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06 01:08: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是一本由黄永年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精选点评:

  ●政治史研究的批评

  ●妙,雖然順著走,還是小小的文章,但是拆樓用意明顯

  ●补记,黄寿成先生说是著乃其父平生用力最勤的领域最为得意的著述,我学识浅薄,黄氏不少考论的学术史意义所在者何仅懵懵然而已。黄氏文献功底深厚,考述绵密精微,其创见与驳陈氏旧说处均有理有据,于我亦启发颇多。然文章气象似远称不上博大,一些地方也有感觉到粗疏,该书更略有些不伦不类不嫌,

  ●通行全国的三S平面几何课本。哈哈哈哈。

  ●黄笔下的政治史绝无温情,也绝不用任何概括性词汇如集团、文化,只以权力斗争视角统摄。一本政治史只讲一个又一个人为私利而争斗,极为无聊。安史之乱与东北契丹作乱的关系,印象最深。另外印象稍深者,大抵便是向来无好评者,搜集有利他的材料证明他不坏;向来多好评者,搜集不利他的证据证明他不好。基本逻辑是向来多好评者的坏记载和相反者的好记载要更真实。推论多有匆匆一读辄觉不甚安者。作为破论极有用,究其大体则完全过时。彼时老成学者,今日轻薄少年。如果确实是黄说得对而陈概括得空,则证明政治史就是浪花而已,看似千变万化实则千古不变的一团浑沌。

  ●写的乱

  ●全书核心:从封建领主制至地主制的转型期,至门阀消灭之隋及唐初实已完成,此后唐、宋两朝可说是进去了成熟的封建地主制社会。此种封建地主制社会在世界上似为我国所独有,其文化固非领主制如我国西周、春秋以及西欧中世纪之可比拟,至此成熟阶段,其光辉灿烂自更无待言。

  ●本书所收篇目均已发表,但经修改而为专著,篇幅间串联较好;从建唐以前到中晚唐的重要政治事件(两税法算广义的政治事件么?存疑。作者将唐末动乱划归前宋史讨论范畴,故予以略过)都论述到了,算是作者研究唐史的集大成作。大致是走基本文献的老路子,也有参考墓志等新材料;只是有些论证逻辑过于简单粗暴。。行文比前文集文选要平和一些,不过骨子里的自傲还是一如既往,两篇自序更有自我营销之嫌。顺说,书名明明有启功题字,干嘛还藏在扉页、封面反而直接用楷体印刷字。。。搞不懂编辑咋想的

  ●最近正重读此书

  ●本来想给5星,只是文笔不流畅,有明显的病句歧义句。关陇集团那个地方真的像在搞自然科学。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读后感(一):导论

  说钱穆《国史大纲》不如吕思勉的断代史成果,呵呵,读者心中自由论断。天天就喜欢批评这位学者做得不好,那位学者做得不好。难道他师诚之先生的著作就没有缺点?评价要客观才能说服读者,一味贬斥其他学者是不恰当的。钱穆先生的论述极为精彩,或许史料考证有些瑕疵;吕思勉先生善于铺陈史料,缺乏论述。诚然他们都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我认为还是要客观评价。在学术道路上,记得要尊重前辈学者,客观评价,如果一味贬斥,难免有哗众取宠、抬高自己之嫌。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读后感(二):2014年读书笔记

  第一章弱化北齐民族矛盾理由似乎仍欠周详缜密。尤其是关于当时口语中“汉”字的解释前几条太过牵强

  关于封建领主制社会 封建地主制社会 前者文武合一,后者文武分途。而门阀政治也是前者的回光返照。这一论述颇有启发性。此前阅读未曾遇到

  对武则天责之太重,大有一笔抹杀之嫌

  唐朝还真是一个诡譎的时代 皇宫内阴谋此起彼伏 弑兄弑父屡屡发生 恐怕只有清朝雍正时期才与之不分伯仲 然或与文化极度开放 注入蛮族之血有关 但是兵力依旧内敛 自保尚嫌不足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读后感(三):一些陋见

