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真相读后感100字
《揭开真相》是一本由谢春雷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揭开真相》精选点评:
●有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
●这本书让记者这个职业可爱又可敬
●南方日报是怎样讲故事的。
●大二实习
●触目惊心。
●文章是好的 但是大多数记者都离职了
●还有更多真相....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更是神坛一样的存在,奇怪的是,自从毕业后,我再也没有买过这份报纸,
●真相
《揭开真相》读后感(一):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我是大一新生 新闻专业
因为专业关系,无意中在图书馆发现如此挚宝,爱不释手,掩卷深思。
它让我看到了一股力量,也让我找到一种方向————去南周,作调查记者。
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倔强,即使现实残酷,也独立前行,狂呼呐喊。
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群心向天空,脚踏实地的人。我急切想成为他们的一员,那是我心的归宿!
《揭开真相》读后感(二):回味经典
很遗憾,知道有《南方周末》都是上大学以后的事情了,错过了不少精彩的报道,而这本书弥补了我的缺憾。我是在火车上一气读完它的,里面收集了《南方周末》过往的许多经典报道,更可贵的是每篇报道后都配有记者的采访手记,揭开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细节。里面的很多名字,今天在那张报纸上已经见不到了。从很多记者的手记里,都流露出对过去的南方周末,那些人,那些事的怀念,不知道,这样一本书,是不是对一份曾经辉煌的报纸的祭奠?
《揭开真相》读后感(三):逐步深入
偶然的机会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来看看,书中分了很多小节来阐述一个个的故事,先是展示新闻的内容,后面具体介绍新闻记者获得消息的方法与付出。一直以来,我对于记者这一个职业的工作人员的印象就是很能干,能够收集到很多的内幕消息,采访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是一流的,但是也有一些记者是不择手段的,对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和认识,读了这本书除了主要了解到一些新闻时事之外,最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记者这一个存在,每个人的工作的都容易,都会为了工作付出很多,他们全国各地的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畏艰难,多苦多累都不怕,仅仅是这一点都已经让大部分的人肃然起敬了,更何况记者的业务能力往往是一流的,堪称优秀。每一篇新闻都是记者呕心沥血的成果,千辛万苦,真的完完全全对得起公众的。不过这本书夸奖记者的意味有点重了哈,不止是记者付出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认真付出,而且写作仍有进步的空间。
《揭开真相》读后感(四):到现场去
实习接近尾声,看了这本凝聚众多名记采访手记的书,收获颇多。在表象与真相之间,怎么撕开表象接近事实?《南方周末》的记者告诉我们:到现场去,到事件发生地,到新闻人物那里去,甚至到他们的出生去采访。任何重大或者矛盾突出的新闻事件,不只是在新闻事件中心就能调查清楚的,在外围采访不放过揭开真相的每个人和每件事,采访越详细越能深刻。在南周记者身上,我看到了对真相孜孜以求的探求和惊人的职业精神。
南周的采访是不计采访的成本,这给记者很大的信任和自由发挥空间。挪用希望小学善款内幕的新闻,南周在国内其他媒体爆光的基础上,为证实县城团委领导对善款安排是否属实,记者亲自走访了几名受资助的儿童,虽然每走访一个孩子,他们就要在颠簸起伏的山路上折腾上一天时间。问起孩子,很多人都说没收到钱,也未给捐款人写过所谓的感谢信,上面与下面的话很多是自相矛盾的。记者很痛心,爱心被亵渎,还用写感谢信的方式蒙混捐款者,失学的儿童又失学了,不同的是,有人借他们的名义中饱私囊。儿童是关键,他们正被成年的谎言包裹着,而希望工程,这个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崇高的事业也存在贪污腐败,让世人震惊,这是南周记者扎实采访得来的。
