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花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2020-12-29 00:0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的智慧读后感精选

  《花的智慧》是一本由莫里斯·梅特林克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的智慧》读后感(一):花和蜜蜂的世界,虽大美而不言,多微小的生命都值得赞叹

  

这个版本的装帧和封面设计很美啊,真的很适合在冬日午后,晒着太阳,暖洋洋地一页一页细细翻看。

《花的智慧》是比利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的获奖作品。我有些惊讶自己之前竟然完全不熟悉这个名字,因为我很早就看过他的戏剧改编的童话《青鸟》,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怎么会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呢?《青鸟》是一个关于什么是幸福的故事: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美蒂尔在平安夜见到一位仙女,仙女说她的小女儿必须得到青鸟才能幸福,吩咐他们寻找。两个孩子用仙女的魔钻,召集了面包、糖、火、水、牛奶、猫、狗和光的灵魂。先后搜寻了思念之乡、夜宫、森林、墓地、幸福花园和未来王国,却一再受挫。醒来时,蒂蒂尔、美蒂尔发现自己回到了家里。这时,邻居贝尔兰戈太太到他们家里,请求蒂蒂尔把他的小鸟给她生病的小女儿,狄狄意外发现小鸟是青色的。小姑娘得到青鸟,病立刻好了,可是青鸟却突然飞走了。这个故事的结尾意味深长,作者没有说幸福是什么?没有说给予能带给别人幸福,没有问我们到底追寻的是什么?但是,每个听过这个故事的孩子和大人都会若有所思,这是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作品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一点点阅读《花的智慧》这本书的时候,我沉浸在文字本身,被莫里斯梅特林克所描绘的植物、花和蜜蜂的世界所深深吸引。我自己也是一个对自然充满崇敬之情的人,我爱花花草草、山水木石鱼虫,我也试图观察和记录自然,但是我的观察和思考是那么的漫不经心,这些自然之物引起的赞叹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所以,当我看到一百年前的莫里斯梅特林克像植物学家一样发现那么多植物为了生存而演化出来的各种令人自叹弗如的能力,然后用诗歌一样优美的散文赞叹植物的智慧和蜜蜂的生活时,我真是被深深地吸引。被他的文字,也被他对人以外的生命的生存价值的思索所打动。

1911年,《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给出的获奖理由是: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我和很多人一样,长久地把目光投注在自己和周围的人身上,都忘了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其实我们所知是那么少。只是把目光转移到一朵花上面,我们就能发现植物的智慧,我们把目光转到蜜蜂上,我们就能看到蜜蜂的智慧。这些和我们一样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他们的世界一点也不比人的世界狭小,他们的智慧一点也不比人类少。但是我们竟然好像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如果不是有像莫里斯梅特林克这样的人来提醒我们关注下他们的世界,思索下不同生命的意义,我们好像还对这种视而不见感到理所当然。

有人说,梅特林克的散文和普里什文、蒙田、佩索阿这些大师相比毫不逊色,这一点我是有同感的。他写花,写蜜蜂是如此的生动,尽管比不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那么科学严谨,但也是能够看出他观察的深度。这个版本的书里还选了好几篇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其他散文,可以让我们一瞥他的思辨的世界。

  《花的智慧》读后感(二):哲学和科学密不可分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外国文学作品,书的名字叫做《花的智慧》,这是一本非常有哲理的科普作品,本书通过几十个章节,两大部分来讲述。分别是《花的智慧》和《蜜蜂的生活》两部分。通过本书的书名,可以引发深深的思考,万物皆有生命,想要更加好的生活,就要智慧,只有智慧才能够让万物生活的更加美好。那么花的智慧又是什么那,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想要翻开本书,来看看到底花有什么样的智慧。

《花的智慧》的作者是比利时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作者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名诗人以及散文家。作者作为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的代表,有着杰出的贡献,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作者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分别创出版了适合当时时代的代表性作品,都是非常畅销的,深受读者的喜欢。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本书也是作者的一本代表作品, 通过花的智慧印发出对于人性的思考。

花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因为美丽而被人们喜欢,花的种类很多,形状各异,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性。就是这些大家司空见惯的花也是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也是有着自己智慧的,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在书中作者深入的介绍了花,但是却不局限于花,而是通过花来引发对于人性的思考。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难以言语的。作者通过花来间接的表达出对于人性的理解,是非常智慧的,也是非常有见地的,同时也是非常恰当的。

