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读后感100字
《千面英雄》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坎贝尔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4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面英雄》精选点评:
●实在读不下去,过于飘的絮叨,刻意的抒情,精神分析情结太重。这玩意放文学或撩妹还行,都什么年代了
●内部参考
●相见恨晚,但也许只有这个时候读才能懂他的指向。估计作者写得时候也很畅快淋漓。
●觉得有多处翻译得特奇怪,读给怪兽听,怪兽说,咱们之间的学科差别就是,我们试图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导出结论,而你们把结论深深藏在各种华丽绕弯子的辞藻之中。
●作者受弗洛伊德和印度宗教影響有點太大,充滿詩意或者說神神叨叨,有些地方矛盾而無條理,翻譯也多用長句子讀著略累。在體系上,故事形態學比這本要強很多,弗萊的研究也比他更有說服力,本書精華主要在開始的部分。
●感觉这本书很难翻译,所以读起来比较累,看了好久才看完。而为什么这么久还能坚持看完,就是因为每天能看懂的那部分就足够让我做从来没有可能做的天马行空的奇幻之梦,书中对潜意识的分析和对比讲述是对读者是很有影响力的。
●内牛满面啊!!忽然想起我还看过这本书!而且还是我在大一看的,里面就有提及到吉尔迦美什!!
●读到后面感覺还是很碉的.. (Propp's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1928; Frazer's The Golden Bough,1890)
●旧书摊7块钱搞定,老版本很实在
●神话心理学是很美的学科。拯救不了世界和自己,至少可以因为理解自己死而无憾。集体潜意识值得重视。不过,人类的意识,不是宇宙的意义。心理学的解释不是万能的。
《千面英雄》读后感(一):华而不实
的确好看,言辞格外华丽。但部分民俗学、人类学学者根本不买约瑟夫的帐。算是华丽有余,内容缺乏精确性的一本书吧。实在不能算是学术著作。
看完之后我只会惊异于作者语言的艳丽并抄录一干抒情小段子,在学术上没啥特别大的启发啦。不过能引起兴趣,也已经够棒了。
《千面英雄》读后感(二):张承谟这个版本最差吧
难翻译的部分竟然直接不翻译了。
英雄的转化那一章,原文是:
The emanations have condensed, the field of consciousness constricted. Where formerly causal bodies were visible, now only their secondary effects come to focus in the little hard-fact pupil of the human eye. The cosmogonic cycle is now to be carried forward, therefore, not by the gods, who have become invisible, but by the heroes, more or less human in character, through whom the world destiny is realized.
其中,Where formerly causal bodies were visible, now only their secondary effects come to focus in the little hard-fact pupil of the human eye. 这句竟然直接略过。
其他版本翻译的也是让人云里雾里,可起码人家硬着头皮翻译了啊。
《千面英雄》读后感(三):关于《千面英雄》一书的一点读后感
这本书中包含了世界各种神话中的英雄。具体说有三个优点:
第一:整体结构的完整和巧妙。从开场白到第一部分英雄的冒险,再到第二部分宇宙的演化周期,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明白自己的所在;而具体每个小节里,也是以丰富的材料和敏捷的思辨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第二:作者渊博的知识能够把各种不同文明的神话综合处理,文笔流畅巧妙,使得学术性的书本能够为一般读者所理解。
第三:作为比较神话学著名的权威,虽然这本《千面英雄》是1949年出版的,但仍包涵很多富有活力的见解和理解。特别是透过神话的表象解读神话里包涵的人类学、社会学的密码方面,可以与《金枝》比肩。
当然作为一本老书和翻译的外国名著,这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千面英雄>还是有一点瑕疵的。具体有以下两点:
