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婚姻,想过过不好,想离离不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女人嫁给谁都遗憾,男人娶了谁都后悔,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同居生活。”
黎哥觉得很有意思。
倒不是说这句话有多精辟,
而是觉得这句话好像囊括了中国式的传统婚姻观:
“有了家庭的羁绊后,哪怕过不好,也是离不了。”
黎哥一直统称这种婚姻为:凑合式婚姻。
而这种“凑合式婚姻”的盛行,
大致都离不开以下五种典型的婚姻类型。
第一种:无话可说,丧偶式婚姻
现在有一个词,叫作“无话婚姻”。
顾名思义,就是夫妻间严重缺乏沟通,导致两人在生活中无话可说。
心理学工作者@骆拉拉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一天,她和一名咨询者聊天,
那个女孩突然感叹:“以前以为结婚,就可以有人作伴。没想到还是一个人。”
骆拉拉问:“你们是异地?”
女孩无奈地摇摇头:“不是。但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无话可说。
我说的话,他不回应;到现在为止,我在哪上班,我的职位是什么,他都不知道。
只要一回到家,他就开始玩手机游戏。
周末的时候,他总是找借口出去聚会、参加活动。”
最后,女生略带心酸地说:“我也曾劝慰他夫妻之间要多聊聊啊。”
但其实,结过婚的人都知道,
“我们需要多聊一聊”这种话,
就如同隔靴搔痒,根本起不了作用。
也许在一两天内,由于你的激烈表达,对方会有所改善,
但不过一周,这段婚姻关系依旧如故,就像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波澜。
可以说,这个女孩所面临的婚姻困境,就是绝大多数妻子的真实写照:
妻子反复言说,丈夫无动于衷;
妻子需要陪伴,丈夫不予回应;
妻子高声呐喊,丈夫紧闭心门。
就像那句话:一个人孤独终老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和那个让自己感到孤独的人终老。
明明是两个人的婚姻生活,一方却过成了“孤家寡人”。
彼此空间距离无比接近,精神距离却无比遥远,
明明睡在一起,却是最遥远的陌生人。
第二种:为了孩子,忍受式婚姻
作家晏凌羊讲了一个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起初她在决定离婚的时候,有一个所谓的“过来人”曾教训她:
“孩子就是你的天,为了孩子着想,父母没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如果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孩子的成长,这是自私的表现。”
可晏凌羊没有听从「过来人」的教训。
她很果断地离婚,斩断了这段痛苦的婚姻。
在她离婚了以后,周遭也有不少人问:
“你怎么就离婚了?就不能为了孩子忍忍吗?
你离了倒是轻松了,但孩子可就没有完整的家庭了呀。”
但晏凌羊她清醒且自知:
“完整不是目的,幸福才是。”
我很认同这句话。
在我看来,形式上家庭的完整,那是过给别人看的,
如果「家庭完整」过得还不如「离婚」来得幸福,
那就真没必要浪费自己的半生在一段不幸的婚姻中垂死挣扎。
只是晏凌羊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
现实中的夫妻,都是一边苦苦挣扎,一边自欺欺人地劝慰自己:
“只要有孩子,两个人就能将就着过。”
再加上家里长辈的施压,觉得离婚是一件丢面子的事;
又审视下自己,恐惧离婚以后人生重来的迷茫感,
于是,不敢离婚;
于是,生活越来越糟。
于是,逐渐丢失自我和灵魂。
第三种:出轨原谅,补丁式婚姻
影评人林深见鹿说:
“出轨的人,好比一百块掉进粪坑里。
不捡吧可惜,捡了吧恶心,左右为难。”
我觉得这个比喻还是蛮贴切的。
通常情况下,另一半出轨,就已经是背叛了婚姻。
有的人能果敢地从这段破碎的婚姻里跳出来,
而有的人只能原谅,想找机会补救这个破洞。
网友@林欢欢在知乎上讲了自己的故事。
因为生活压力,丈夫外出务工,两人分居两地。
有一次丈夫回家,两人在聊天的时候,丈夫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但是丈夫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看手机,而是先观察她的反应。
林欢欢感觉不太对劲,后来偷偷查看了丈夫的开房记录,发现丈夫早已耐不住寂寞出轨了。
被抓包后,丈夫不愿失去家庭,恳求她的原谅。
林欢欢思前想后,选择了原谅丈夫。
但聊起现在的生活状态,她说:
“现在我和丈夫,平时也不交流了,彼此就聊聊家人的事,也害怕再提起以前那件事。
尽管我当初选择了原谅,但后来我也慢慢地变得疑神疑鬼,爱发脾气。”
