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史记》抹黑秦朝,说说我的看法
道统是讲究血统宗法的。最高统治者必然来自创始人的嫡亲长子序列。
在汉朝之前的统治集团都来自于黄帝嫡亲,而且也较为严格的遵守着嫡长子继承制,道统纯正,所以你会发现统一后,秦始皇居然没有大规模诛杀功臣,战国时期的各国诸侯再昏庸也没出现大量的权臣篡位,就是因为当时的道统还在。黄帝王族血统和其他分封出的百姓贵族血统不容僭越,保护王族血统就是保护自己的贵族血统。所以诸侯与卿大夫形成了一种血统利益共同体。有人说田氏代齐不也僭越了吗?这的确是对宗法制的破坏,但血统上姜尚是炎帝后人,田氏代齐后,其他诸侯并没有太在意。
而刘邦出自庶民,来自于庶系血统,在道统上的力量较弱。华夏族在迎来刘邦这位庶系皇帝之前,黄帝嫡系家族一直传承了两千多年,这不可不谓是道统传承上的一件大事。怎么弥补汉朝道统的减弱呢?那就黑秦朝的法统治理。这样就增强了汉朝的统治根基。
在庶系王朝中,我们又传承了两千多年,在这其中有庶系王朝也为了维护华夏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懈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汉朝,明朝,这两个朝代也是庶系王朝中得国最正的两个。
两千三百年的黄帝王族统治,两千年的庶系皇帝统治,“皇帝”和“黄帝”同音,但是却是黄帝王族的简配版,但却也维护了华夏两千年,仅差300年而已。
但是道统的削弱却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道统的削弱可以用法统弥补,这种模式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到了清朝就演变到了极致。清朝的道统可以说归于零,在道统上真的是啥也不是。所以清朝就用法统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对之前历朝历代管辖过的地方,进一步做了巩固。其实,丧失了道统,周边民族就不服清朝了,你个蛮族可以入继大统,我最起码就要雄霸一方,这就导致清朝时边疆的离心力很大。这同时也给了清朝进一步加强法统的机会。清朝与汉族士绅集团在奴役老百姓方面勾兑好了利益之后,清朝就开始了加强法统的过程,遏制边疆民族的离心力。
道统的削弱始自秦朝,终于清朝,“秦”“清”读音相近,但清朝的道统却归零了。
道统来自于血统,秦始皇时有谣言说他是商人吕不韦的儿子,道统开始有了被冲击的征兆。到了清朝,女真统治者就真的是明朝“八大皇商”晋商的“儿子”,东林党代表的江南资本集团掏空了明朝,也算是女真的一个“干爹”。但最终这个“干爹”却等来了干儿子冰冷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