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简史》读后感1000字
《商业简史》是一本由刘润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业简史》读后感(一):《商业简史》一本书讲清进步的本质逻辑
有些人的书,是要出一本买一本,抢先读的。刘润老师就是这样的作者。得以认识刘润老师,也是通过罗振宇的《得到》平台推出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每日更新一篇,每篇都是精简的五分钟,单从这件事就得佩服刘润这个人。当然,刘老师不止是自律,他的课程更是精简,有思维认知、有工具。
本书主要讲了商业的本质和交替进步的两条腿:增加网络密度,降低交易成本。 知道这个道理,在实际公司运作中有哪些指导呢?
一个现象
拿滴滴打车和出租车
《商业简史》读后感(二):每一个人的商业史
每一个在路上的职业人,不管你是创业的自雇人士,还是打工的职场人士,你的一生就是一个商业史。
你谱写一个什么样的商业史,是因为你首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商业史。
假如你看见的是弱肉强食,你就会坚信不择手段。
假如你看见的是契约诚信,你就会坚信坚守承诺。
假如你看见的是机会主义,你就会坚信选择投机。
假如你看见的是长期主义,你就会坚持工匠精神。
你看见了润总的《商业简史》,你就会做一个深挖护城河,建立品牌优势,建立成本优势,建立客户优势。
最终你的未来由你谱写。
《商业简史》读后感(三):商业简史书评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从产生交易以来,从简单的一对一物物交换到小农经济时代的农业产品交易,到目前复杂的互联网下的商品经济,商品的本质是链接,从最简单的链接到日渐复杂的网络,刘润这本书用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出商业的基础逻辑,同时给我们提出建议。 无论是秦国的驰道,还是铁路、公路,都是在尽可能在两点之间搭建道路,而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解决点对点之间连接的最重要方式。越是方便的链接就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实现更大成本上的节约。而利润等于价格减去成本,在价格很难控制的时候,削减成本就成为了企业盈利的重要着力点。比如集装箱海运就是最好的一个事例。 本书最值得一读的方面就是以尽可能简单的语言解析了商业形态。目前的时代太多人试图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但是刘润进行了一个展示,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表述,来进行普及,使得更多人可以认识到更加重要的知识。 因此这本书整体上是一本适合初学者了解整个商业模式的一本好书,能够给我们以商业方式极大的启示。适合学习商业的初学者进行学习。
《商业简史》读后感(四):商业简史——未来的前途有你吗?
商业简史——每个人都需要的商业常识 在未来的前途里,有你吗? 你以为只有企业家、管理者,或者创业者需要学习商业知识,但其实,生活在这个商业社会,每个人都逃离不了商业逻辑。 无论你是创业者、管理者、企业家,还是一个生活在商业世界的普通人,看透我们当下的商业环境,了解未来的商业趋势,成为会选择、会顺势而为的那条鱼,不辜负自己像金子一样宝贵的努力。 润总抽丝剥茧总结了两个商业逻辑——交易成本越来越低,网络密度越来越高。 商业的进化,离不开“连接”。连接的过程,就是交易成本越来越低、网络密度越来越大、交易效率越来越高的过程。 只有在商业之海中,看清“连接”前进的方向,才能顺势而为,在这部宏大的《商业简史》中,谱写属于自己的商业未来史。 全书从四大阶段理清商业发展脉络: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的首次进化,催生了“丝绸之路”; ☞中心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的侏罗纪时代,催生了“电商”; ☞合久必分的去中心型商业时代,催生了“区块链”; ☞全连接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的乌托邦,我们正在不断地接近它。 理清楚了商业的脉络,我们就要考察自己或者自己的工作,“前途”是否在“连接”越来越高效的路上顺势而为…争取在未来的前途里有我们自己…而不是被时代所抛弃…
《商业简史》读后感(五):《商业简史》书评
如果你喜欢看商业的书籍,关心商业的事情,或者你要创业的话,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书,那么我推荐你看商业简史。 原因有三: 第一清楚商业的本质是交换,自己是用什么东西和别人进行价值交换的?别人是否需要?需要了程度有多深?交易的成本是高还是低?如何传递自己的信息?传递自己的信用是通过平台还是直接与别人连接?连接的成本是高还是低?清楚自己赚的是红利还是利润或者是工资,当这些得出的结论都是肯定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第二,在创业过程中,要深挖护城河。红利最终将会消失,最终将是左赚工资右赚利润的时代,自己需要及时开挖护城河。以行政许可专利许可,以及品牌组成的无形资产。用别人做不了的事,赢得用户的了解,信任和偏好。以规模和管理来获得的成本优势,一旦获得,就固若金汤。以用户和生态组建网络效应。这条护城河是有生命的,一旦成功就会自我生长,越来越强大。以上的三种方法,都是来防止竞争对手进来。还有防止用户出去,提高迁移成本。 最后是要顺势而为。切记不能把外部的红利,当成内部的竞争力。紧抓商业进化的方向。自己要顺势而为,抓住红利,开挖护城河,守住红利。让红利变成利润,而不是工资。变成一个取势者赢得现在,赢得未来。在注定辉煌的未来,有自己深度的参与。 希望我们都有套利者的嗅觉和敏锐度,感知机会的方向。永远都是在追逐红利。从一个风口,赶到下一个风口。同时去深挖护城河,同去沉淀。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简史》读后感(六):简单的自我理解
