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精选

2021-01-10 02:21: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精选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是一本由田余庆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4.0,页数:415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精选点评:

  ●田先生无疑是现在国内史学界的大拿了,这书绝对牛逼

  ●[PKU/preserved]K23/5

  ●令人敬佩

  ●大师级水准。这代人被称为红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后大学毕业),夹在一二九知识分子和以50主打的四五知识分子之中,在思想上向来被自由派看不起,被政治浪费的人确实也很多,比如朱永嘉,但能留下来晚年焕发学术活力的往往都很优秀,比如李泽厚、黄永年、朱维铮,以及田余庆。

  ●对北府兵、三国史、轮台诏的分析很精彩

  ●张楚 轮台 青徐 东三郡 孙吴 北府诸篇,得其甚多。东吴的江东化,让我想起了国民党去台湾……

  ●很八卦很有趣,说人身依附关系、青徐豪霸的部分很好

  ●田余庆治史的关注点始终在人,从人、家族着手,网络钩织传记史料,甚至神话、颂词中人所不留心的史料,构建出一幅丝丝入扣的史话。他的论文阅读起来,有推理小说抽丝剥茧的快感。

  ●钩沉发隐,见微知著;好的史论是将历史人物还原为人,不止见他的光彩,更能见他的阴翳;许多看似偶然或者荒诞的事情,其背后隐藏着必然;许多表面司空见惯的做法,其背后亦隐藏着秘密。这就是读史的快乐吧。

  ●东晋的部分全程一脸懵逼【那我是为什么要买东晋门阀……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一):钩沉发微

  田余庆先生说他的兴趣在于钩沉发微,在这个论文集里是充分体现了。作者透过零散史料洞见历史的能力让人叹服。

  读完这本书,发现即使我好读历史书籍,《三国演义》的影响还是太大。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二):纵横家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田先生著作分析资料之细密,逻辑之严谨常使人惊叹,又有兵家纵横之气贯串其间,令人拍案叫绝。

  三国间政治权谋之风云诡谲,一一浮现于纸面之上,学术文章这样去写真是痛快极了。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三):细微之处方显功力

  这是一本历史书,但又不是那么的历史。这也是一本政治书,却又不是那么的政治。整本书是在叙述那个距离我们有2000年的时代的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是最后给出我们的结论确又那么的现代,那么的现实。细微之处方显功力!对历史细节的把握就像身临其境,实在是大师的风华。读史常有叹,一叹分分合合,二叹改朝换代,三叹奸臣当道,四叹贤才不举。历史有那么多的必然和偶然,而我们去探究的只是末节。记得一次和朋友聊天,说中国人是读史最勤奋的民族,中国民族的史观是最为完整的。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大多价值观都失去了。对历史的传承变成了对历史的兴趣。我们有那么系统的历史,有浩瀚如海的历史资料,大家却都对小说演义更加认同。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待续。。。。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四):历史的细部

  看完小说《达芬奇密码》,最近又开始啃历史书了,现在看的是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史探微》。说到田先生,还是从他的《东晋门阀政治》开始了解到的。几年前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可以下载书的网页,就顺手下载了《东晋门阀政治》、《南明史》、《草原帝国》等书,只是在网上看很不爽,所以要LP从他们学校图书馆帮我借来,别的当时都没找到,只有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在馆,然后一看而不可收,在我看来这书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堪称我看过的最棒的历史著作,看完后不舍得还回去,一直回味再三,认真读过两遍后才依依不舍地要LP还回去,后来遍搜各图书市场和书店均没有买到,出差时去各地书店也未见踪影。直到在当当发现了再版后的新书,我买了两本,一本自己珍藏,一本送给了同样喜欢历史的一朋友。

  后来在网上又看到了田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二话没说85折买下,这大概是我在当当买过的打折最少的书了。此书虽然是不同时期的很多论文的集汇,但都不脱田先生用力的秦汉、魏晋史,特别是魏晋部分更是其着力之处,很见功力的。特别是对历史细部的挖掘和研判很是振聋发聩。

