多了一份温暖与希望。玛凯塔,单纯的姑娘,聪慧,爱较真,喜欢就事论事,容易亲信,对于打趣的话总是不开窍。当我读到雅洛斯拉夫这一篇时,感觉主人公是个诗情画意的人,这可能和他喜欢弹奏民乐有关,童年时父亲弹奏的风琴,曾深深影响着他,那是一副多么美好的乡村画卷。田野,麦穗,庄稼牛奶,风琴的潺潺歌声,犹如轻快的泉水叮咚作响。这让捷克民间文化的图景在我眼前展露无疑。在这里,特别喜欢的是作者循序渐进的表达方式,一层层地揭开,像是缓缓绽放的花朵

  《玩笑》读后感(二):【79】一切过失都将被遗忘

  

我觉得这一本的可读性是最高的,应该也是比生命之轻更具有昆德拉写作代表性的。在说说主题以前,先说说结构好了。

全书一共是七部,主要还围绕路德维克从青年时代被发配服兵役到之后的三十七年里写的。虽然讲的是同一段故事,但是每一部分别又是从每一个人物的视角来写的,所以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部叙述的语气分别属于那一部的人物,每一章的文风都特别不一样。

自然地,小说也就在这些人物的命运里展开,引出关于政治、生活、还有爱情的讨论。在昆德拉的笔下,捷克这个民族的历史永远都是绝对主题之一:一个被占领被压制的社会中,少数人如何逃避丑恶与阴暗,但是可以逃避的选择又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大多数人如何奉迎利用这种阴暗,得以狂热得“高唱牧歌”。

路德维克,小镇青年知识分子,前途光明的大学生,因受朋友揭发陷害去矿上服兵役。在这段以及后来的经历中,他渐渐从集体无意识的幼稚狂热中抽离出来,反复回看自己在这段历史中的青年时代。我不得不同意,青年时代不一定要和青春、热情这些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青年时代,卡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和相对成熟的中年时代,就是有那么些尴尬。就像路德维克那样,在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于是不得不在多种面孔中转换出现,却又掩盖不了面具背后的优柔寡断和茫然。所以路德维克一直到之后的三十七年里,也还在继续着自我寻找和认知。

再来说说路德维克和露茜的爱情,露茜是他在矿上认识的女工,她对历史对各种主义一无所知,对伟大思想更是毫无概念,所以路德维克爱上代表着逃离政治美好的露茜,几乎是必然的。只是因为相遇的空间时间太狭窄,所产生的爱情也被限定在爱怜和慰藉的范围,一旦兵役过去,那么他是不是也不再需要这座避难所了。从两个人物的设置上,尽管他们的遭遇十分相近,但是路德维克和露茜的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大学生,一个女工,路德维克一开始因为露茜的身份爱上得她,最后也是因为身份的未能相互理解与露茜失之交臂。所以,相互理解,是不是真的很重要?

不及生命之轻里的哲学思辨,我喜欢这一部的原因好像是在属于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荒谬背后,结局反而有些温情。最后,路德维克这样说到:“露茜和我,都生活在一个被蹂躏的世界里,我们不懂得同情这个世界,却是疏远这个世界,既加剧这个世界的不幸也加剧我们的痛苦。露茜,你被爱得那么强烈,可又被爱得那么拙劣,在这么多年以后你来到我面前要告诉我的就是这句话吧?你是来替一个被蹂躏的世界说情的吧?”。

最后,至于这些那些的失之交臂,还有再次挽回的机会吗。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双重误信的幻觉,一方面以为记忆是恒久不褪的,另一方面又以为补偏救弊是可能的。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一样大谬不然。事实恰好相反,一切都终将被遗忘,同时又无论什么事物都不可能得到挽回。人和人都无力挽回已铸就的过失,但一切过失却都将被遗忘。”

  《玩笑》读后感(三):黑色幽默

  2008年,在布拉格负责管理捷克历史档案的历史学家哈狄雷克,在整理旧档案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份令他十分惊讶的文件,这份文件的成文时间是上世纪50年代,里面秘密警察线人的署名为:“米兰·昆德拉”(即本书的作者),根据文件的内容,昆德拉向警方秘密告发了别人,致使他人身陷囹圄。