商业的简史今天看前两小节,感觉讲的东西都是基础简单的但是看了一遍后让自己的思维逻辑梳理的更清晰了。看了这本书就是如鱼得水的感觉,产品、价格、营销、渠道4Pl理论让我懂了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商人的天命就是促成交易。都说线上把线下的生意给抢走了,其实就是信息的对称度更高了,信用的传递更准确了,再加上方便度所以人们更愿意在线上交易。降低交易成本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会被忽略的环节,比如我们去火车站买公司的办公品,单品成本是降低了很多但是无形产生了很多成本,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是成本。因为什么呢?书里给了答案,一个地区的交易成本越高,这里的人就越穷。大家都在想着省钱,钱是省了但是没有时间去挣钱了。搜索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在这个信息这么便捷的时代眼花缭乱,显得尤为重要。协商成本、付款成本还是可以看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心情来决定一些的。运输成本、和售后成本在国内确实很比较高。一个货品每搬运一次就加大一次成本,我们现在在帮助源头工厂直接做好终端销售,是能大大的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的。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巨大的结构改变。连接,是结构改变的元动力。看到这小章想到一个十几年前的词:信息高速公路。十几年前是看不太懂这个词的,现在看了虚拟的网络就是修建了瞬间的高速公路,做到了最快速度的连接。人类从信息连接,货物连接,货币连接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在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还能有什么拿出来革命一下呢?
《商业简史》读后感(七):商业简史读后感
书看了一大半,第六章和第七章还没看。这本书带着自己重新又走了一遍商业的发展历史,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头看来确实如此。自从有了交易,根据科技发展的情况,人们就不同程度上的在和“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对称”上打交道,过去挣钱用的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对称,比如晋商,比如钱庄的出现,比如前些年的“蒜你狠、豆你玩”之类。而现在人们在不断的尝试“打破”信用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很明显的就是前几天带孩子出去走了走,以前出去玩总是小心翼翼,总怕遇到黑店或者被宰之类的,经常还会听到某某地方的人对旅客恶语相向,甚至会出现打架的情况,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看到喜欢的东西有时候为了安全也只是远远的看看而已,而这次却明显的感觉到自从有了各种短视频平台,各种微信群,随时随地都可以分享自己或者其他人身边的风景和发生的事情,商家和各地的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为自己的信用值增值,所以可以很轻松的带着孩子走进礼品店选喜欢的东西,而遇到的店家也是各种耐心,并且各个景点的商品定价几乎一致,并且都还可以接受,没再遇到漫天要价的情况(曾经在丽江出现过卖好几百的东西最后被我15块钱搞定的情况),彼此之间处于比较信任的状态,确实和以前大不同。就像书上说看透我们当下的商业环境,了解未来的商业趋势,把自己像金子一样宝贵的努力,用对用好,所以了解商业,顺应发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商业简史》读后感(八):商业规律的演变
提到商业的规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但理解起来大家都不一样,这里刘润老师的理解或者说观点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商业简史其实就是人与人信息连接链条缩短,效率更高,规模更大的发展史,科技的进步在其中功不可没。此前,远古时期人与人之间只能面对面交流,进行信息传递,后来有了文字加传播的媒介,再后来有了电,出现了电话电报,再后来有了互联网,每一次的信息变革带来一次商业领域的革命,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出现商机。
