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摘抄

2020-09-30 19: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摘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一本由[德]顾彬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精选点评

  ●没有想象中的好,时不时冒出两句半新不旧的观点,然后就是“见某某某的《XXX》”,缺少发一家之言气魄遣词造句像写论文吃力,连明白晓畅都没做到。但毕竟比中国大陆你抄我,我抄你的文学史强多了。可以出顾彬对郭沫若郁达夫、杨炼、翟永明等人的偏爱,“郭沫若发起了太阳崇拜,被翟永明以黑夜意象终结”,说得挺神乎的。多次向顾彬示好的莫言,以及诺奖得主高行健,都不怎么受这个德国老头待见,因为他们始终是在重复模仿西方经典作家

  ●另外一个角度下的中国文学。

  ●五四以来一直在说现代性,热衷写现代性冲击中的动摇、断裂、痛苦,也因才能在痛中写出有厚重感的美。现在也处在断裂的时代,就是所说的时代断裂的阵痛,可以说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联合冲击,不断怀疑,不断重建,不过以前总是隐着痛的,现在则是把它揭开,在那股卖力的狠劲中透出生的荒凉。 40年代末以后带来的幻灭比任何时期都要彻底,为曾经歌颂过的,要么是死,要么是比死还痛的哑。

  ●前言里的这两句话:“我本人的评价主要依据语言驾驭力、形式塑造力和个体精神穿透力这三种习惯性标准。在这方面我的榜样始终是鲁迅,他在我眼中是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中国作。”

  ●2013年

  ●让人了解真相。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感觉作者做的工作很多,很细致,虽然有些观念不能认同,但是在里面还是看到一个学者态度用心

  ●說不出來為什么但就是覺得很好看= =

  ●“中国的执迷”!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有很新颖东西然也有以西方思维看中国的“隔”。

  ●尼玛被和谐掉了百分之二十的内容,文学史都要删,这狗日的国家我真是待不下去了

  ●对一个外国人来说算不错了……后头的参考书目蛮好用样子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一):中庸之作

  我感觉还不错呀,现在还在断断续续的看。翻译不好文字扭曲,让人读得不舒服

  顾彬的这本文学史似乎缺乏个性材料和评价似乎都很熟悉,东西拉扯的,呵呵。不过他能攒到一起而不让人反感,也显示了他的水平

  整个感觉他在努力把握分析资料文本,不特别注重个人发现自己的文本的细读。国内的书引用的比较少,但对陈思和似乎更看重一些。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二):看了3天,还不错

  汉学家中,马悦然是很不错的。宇文所安就马马虎虎了,也许有人喜欢他,比如田晓菲,呵呵,当然,萝卜菜,各有所

  因为太忙,每天只能看5页,现当代这块我学的不是很好,上大学时一直很鄙视,这次想看看一个汉学家是如何梳理的,或者会重新燃起兴趣阅读,至少这个时代的人和我的关系更近。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三):顾彬个蠢货。

  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傻逼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四):男孩的尖叫

  男孩的尖叫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对于中国本土的当代文学史,本来是一部部穷其一生穷折腾的糊涂史,一置喙便惭愧于化蝶的庄子了。

  站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真名网上叶开的“什么样的文学史让我们自惭形秽 ——读顾彬教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立在文化的山头上,为顾彬教授喝彩叫好。

  当历史为妓女时,文学便是婢女,强暴者与奴役者为宗法。婢女是顺从型,婢女文学在宗法专制之下,极易沦为听房丫头,开始替“政治”暖脚,最终可能与“政治”睡在一块了。

  顾彬教授梳理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自是一个文化的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镜灯。

  所谓“当代中国文学垃圾论”,那是顾彬教授的放眼中国历史文化视野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得自于其研究中国文学的绵延生态性,在这个生态发生中,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水土保持,气息氤氲;可是到了当代,却忽然逢毒日当头,百花枯萎,不成为一堆干花垃圾,才是咄咄怪事!如此结论而陷于“友邦惊诧”,那是“惊诧”的者没有“文化”的缘故,或者说是当惯了宗法的“听房丫头”的缘故。

  长期沦为政治的“听房丫头”的角色之后,其理便遭扭曲“性权力内化”了,其模样也就成为一朵朵“向日葵”干花,专供宗法的施虐而产生受虐的种种愉快。

  对于当代文学的干花培植者,本来是夏虫不可语“彬”,结果竟然是“听房丫头”的吟呻。

  叶开为顾彬教授鸣不平,当属安徒生童话中那个男孩的尖叫。

  2008-9-29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五):不过如此

  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枯燥乏味,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有天壤之别。其实我不相信一个外国人能够写好中国文学史,正如我也不认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写好外国文学史。要写文学史,就要通读文学作品,才能知道好歹,分别取舍。不是自己的母语,哪能一目十行,哪来足够时间通读?最多只能通读几本别人写的文学史,再把作家作品大致看一两本吧?恐怕就是这个原因,顾的文学史才显得四平八稳,看不见他自己对作家的取舍。尽管他在前言中申明,他的评论表达的是个人意见,但其实不大能够见到他的个人意见,至少他的意见不像夏志清的那样,从文学欣赏入手,夏志清让我们看见了他自己强烈的好恶,并且长篇大论举作品内容为证;顾却只是在搬条条框框,说教而已。他对所有的作家一视同仁,无论是谁,在他的文学史中都占了两三页篇幅,尤其是绝无仅有的张爱玲居然也被随便放在其他作家之间,几乎让人找不着,更是叫人恼火。顾随意评论了几句张的《倾城之恋》,最后还说张是专写爱情小说的畅销作家,真是天大的误读。我所知道的专写爱情小说的畅销作家是琼瑶,而张爱玲无论是在语言的精致巧妙运用上,还是在对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上,都很少有人能比。虽然顾后来又提到了张的《秧歌》,誇了一句,却不忘反复几次提到这本书是在CIA的资助下写出来的,不难叫人看出德国人最擅长的含沙射影。

  我们对顾提到的不少作家的文学作品都相当熟悉,因为在无书可读的日子里,我们就是靠那些“非小说”认字。可是,一个德国人,从小接触的是荷马但丁歌德海涅荷尔德林等等等的无限辉煌灿烂,居然有兴趣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倒腾纸浆,叫人佩服。他说在文学背景上,这边的79年之前可以与那边87年之前相比,再次显示他不真正了解中国现代文学。那边87年之前,就算谁都没有,也有白先勇,这边呢?其实我们的79年之前,那是无与伦比的。 

  孙甘露说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同中国人写的没有什么区别,不知是否也在含沙射影,不过的确不假。或者说顾采用了我们中国人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式吧,谁叫他和老马是同乡呢?事实上,这本书的出版简介说:本书基于陈平原、陈思和教授编著的文学史,也难怪。

  说外国人写不好中国文学史,并非说外国人不能透彻了解中国文学,汉学家中宇文所安就比顾彬高明得多。他对中国古诗词了解和热爱至深,到了作品与情感两相忘的境界,而且他能够用优美的语言把作品与评论融为一体,在这一点上,是无人可及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