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候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候场读后感1000字

2020-12-21 00:00: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候场读后感1000字

  《候场》是一本由李诞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16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2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候场》读后感(一):《候场》P96 why在所有语言里都是诅咒,只会让难受

  

我是今年才练习克制自己不问为什么 我在想会不会让我难受二十多年的不是事是我不断的在问为什么 并且是再向自己提问 错不在我 犯错的人也不是我 我结不出来 就生了病 我并不奢求快乐 我想过的舒服一些

我想蛋蛋是 拆解大师 我总是更喜欢简阳说的话更疯狂更梦幻更绝望 有情绪 蛋蛋总是在解决问题

  《候场》读后感(二):世界充满爱,爱是地狱冥犬

  

“诞总诚恳了!”所有在书后面写推荐的人说,

你呢?你慈悲了,慈悲到说服自己相信这么一本儿破玩意儿也能叫小说。

我宣布,我今年的年终理想就是去笑果看诞总的专场,然后散场的时候礼貌地要求诞总忍着恶心以他在书中所说的从凉啤酒变成尿的专业态度给我在扉页上写下:“三界皆苦,唯你最甜”

  《候场》读后感(三):真诚的人希望真诚就是解药

  

李诞一定想过把困惑交给上帝、佛祖、死亡,是的人们一直以为自己不能安顿自己,是的人们从来没有自信觉得生命是自己的。可是在上帝、佛祖、死亡又通通把困惑砸向你、把生活还给你的的时候,有的人觉得再无解药,有的人觉得自己才是最终答案。李诞寄希望于自己的真诚。遇到事了,人们总需要靠什么东西挺过去,有的人是酒精,有的人是尼古丁,有的人是性,当然大部分人是靠很多混杂的东西来挺住,切记,最危险的是靠文字,特别是写出来还要给别人看的。

希望真诚能给李诞解药,让他的心脏一直跳着,希望文字让我们这种人一直挺住,并不被伤害。

  《候场》读后感(四):会喜欢这个人 不会喜欢他的文学

  五个小时读完,像听完沉重的控诉。

  “心重又跳动”之类的话一出现

  拍板当做小说了。

  不过这样通过叙述自己而偷懒的创作者, 由于情节确实真实且丰富倒显得无伤大雅,虚构未必比真实更戏剧,何况现实的残酷足够任人啃噬。 骨子里比徐知远更骄傲,却明面轻描淡写。还是会喜欢这样的人,别扭,矛盾,自己骂自己,享受自我批评中的罪恶,追求纯粹,发现纯粹的死亡性......不过如此毫不节制的文字很自私啊 ,情绪还是盖过理性了,好的文学应该是一座冷酷精美的建筑,比如最后的心脏,不管是讽刺还是设置还是救他人的最后的善念,都显得单薄欲坠,我只想到那句“救救我”。会喜欢这个人,不会喜欢他的文学。绝美爱情除外,我是女性读者。而且,我是俗人。

  《候场》读后感(五):什么都没有发生

  

是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这本书一样,像我看完这本书一样,什么都没有发生。 从开始到结尾,无数次的发问,无数次的看似解答的话,最后都变成了轮回,我总以为他会给自己一个答案,才发现其实可能根本没有答案,“难就难在没有大结局,总是一个逗号接着一个逗号”,悲观就是他的常态,敏感亦是如此,阳仔像是落在地上的,李诞在空中,被阳仔拉着,也拉着阳仔,还有一朵一直都在的云,是秦典。 和解不了,只能无尽的问,那句“救救我”是对你我,对未来,对过去,对宇宙,最后对自己的祷告,救与不救也全无关系了,因为一切全在那儿了,你说不明白,更没能力说明白。于是大不如就这样,诚实就是仅剩的虔诚。

写了这么多,最后,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

就这样,为死亡候场,但别管它。

  《候场》读后感(六):三个人的世界

  我一次读小说有了一种窥探别人隐私的感觉,我没见过这样真诚的作者,哭不出来,但心里感动得不行。原来最动人的“情话”是真诚,最有效的写作技巧是真诚,艺术家最珍贵的品质是真诚。阅读中一直期盼但很难遇到的那种被击中然后眩晕的感觉,如果坚持阅读,一年中有那么三五回已是幸运,今天算是一回,感动,遇到了艺术家。

  《候场》读后感(七):未曾开言,我已笑场。

  

诞仔的这本书难得又回到了《笑场》的状态。

那种“六面玲珑两面刺”的状态。那种较劲的状态。

这里面的东西,很难得。很少会有作家如此暴露自己给世人看。

他爱钱。他也爱人。

2018年8月的微博“赚钱有益但伤心”。

一个时代的伟大与否在于是否能诞生伟大的感情。

国仔和他的互相安慰,互相扶持。他和典典的那样的美好的爱情。

《扯经》读完,我一直都不出来,澈丹和小北的爱情,让我没有办法挣脱出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望天傻笑。

这是一整部雪地,可是还是和以前一样。又有多少人能十分真诚的十分诚恳的读完这部自白书呢?