李海鹏在书中讲到一段采访经历:一次,他在杭州调查,采访了一个银行的行长,几个小时后,江艺平就打电话告诉他,请求不要发稿的说客已经到门口了,是她的同学。其实采访很艰难,他真想就此放弃了。哪知江老师又说:"这么一来,我更相信你调查的是正确的,那就发稿吧!" 有哪位记者不尊敬这样的主编?这样信任记者,不惜得罪同学,也要支持记者。在她手下干活相信是件幸福的事。
实习时,我也有稿子被毙过,那是一篇写电信负面报道的,共采写两天才完成,拿给我老师看时,他说,电信的负面报道可能报不出来,它是进了保护名单的。“保护名单”?第一次听说这个词。老师解释说,每年报社都会列份名单,那上面全是广告大客户,移动、联通都是名列前矛。别看媒体有多神圣,只不过和企业一样,和有钱有权阶级结合成的一个利益联盟。老师接着给我讲了一名首席记者的遭遇。那是一个硬汉,报社机动组组长,尤擅负面报道,可是有一个月,他就被毙了四篇大稿,他气急败坏,稿子都是记者心头肉,劳动成果怎能轻易被否决呢?一个饭局上,喝醉的硬汉走到总编跟前指着他说,你是XX报的罪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的是整个XX的品牌啊!不知那位受人尊敬的总编听了报社绝对主力的肺腑之言作何感想呢?而我的那篇稿子就让它继续留在电脑里吧
《揭开真相》读后感(五):千古文人侠客梦
我尊重这张报纸,并不是因为他代表了媒体标杆,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某种内心的渴望;我尊重这张报纸工作的所有同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创新了新闻作业方式,而是他们尝试去解答一些疑惑。
我尊重这张报纸,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他的衣食父母,而是因为他们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尊重传统,他们尊重内心,他们心存希望。
——沈灏
每一本关于新闻的书都关乎理想,这一本也不例外。
25岁的《南方周末》恐怕是当今中国经历过最多风雨、最有传奇色彩也是口碑最好的报纸。在这里,从记者到编辑都充满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在为中国最出色、最富影响力的报纸工作,他们需要有责任感,发现事实,并完美地陈述。
所以有了红豆杉系列报道,有了《暗访长江抛石护堤一工程》,有了《谁是地下“组织部长”的后台》,有了《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记者的热情和毅力令人感动。千里辗转的那种劳顿,潜伏的惊心动魄,在铁板一块的现实面前寻求突破点的无力感和挫败感,都是可以想象的,有的时候差一点点坚持也许就可能止步,但是这些人却做到了,书中几乎没有一篇报道不震动人心。
令人动容的还有他们的见识和胆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揪出瑞安“阿太”的杨海鹏。“阿太”陈仕松牵动整个瑞安官场,关系到数十上百号官员,杨海鹏却能够深入到内部取得资料,掌握头绪众多的采访线索,从中理出纠结牵连的官场关系,实属不易,非老记者的老辣灵活难以办到。他道出“阿太”流氓无产者的本质及其生存的政治土壤,说服了他的采访对象,那份对社会的深刻洞见也令我钦佩。
杨海鹏不仅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更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与各色官员周旋,并不顾忌得罪整个瑞安官场的后果;遇到许多挑衅威胁,他也坦然相对,毫无惧意,字里行间隐隐透出一股将调查真相视为当然的职责的意味,记者本人品性中的正直令人欣赏。
这些正直而优秀的记者无一例外地强调南周给予他们的空间和保护是多么值得珍惜,他们对南周的尊崇和眷恋一览无余。大多数记者都有理想主义情结,但是能够为记者提供“揭开真相”的平台的媒体真是少而又少,因为这不仅需要庞大的财力支撑,也需要一个有支撑力的媒体环境。所有有良知的记者都深知有真相却不能发表的压抑,所以南周对记者的支持和保护显得格外窝心,江艺平甚至曾经委托广东省公安厅的朋友保护记者的人身安全,也无怪乎记者们对南周有强烈的归属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文人心里都有一个侠客的影子,曾经,学生气的我们也满怀仗义行侠、治国济民的豪情。在逐渐平淡的生活中,也许不会再高歌“理想”,但是只要心底里藏着这两个字眼,它的微弱光芒总会赋予生活一点异彩,也不致辜负少年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