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来帮忙的读后感大全
《大熊来帮忙》是一本由[瑞士]丹尼尔·费尔 著 / [比]本杰明·勒鲁瓦 绘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熊来帮忙》读后感(一):换个方式,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当小獾说到“帮我什么忙?”的时候,相信我们的表情都跟大熊的脸一样是懵的。
小獾是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它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需要什么,但大熊似乎是一位特别憨直的小朋友,主动帮忙,却不知道“怎样帮忙”——应该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帮忙”。其实,如果想知道大熊到底有没有帮上忙,只需要看前后两页就可以——中间看的都是大熊如何“试错”的过程。
我们在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小獾还是大熊?或者说,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小獾还是大熊?如果他们是其中之一,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这个看似大熊是主角的童话故事,会让人先入为主认为大熊才是学习榜样,实际上,小獾才是我们孩子真正的投射。它最开始的伤心和最后的疑问,无疑在整个故事中完成了情绪上的转变,如果只关注文字故事——大熊的心理活动,就难以发现小獾微妙的变化——是的,小獾的变化是体现在绘图中的。绘本之所以与文本不一样,当然是因为绘本的图文并茂。我们看文字故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图画的细节,关注图画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不能忘了文字描述的是什么故事。这恰恰体现了故事著者与绘者的默契,细节都藏在书中,大熊最后到底是否帮了小獾忙,需要读者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再回到对小獾作为孩子投射的讨论上。孩子的情绪看似难以捉摸,但有其逻辑所在。小獾因为丢了泰迪熊而难过,这是一种失去陪伴的难过,而乐于帮忙的大熊带着小獾到处寻找泰迪熊,在这过程中,大熊的举动无意间告诉了小獾,陪伴其实可以有不一样的方式,或者说,陪伴自己的小伙伴,也可以有所不同。与其像大熊那样,憨憨地执着于帮小獾寻找泰迪熊,不如像小獾那样,不执着于失去,珍惜身边的美好。腰封上的“转身发现小美好”,不就是这个故事最棒的提示吗?
这本书的阅读对象不应局限于儿童。大熊展现出来的直线思维,也让我们很容易想到某些被标签的群体,比如所谓的“直男直女”。当对方提出一个问题或需求时,就会简单地按照字面的意思去解决问题,尽管是出于好意,但往往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转个弯,定不会像大熊那样大费周折,也能像小獾那样收获来自身边的快乐。
《大熊来帮忙》读后感(二):改变小情绪的每一天
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我们每天也面不了产生各种各样的小情绪,作为理智的自己明白这些小情绪只是暂时的爆发,作为情感的自己却也难以控制。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们在处理自己的小情绪的时候更加没有好得到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觉得孩子们“一会哭一会笑”,其实这些情绪的变化就像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情绪变化一样,只是孩子们会把情绪写在脸上,其内在的感受应当还是相似的。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有些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但情绪管理绝不是让孩子们强行隐藏自己的情绪,而更应该让他们学会纾解自己的情绪,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变那些沮丧、难过、愤怒等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情绪处理机制。
帮助孩子们疏导心理,一定离不开童书的作用,《大熊来帮忙》就是一个典型的疏导儿童心理的绘本,在故事上,成年人阅读时可能会觉得没头没尾,没有讲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站在儿童的阅读视角去看,这个绘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情绪变化的过程。
小獾丢了自己的泰迪熊,坐在一边哭个不停,大熊主动上前问他,还和他一起去找泰迪熊,他们问了刺猬、鱼和松鼠甚至蚯蚓,大家都不知道泰迪熊在哪里,大熊没有找到泰迪熊,但是小獾已经开心地拉着他去玩了。
《大熊来帮忙》这个简单的小故事有两个不同的视角,作为小獾,孩子们容易因为一时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变得沮丧难过,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大人们所说的利弊权衡,但是如果有一个朋友愿意陪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这种参与感会很快改变孩子们的负面情绪,会让他们更容易走出情绪的阴影。
换到大熊的视角,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朋友经历了情绪的低谷,孩子们也能够在大熊身上学会帮助朋友度过情绪难关的方法,其实可能我们很难直接为朋友们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能让孩子们养成更加乐观、更有爱心的性格。
所以这样没有结局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让孩子们深度思考的方式,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是看世界的方式,而不一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孩子的生活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而童书也应该当用这样的态度去带着孩子们看这个世界。