  其实在此之前看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就已经感觉到了对历史细部研究的妙处了,遑论《万历十五年》的那种横切面式的展示了。

  之前我似乎更多的是关注所谓的“大历史”,以通史的研读为乐,这主要还是在于自己识见的缺乏,属于恶补阶段。当这种识见积累到一定程度,历史的细部就跃入了眼帘。象田先生对青徐豪霸的判读,对《隆中对》里诸葛亮“兼跨荆益”主张的追根溯源到西汉末年白帝公孙述等,阅读乐趣盎然。

  此书我是挑着读的,也是由于易中天的“俗讲三国”的巨大声势,我就从三国这一部分开始阅读,即使还带有儒法之争味道的早在1974年的为曹操讲话的文章,现在看来依然识见真著,不片面,客观严谨。

  嗯,继续看下去吧,于历史的细部品味古人的生活罢!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读后感(五):随记

  张楚

  秦灭六国,楚最难打,李信带兵20万被楚打得抱头鼠串颜面尽失,以致嬴政被迫请回刚被他踢走的王翦,倾全国之力,举兵60万伐楚。

  田老考据得出史实:楚公子昌平君在大将项燕游说下易帜反秦于郢陈,导致李信后路起火兵败。由此可证楚战力旺盛。

  个人以为楚难攻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疆域广泛。河南发源,兴于湖北,开荒兼蚕食周边小国,最终囊括长江中下游。刘邦所在沛县本属宋,宋灭后被楚夺取,所以秦灭楚之前,刘邦户口是落在楚国的。

  其二,贵族政治,王权不集中。楚春秋设县,县尹有两种:一是楚王直接任命,多为王公贵族;二是因地域遥远,灭国后仍交本地诸侯管理。此举开始确有利于开疆强国。但后期逐渐演变为中央贵族势大,地方领主林立,王权无法集中。

  正所谓成败皆萧何。楚国最大缺点是推行变法困难重重,政治腐败,国力日衰。最大优点是一时间各势力无法被秦彻底剿灭。项羽之叔项梁乃项燕之子,项家世代为楚将,后受封于项地成为贵族。

  故秦灭六国后,楚残存武力与组织力远高于其余五国,亡秦必楚之说才会流行并最终得以实现。

  ############################

  轮台诏

  我的关注焦点依然集中于刘彻为何会逼死刘据,个人认为刘彻并非一开始就铁了心要废太子,而是情势发展逐渐脱离他掌控。

  其一,吕后窦后势大让刘彻对外戚一直心存阴影。窦太后曾建议汉景帝传位梁王刘武,在汉武帝执政初期又因政见不同对其多有掣肘。故刘彻放任江充搞事,目的之一是剪除卫氏外戚势力。

  其二,刘彻和刘据政见不投,正如田老所述,刘彻兴利重法热衷开疆拓土,身后是法吏集团;刘据性情宽容希望与民休息,身后是守文集团。法吏集团与守文集团明争暗斗,江充与刘据也是早有嫌隙。故巫蛊案,汉武帝主要目的是打压太子集团以保障自身君权,江充等却是以权谋私想彻底扳倒太子。

  其三,太子火烧屁股,以李广利刘屈氂为首的李氏集团为扶持昌邑王上位,乘机落井下石进一步构陷逼迫太子,彻底断绝太子生路。

  巫蛊案发生于公元前91年,刘弗陵出生于公元前94年,就算是神童,当时也不过4岁奶娃。说汉武帝控制不了江充和刘屈氂固然不符合其一世英名,但为4岁奶娃逼死培养几十年的接班人岂非更加昏聩?要知刘彻适时已65高龄,随时可能羽化飞升,铁了心传位给奶娃???

  刘彻原打算自己折腾,让刘据做太平天子,两人政见虽不同但交接时完全可无缝对接。可惜刘彻晚年猜忌多疑纵容巫蛊案,以致多方势力角逐下情势失控太子自尽,才迫使其下定决心自己转变政策。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