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读后感摘抄
《为这人间操碎了心》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读后感(一):看梁实秋的散文,生活是有趣的
看了梁实秋的书《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这本书完整收录了《中年》《送礼》《骂人的艺术》《时间即生命》等经典名篇,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先生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梁实秋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和文学批评家,也是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学贯中西,笔耕不辍,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作品。 很喜欢梁实秋的文章,他的文字很有趣,柴米油盐,闲情逸致,世间百态,都在他典雅诙谐的文字里呈现出来,充满了洒脱与智慧。 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时或滑稽突梯,却能适可而止,不堕俗趣。” 周国平说:“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梁实秋写中年,相当戳心: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中年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得不注意,讣闻不断地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实在太真实了。 梁实秋谈考试:少年读书而要考试,中年做事而要谋生,老年悠闲而要衰病,这都是人生苦事。 梁实秋写过年的随笔,谈到父亲的一句话:“我愿在哪一天过年就能哪一天过年,何必跟着大家起哄?” 梁实秋除了写人间世相,还擅长写很多生活旅记、读书随笔和美食杂谈。 梁实秋笔下的美食,写得很多,万事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所以他写的美食极其治愈。 芙蓉鸡片、菜包、鲍鱼、八宝饭、烧饼油条、饺子、窝头、佛跳墙、汤包、豆汁儿、烧鸭、粥、蟹——让人嘴馋。 舌尖诱惑,心尖温情,读梁实秋美食杂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懂美食,富有情趣的生活家。 梁实秋书里有很多戳心的经典句子,让人感觉很清醒,比如这些:“这世间大部分的喜悦和悲伤不仅仅是人的,也是万物的,在它们身上,我们能看清自己。” “最明智的生活,就是轻蔑一个时代的习惯,并且丝毫不破坏这种习惯。” 很喜欢梁实秋的文字,读起来温暖又有力量,同时我很梁实秋的生活态度,忙里偷闲,劳逸结合,有节奏地生活。 梁实秋告诉大家:要善良,多释怀,莫慌张,请坚强,你不必心急,不必焦虑,平平淡淡也是真。 生活是有趣的,且读梁实秋。
《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读后感(二):洒脱诙谐里的世事洞明
最近,关注了很久也很喜欢的友邻,爆出被劈腿分手的消息。虽然情感上的分分合合司空见惯,但因之前的情节太甜,突然转变特别令人唏嘘。
正好读到梁实秋的散文《脸谱》,“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幅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 对于情变,当事人不仅哀叹美好的消逝,最难接受的是原本亲密的爱人,突然露出了未曾料想的另一张脸。 “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这一句提醒我们,无论哪种朋友,在交往中多留心观察对方有几副“帘子脸”,也许能有效降低被伤害的风险。 尽管描述着令人厌恶甚至愤慨的人或事,读起来却只觉传神幽默,鲜有情绪。洒脱诙谐中尽显世事洞明的通透,是读梁实秋散文集《为这人间操碎了心》的最大感受。 类似的还有对溺爱孩子的家长们的描摹:我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分是哀怨乞怜的性质…… 对这令人忧心忡忡的现象,他文中也只是说“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语淡意深,令人心中一惊。 身为一代大家,他在《“啤酒”啤酒》一文中点明了奢侈消费的心理根源。 有次,他女儿带来三罐啤酒,不告知品牌名,分别倒进三个酒杯,请他品鉴哪杯最好。同样的方法,先又请了两位家人品尝,结果三人一致认为最好喝的是没牌名的当地啤酒,而落选的两种都是有名的老牌子。 重质量而轻包装噱头的他理直气壮地为物美价廉的购物理念申辩:“我们为什么要受某些骗人广告的愚弄?为什么要负担不必要的广告费用、装潢费用?” 至于并非人人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他说,“也有人要于物美之外还要价昂,因为价昂可以满足另外一种欲望,显得自己高人一等。” 典雅中蕴含逸趣,共有五辑,分别为“人间新世相”、“我想和这世界谈谈”、“记忆仍在,诸事可爱”、“不如做个猫狗”和“舌尖诱惑,心尖温情”的散文集《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让我们在妙语连珠里领略众生万象,于会心一笑中看清百态人生。
《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读后感(三):学习梁实秋的生活艺术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一帆风顺,所以才会有诸如“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大吉大利”一类的吉祥语出现。然而,人生却往往并不像我们所期冀的那样事事顺心如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有缺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人生。
1.人到中年 古人说“三十而立”,就是说人在三十岁左右应当有所成就,成就无非就是两方面:家庭和事业,即成家立业。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其实,在大众看来,成家立业也要趁早,早点结婚生子,等到孩子长大了,你还年轻;早点事业有成,才有更多的机会升职加薪。
现代人总有焦虑,焦虑没能考上好大学,焦虑没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焦虑没能找到一个好配偶,焦虑自家的孩子没别家的孩子那么聪明懂事……在这些焦虑之中,尤以年龄焦虑最盛。君不见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被困在各种兴趣班中,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只为不输在起跑线上;君不见众多学子忙于训练考试技巧,而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为考上重点学校和一个铁饭碗的工作;君不见迷茫的青年男女为了结婚而结婚,只因父母亲朋的催婚催生,最终落得离婚收场的惨淡结局。
这个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多,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很多人迷失在比学赶超的路上,迷失在繁忙冗杂的工作生活事务中。人到中年,貌似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实则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生中最忙最累压力最大的时候。但是,中年也是一生中精力最旺盛能力最强的时候,自有其妙趣,正如梁实秋所说“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2.优雅地骂人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是教人如何优雅地骂人,众多文艺青年们在话题下面发挥着寻常百姓的聪明才智,甚至还有人热心地收集了一众名人作家的怼人语录,其精彩程度堪比非诚勿扰的现场版。
确实,骂人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极高的艺术。想要不带脏话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和对他人的不满,最好还能不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对方即使反感也不能表现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骂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旦操作失败,选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和对象,轻则被人回骂,重则一言不合打起来,甚至使对方怀恨在心,碰上睚眦必报的人,恐怕总有一天给你悄悄使绊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栽的。
当然,骂人也有好处,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通过骂人把体内的火气和不满发泄出来,达到“气顺”的目的。传统中医认为,人的体内有一个气循环,气在身体内顺畅地流动,带动身体器官的运转,人才会保持健康。而气不顺,阻滞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气循环无法向前推动,则会使人生病。所以,适当的时候,骂人还是好事呢!
