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是一本由日本极简生活研究会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读后感(一):庆祝2021就要“买买买”?对不起,舍弃才是为了从“心”开始
01
时间过得好快,过完圣诞,转眼就是元旦,2020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
是和家人围坐一起,边讨论边看跨年晚会?
和朋友在餐厅小酌,共赏窗外的烟火?
不管你选择哪一种方式,我都真诚建议你,其实可以用“断舍离”的方式,来接纳新的时刻。
“断舍离”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别看现在我们对日系家庭的印象,是整洁、一尘不染。其实上个世纪,他们也是很爱囤积物资的。
后来,随着经济的衰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房价昂贵的屋子被不需要东西占据,其实是更大的浪费。
家,是我们心灵休息的场所,应该是舒适、整洁的。如果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平米空间,堆满了瓶瓶罐罐,那就是对生活的亵渎。
《整理术》一书中说:
“每收拾掉一件物品,就感觉似乎打开了一扇沉重的窗户,阳光瞬间洒满了房间。”断舍离,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
选择断舍离的人,真的会更开心吗?他们的生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读一读这本《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极简生活研究会”。他们书中并没有大肆鼓吹自己的理念,而是记录了10位“简约生活家”的个人经历,深入展现了极简生活对个人的影响。
他们中间,有普通上班族,也有自由职业者;有漫画家,也有家庭主妇。但是每个人都品尝到了从“买买买”,到“空无一物生活”的转变过程,也都从中收获到了幸福与爱。
02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荻的人生改变。
小荻是位公司职员。婚后的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但是离婚后,当她需要把个人物品搬回老家时,才发现根本办不到,因为东西太多了!
父亲开来的小汽车,只能面前塞下被褥和极少的行李。为了赶紧搬离,小荻一口气扔了好多东西,也从此开启了她“极限生活”的按钮。
学会取舍身边之物以后,小荻发现自己的时间都变充裕了,因为生活变得简单。因为有了空出来的时间,她又变成了兼职插画家,享受极简生活带来的美好与从容。
03
也许有人说,极简生活,不就是不买东西么?其实这种理解过于偏颇了。
我们要做的,是整理所有的物品,过期的要扔掉,没用上的抓紧用。如果有些东西,已经完全用不上了,可以进行捐赠或转送他人,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
超商便利店的免费筷子和吸管、 早已不再用的电子产品和五花八门的数据线、 冰箱柜门上的快餐外卖单、 从未使用但感觉未来会有用的廉价小赠品 ……让我们的整理时刻,变成一次次反思的过程。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学会取舍身边的物品,入手每一件东西都仔细思量,也会避免自己陷入“买买买”的物质黑洞,不把钱浪费在身外之物上。
这将是一个无比正向的循环。
写在最后: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曾说: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在商家鼓吹消费主义的今天,“囤积癖”成了很多人的通病。
在他们眼中,购物节、双十一下单的书,就算在书架上落满灰尘,也总觉得某一天会读;
躺在收藏夹里的各种讲座、视频,就算课程失效了,但是点赞的那一瞬间就彷佛自己学会了;
跟着大V、网红买的同款衣服,明明知道不适合自己,还是安慰说哪天瘦下来就会派上用场。
关键问题是,那一天究竟是哪一天呢?