本书的另一部分是《蜜蜂的生活》,蜜蜂也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昆虫,而且蜜蜂也是大家最为欣赏喜欢的昆虫,人们经常赞美这种昆虫。蜜蜂是非常勤劳的,和本书的花也是有着直接的关联,没有蜜蜂的辛勤劳动,花也是不能绽放的那么艳丽,也很难繁衍下一代,所以蜜蜂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通过对于生活中见到的蜜蜂的深入观察,也让我们见识到作者细致的观察力以及生活的丰富阅历。

本书的封面也是非常精美的,整体绿色的基调,让人有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态来欣赏本书。色彩鲜艳的花朵以及昆虫不仅是点缀,更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想要能够绽放的更加鲜艳,花也需要智慧,也需要昆虫的帮助。所以花的生活总是积极向上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长,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蜜蜂的生活》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外国作品,本书的作者可是非常有名的世界级作家,被称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并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都足以让本书成为一道亮点,但是本书真正精彩的地方,是作者通过本书中的花引发对于人性的评价思考,把科学和哲学联系在一起,才是最为成功的。

  《花的智慧》读后感(三):《花的智慧》:用生命送孩子离开

  

龙应台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汇聚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终点,这种分离越早也就越成功,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情感不是人类所特有的,植物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花的智慧》是一本语言优美的科普三文书,作者是比利时作家莫里斯 梅特林克,主要讲述植物在生存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让人不仅对花的世界产生好奇,并对大自然的奇妙感到震撼。

植物的一生扎根于土地,一生一世都很难走的太远,但是他们却都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走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花朵所采取的策略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槭树的种子会长出“空中螺旋桨”,蒲公英则会让自己的种子借风飞行,还有一些植物会选择用母体爆炸的方式将自己的孩子推出去。

这些植物无论用何种方式传播繁衍,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种子摆脱母体的束缚,去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就像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常说的那句台词一样:“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植物对后代的爱丝毫不逊色与人类。

除了讲述花朵的智慧还描写了花的芬芳,这些花的芬芳香气也被作者形容为花朵的灵魂。我们一直以为花朵的香味是为了吸引昆虫授粉的,但实际上真正吸引虫子的却是花蜜,有些昆虫甚至会故意避开花香浓郁的玫瑰,而去选择没有什么味道的槭树。

花香对于花朵的意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些香味却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的味道,很多花的芬芳被人们制作成香水,鲜花也因为他的气味成为能够让人心生愉悦的礼物,花朵的价值更多来自于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很难想象,一本花朵的科普书籍能够写的如此优美,也许是作者擅长散文的缘故,书中的很多句子都能够让人产生画面感,这也许就是本书没有配图的原因吧。《花的智慧》一书中除了介绍花朵以外,也记录了花朵的好朋友——蜜蜂。

《蜜蜂的生活》一章中详细介绍了蜜蜂的生活习惯,以及物种之间的迁徙与进化,描写了蜜蜂们一致努力造蜂巢的团结,也写了雄峰之间竞争的残忍,可以说是花朵介绍的后续补充。

花朵为了让种子拥有更好的未来,几乎使尽浑身解数,种子也没有让自己的母亲失望,植物超凡的生命力一直代表着坚韧与力量,无论是悬崖上的花,还是破土而出的芽,那都是大自然得意的作品,也是植物最极致的生存智慧。

  《花的智慧》读后感(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理而不明辨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11年,莫里斯▪梅特克林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这段颁奖词精准的概括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虽然梅特克林先生在戏剧方面的成就非凡,被喻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其实他的散文也同样出彩。

《花的智慧》、《蜜蜂的生活》作为其散文的代表作,既有着科学深度,也有着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思考,十分引人入胜。