梁实秋对骂人颇有一番研究,他在《骂人的艺术》一文中,介绍了骂人的十条原则,或者也可以说是骂人的十个技巧。在梁实秋看来,骂人也是乐趣无穷呢。
梁实秋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著述颇丰,他热爱自然,享受美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待,是个有趣又可爱的人。他的文集《为这人间操碎了心》收录了他各个时期的60篇杂文、散文,从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到社会现象的看法,再到世间万物的体悟,还有对美食的享受,全面反映了梁实秋的生活。对于生活有困惑的读者,不妨读读梁实秋的文章,学学他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的艺术。
《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读后感(四):像花一样的男人—梁实秋
世人常说,自古文人多风流。一提起梁实秋,都知道他是中国“国宝级”的大师,雄踞台湾文坛,主编三十多部英汉词典和几十本英语教材,是中国研究莎士比亚的第一人,还创作了中国现代散文篇数的最高纪录。但是比起他的文学作品,大多数人可能更关注的是他七十一岁那场轰轰烈烈的忘年恋。
梁实秋71岁时,在一次不幸的意外中失去了陪伴自己50多年的妻子,梁实秋写完悼念亡妻的《槐园梦忆》之后,台湾的出版社便邀请梁实秋回台湾小住,安排审阅出版发行事宜,正是在台湾的这段时间里,梁实秋认识了比他女儿还小的港台影歌红星韩菁清并与之相恋,这段“忘年恋”当然遭到了世人的质疑和反对,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到处散播,梁实秋的学生甚至成立护师团,坚决抵制韩菁清,但他们两人还是义无反顾的相爱了,并于1975年5月9日在台北举行了婚礼。
对于梁实秋的这场“忘年恋”,世人对其褒贬皆有,但是生活往往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日子过得好不好还是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其实,从梁实秋的文学作品里,我们也能窥见一二。梁秋实的文学作品题材很广泛,说白了就是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梁实秋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文学要表现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人性论是他思想的核心。梁秋实的散文,大多有很强的写实感。在他的晚年,尤其是和韩菁清相爱之后,富有情趣的晚年生活让他写出了很多充满烟火气息的文章,比如有描写宠物的《白猫王子》,也有描写北平小吃的《雅舍谈吃》等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梁秋实书系中《为这人间操碎了心》一书完整收录了《中年》《送礼》《骂人的艺术》《时间即生命》等经典名篇,特别新增《脸谱》《废话》《教育你的父母》《双城记》等珍贵文章,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为这人间操碎了心》这本散文集里将梁实秋的散文分了五个专辑,我个人特别喜欢第二个专辑(我想和这世界谈谈)和第五个专辑(舌尖诱惑心尖温暖)。
梁实秋在专辑二《旅行》一文中写道“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旅行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须具备许多条件,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
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旅行的:旅行就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走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有限的精力,去看无限的风景……
我是一个爱旅行的人,与其说是爱旅行,不如说是释放自己。我所在的城市西安是一个三朝古都,历史人文景点和风景名胜比比皆是,但是再美丽的景致,看的时间长了也会看腻;再美味的饭菜,总吃那几样也会厌烦。这个时候就需要出去走走,看一看不一样的风景。所以旅行也正如梁实秋所形容的那样,是一种逃避。旅行中的伴侣需要的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着类似的兴趣爱好,有着一样对外面世界向往的心情,所以说旅行的伴侣不易得。
正如扉页上写的一句话一般,“万事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第五个专辑中梁实秋用机智诙谐的语言写吃食写风物,写北平东平楼的芙蓉鸡片,玉华台的汤包、北平的烤鸭等等,不仅要说吃,还要教你怎么吃,不仅要说食物,还要讲渊源,读他的这些文章就好像面前真的出现了这些美味的吃食,让人不禁食指大动,让人馋的直流口水。
我觉得冰心老师对梁实秋的形容特别贴切,冰心曾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觉得活着很珍贵,那么不妨读一读梁实秋的散文,读一读这本《为这人间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