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只放一只羊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只放一只羊读后感精选

2021-01-05 01:09: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只放一只羊读后感精选

  《只放一只羊》是一本由(德)布兰德斯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放一只羊》精选点评:

  ●忘记从哪里看到这本书的安利了,看完后想把安利者剁了喂狗,什么眼光!最近阿尔迪在上海开始有些许存在感。本来想深入了解下他们的运营策略,结果发现就是本PR颂歌。有些观念未免太陈腐,好像80老太叮嘱年轻人:“女人魅力的来源是裹小脚。”看着她一脸自豪的样子,也不好反驳什么了。

  ●阿迪王让我想起37s团队,均以特立独行又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闻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能这种团队真的只是“异类”。

  ●或曰:在中国人眼里,橘子是最普通最廉价的水果。BUT日本人把橘子很当一回事儿,任何时候都不贱卖。其中道理很简单:橘子需要年年不断地改造and才能保持永久的甘甜。迪特尔*布兰德斯:阿尔迪里,只放一只羊。三百单品,一百品类。

  ●?

  ●只是个通俗易懂

  ●感觉有些偏于自夸了。说实话,我真不知道阿尔迪,在此之前,悲剧了~

  ●业务学习~

  ●整本书都是软文,围绕着「做减法」这一最大特点,罗列所有可能是真牛逼也可能仅仅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标榜为成功的秘密,再附会一些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几乎见不到逆向的逻辑分析和客观论证。虽然也不乏深刻的智慧,但混杂在隐藏了适用前提的方法和疑窦重重的陈述中,还不如刷朋友圈呢

  ●在中国只有少数人知道你的存在。不过我很幸运我发现了你。你的成功也如你一样,只有很少人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寻找。这本书是不够的,它不能解读你的成功。不过还是谢谢这书,因为是它让我知道了你。

  ●自始自终的简单

  《只放一只羊》读后感(一):被忽视的案例

  力荐这本书是因为这家企业如此成功,却被忽视。

  整个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客户对阿尔迪的一句评价“他们几乎像清教徒一样诚实”,在这个充斥着“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的对立的商业环境下,还有这样的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当然也正是阿尔迪的经营者坚守了这种诚信才赢得了这种信任。

  而其质优价廉,少既是多的商品,至少让我们在这个充满诱惑,不停的在诱惑中挣扎时,有时能简单一点。

  《只放一只羊》读后感(二):究竟是无意为之还是就该这么做

  这无疑是一本神话ALDI的书。文章是围绕ALDI反常规的不做什么而叙述的。初看的时候,觉得有些道理,但往下读之后,不免觉得ALDI的管理未免太粗放了些。而作为作者不认同的咨询顾问,我对作者看问题的角度表示很大异议。期初读着,还会列下很多对于ALDI经营选择的疑惑,而往后看,就有些吐槽无力了。下文主要是期初时记录的疑惑:

  力求简单

  考虑到营业额的增长速度和商品的销售速度,ALDI有许多不卖的商品。如此一来,用户可能有两种行为:1)就为了ALDI出售的低价产品去超市;2)由于购物清单种类繁多,ALDI不能满足顾客需求,而顾客的低价购买的意愿并不强烈,于是选择了别家超市。由此,判断ALDI的顾客必是对价格特别敏感的人,ALDI的低价策略正中下怀。

  而就算出售的商品,ALDI也给客户相当有限的选择,基本只卖同品类的第一名,用户只需选择买或不买。个人认为,其实给予顾客的选择可以相对多些。以同品类的前3名为佳。既是价格敏感型的顾客,其时间的敏感性就相对低些,可以给顾客比较和抉择的时间,以丰富顾客的购物体验。

  再谈其简单的管理。显然,ALDI放弃了很多所谓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在看案例时,应持有的态度是,并不因为其成功或失败就认为其整个运营体系和方法都是成功或失败的。只能说,ALDI的简单化路线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利大于弊,因此,这家企业成功了。

  书中论述“阿尔迪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集中精力走一条路,放弃了别的支路。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也经历过错误,才走向成功的。”这确实是ALDI成功的关键,但个人并不认为这是通向成功的秘诀。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坚持一个方向,持续不断地修改和努力,必有能成功的一天。但是路也有好走的路和不好走的路之分。若顺应相对科学性的方法,其实是可以避免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的。

  关注细节

  “ALDI通过不建立指挥部门来提升大家对细节的关注度。”实在不知这个逻辑是如何成立的。若是希望用平等的方式引起所有员工对于细节的关注的话,我很难想象这个法则能适用于除德国之外的其他国家。

  个人认为,把这本书作为案例或者是辅导读物来看比较好。毕竟,这只是一人言,且由文章可看出,作者是完全站在科学管理反对面的。而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必有其意义。作者作为企业管理层而非创业者来看待问题,也并不全面,因此只能说可以透过这本书对ALDI有个初步的了解。

  全书读罢,个人粗浅总结ALDI的关键成功因素如下:

  1. 聚焦的业务范围

  2. 充分的客户信任

  3. 由企业最高层身体力行的节俭文化。

  《只放一只羊》读后感(三):简单得让人感动的超市

  如果有一家超市:

  600-700平米的面积;

  4-5名员工;

  只卖六七百种生活必需品;

  每种商品只有一个选择,而且量还不小;

  没有停车场;

  没有购物车;

  没有音乐;

  基本没有装修;

  大部分商品成箱堆陈;

  货车可以直接开进超市货架;

  ……

  现在我问你,你会去吗?

  很多人,肯定第一时间会摇头,不可能有这种超市?