第一:虽然作者有渊博的知识,但就书中关于中国神话的部分,作为中国人的我读之总觉有点偏颇。比如神农氏是腹部透明如玉故能观察草药服下后药性在体内的变化,而作者以为是腹部上有块玉;还有黄帝的贤明与其于梦中之国的所见的关系等。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在某些方面
——特别是西方以外的神话体系方面——似乎有先定思路和结论,后找材料解读神话的嫌疑。这就是它最大的问题。
第二:在翻译上,也许是文本过多而繁杂,在翻译上某些段落不太流畅,上下文承接还有点问题。
但这毕竟是六十多年前的一部学术作品,综合起来看着还是一部很好的比较神话学的经典作品。
《千面英雄》读后感(四):千面英雄
开场白-单一神话
一、神话与梦境
我们所看到的总是那个形式虽然千变万化,然而内容却始终如一的故事读完历史,你会发现,无论国家、年代、民族,人们总是在遵循着同样的模式,也许是人类共同的人性造就了相似的历史。即便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比如这次的疫情,观察各个国家人民的一些心理变化和做法,借用网友点评“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集看过了”;你会发现,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发生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循环往复似的。古希腊神话和今天的影视剧,竟然都有着相同的内核,关于人性、勇气、嫉妒、背叛、死亡、正义与邪恶、智慧、血腥……
令人惊讶的是影响深层创造核心并给它以灵感的独特有效力量蕴藏在最微不足道的保育室的童话中——就像海洋的气味包含在一滴海水之中,生命的全部奥秘存在于一颗跳蚤的卵内。因为神话的象征符号不是制造出来的,这些符号不能定制、不能发明、也不能永远被抑制。它们是心灵的自然产物,每一个象征符号斗含有心灵的完整无损的萌芽力量。就像一位作家说,当他旅行完全世界回到家后,发现世界的美景就凝聚在他后院里植物的一滴露珠中一样。用ET的话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全息的宇宙,每一个事物都包含有一切万物的素材,每一面碎片也都包含着整体的图像。
回顾我们预期的独特、难以预测而充满险阻的冒险,我们最终所看到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地的男人和女人在各种文化的奇异伪装下所经历的一系列的标准变形。古希腊神话-忒修斯大战弥诺陶洛斯 与 精神分析学
作者将精神分析医生的作用比作古代神话中的祭司或神秘启蒙者、灵魂向导、巫医。多次引用佛洛依德和荣格的精神案例来寻求相似性。
英雄是自觉服从的人。但是服从于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必须自己来解答的问题,这也是世界各地英雄的主要品德和历史功绩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正如阿诺德·J·托因比教授在他研究文明的产生和瓦解规律的六本巨著中所表明的那样,灵魂的分裂和社会整体的分裂是不能用回到过去的好时光的规划(复古主义)或保证有个理想的未来的纲领(未来主义),或甚至用把瓦解的部分焊接起来的切实而精明的工作来解决的。只有出生才能征服死亡——不是旧事物的再出生,而是新事物的出生。如果想要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在灵魂中、在社会整体内用持续的“重复出生”来使不间断的重复死亡无效。因为如果我们未曾获得新生,报复女神涅莫西斯就会通过我们自己的胜利来进行报复:毁灭就会恰恰从我们自己的胜利中脱颖而出。于是和平是个圈套;战争是个圈套;变化是个圈套;持久不变也是个圈套。当死亡战胜我们的那一天来到,死亡就会逼近;我们无能为力,只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被完全肢解,然后重生。 杀死弥诺陶洛斯的英雄忒修斯,作为上升的希腊文化的象征和力量,从外面来到克里特,这是充满生气的新事物。脱离—到—变形。梦是个人化了的神话,神话是消除了个人因素的梦;在相同的一般情况下,神话和梦都是心灵动力的象征。英雄冒险神话的普遍公式:危险、障碍、一路上的好运气。
作者将代达罗斯建造的用于囚禁弥诺陶洛斯的迷宫比作人类内心深处的困惑,当普通的男男女女处于绝境:既不知内心召唤,又不知外界教义之时,当我们抑郁彷徨对生命迷惑不解找不到出路时,就像现代人如今处在内心和外界的迷宫之中。此时,我们也不免哀叹:唉,领路人在哪里?那位多情的处女阿里阿德涅在哪里?要是能提供简单的线索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弥诺陶洛斯,并在杀死内心的怪物之后使我们找到通向自由之路该多好!