不管是书、衣服,还是其他东西,囤积并不代表拥有,更不代表珍惜。
“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学会人生取舍,不仅会释放你的房间,更会释放你的大脑。
不信?那就试试看吧!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读后感(二):我要把时间,浪费在让我开心的事物上
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后,做家务的时间大幅减少,······也不会因为谁来做家务而争吵,更不会因为房间杂乱而慢慢积累烦躁与压力,和丈夫吵架的次数明显变少了。——富美,手账博主
以前也看过一些生活方式类的书,关于“断舍离”的、关于收纳的等等,但极少看极简主义生活方面的书。主要是自己不太崇尚极简主义。
这本书却让我对极简主义生活和那些执行者有了很大的改观。
书是由日本极简生活研究会,随机采访了10位极简生活居者而成的书籍。这些极简主义生活者当中,有家庭主妇、普通公司职员,也有极简主义的博主、时尚买手等等。
日本极简生活研究会,是来自日本的编辑研究会,专注于研究有特色的极简生活方式,致力把实用、有效的收纳技巧带给广大读者,让每一个人都能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书里包括了这10个家庭的空间照片、室内布置,也有10位极简生活者的个人访谈。照片和文字,亦如他们所喜欢的生活方式一样,简洁平和。
他们往往不是刻意成为极简生活者的,多是因为某个生命中的契机;他们尊重每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
01 不刻意追求
在他们的访谈中,我特别喜欢看“他们是如何转变为极简主义生活者”这部分内容,因为这种转变非常有趣。
以前的小荻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极简主义生活者”。她说,那时候光书就有五六百本,衣服更是可以堆成一座小山。而带给她转变的契机是,她离婚了,需要搬离原来的住处,来帮忙的父亲只开了一辆小轿车,所以第一次一口气扔掉了很多东西。
我绝不是因为喜欢没有东西的生活才进行“断舍离”的。······是在对当下拥有的究竟是必需品还是无用品进行识别之后,自然形成了现在的生活状态。不只是小荻,书中好几位受访者都说,他们之前的生活和极简主义完全搭不上边。他们是不善收纳盒整理的人,是喜欢买买买的囤物狂人。在看这些受访者过去生活的时候,也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倒不是因为想要,有时单纯是因为打折便宜就到处搜罗,我想这可能也是想证明“自己买得起”的虚荣心在作祟。——仓田真希子这些极简主义生活者,大概也是在生活中,慢慢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理念,改变着自己。猛然回头,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始了极简生活。
02 不强求他人
我不喜欢在家里囤积很多物品,但绝不会强求丈夫和两个孩子也这样做。这种做法太过专制蛮横,如果总是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的话,总有一天家人也会变得不开心。——阪口优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收纳专家读到这段话之后,觉得书名取得很妙。是的,只是“我选择”,代表了个人意愿,既不强求别人,也不大力鼓吹。
生活方式本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吧,有的只是适合自己当下。
比如,这次整理秋冬季衣服的时候,我没有“染指”老公的衣物,只是把他冬天的衣服拿了出来,然后默默说了一句“现在,不仅是鞋子,你的衣服也比我的多了”。
换做以前,我大概会给他理出一堆他没怎么穿过或者我觉得不好看的衣服,再“苦口婆心”的劝他把这些衣服处理掉。他表面倒是没什么怨言,大概心里会觉得我有些麻烦吧。
我的衣服真的比他的少了吗?关于这个,我也在书中学了一招,买两个人可以共用的,包包、帽子、短袖、卫衣、外套等等;这样你大概就多拥有了半个衣柜。
03 不随波逐流
堆积的东西越多,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这些事物,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看起来貌似过得随心所欲,但实际上难道不是被事物支配、控制了吗?——肘,在职证券人我大概是属于那种兴趣比较广泛,但又“三分钟热度”的人。我玩过拼豆、胶带、印章、钢笔、手账本子等等,现在的兴趣大概是“买书”。不可避免的,每个兴趣都会在前期购入大量东西,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再然后可能就是退坑。
那些遗留下来的东西,我总舍不得处理,想着总还有机会再“玩”一次的吧。但机会一直没有来,我对那些物品便只能心生牵挂。而且,一旦有了空闲时间,会反而不知道要玩哪个。
东西多了,打扫和整理也是一个大工程。不打扫不整理,自己觉得“脏乱差”,看着心烦;如果定期打扫整理,便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现在,我们都会说“要注意时间成本”,但我以前不曾想到是,极简主义生活也可以是一种获得更多时间的方式。
很喜欢一句话,大意是:我可以浪费时间,但不可惜浪费生命,所以我要把时间浪费在能让我开心的事物上。
受访者们讲述自己如何开始极简生活,以及这样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一些改变和成长。他们心态平和,物欲低;他们表达自己的生活理念,也其他的生活方式。
我想,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通过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去反思自己。希望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当下的那种生活吧。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读后感(三):2021,尝试空无一物的极简生活,享受内在丰盈!
