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拾香紀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拾香紀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31 04:45: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拾香紀的读后感大全

  《拾香紀》是一本由陳慧著作,七字头出版社出版的184图书,本书定价:50元,页数:19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拾香紀》精选点评:

  ●开始像碎片,最后依然是碎片,但是动人啊!

  ●很香港

  ●在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看着主角姑娘“连十香”的名字,想:这会是个香艳的故事,因为“十香“也是连家一座酒楼的名字。。ps。一个有十个孩子的家庭,必然有一个如父的长兄,一个浪子,一个李纨,一个钟情,一个佳人,一个热衷政治的家伙,一个书袋,一个想要成为翁美玲的人,一个傻子,以及一个短命

  ●有些小說的主角是人物,有些是一座城市

  ●感谢赞助商环月

  ●原來,回憶,就是愛。

  ●以小說形式講香港歷史,挺新鮮

  ●宋云已经决定了,她将恩爱遗忘。连城那段表白看的我这个心酸。

  ●同時寫出香港的興衰。

  ●除一些篇章结尾有些故作感伤之外,都觉得完美。<事>是一场时光氤氲的交待,<情>是清晰而用情专注的注解。对记忆和老时光的款款深情于往事历历可数的叙述里窥见。

  《拾香紀》读后感(一):香港情

  書中以十個兄弟姐妹,穿梭於不同時空。

  當中每個人所經歷的都可能是你經歷過的.有苦的.有甜的,有辛酸的。

  作者筆觸細膩,以情貫穿整個故事,觸動我心.也會令人感動落淚。

  讀過之後,會引發很多關於自己,關於情,一切一切的反思.

  是作者用心之作.

  《拾香紀》读后感(二):此書建議上架分類 : 一口氣看完, 一大塊回味的書

  開始時, 覺得人物太多, 各人像走過場一樣, 快快走過, 面目模糊.

  然而, 愈往後看, 愈不能釋卷, 前文的模糊, 竟一一有了答案. 一部言情的文學作品, 竟有偵探小說的效果, 新奇!

  讀畢, 書中每個人物竟都活起來了. 幾天下來, 我把這書都差點忘了. 可是, 偶然心裡一閃, 發覺自己竟還惦念著四海五美的一段情, 九健的出世智慧, 七喜的知識籠牢....

  我想, 這就是區區一本小說, 所能做的, 最厲害的事情.

  《拾香紀》读后感(三):香港烟云

  短短20余载,奔波着,握着借来的时间,来世上走一遭。

  香港人的荣耀,血汗,忧伤,情爱。

  20年,已经看得差不多了。

  虽然不忍心放手,然而离开也是一种完满。

  惟其用心用情,平实语言勾勒不同的人生。

  唏嘘感慨,在所难免。

  小说或有京华烟云的影子,然而文笔清新自然,读来另外滋味。

  每个篇尾虽然有矫情嫌疑,却不失为一本好书。

  最最让我动容的,是连城与宋云的人生以及七喜的心情。

  花上2个小时看完,对国人南下的几十年,或者会些微了解。

  《拾香紀》读后感(四):香

  跟内容无关:

  刚刚同事跑过来说,昨天去采访陈慧,跟她提起《拾香纪》,她还有些不高兴:“我还有在写新书。”

  印象中有这三个字组合的影子,于是从豆瓣翻到这本书的条目,兴冲冲地点下“想读”。

  翻看点评,略知大概,才发现,自己在好多年前已经读过这本书了。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但竟然记得读书时床头的灯光,和合书那一霎的怅然若失。

  不过,随着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改变,再读应该也会有不同的体会。

  我的香港,又是怎样的呢?是张爱玲、王家卫、李碧华眼中手下的那个虚幻的城市。充满情爱、恩仇,但是没有柴米油盐。

  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就像是举着一张透明的幻灯画片在眼前,试图寻找一个与之相印合的风景吧。

  《拾香紀》读后感(五):文學亂曰(11):事+情=回憶:我們的《拾香紀》

  或者目前陳慧的《拾香紀》仍未能代表香港文學或香港歴史的甚麼,然而這部小書肯定能代表香港的回憶。

  《拾香紀》早幾年曾被改編成舞台劇,從文本結構而言,的確是理想的改編對象。小說由連十香的死亡獨白貫穿,劇場亦順理成章把這個元素成為半旁白半自白的效果,穿梭於人物之間,使其連繫。

  向來以香港歴史為背景的小說往往集中在單一議題上著重點書寫,即使有時光轉換,家族繁衍的如《飛氈》,在西西的陌生化後,歴史始終與人物,以至讀者都保持一定的距離。《拾香紀》共分「事」與「情」兩部分,皆透過連十香死後的憶述,將她生前,遠至出生前的父母與九位兄姐的事跡娓娓道來。「事」是整個家庭的背景,連十香在章末指這些是她出生以前就有的事。「情」是連十香所知道的每個家人的故事,先由父母連城宋雲寫起,再由最小的兄長九傑/九健寫到最大的大有。最後她說回憶就是愛,也就是她所言及種種事與情的總和。

  每個被十香提及的家中人物也牽涉到對香港過去各項大小事情的參與,包括溫黛、制水、暴動、以至明星的二三事等。他們的經歷也就是香港的經歷,看是二,實是一,人物與香港的變遷緊扣一起。連十香的死亡時間是一九九六年,是回歸前的一年,也就是她提及的都是回歸前的事,她的死亡則蘊含某種時代性的象徵符號。很重要的是,這是一次強調終結的陳述,關於各人的未來(即九六年以後),除了祝福,敘述香港過去的十香沒有言及更多,即使不致是沒有期望的消極,基本亦可說是無從判斷。

  作為敘述者的十香,未有參與過她口中的種種事件,她始終是一個旁觀者,純粹是一個知道有這樣的事發生過的人,而這些事卻是從說及家人的事情中帶出來的。小說中的各種事件都不單是小說的時間、地點等佈景,更是人物的一部分。時間、地點等事件的物理部分,融入因人而生的情感敘述,成為回憶的公式:事+情。用數學的方法擴展,這些都是香港人的事與情,即:香港人(事+情)=香港人的事+香港人的情=香港人的回憶。熟識香港過去的人讀著,定倍感親切,因為事情都寫得很貼身,沒有距離。陳慧就這樣寫。

  然而,結尾的大有這樣說:「可升(他的兒子)甚麼時候會回頭翻看今天的報紙?」可升,像今天的我們和明天的下一代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