信息传递链条上,以前是节点与节点的线段,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需要经历不等的节点和之间的线段,后来交叉的节点出现了,繁荣随之而来,古代的交通要塞之地变形成了商业交换的繁荣盛景。再后来焦点变成了平台,交易交换的平台,现在的时代又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节点之间没有优劣,形成了一张网,每个节点都可以在网中与其他的点进行交易,这里就有商机,未来已来。
商业的历史从某种视角中看,本质上就是交易成本随着连接的高效而降低,其中把握住了成本降低的机会,或者说识破了其中的奥秘,你就能在商业之林里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
书中的观点和陈述通俗易懂,让读者从另一个视角去审视我们当今社会正面临的变化,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预判未来的走向。理解这些,你才能在商业世界中开拓你的视野,做一个商业领域的弄潮儿。
没有比商业更能让社会进步,让人们生活更好的了,什么政治,权力,科技等等都没有商业那么充满乐趣,商业简史定会让你读懂天机,值得一提。
《商业简史》读后感(九):你的前途里,有你吗?
说句实在话,我这么孤陋寡闻的人,其实在看这本《商业简史》之前,对刘润的认识只停留在“吐槽大会”上,张艺兴那段。张艺兴吐槽自己,去刘润微博下留言不仅没有获得关注,还被别的粉丝们吐槽假张艺兴,那个时候只是觉得一个艺人去粉经济学家我头回遇见,但对刘润其人并没有去了解。这次看了这本书后,也被圈粉。
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和老师,除了能在个人的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以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各种理论讲给普罗大众来听。这就像是李白、白居易的诗,之所以能够脍炙人口就是因为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大家都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这本书里也是一样,刘润老师通过讲“村里的那些事”就把商业的发展历程展现在我们面前。
故事里,能够理解商业到底是什么,商业结构改变的元动力是连接,线段型商业、中心型商业、去中心型商业、全连接型商业,是什么样子的,以及顺应各自的发展潮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商业模式形成。最后,想要有前途,我们同样需要顺势而为,而这个势到底是什么样的势。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本书最起码通俗易懂的告诉我们怎么机会来了怎么才能抓得住。
就像是总有人会咨询,到底做什么行业最挣钱,到底投资什么项目能稳赚不赔,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因为正确答案谁都不知道。再回到最一开始的问题,错误的问法:我有辉煌的前途吗?正确的问法:“在那个注定辉煌的前途里,有我吗?”
《商业简史》读后感(十):你的前途里,有你吗?
虽是书友会同读书目,但是在读了序言之后,我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人写的一本有趣的书。
商业简史,没有艰涩难懂的过于专业的术语,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讲述着商业的本质,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各种形态,商业的乌托邦。引导着我们如何顺势而为,谱写自己的商业史。
序言中,有一个问题,你的前途里,有你吗?直击灵魂的发问,让人不禁一激灵。自问起来,我的前途里,有我吗?在那个注定辉煌的前途里,有我吗?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整本书从交易的产生,商业的进化为线条,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什么是商业。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巨大的结构改变,而连接,是结构改变的元动力。从铁路,到公路,到海运,到电报,互联网,万物互联,交易成本越来越低,网络密度越来越大,交易效率越来越高。
从线段型商业,到中心型商业,到去中心型商业,再到全连接型商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左脚右脚,然后再左脚右脚的前进路径,告诉我们如何顺势而为。
在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关于“红利、利润和工资”的一个有趣的观点。红利是短暂的供需失衡,但是我们都知道市场会逐渐平衡,那么红利随着这种平衡会逐渐消失。也就是说短暂的供需失衡带来的红利也是短暂的。红利消失那么剩下的只有微薄的工资了。“你以为你在创业,其实你在为整个社会打工。”这句话有点讽刺啊,却也不无道理。一旦交易结构里出现竞争,供需就会在竞争中逐渐恢复平衡,最后“红利”消失。而利润,来自没有竞争。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