《花的智慧》是围绕花卉科普知识讲解、《蜜蜂的生活》是围绕蜜蜂群体生活知识讲解的散文随笔。说起来,这两个主题更像是科学家的作品。但梅特克林先生在散文中展现了扎实的科学素养,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做了大量的、详细的科普考究,即使与专业的科学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蜜蜂的生活》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蜜蜂的国度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微小共和国,他们有着强大的逻辑,小心翼翼的办事,非常机智,朴实厚道。这个“城市”看起来很小,但是信仰、秘密与希望遍布每一个角落,蜂后、雄蜂、工蜂等精确分工。神奇的天然建筑物蜂巢,数以千只工蜂心甘情愿的辛勤劳作,辛苦酿得的百花蜜,这一切令人惊叹,他们是如此的重视着未来,井然有序。

但是,对比普通的科普读物,更让人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探索和思考,隐忍、克制的情感表达,让人在阅读时,总是不自觉地停留、思考。

例如,在书中,这些意味隽永的句子:

所有植物生命,都有得知难而上的本领和领悟的奋发,都能在它们身上发现。任何一朵花,一棵植物,都有自己的智慧和灵性。从出生到死亡,植物都无法走动,这是限制它的最严厉的自然规律,所以它比人类更清楚,首先要抵抗的东西,而人类总是无法专注,无法分清孰轻孰重。在某个指定的时间段,蜂群开始骚动,蜜蜂分散飞行,即将启程,这次飞行会持续很长时间,路途遥远,福祸未卜,但是他们无所畏惧,他们一心向着目的地飞行。

象征主义的手法在梅特克林先生的作品中被大量运用,那些真挚的文字,隐藏着很多欲说还休的言语,看似不经意,却在你的内心泛起层层涟漪,但你想要努力去捕捉,去细思作者的隐喻。那些思绪又转身溜走了。

可以说,《花的智慧》《蜜蜂的生活》还可以作为科普读物,既有科学的趣味,也有深刻的哲思,对比简单的科普读物更为有趣。

正如作者在《蜜蜂的生活》中的思索:也许你会问蜜蜂有无智慧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与我们密切相关,假如我们可以确定,世上并非只有人类才拥有理智,懂得思考,其他生物也有,那么我们就会明白,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发现沙滩上有人类脚印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理而不明辨。

感谢莫里斯▪梅特克林用细腻的笔触,将花卉之美、蜜蜂之灵娓娓道来,让我们能一究其中之妙。

  《花的智慧》读后感(五):美得让人心醉的散文,看作家梅特林克诗意解读花与蜂的智慧之谜

  

好书不可错过:(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

晏砚砚

世人常以最高智慧生物自居,总以高等动物而沾沾自喜,儿时读书少,人不免骄矜。及至年长,眼界渐宽,才明白人在造物主面前显得多么渺小,知识越是积累,人也越发谦卑。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只不过以不同的外形体现,除却那些显而易见的大型生命,就算是小小的一株草一朵花里也蕴含着生命的意义,一只小小昆虫也有生存的诸般智慧。昆虫拥有智慧尚不难理解,毕竟它们衍生出了各种人类未必都有的能力,诸如飞行。那么花朵呢?这受困于大地的不能言语的精灵,它们的生命里也会有我们想像不到的智慧吗?

当我们打开莫里斯.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后,答案就是不言而喻了。花朵的一生,其实就是征服与超越的一生,花朵默然不语度过一生,然而它们也有自己的大目标,有着令人难以想像的坚定意志,创造着世上的生命奇迹。正如鲁迅的《野草》所展现的一样,每一株看似平凡的草木身上也有着高贵的品质,我们阅读世界万物,其实读的是生命深处的种种意义与内涵。

在梅特林克诗意的笔触下,我们在文字中有如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植物森林,又有如在翻阅一本清晰美丽的植物图鉴。在他的感性文字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风景,而是花朵纷纷献给世间的精彩语言。它们仿佛在向梅特林克倾吐着自己那与众不同的一生,也向他展现着花朵那壮丽的奋斗史。

花朵,做为受困于大地的精灵,它们也一样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让后代传承的愿望。为了挣脱束缚,为了更广阔的天地,它们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漫长的努力与探索。有的在飞行中抵达他处,有的生出吊钩获得自由,有的自我牺牲,有的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足以证明,植物有着无以伦比的智慧,它们通过各种方法在暗中默默地与命运抗争着。而且,在梅特林克指出,人类许多十分实用的发明灵感,都来自于植物那种种巧妙的机关,在我们人类没有发明这些组合之前,植物早就凭着自己的智慧走在了人类大脑的前面。