这是宸妈2020年发布的第143篇原创内容全文共计2361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极简生活是什么?
我原本是个不太会收拾和计划着生活的人。
结婚前,家里有妈妈为我收拾一切;结婚后,有前夫收拾。在离婚前,我几乎没有收拾过自己的衣柜,每次找不到衣服穿的时候,都是前夫帮忙从我翻过的地方准确找出来的。
我不擅长计划着生活,我多年的价值观一直都是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这个款式足够特别,或者我没有,又能负担得起,那就买下来——哪怕很多时候买回去就意味着雪藏。
坦率说,如果要以是否有收纳习惯和计划生活来作为评判一个妻子是否合格,我显然曾经是一位不合格的妻子。
离婚后,我带着儿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
这一次,我拒绝了父母的帮助,决定给我和儿子一个全新的生活,一个只有我和他的简单世界,从头开始。
最开始我们租住在一个套二的房子里。说是套二,其实是套一的房子改成的,房东将原本的一个卧室隔成了两个很小的卧室,就成了套二。
房子小了,自然东西就要相对应的减少。我将很多衣物和鞋子搬回了娘家放着,只留了很少的常用衣物在租住的房子里。结果我发现这些常用衣物足够我们母子两平时的使用,而放在娘家的那些衣物和鞋子这么多年再也没有动过。
我们母子两住了三年的小房子
再后来,我买了一个套一的小房子,人生第一次开始思考怎么样可以将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我看了很多的装修照片,定制了鞋柜和衣柜,在小房子里开始了一种以往并不敢想象的“窘迫”的生活。所谓的“窘迫”,是因为生活空间的窄小——我自记事以来从来没有在这么小的空间里生活过,偏偏我还是个妈妈,带着一个半大的儿子。我养成了只购买必需品的习惯,养成了随手收纳的习惯——房子小,所以收拾起来很快。
时隔多年,再想起那个小房子,记忆里还是那些个春夏秋冬不重样的日出,还是那小小的却充满着回忆和温馨的家,在那里,儿子第一次学会了做饭……
搬到现在这套房子以后,不知不觉这一两年时间我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状态,客房堆积起了越来越多的物品,以至于有一次一个学生参观我家时好奇的问我:“老师,这个房间是储物间吗?”
疫情宅家那段时间,我终于决定要改变一下,在网上下单了一堆大大小小的书架,宅家里慢慢的拼装和收纳,很快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成果,以往四处杂乱散放着的书和各类杂物都暂时得到了归置,家里很多个角落看起来清爽多了。
再然后,暑假里我决定把儿子的书桌做一个升级换代,一翻折腾下来,儿子的房间也顺眼很多。
暑假改造儿子的书桌
再然后,我决定把客厅的大沙发也换成简约型,在沙发背后的墙壁上增设了书架,这一改变直接让原本冗旧的客厅变了一个风格。
改造客厅
寒假快来了,我开始计划寒假期间将家里的各个房间都再做一次清减,让家里更简单一些。家里的空间简单了,每天看着也顺眼多了,心情自然而然的就很好,自然也让家庭的气场充满着积极温暖的能量。
我和身边的朋友分享我的改变,不约而同的他们也在这几年开始了潮流的“断舍离”生活:有一个闺蜜每年换季的时候就将自己换下来的衣物直接打包送人,这样每年再买新衣物的时候也没有心理负担,家里也不会堆积着各式各样的旧衣物,她的感受就是这样的断舍离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实在让人上瘾!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封面
后浪新出版的《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在这个12月收入我的书架上,这个周末的上午,成都鲜少有着冬日的暖阳,窝在让我极度满意的客厅新沙发上,看这样一本书,让人极度愉悦。
原来我不知不觉在离婚后养成的收纳和整理的习惯,在这本书中所采访的十位嘉宾身上演绎成了一种叫做“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
极简=最低限度,是指舍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
这本《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是由专注于研究有特色的极简生活方式,致力把实用、有效的收纳技巧带给广大读者,让每一个人都能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日本极简生活研究会采访了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倡导极简生活的普通人,通过和他们的对话,了解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人生契机,开始了空无一物的生活的过程,最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了生活本身的纯粹和自由。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插图