  那么我来告诉你,有,而且还是全球最赚钱的超市,没有之一,它是德国的Aldi超市,这家低调的国际连锁超市,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前十,全球开店超过10000家,其凶悍的竞争能力让国际零售巨头闻风丧胆。

  德国作者布兰德斯写过一本书《只放一只羊》,告诉我们这家超市成功的武功秘籍就是两个字:简单。如果要变成五个字:简单到极致。

  布兰德斯说:只有保持对事物本质最深刻的理解,才帮助我们不在周遭纷繁炫目的环境中迷失。

  Aldi超市,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产品成本,没有装修,没有音乐,没有广告,没有营销促销手段,没有会员积分体系,精选商品加自有品牌生产商,单品批发量甚至做到沃尔玛的20倍之多,产品进价只要一降低,所有超市实时降价,然后产品单价比一般超市低20-30%之多!

  “顾客至上”,多么虚无缥缈的广告语,它实实在在去做到。

  超市里极端简单的陈列,以物流为第一原则,货物第一时间补足,第一时间陈列,第一时间销售,收银台按顾客需求动态调整,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最大工作效率。

  超市四名员工,是收银员,还是理货员,清洁员,职责不固定,跟随顾客和超市经营需要动态调整。

  员工工资比行业最高还高很多;

  《只放一只羊》读后感(四):聚焦、聚焦、持续的聚焦!

  看书,有时候真的是讲究缘分的。同一本书,就算对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的时间来读,其感悟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跟感情中的缘分真的很象。

  最近刚刚读完的一本书是天使湾创投的老友@庞小伟推荐的《只放一只羊》。庞老兄是Aldi(阿尔迪,德国零售大王)的粉丝,对这本书推崇至极,甚至把它视为商业圣经。

  这是一本关于零售业经营的书,但翻开来看,满篇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理念:简单、克制、用户至上、细节完善......也难怪能得到庞老兄这样的互联网老兵推崇。看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一种错觉,觉得Aldi的创始人是个互联网产品出身的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人家是从二战后的一家德国小杂货店开始)。再回过来想,除了Aldi,还有一些公司也具有如此气质,比如海底捞、比如Amazon(我前几天在微博中推荐了一篇关于Amazon的文章,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几家公司都有如下的共同点:

  1.用户至上--这不是一句口号,他们甚至以这个理念来组织和运营整个公司;

  2.简单、基于信任的简单

  3.极致,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4.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平淡无奇、谁都可以做的事情上

  这些所谓的理念,听起来都非常好,但只有真正这样去做的人才会知道,这中间需要克服多少的困难,付出多少的努力和心血。为什么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大众点评网在很多地方也是秉承着这些理念--这种理念和世俗观点的冲突,我在6年多中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觉的到。

  前面讲到了缘分, 是因为我最近一直在有意无意中思考着这些理念:前段时间给部门中的新人进行产品和运营的培训中总结了很多,还有业余时间在帮朋友的项目做分析中也遇到了不少这类问题--用户的核心需求、简单法则、克制、细节......等等,最近都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让我若有所思而又若有所失。而读这本《只放一只羊》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是一道蒸馏的过程,将所有的理念打碎、糅合,并最后重新凝聚成了一个新的观点。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读完一本书后,一般总结3个自己感悟最深的要点。而我对《只放一只羊》总结的3个要点,分别是:聚焦、聚焦、持续的聚焦。

  如果要分开来详说,那么是这样的:

  一. 聚焦的前提是找准关键点

  小时候学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就知道事物都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组成的。这个思想,一直到我做了n年产品后,才彻底明白过来,并形成这样一个观点--“每个项目,在一个时间段内,有且只有一个主要需求点”,如果有不只一个需求而且是不能兼顾的,则要么取舍抛弃,要么对项目分拆,分两个项目或两个产品来实现。

  但是这个主要的需求点是什么?这是一个考验人的难题,明确了这个需求点,才能找到相对应的关键点,并聚焦其上。就如医生治病,得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尔。

  其实,除了产品,各种运营的项目、管理的事宜,甚至人生的每个选择,又何尝不是如此?这考验的是人的眼光。

  二. 执行中的聚焦

  找到了关键点并聚焦其上后,接下来考验的就是执行者的勇气和魄力了。为何?因为所谓聚焦,并不是说其他就不要了,至少基本面还是需要兼顾到的--但什么是需要兼顾的基本面,什么不是?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些看法还受到自己的私欲、老板的压力、世俗的看法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个基本面臃肿无比。

  这就是简单法则、克制、少就是多这些理念所倡导的价值。

  只有真正理清楚,哪些是基本面, 哪些是需要聚焦的关键点,哪些不是,你才能知道如何分配资源:

  1. 80%聚焦到关键点中: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完善每个相关的细节--这就是“细节是魔鬼”的来由;否则,偏离主方向的细节,就真的是魔鬼,哦,应该是恶魔了。

  2. 20%用于保证基本面:保证基本面都做到市场主流的水平,不会拖累那些关键点即可。

  三.聚焦一段时间不难,难的是持续的聚焦

  如同做好事,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坚持不断的做好事,否则这世上就遍地是雷锋了。聚焦也一样,在一件事情上用聚焦论来取舍不难,难的是持续几年、几十年的聚焦。难在两点上:

  1. 毅力和信仰:聚焦需要克制、追求极致的精神,这需要毅力,甚至大一点来说,需要信仰,对所做事情的信仰。

  2.聚焦的焦点,需要有一个理念层面上支持:每个事情、每次决策的焦点,很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但这些焦点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念--Aldi、Amazon、海底捞这些卓越公司的共同理念是“用户至上”。Amazon的决策理论中说,如果一个事情有两个方案难以决策,那就看看哪个对用户更好,而这也"恰恰"是Aldi的作风。

  这些东西,知易行难,此文记录,主要用于自勉--如对友人有用,则纯属意外,不在本文的聚焦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