植物富有牺牲精神,比如水下植物苦草,为了后代,它们甘愿牺牲自己。植物能够自卫,例如捕蝇草。植物还是数学家,如芸香的授粉,它们能够听从爱情的安排,按照奇数与偶数的方式分别走出队伍。想要发现植物那隐秘的思想,就必须亲自投入时间去观察与研究,梅特林克在自己的花园里探寻的不仅是当下,而是过去与未来,他将植物视作有灵魂的生命,赋予它们品质与品格,他更像是介于植物与人类之间的一个译者,植物向他倾吐,他用诗来传递。

《花的智慧》一书,获得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奖理由: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这段话很清晰地概括了他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于细微处见世界,于无声处有洪流,于万物中见思想,当我们阅读本书时,不仅仅是在读一朵花的一刹那或者一生,而是在读自己,在读人类,在读一本诗意的哲学作品。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蜜蜂的生活》,同样,梅特林克通过观察蜜蜂的团体生活以及勾勒它们勤劳的一生,向我们充分展现了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的许多故事。蜜蜂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它们忠诚地生活,快乐的生活,安分守己地生活。它们的生活里,有我们人类还未解开的谜团,诸如它们是如何辨别方向如何彼此沟通的,人类想要得到答案,可能还要经过许多的探索。蜜蜂的生活因为人类对于蜂蜜的需求受到了人为的影响,可是蜜蜂依然一代一代富有牺牲精神地劳动着。作者在最后指出,人类也许会对此精神提出质疑,不明白它们的一生究竟是否值得。可是此时作者充满激情地指出,正如人类生存于世间不断思考、分析、领悟、丰富自我的灵魂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不断地积累着知识的财富,虽然不知道究竟会使何人受益,可是蜜蜂沉浸在鲜花的世界中,人类陶醉于思想的海洋之中,这就是使我们幸福的一生。

梅特林克(1862-1949)是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他有一部非常出名的童话《青鸟》是儿童文学的精彩之作。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引导着我们的灵魂向着光明走去。

  《花的智慧》读后感(六):一花一世界

  

今年的春天过的很充实。因为疫情的关系,除了忙乎灶台间的事情之外,就陪着孩子在田野间奔跑了,美其名曰“放风”。因而没少折腾田间的油菜花和邻居家的桃树。过年时院子一隅种下的月季也开的欣欣向荣。在孩子星星眼的期待下,我颇有些洋洋自得的喜悦。

不过这些喜悦在翻开《花的智慧》时瞬间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斗大的字。“审慎“。审慎是自己的心态。哪颗因凑巧而沾沾自喜的心。

《花的智慧》的作者是19世纪比利时著名作家莫里斯 梅特林克。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这本散文集共收录了《花的智慧》和《蜜蜂的智慧》两部长篇散文作品。而从作品年表中可以发现,莫里斯先生是为极为高产的作家,一生发表了数十部作品,涉及诗歌,戏剧,散文等诸多体裁。在哪个年代真是让人惊叹。有些戏剧作品甚至广为流传,比如《青鸟》。

收录在《花的智慧》里的两部散文集都是在作者1896年从比利时迁居法国巴黎之后发布的。当然《蜜蜂的智慧》明显要早于《花的智慧》。在看《蜜蜂的智慧》时感觉更像是一幕由蜜蜂主演的话剧。而花的智慧则更偏向散文诗。其间诗意的描述实在是让人心醉,而哲学性的理念又让人心惊。

如果提到花,第一印象总是颜色,香气。譬如色彩斑斓,姹紫嫣红,花香袭人,鸟语花香等。却从没专注过花作为大自然生命的一种,其生存的经过。我们会黯然于花的凋谢,惊喜于花的盛放。而其间花的努力我们从不曾关注。而在《花的智慧》里莫里斯先生引领我们去了解花世界里的行为法则和优胜劣汰。

欢迎来到迷你版的小社会。主角是自然界各式各样的花。所有花的目标是:生存以及繁殖。

为了摆脱束缚,它们和土地抗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它们的根向下尽可能的延伸。为了获取更多空气和阳光,他们的枝条更用力的向上伸长。为了在自然界顺利的行走,他们利用身边一切可以移动的生物,并运用各种弹道学技能,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精密且准确的推算后达成心愿。而为了繁殖,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自身的武器(香气/毒液陷阱)等。总而言之,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言而总之,他们聪明且灵巧。