  昆德拉当然否认了这件事,尽管里面的很多细节据后来专家考证都是真实的,但随着很多当事人的殂谢,这宗档案似乎也成为了历史疑云。

  但这似乎是当年苏联指导下的国家很喜欢用的管理手段,比如东德就有秘密警察组织“史塔西”,柏林墙倒塌之际,东德特工来不及处理掉大批秘密档案,之后这些档案中的大部分都被德国政府完整保留了下来,所有的前东德人民都可以申请调阅和自己有关的档案内容。后来有近50万人确实看到了这些材料。在这些材料当中,他们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些“别人”,包括同事、同学、邻居、朋友、亲人,或者伴侣……

  这让大量的前东德人之间产生了无法弥合的罅隙,很多前东德人与亲人和朋友的联系纽带彻底断裂,造成了很多人道悲剧。

  而《玩笑》这本书的主人公路德维克一生悲剧的开始,就源于他写给玛凯塔私人明信片的内容被人告发,这当中也出现了告密者,当然书中作者会极力反对这种告密行为,而这也在他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所呈现,在这本传阅甚广的小说中,他说东欧各国的告密者“把整个民族变成一个纯粹的告密者组织。”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一个告密者,然而告密的这种行为却层出不穷,只能有一个判断,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实际的好处。

  比如《玩笑》一书中的泽马内克,从最后世俗的结果来判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赢家,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左右逢迎,既当得了告密者,又能低下面孔迅速与“好朋友”进行割裂,等到年纪成长事业有成,发现有了喜欢的年轻姑娘时,又能毫无道德愧疚感地抛弃发妻,这样的一个人,现实中却是很多人钦羡的对象,于是当最后路德维克最终想通这一切时,只会觉得命运在无情的嘲笑。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悲剧,故事里总有一两个穷凶极恶的人,坏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善良的主人公的命运里缔造悲剧;第二种悲剧,造成不幸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某一两个坏人,而是盲目的命运;第三种悲剧,不幸也可以仅仅是由于剧中人彼此的地位不同,由于他们的关系造成的,所有的角色都只是一些在道德上平常的人物,他们只是为这种地位所迫而彼此制造灾祸,我们却不能说他们当中谁对谁错。

  由此来看,路德维克们所遭遇的,可是叔本华所定义的第二种悲剧?对路德维克来说,自己这四十年来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就是命运给他开的一个大玩笑,然而这个玩笑的开始键,却是他自己亲手按下去的。当他真正发觉这一切的真相时,却已过了不惑之年,这已经宣告了他的复仇和抗争的完全失败,甚至连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就像昆德拉自己曾经说过的:生命不是话剧,可以彩排一次再正式登台。

  学生时代的路德维克被泽马内克陷害,是一个大玩笑,这个玩笑直接让他被送入苦役营,这还可以称为是坏人的构陷,然而第二次玩笑,却是路德维克自己给自己亲手布置的,他想对泽马内克进行报复,看似一次完美的成功,然而当最后让他大跌眼镜的与泽马内克会面后,他却终于发现,他的这次报复成了除了让自己更加忧愤,以及更加痛苦地鞭笞和冷嘲自己的行动之外,一个毫无作用的“玩笑”。 甚至到了最后,哪怕自己再闪现出复仇的念头,都是一个令山河狼藉的大玩笑。

  玩笑,可以不那么猥亵和低俗,玩笑也可以很庄严,甚至让人毁灭和沉沦却无法怨怼,坏人得到严厉惩罚,好人最终上了天堂,那是世俗的电影和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真实世界却往往不是这个样子的。

  书中经常会被读者感受到知识分子的无力感——他们的沉重思想负担与哲学思辨,然而这些内容却对改善他们的处境毫无用处,甚至反而成了他们命运起伏的最佳注脚,难怪会传说当有人拿着地球仪问昆德拉想移民去哪里时,他的反诘是:“你还有另外一个地球仪吗?”