  黄先生句法,真有让人读之欲死之冲动,一天一篇终于看完了,这书行文根本读不下去。其中最精彩的以为还是《长恨歌》与最后一篇关于永新年号之分析,颇见文献功底。 有几篇和《唐史十二讲》重复,两税法那篇读不懂,是我才疏学浅,看见制度史经济史就头痛。 对于黄先生学术不敢多做评价,我以为永贞革新,安史之乱,范阳节度,李武政权几篇都有独到之处,泾师之变也是不错。但在唐初几处观念上总有不足,一方面说政治斗争,皇子互相攻讦是寻常之举,帝王家死人似乎如吃饭喝水(玄武门事),又说帝王家婚姻多是不重政治性(李武婚姻集团),完全是为了立论随机而变,殊不知房龄王与元氏妃史书就明称是政治婚姻。老先生是优秀的文献学专家,但是政治史的有些东西确实有穿凿之弊。 有关书中的一些量化实在不太能接受,比如多次以人数多少核定团体性质,然集团的性质最重要的是与其中的核心人物相关,而不在人数多寡。元欣位居八柱国然元欣在其中也并无重要的政治权重,然一位宇文泰就能翻云覆雨,重数量之余对质量还是不太足。但是愚以为这不影响关陇集团入隋将亡的结论,最晚到杨广时期,关陇力量就已经被人为的抑制,否则也不会有隋末三次大规模叛乱。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读后感(四):一点想法

  黄永年先生以专题的形式对于从北齐到唐末以来的几个重要问题做了认识,其核心在于认定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和成熟的封建地主制社会。尤其在于,对于北齐的叙述当中,黄永年先生认为此一时期的民族矛盾并不突出,任何矛盾都可视作是利益的冲突,到了唐初,他依旧不认为诸如玄武门之变、武周政治、永贞革新是为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的矛盾,他认为在在唐初关陇贵族集团就已经消失。黄永年先生试图弱化在这一时期的矛盾和纷争,试图从中证明六至九世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隋唐时期民族矛盾、士庶矛盾是否冲突,并非只看哪位学者过分太高矛盾或弱化矛盾,譬如民族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并非只有鲜卑一族,看这些矛盾在这一时段中是否值得一论,还是应当将其放在隋唐整体的时间线上,以一个整体的视角去评判,之后才好从细微之处寻求值得探究的问题。

  还有一对《长恨歌》的解读,从历史的角度去解读一篇文学作品,感觉有些奇怪。愚以为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侧面验证的史料无可厚非,但是专门以史学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仿佛硬要用围棋的方式去下象棋,总有些说不通的感觉。黄永年先生所提出的对于《长恨歌》中错误的质疑,事实上是文学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手法,而文学作家在创作作品之时,并非完全本着尊重历史的出发点。

  两税法那篇没有看,我也真的不喜欢经济史。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读后感(五):一刷

  11 下天-天下

  19 言后-立后

  25 北齐朝政局败坏-北齐政局败坏/北齐一朝政局败坏

  30 唐上山下邑-唐邕

  37 帝宗室诸王-齐宗室诸王

  38 肊造-臆造

  40 融治-融冶

  51 侯正-候正

  73 三十四人-二十四人

  119 西京留宋-西京留守

  150 创武德七年-武德七年 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五年令

  153 元忌-无忌

  159 贞观十年(634)-贞观十年(643)

  164 二十五年-二十五岁

  177 次顺人心-以顺人心

  206 斩若而入-斩关而入

  223 不会与外人交结-不令与外人交结

  235 内容省-内客省

  255 注官说-注官讫

  256 诊玩狗马-珍玩狗马

  276 抉风-扶风

  292 菅、辽二州-营、辽二州

  296 二月三十八日-二月二十八日

  304 忠于浚-忠王浚

  336 府帛-府库

  351 及林甫率-及林甫卒

  366 不久立即为皇太子-不久即立为皇太子

  370 建中元年(280)-建中元年(780)

  391 攻守之县-攻守之具

  447 刘挌-刘闢

  455 贞元二十年-贞元二十一年

  459 交城县开国勇-交城县开国男

  471 上崩子大明宫-上崩于大明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