《大熊来帮忙》读后感(三):寓教于乐,用另类的方式,陪同孩子学会失去
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倘若某一步没有走好,也许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小创伤,可别小看了这些小伤口,它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让孩子们在今后再次遇到这个问题时,无法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要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最容易遇到的问题,那首要的问题就是“失去”了。“玩心大、忘性大”孩子们的天性,一不小心失去心爱的小玩具真的太平常了,但就是这平常的小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莫大的“关卡”。没能教会孩子们正确面对“失去”的难过与伤心,也许今后再次遇到更大的风雨时,别说不能正确面对,能不能摆正心态也是严峻的问题。
绘本作家丹尼尔·费尔就将这个问题摆在了“书面”上让家长重视孩子们的成长。他独立创作的《大熊来帮忙》就是一本关注儿童心理辅导的心理疏导启蒙书,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心理提出了宝贵的、寓教于乐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丢失了玩具泰迪熊的小獾,独自坐在石头上伤心的哭泣,好在有温暖的大熊来帮助他一起寻找泰迪熊,他们去草地、灌木丛、湖中央、树梢到处去寻找,遇到的每一只小动物,都很冷漠的拒绝了帮助小獾,唯独大熊,一直在陪着小獾,到最后,小獾已经忘记了自己要找的是什么,而是和大熊开心的玩耍起来。
如果没有大熊的帮助,小獾也许会因为失去了泰迪熊而伤心许久,哭泣许久,但是因为有了大熊,小獾也更快的走出了失去泰迪熊的伤心中。体会失去并学会面对“失去”走出伤心,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必修课。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大多数教育者看来,陪同孩子们成长, 不能乏味无趣,“寓教于乐”就是教育孩子们的最佳方式,通过一种更为放松的方式,陪同孩子们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这点我真的很有体会,国庆节回厦门陪我小侄子,他玩具很多很多,但他唯独喜欢小猪佩奇,喜欢乔治,给送了他一只乔治玩偶,他连着睡觉都抱着乔治,梦里还在喊着乔治
《大熊来帮忙》读后感(四):孩子有负面小情绪?不妨学学“大熊来帮忙”
弄丢东西,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当孩子意识过来,又找不到的时候,一顿号啕大哭在所难免。 而在小孩子逐渐长大,意识到这个世界并非总如他所要求的那样时,引导孩子排解负面情绪,对于家长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借助绘本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启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作为情绪启蒙绘本,《大熊来帮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1、有趣的情节构思,让孩子不自觉代入其中。 《大熊来帮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獾把泰迪熊弄丢了,独自坐在石头上掉眼泪,大熊决定帮助它把泰迪熊找回来。
他们去了草地上,问了小鹿,没找到。
他们去了灌木丛,问了刺猬,没找到。 他们来到湖边,划船到湖中央,问了小鱼,没找到。
他们来到树丛里,问了一群鸟儿,没找到。 他们爬上树顶,问了松鼠,没找到。
他们回到石头旁,问了蚯蚓,也没找到。 大熊只好抱歉地跟小獾说,对不起,没帮上你的忙。 小獾却看着大熊问,“帮我什么忙?”
原来呀,在他们一直寻找泰迪熊的途中,小獾已经忘记丢失泰迪熊这件事了,你看,一开始还独自坐在石头上掉眼泪的小獾,这会儿已经拉着大熊的手撒欢去了。 02、扩展阅读,家长可以这样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1、扩展了解绘本中出现的动物。绘本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场景和相应的动物,草丛上的小鹿、灌木丛里的刺猬、湖里的小鱼、树丛里的鸟儿、树上的松鼠、石头底下的蚯蚓,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生长的环境和生活习性,在亲子共读时,也不妨引导孩子跟着大熊和小獾,去了解这些动物。 2、给孩子灌输“有朋友真好”的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启示孩子,遇到朋友伤心的时候,要去主动帮助他,因为友情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有了伙伴的陪伴,事情就变得没那么糟糕了,不知不觉中,伤心的事情就抛诸脑后了呢!我们要主动交朋友,也要主动帮助朋友。 03、对家长的教育启示,帮助孩子轻松赶走负面情绪: 识别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绘本中,小獾从独自落泪伤心,到跟着大熊到处寻找泰迪熊,到最后已经忘记丢失泰迪熊这件事,小獾的情绪变化非常的自然、有趣,其实孩子的情绪变化也很类似。 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不妨先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排解。 不少家长急于给孩子讲道理,但往往适得其反,对于小孩子来说,陪伴也许更为重要,道理也要靠孩子自己细细体会中懂得。 结语: 《大熊来帮忙》用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文字、和俏皮幽默的插画,来教导孩子友谊的珍贵和如何面对失去,是一本很不错的情绪启蒙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