和我的收纳整理经历比起来,他们在他们的极简主义生活中,贯彻的原则更具体,不是减物,而是空无一物!在他们经历的过程中,因为清减了自己的物品而带给自己的内心更多的冲击和思考,我们每个人拥有物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两年轰轰烈烈的“断舍离”热潮,不断有各类断舍离的新闻上热搜,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我们对自我、对内在更多的思索和肯定。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被各种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满足,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各种我们喜欢的物品,我们以为这样的“获得”会给我们换来心理的满足——然而,那些购物后刷爆的信用卡仍然需要你去清还;那些一眼看中喜欢得不得了的物品可能拎回家却连外包装都没再打开……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凡是得不到,必然念念不忘,必然极度炫耀。”
过度的物质满足背后,其实是内心无法被填满的空虚,其实是一次次的“假装我很好!”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插图
而反观这十位极简主义生活态度的人,他们中有人舍弃二层独栋房子搬到两居室公寓居住;有人一家人挤在小房子里却收获一个整理后空旷空间的世界上最让人放松的家;有人将所有物品都作为装饰品来考虑,兼顾房间的美观和生活的便利;有人扔掉了几乎所有的囤积物后只保留极少数自己真正钟爱的物品,享受身边被自己钟爱的物品包围着还没有一件无用之物的极简之屋……
坦白说,我被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所打动了,这样的生活态度映射的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生命态度。极简,却又极其有爱——我只和我钟爱的物品一起生活——没有任何多余,干净又简单。
是的,简单。
越是生活在充斥物品的时代,越需要在空无一物的家里找回生活的实在质感。
这本《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推荐给你,在这个2020年的倒数几天里,愿你如书中的人物一般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真正的感悟到极简生活带来的内在充盈!我是宸妈,专注于青少年教育教养,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点赞、关注和评论,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读后感(四):在连床都没有的房间里,我感到无比自由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 迄今为止,我扔掉最大的一件东西应该就是床了吧。除此之外,我还扔掉了其他很多东西,曾经也犹豫过要不要把冰箱给扔了,但又觉得如果连冰箱都给扔掉的话,就是真正的本末倒置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段话来自《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中“打工人”肘(人名)的一段采访。
大多数人恐怕无法想象,在连床都没有的房间里,如何获得内心的自由?
他们却认为:“一无所有的生活别有味道。”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似乎只有跟着别人“买买买”、被潮流“领着走”时,才不会担心被“主流文化”抛弃而胆怯与自卑。
他们则有力地反驳:“用物品来夸耀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弱者。”
他们是谁?
漫改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作者缓莉舞;
因离婚被迫断舍离的博主小荻;
想要过便捷生活的新婚夫妇富美一家;
还有连床都舍得扔的在职证券人肘.......