  米兰·昆德拉有没有成为过类似泽马内克般的告密者呢?这并非不可能,就像后来巴金在他晚年反思的那样:那个年代里几乎没有人是无辜的,只不过倘若他的告密行为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么他在这部处女作小说中所批判的泽马内克,似乎就是他自己,这不啻于产生了一个黑色幽默,一个巨大的玩笑。

  《玩笑》读后感(四):玩笑

  之前有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感觉米兰昆德拉的叙事手法和他对一些事物的见解我还挺喜欢的,所以我这一回就找个他的另外一本比较出名的书《玩笑》,可以说这是他的第一本小说,也是奠定他的文学地位的一本小说。读完了之后能够感觉出来是熟悉的味道。

  其实这本书主要就是讲了3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只不过他是以不同人物的视角,通过与回忆相交叉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角因为一个玩笑而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很多年之后,他想通过回自己的家乡和自己当初的仇人的老婆私会而报当年仇人摧毁他生活的这个仇,但是通过各种事情他发现,他的复仇失败了,而他的这场复仇却更像是一场笑话吧。我每次在读第一遍书的时候往往都不能看懂这本书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只是去因为一些很小的细节而注重这本书。像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对于轻和重,爱情与意象,吵闹与安静等等的理解。又像是《挪威的森林》中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看法,又或是《小王子》中对驯服的解释,这些也许都是我自己在读书时我自己浅薄的理解,当然深的寓意相信我如果在读几遍就一定能看出来的!那我就只是写一下我对于这本书当中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理解。

  1. 首先这本书的叙事手法我很喜欢,是一种人物和时间都相互穿插的方式,这让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的探案小说《恶意》中的叙述,他也是通过了不同的人称不同的视角来叙述这整件事情,这样就能让读者理解的更加全面,虽然有的时候时间点上第一遍没有理清楚,但是在回头读一遍就能理解了,还是可以帮助我理解小说的。

  2. 其次,小说的中的主人工之一埃莱娜,读完了整本小说之后我真的有一些同情她,甚至比露茜多可怜,埃莱娜只不过是小说主人公路德维克报仇的一个工具,她把自己人生的早期献给了自己的丈夫,但是不确定那是不是真正的爱情,还是一场符合政治的完美爱情框架呢?而她半辈子都遵守这自己的人生的那条线,小心翼翼的不越过,而在路德维克这里她仿佛看见了年轻的自己,又是这种爱情的意象让她完全陷入到了路德维克所给的虚假爱情中,到最后落下的是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有多少女人都会是这样悲惨的人生呢?又有多少人是因为这样而不敢陷入爱情中呢?

  3. 小说的另外一个女主人公露茜,在小说中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详述独白,可以说她只是活在别人的故事和传说中,她活在了路德维克那一段黑暗是时光中,照亮了他的生活却又突然消失,而之后又在主人公的复仇之日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理发店中;同时她又出现在了考茨卡的生活中,以一个逃命的落败天使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拯救了她,她爱上了他;而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露茜呢?是路德维克口中的还是考茨卡口中的呢?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而我们读者就更无从所知了。

  4. 主人公的整个生命都因为这样一个玩笑而毁灭“乐观主义是人民鸦片!健康精神是冒傻气。托洛茨基万岁!路德维克!”就因为这样一个笑话,生活从一片光明跌落到谷底,也许这真的是他的玩笑,可是谁又在乎呢?就像是小说最后说的—‘由谬误孕育出来的事物也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由良知孕育出来的一样。’只要是自己做的事情都要自己承担,所以这就是一个毁灭吧,也许这里作者暗示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因为小说别的主人公也是因为这样的政治背景而生活遭到了毁灭,但是看过一个解析,要是全说是社会背景造成的也不尽然,小说中又很多别的人也经历了这样的政治背景却人活的好好的,有的人没有淌入入这个混水却依旧生活遭到了毁灭,而这又能怨谁呢?

  5. 造成路德维克这中生活毁灭的罪魁祸首泽马内克。当然,不可能是这一个人的单独的错误,但是在路德维克看来所有的事情和原因最终都会归到一个人身上,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仇恨一样,所以路德维克憋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了用沉甸甸的爱去回报他的时候了,那就是勾引他的老婆,让他也体会被背叛,生活被毁灭的感觉。但是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泽马内克知道真相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像甩掉一个大负担一样把老婆甩给了他,因为泽马内克这种人一直活在与时代共同的进步中,对的,生活中就纵使会有这样的人。这让路德维克最终明白了,所有的恨最终都要遗忘。

  最后一句话:

  去理解她,引导她。不要因为她待我好的一面而爱她,而且更应该爱她身上我并不相关的那些部分,爱的的内在,爱她之所以是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