嘴上说着原谅,心里也已经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任。
哪怕丈夫只是下楼扔个垃圾,她都能自己脑补出一部私下幽会的情境。
很多时候,选择原谅出轨的人,并不意味着是对伴侣的错误妥协,
她们只是给这段婚姻判处了缓期执行。
就像摔破的罐子,破裂终究是破裂了,
就算再想重修夫妻关系,也难跨心里的那一道坎。
去离婚,放不下;过日子,又糟心。
第四种:婆媳关系,压抑式婚姻
黎哥之前看过一篇文章,
说中国有 30% 多的离婚案,原因是恶劣的婆媳关系导致的。
由此可见,婆媳关系也会让家庭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跟大家讲一个我老家邻居的故事。
我老家是在一个三线小县城里。
去年,我隔壁邻居阿姨的儿子准备结婚了,
老两口就出面在小县城里买了一套房,作为儿子和儿媳的婚房。
举办婚礼那天,一家人也都乐呵呵的。
但前一阵子,我妈跟我打电话时聊到,
隔壁那对小年轻夫妻,最近在闹离婚了。
因为嫁过来的儿媳实在受不了婆婆隔三差五的“串门”
今天带着公公来作客,嫌她干活不利落;
明天又跟儿子吐槽,说她衣服很多,太不顾家;
后天又和邻居大妈聊天,说她偷懒不爱做家务。
就这样,儿媳觉得嫁过来也没过几天安静的日子。
她好言好语和婆婆沟通,能不能少过来几天,多给他们小两口点空间,
结果婆婆一句话怼了回去:
“房子都是我们出钱买的,过来住几天怎么了?”
俗话说:“婆媳就是婆媳,永远都不会是母女。”
只要与婆婆发生一次不愉快,就会成为骨子里的刺——
看不见,也拔不掉。
更关键的是,做丈夫的处理不好婆媳关系,
就很容易把妻子推到父母的对立面。
就像邻居家的儿媳,和婆婆发生言语冲突,
丈夫只会逼她去跟婆婆道歉。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我父母辛苦养大我不容易,你就为了我,孝顺一下他们怎么了?”
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最后都只会把人憋得没了气息,也懒得口舌。
第五种:三观不合,互损式婚姻
之前有读者在后台问我:“在婚姻中,发现三观不合怎么办?是熬下去还是果断离开?”
建议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婚姻就像一件衣服,穿着合不合身,自己心里最清楚。
我就举几个场景的例子:
你今天下班回到家,跟另一半分享在公司看到的趣事,
对方来一句:“你怎么这么无聊,净关心这些不正经的事”
你坐在书桌前看书,说想好好提升下自己,
对方来一句:“别装了,你读了也没用”
你说想出去旅游,看看不同的风景,
对方来一句:“有这闲工夫在家躺着不舒服?非要出去跟人挤……”
你说想过节假日和纪念日,来增加生活的仪式感,
对方来一句:“没必要,浪费时间浪费钱”
一句话,堵得你本来好好的心情就没了。
三观不合的两个人,相处起来真的疲惫又艰难。
但就像王小波说的:
「两个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迅速埋好了,上面栽花、种草什么都干了。
但两个人都清楚,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花,看见草,但心里想的却是那具骸骨。」
很多事情,你没有错,对方也没有错,但那种芥蒂就是会长埋在心底。
两个人没有共同爱好、没有同频的交流、没有对等的思想……最终只会是互不认可、互相磨损。
这样的夫妻,相处得越久,就越是心力交瘁。
最终两个人都疲惫。
钱钟书说过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这句话,道尽了当代婚姻的现状。
据民政局公布 2020 年中国离婚率数据显示,
2020 年全国登记结婚的数量为 155 万对,
离婚登记的数量为 61 万对,离婚率为 39.33%。
“我当时为什么要结婚?”
“我为什么要和你结婚?”
我想这个念头结过婚的人多少都会有。
她们在婚姻生活里过得压抑又沮丧,
但回到现实中,却又无力反抗。
我其实很为那些敢在围城里突围、果断抽身的人拍手称赞,
但也为那些由于现实原因不得不隐忍的无奈之人感到唏嘘。
因为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我们都要明白:
半生的幸福和快乐,永远都值得我们拼尽一切地去争取。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未来请考虑清楚,再做决定也不迟。
千万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更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将就隐忍。
请始终记住,无论如何,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