我们甚至不需要独自去冒险,因为过去时代的英雄们已经走在我们面前;对迷宫的奥秘已经了如指掌;我们只需要沿着标明英雄足迹的麻线走。在认为会发现可憎怪物的地方我们将会发现以为天神;在认为会杀死另一个人的地方我们将会杀死自己;在认为会旅行到外界去的地方我们将会进入自我存在的中心;在认为会独自一人的地方我们将会和整个世界在一起。《千面英雄》读后感(五):要变形
因为偶然开始读这本书,又意外地对一些段落产生严重同情,我迅速查了下资料,为避免这种激动是由一些不必要的无知引起的。
查下来的结果是,Joseph Campbell是个博学的半专业性人物,他在非专业领域似乎比在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口碑,特别是对流行文化影响很大(通过Bob Dylan, Geoge Lucas等)。同行对此书的批评意见大致有三种:随意引用世界各族神话,无具体资料支撑;对各族神话的考察,只涉及相同部分,而差异细节才重要;第三,神话考察中对女英雄的忽视。
很有感的部分,来自于英雄神话结构和个体无意识生活史的类比。而的确是需要对世界各民族神话全面性的比较,才能得出“人类心理具有某些基本相似的结构”这种豪雄结论,然后和心理分析类比起来才有一定可信性。所以如果同行对此书的批评有道理,那我的激动就无道理,因为它建立在虚假知识的基础上。
但先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当说教者心中充满忿怒之时,当悲剧诗人心中充满怜悯与恐惧之时,神话使整个人生成为一出宏伟而可怕的神圣喜剧。剧中天神的笑声丝毫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而意味着冷酷无情,它具有生活本身的冷酷性——这种生活本身的冷酷性可以看成是神的、创世主的冷酷无情。就这方面而言,神话使悲剧性的态度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使简单的判断事非显得有些目光短浅。然而这种冷酷无情为一种保证所平衡,即保证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那种持久的、对痛苦无动于衷的力量的反映。因此在这些故事之中既无怜悯、又无恐惧——而是充满一种超越于物质世界的无名状态的喜悦,这种无名状态存在于一切在时间中生、在时间中死、以自我为中心的、进行战斗的自我之中。”
“无论梦还是神话,在冒险活动中作为向导而出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这种人物标志着生活史中的一个新时期、一个新阶段。这个突然出现、应该面对的人物在下意识中是十分熟悉的——虽然在意识中却是素不相识、会令人吃惊甚至令人害怕的。当这个人物自我引见之后,原来有意义的东西可能变能毫无价值,就像金球突然落入井中之于国王女儿的世界一样。此时,即使英雄短暂地回到他熟悉的日常事务中去,他可能发现那些日常事务徒劳无益。于是他就会看到一连串越来越强烈的征兆,直至号召变得无法抗拒。。。”
“封闭在厌烦倦怠、劳碌工作和“文化”之中,使人丧失采取有意义的积极行动的能力,变成一个需要被拯救的受害者。。。。全世界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使我们看清,拒绝召唤,实质上是拒绝放弃自己认为是个人利益的东西。这种人不是把将来看成一系列不间断的死亡和出生,而是把将来看成现存的那些标准、价值观、目标、利益的固定化。”
“并不是所有犹豫不决的人都不能得救。心灵有许多储备着的秘密。这些秘密只有到需要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因此,顽固拒绝响应号召之后的困境有时证明是个使上帝给予启示的时机,使某种未料想到的释放的原则得以显示出来。”
“对于普通人来说,呆在规定范围之内会使他感到满足,甚至感到骄傲,而且流行的信念使他有充分理由害怕朝未经考察过的地方迈出哪怕只是第一步。”
“就像焚烧祭品的烟穿过太阳之门那样,摆脱了自我的英雄穿过世界之墙,让他的自我粘在吃人妖魔的头发上,而他自己则向前行进。”
“那种跨越魔法的阈限就是进入重新出生的领域的思想,是用全世界通行的代表子宫的鲸的腹腔这一象征符号来表现的。英雄不是征服守卫阈限的神,或博得这位神灵的好感,而是被吞进未知的领域,以致看起来他似乎已经死去。。。。这个流行的基本主题着重教导我们,跨越阈限是自我消灭的一种形式,其显然和撞岩的危险相似。”
除开第一段,这里所引的段落都来自Joseph Campbell认为英雄神话的“出发(departure)”主题。这个主题里又有五个小主题,分别是“冒险的召唤”、“拒绝召唤”、“超自然的助力”、“跨越第一个阈限”、“鲸的腹腔”。这些繁冗截取的段落,如果不是放在神话学背景下看,就没有什么独特性,因为普通的精神分析著作都可能谈到这些。但是放在神话学这种虽真实性堪疑的联系中,便如同诗意的隐喻,闪出启明火花。
Joseph Campbell命名的英雄历程(类比成个体便是各种无意识情结)的“单一神话”(monomyth),一共分成17个阶段,除上述出发的主题之外,还有“被传授的奥秘”主题中的“考验的道路”、“与女神相会”、“女人作为诱惑者”、“与天父和解”、“凡人成神”、“最终的恩赐”;“归来”主题中的“拒绝归来”、“借助魔法逃走”、“来自外界的救援”、“跨越归来的阈限”、“两个世界的主宰”、“生活的自由”。他认为神话学有如下四种功能:形而上学功能(唤醒对神秘存在的敬畏感),宇宙论功能(解释宇宙的形态),社会学功能(证实或支持已存在的社会秩序),精神分析功能(在生命的各阶段上引导个体)。虽然据说Joseph Campbell这种全面比较式的研究方法已经不是神话学研究主流了,但他认为的神话学的第四种功能,至少这本书中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