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密码》的读后感大全
《疾病密码》是一本由唐云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联合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疾病密码》读后感(一):一处错误
犀角地黄汤,显然不是《伤寒论》的方子,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但是瑕不掩瑜,总体看来这本书还是很好读的,比较通俗易懂,中医爱好者可以一观。书中有很多内容,也值得我们日常疾病护理时需要关注和反思。
作者另外一本《走进中医》要比这本书更深入一点,也可以读一下。也希望有更多的介绍中医文化的作品问世。
《疾病密码》读后感(二):蚊虻负山
很困惑,为何对西医最基础的知识都会弄错的人,批起西医来却中气十足,振振有词?
作者认为“高血压的真正罪魁祸首”是“一个或多个缺血的住户(器官)”。大脑监测到器官缺血于是发送指令,升高血压,而西医罔顾器官“缺血”的降压治疗对人体有害。作者对高血压的看法与西医大相径庭。自古以来,中医就没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病”这两个概念,因此,作者在书中所讲的高血压也就是西医的高血压这应该是没错的。而西医认为高血压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比如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这是继发性高血压,相对于找不到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来说,占的比率很低。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器官缺血无关,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大脑并无关系。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遗传、膳食、心理应激、肥胖、年龄增长、吸烟等,并无所谓的器官缺血。作者如此言之凿凿,不知有何根据?可能是通过书中所说的自来水管水压“取类比象”而来?至于对高血压的降压治疗通通有害,则纯属无稽之谈,国内外无数多中心临床实验早已证明降压治疗的益处(当然,某些特殊情况,如急性脑梗后是否降压目前尚有争议,但绝大多数情况降压是无害的)。至于病毒对抗生素耐药、炭类药物可以被人体吸收则更不值一驳。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用西医的概念解释中医的观点,而对西医概念的内涵作者又认识不清。借用主流话语,这会造成给中医黑“递刀子”的效果。作者是中医粉无疑,但对西医认识不够,黑也没黑到点上,失望。
《疾病密码》读后感(三):参透疾病因果,解开中医治病奥秘
中医很玄?人类和疾病博弈之法藏在“天道”里?中医不玄。“天道”就是自然法则。马克思讲尊重自然规律,中医讲顺应天道,实则是一回事。我们身处自然之中,外观宇宙,内视自身,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宇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放在人体内亦是一样,故而老子参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便是根据这自然规律帮助人们远离病痛的,《疾病密码》便是一本参透疾病因果,解开中医治病奥秘的书。
这本书共计26篇,细读可以发现,作者隐藏了五大主题在其中:一、阐明中医治病之“道”——调理人体内环境;二、揭示内环境失调后身体发出的疾病密码——症状;三、详述中医破译疾病密码的法宝——望、闻、问、切;四、以中国历代名医、名方、名典、名案为例,分析中医派给身体的救援部队——中药;五、单篇重点讲解人体与自然之微妙关联,揭示感染性疾病的源头——风、寒、湿、热、暑、燥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诊病、辨病、治病全过程如同被置于放大镜下,读者可一一观察了解其内核。
看完这本书,会很自然得出一个结论:中医是一种平衡术。孔子讲中庸之道,那么中医该是帮助人体实现内环境平衡的“中庸之道”。故而,中医之“中”是“中正平和”“中庸”之“中”。中医之责在于调理人体这个小宇宙——内环境,让细胞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工作;人体的水火平衡被打破,内环境失调,就会生病;生病产生的症状便是人体发出的疾病密码;望、闻、问、切即为中医的“检测仪器”,是帮助医生接收密码的“装备”;不同的症状反映不同的身体问题,便是中医破译疾病密码最机密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人上千年的经验总结;辨证施治则是医生分析病症、对症下药依据的原则,最终通过治疗帮助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中药就是中医派给身体对抗疾病侵扰的部队;取类比象就是中医在没有设备、仪器的情况下判断药物作用的重要的方式。