这一切都是安安静静且无声无息的在我们人类的眼皮下进行的,对于他们而言,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在我看来,一切太过惊心动魄。每一次都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倒计时。每一秒都是数理化万箭齐发。这些在莫里斯先生笔下却极有诗意。

从黑暗的根部开始,到早晨迷人的绽放,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坚定,堪称一种生命奇迹。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奋力摆脱地面的束缚,摆脱那些繁琐而严肃的自然规律,释放自己,打开被禁锢的领域,重新开创或凭借着翅膀和花瓣,想方设法得远离这片禁锢命运的土地,奔向全新的世界,进入一片充满生机和美好的土地。

用着这么诗意的文字,昭示的是残酷无比的命运。达尔文优胜略汰的进化论显露着自然界苛刻的生存法则。在莫里斯先生笔下,花是具有灵性和智慧的生灵。它们也在抗争中领悟生存的奥义。

而这仅仅是开始。花不但有智慧,而且有着更为让人着迷的灵魂“香气”。一如莫里斯先生在后文中探讨的“道德”,这些诉诸于人的“形而上”的无色无形的内涵。譬如:善良,宽恕,责任等。

身而为人,我们的智慧是通过学习累积而来的。当我们对自然界的了解越发深入的时候,我们对自身的内观也越发的迫切起来。如果没有那些先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我们的进步不会日新月异,然而对比自然界才发现不过是沧海一粟。

独活是一味中药。

花可以独活,蜜蜂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如今知道,原来他是群居动物。离开蜂巢独自生活的蜜蜂只有死路一条。

这多么像人类社会的家庭结构。若花是独行侠,到哪里都能独自生活。那么蜜蜂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人类社会。在莫里斯先生笔下,蜜蜂是个有“家庭观念”的物种。他们有基本的分工,各自独立工作,却共享家庭财富,为了种族的未来,他们愿意无私的奉献直到生命的终点。

蜂后,数千只雌性工蜂和几百只雄峰共同组成了一个蜂房。蜂房中所有蜜蜂都是蜂后剩下的,无性别的或没有交配的雌性蜜蜂便是工蜂,从不劳动的蜜蜂就是雄峰。这个王国也一直在牺牲自我,奉献自我,为永恒的未来之城奋斗。“不会对所谓的敌人奋起反击只是坦然地全盘接受这一切,她们只希望未来得到保障,不会白费力气反抗。

而蜂房之灵是最为神奇的精灵,在冥冥之中他为整个蜂巢做出选择。告诉所有的蜜蜂,何时需要分蜂。而分蜂以为着阵痛,割裂,舍弃,放弃以及重启。这是另一个大家族的产生之初。

若《花的智慧》是碎片式的点缀在花的一生中的话,那么《蜜蜂的智慧》就是一部蜜蜂简史,从一个家族的形成到另外一个家族的诞生。蜜蜂们周而复始重复着上演,不知疲倦为何物。或者说这是系统且程序化的生命延续过程。

或许是因为在作品序列表中写的靠后的关系,我一直认为《花的智慧》是莫里斯先生对于《智慧和命运》的深入解读。而《蜜蜂的智慧》更像是记录科学实验的文字。

不过无论如何,这本散文集真是值得再三拜读的,辞藻的魅力真是无以言表。虽然好些个内容还无法读懂,譬如莫里斯先生关于战争,宽恕,责任等部分内容。但这不妨碍我阅读的快乐,一如《荆棘鸟》,《呼啸山庄》。

就聒噪到这里吧。以《花的智慧》部分结尾,强说愁。

虚无或许只算得上生活正面的投影,或是它潜伏的状态

补:以往总认为书必然要配图,可是想想早期读红楼,读安娜卡列尼娜,读悲惨世界也并没有图可看呀,往往跟着作者细腻的笔触,任由想象力驰聘,或喜或悲或怒或惊叹!或许这就是文字神奇的地方。大约现在追求视觉的极大满足前提下,已经忽视了文字最美的地方以及想象力的延展。嗯就说这些。还是继续安静的去看我的书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