缩减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当人们还在质疑这种生活方式时,他们已经从“空无一物”的生活中收获了快意从容的人生体验。
在《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一书中你将看到10位普通人践行“极简”生活的理念和态度。从他们的故事中不仅能找到一些“极简”的规则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这种备受关注的生活方式,究竟给生活带来了什么转变。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7.8日本极简生活研究会 / 2020 /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将生活化繁为简,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公司职员·插画家 小荻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说起我成为极简主义者的契机,我想应该是离婚。当时,必须把行李搬回老家,我便让家人开车来帮忙。可以说,这件事成了我作为极简主义者觉醒的重要契机……我是一个比较“宅”的人,家里的东西比较多。比如,光是书大概就有五六百本,衣服更是可以堆成一座小山。
就是这样的我,看到开着辆小轿车来帮忙的父亲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装下所有的东西,最多只能塞进去被褥和很少一部分的行李。第一次我一口气扔掉了许多东西。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为了开启新生活,再次搬家的时候,我把80%的东西都扔了,一点一点取舍着身边的东西。践行简约生活之后,养成了不再只是以“想做”而结束的习惯,这也是我选择空无一物生活的原因。
现在,我正以极简主义者的身份写散文漫画(带插画的博客),但是白天我的身份又是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在实行“极简”之前,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写博客的。随着生活变得简单,时间上也变得充裕了许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从容,才能做到这些事情。
和精心挑选的事物一同,度过自由且充实的人生
公司职员·博主 肘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当你一无所有时,生活会变得轻松。堆积的东西越多,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这些事物,看起来貌似过得随心所欲,实际上反被事物支配和控制。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比如,一旦打开电视,就会一直开着,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掉了,这就是完全被物品支配、控制的表现。于是,我选择了HMD(头戴式显示器),使用它大致3个小时后眼睛就会疲劳,利用这种方式控制观看的时间。哪怕只是在家的休闲时间,也想将它百分之百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看到那些攀比豪车、豪宅的人,比较子女学历的父母,每每看到这些都觉得非常遗憾。我们极简主义者把这些称为“符号”,我不喜欢被这些符号束缚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更自由一些、更快乐一些。
比起用物质来一决胜负,我更希望别人用能力来衡量我。
从二层独栋房子搬到两居室公寓,极简主义夫妇依旧便捷的生活
家庭主妇·博主 富美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我们夫妻二人是那种囤积了很多东西的“极多主义”者,特别是对时尚有着浓厚兴趣的丈夫,拥有很多衣服,其中帽子和鞋子尤其多。我又喜欢家具和小装饰品,光椅子就有10把,还买了很多书,书架也有4个。有了收纳家具,就不停地往里面塞东西,等到东西多到放不下的时候,又买新的收纳家具,如此循环往复。
后来,由于工作繁忙,一度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巨大打击。想要逃离乱如麻的烦心事,我便开始在网上检索转运的方法,结果见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打扫”。顺着这个关键词,我发现了“不囤积物品”的极简主义者的博客,这便是我的生活发生转变的开始。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从二层独栋房子搬到两居室公寓,我扔掉了那 10 把椅子、书架和收纳家具,足足处理了130公斤的杂物。尽管它们承载了很多宝贵的回忆,可不知为何,处理掉之后反倒让人非常痛快。
在我的影响下,丈夫也慢慢开始了“断舍离”,转卖了之前囤积的帽子和鞋子,现在两个人的鞋子加在一起也就十双左右,数量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两人开始以“不增加,不丢弃”为目标生活之后,购买欲自然而然就消失不见了,曾经那么喜爱的逛街购物也渐渐丧失了吸引力,如此一来,钱包和背包都变得轻巧了许多。
成为极简主义者后,做家务的时间大幅减少,有了大把时间用来读书、写日记、听广播等,可以真正享受这种悠闲舒适的生活。不买东西和衣服之后,也能攒点钱了,用这些钱和丈夫或朋友去旅游,去外面吃点好吃的东西,这些也渐渐成了我的乐趣。
《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家务的负担减少之后,也不会因为谁来做家务而争吵,更不会因为房间杂乱而慢慢积累烦躁与压力,和丈夫吵架的次数明显变少了,这也是简约生活的效果之一。不过,也许在物质丰富的当今时代,这是人们很难想象得到的生活吧。
不是天生派极简主义者的他们,因人生境遇的转变,过上了“空无一物”的生活。这里的“空无一物”指没有任何无用之物,只有喜爱之物的房间,所以在《我选择空无一物的生活》书中既有宛如样板间一样的房间,也有被喜爱的衣服装饰着的房间。
看似简单的一句“极简主义生活”,绝不是单纯的“扔扔扔”,实际上也是因人而异。通过减少物品释放压力,认清自己对生活的需求,却是每一位体验者一致的收获。
也许这只是你的一次“快餐式”阅读,也许你仍会坚持“极简”不适合中国家庭,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你:极简生活的乐趣,在于摆脱物质的束缚,而非舍弃生活的乐趣。
如果你尚未找到生活的实在感,或许可以试着清空周身物品,从空荡无物种找到些许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