可以说,作者是一位潜心研究“人体内环境”的医生,本书围绕的中心亦为“人体内环境”。外感、内伤、情志都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因素。中医一阵忙活,说到底就是使内环境达到平衡,给细胞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唐云医师不走寻常路,用轻松易懂的语言,让读者在唐式幽默中就可以领悟中医之“道”。幽默但不失专业性,20年亲历临床案,50余首中国古代、近现代名方,扁鹊、张仲景、张从正、李杲、孙一奎、叶天士、王清任、郑寿全、蒲辅周等10余位历代名医治病故事,1/4篇幅解析望、闻、问、切……干货满满,有理有据。讲解中医治病理论的同时,顺便粉碎谣言,把大家从养生、治病误区里打捞出来,解开疾病密码。
此书有醍醐灌顶之效,读罢,不仅会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中医治病之法有深入了解,亦会明白中医也是一种哲学。说到底,中医能自成体系,历经千年而传承不息,治病救人,除了靠广泛的积累,与其哲学思想的统领也有莫大的关系。
《疾病密码》读后感(四):参透疾病因果,解开中医治病奥秘
带上新书去旅行 羊卓雍措
中医很玄?人类和疾病博弈之法藏在“天道”里?中医不玄。“天道”就是自然法则。马克思讲尊重自然规律,中医讲顺应天道,实则是一回事。我们身处自然之中,外观宇宙,内视自身,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宇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放在人体内亦是一样,故而老子参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便是根据这自然规律帮助人们远离病痛的,《疾病密码》便是一本参透疾病因果,解开中医治病奥秘的书。
带上新书去旅行 布达拉宫这本书共计26篇,细读可以发现,作者隐藏了五大主题在其中:一、阐明中医治病之“道”——调理人体内环境;二、揭示内环境失调后身体发出的疾病密码——症状;三、详述中医破译疾病密码的法宝——望、闻、问、切;四、以中国历代名医、名方、名典、名案为例,分析中医派给身体的救援部队——中药;五、单篇重点讲解人体与自然之微妙关联,揭示感染性疾病的源头——风、寒、湿、热、暑、燥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诊病、辨病、治病全过程如同被置于放大镜下,读者可一一观察了解其内核。
带上新书去旅行 布达拉宫看完这本书,会很自然得出一个结论:中医是一种平衡术。孔子讲中庸之道,那么中医该是帮助人体实现内环境平衡的“中庸之道”。故而,中医之“中”是“中正平和”“中庸”之“中”。中医之责在于调理人体这个小宇宙——内环境,让细胞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工作;人体的水火平衡被打破,内环境失调,就会生病;生病产生的症状便是人体发出的疾病密码;望、闻、问、切即为中医的“检测仪器”,是帮助医生接收密码的“装备”;不同的症状反映不同的身体问题,便是中医破译疾病密码最机密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人上千年的经验总结;辨证施治则是医生分析病症、对症下药依据的原则,最终通过治疗帮助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中药就是中医派给身体对抗疾病侵扰的部队;取类比象就是中医在没有设备、仪器的情况下判断药物作用的重要的方式。
带上新书去旅行 雅鲁藏布江可以说,作者是一位潜心研究“人体内环境”的医生,本书围绕的中心亦为“人体内环境”。外感、内伤、情志都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因素。中医一阵忙活,说到底就是使内环境达到平衡,给细胞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唐云医师不走寻常路,用轻松易懂的语言,让读者在唐式幽默中就可以领悟中医之“道”。幽默但不失专业性,20年亲历临床案,50余首中国古代、近现代名方,扁鹊、张仲景、张从正、李杲、孙一奎、叶天士、王清任、郑寿全、蒲辅周等10余位历代名医治病故事,1/4篇幅解析望、闻、问、切……干货满满,有理有据。讲解中医治病理论的同时,顺便粉碎谣言,把大家从养生、治病误区里打捞出来,解开疾病密码。
此书有醍醐灌顶之效,读罢,不仅会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中医治病之法有深入了解,亦会明白中医也是一种哲学。说到底,中医能自成体系,历经千年而传承不息,治病救人,除了靠广泛的积累,与其哲学思想的统领也有莫大的关系。
带上新书去旅行 拉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