很多人说他的书和他的人一样浅薄,但是他的浅薄是布考夫斯基的浅薄,是以赛亚·柏林的浅薄。

如老王信箱所说,典典,国仔,和

  《候场》读后感(八):没有笑声的现实

  

“人活着到底为了啥呢”,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在所有时刻,过去、现在、未来会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几乎唯一重要的问题(从某个意义上说)。

不管是否情愿,每天,我们都被迫在用自己的行动、选择,不断回应着这荒诞与严肃交织的生活和它向我们抛出的问题。只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羞于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太想把这个问题一层层问下去。——这严酷的真实,一点都不好玩啊。

可这个已经站在公众眼前的人,非要试着抛出这个说出来就让人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题,把自己捆好了示众。《候场》读上去很像是一个人的自白书,是独白、对自我的冒犯,但它更像是一场对话:是“我”跟“我”之间的问答——李诞,要真心诚意地和命运较量,把刻骨的真实说出来。

而这,真的一点都不好笑。

而我,这样一个被朋友们定义为太过严肃、容易紧张、缺乏幽默感的人,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安慰:原来,我常常感受到的,爱的缺乏、生的残酷,精神上的人类相食,也可以被如此坦然勇敢地表达。

原来,小说可以这样书写一种没有笑声的现实,我感到了幸福。

  《候场》读后感(九):候场=努力骗自己投入

  看来每本都是亲笔签的呀一整个夜才凑一个备受期待的黎明;一整个什么,才能凑一句金句? 诞哥,很直白的说自己“充满爱但是完了”不想参与“高矮胖瘦的游戏”“血是蓝的”“心口有风”“心不跳了”,却背靠世界没对世界下什么定论,不说,就是希望自己心还能再跳起来。

  人就是黑洞吧,总希望自己成为被偏爱的(只有一个生存机会众人就会留给自己),被怕的(不愿意让也得让),最值得说真话的(搜集环境信息),追求虚荣或是实际的价值(自然/人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影响世界。让外界因自己而变形。

  我也曾想要最稀有的爱,我也曾以为只要我足够舍得就能等到,我曾以为。

  《候场》读后感(十):入场券

  我,差点就真去买凉啤酒了。

  但是没有,看着超市里陌生摆放架上的,我想到我根本不爱喝啤酒。

  我想到,一个看起来就与啤酒不搭的人,捧着本李诞的书,看几眼,再拿起脚边冰凉凉的铁皮罐子,看会,然后以同归于尽般的姿态闷头喝一大口,再看书,时而笑时而眼泛泪,最后必定是难受地想着,以后再也不喝酒了真不是人喝的。

  这画面多少有点诙谐滑稽,可以说是傻逼透了。所以我们都理智点,生活就无趣但无趣多了。

  看这本书的感受就是,原本就不适的,更加不适了,李诞啊。你的心真的重又跳动了吗?这不是问句(真这么问挺讨厌的我知道),这只是我看完后最先最直接涌现的一句感慨。

  我要说什么来着。

  倒不是来研究书的,我就是想说点什么了(尼古丁可能也能醉吧)。

  不知道李诞怎么看待“存在即合理”的,我最近发现我潜意识里算是坚信这句话,并因此混乱且矛盾的,什么都对即什么都不对。

  关注李诞三年多了大概,他的后劲还挺悲的。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别在意。

  实话说,李诞算是对我影响蛮大的人,也说不上哪方面,就类似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这样说有点过重了,但我想不出更好的表达。(千万别说误人子弟之类的拜托了,我之所以成为我是因为我)

  在我,不知道怎么说的时期,就啥都不懂(现在也没懂什么)时,第一次自以为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快乐嘛。但也并没有因此改变很多,可能如果把快乐当做人生的意义,那么就很难快乐吧。

  现在我觉得,美,才是人生的意义啊。这不是从李诞那得来的,是看了死亡诗社,“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 ,得到启发的。前不久从某个访谈里发现他也这样说了,如果非要有意义的话,就是美吧。

  如此想着,虚无感还是无处不在,也怀疑美的用处,即使我知道不需要有用或者,但我就是会想。唉我从来就不是很坚定。

  思绪活跃时总是容易诱导行为怪异,所以我要发表这些胡言乱语了。

  清醒了看到可能又会感到十分羞耻,我知道的但是不管了,先把豆瓣卸几天。

  所以李诞出这本书得多勇敢啊,想到这,突然相信诚实是能让心真的重又跳动吧!

  哦对了。在这几天里,我可能会去买酒,我是有成为傻逼的潜质的,我太爱尝试了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候场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