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匣子》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黑匣子》读后感摘抄

2021-01-15 00:23: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匣子》读后感摘抄

  《黑匣子》是一本由[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匣子》精选点评:

  ●奥兹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很喜欢的题材。这种以激情为主宰的题材不容易写,但奥茨力度把握地很好,而且不时有新鲜的具体的情景,这在书信体小说中尤为精彩

  ●“我为什么向你写下这漫长的已经忘却了的事件?去挠旧伤疤?什么也不为地去再次打开我们的伤口?去破译一个黑匣子?整个再把你伤害一遍?去撩起你的思念?或许这也是再次谋划将你捕入我的网中?”

  ●几乎是令人惊艳的开场白——传统的书信体小说在奥兹这里却有了“游戏”的意味,伊莱娜具有侵入性的语言和不断对阅读环境的假想,写与读的界限模糊了。语言非常美,奥兹绝对是互文性的行家里手,但是他对圣经的引用又实在是激情中的一记补刀。非常喜欢黑匣子这个隐喻。

  ●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一段尘封七年的故事。误解、秘密、当年的愤恨和现在的悔恨渐渐铺陈开来,几个主要角色都是自然饱满有力。家庭,七年之痒,民族矛盾,犹太人无根的彷徨,多少爱恨情仇,都在儿子布阿兹最后淡淡的生活与态度中亮起了希望。奥兹的小说好对我的路啊,打算接下来看《爱与黑暗的故事》和《我的米海尔》,嘿嘿。还想深入看看犹太人的历史。

  ●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你的恨需要新的原料,说的多好

  ●~黯然神伤

  ●伊兰娜永远在脑补画面,回忆的碎片,或者对方的起居细节,她的信如同有魔力。索莫一直在布道,阿里克用理性和嘲讽对抗回忆和感伤,最后被死亡击败。看三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的互相角逐,是书信小说最大的魅力。

  ●读奥兹的书,我会不自觉流泪

  《黑匣子》读后感(一):当狂热性爱退潮后

  看完了,花了好几个月断断续续。离异夫妻间的往事,在往复书信中被慢慢剥丝抽茧,露出真实面貌。而今后的生活走向,也同样在往复书信中渐渐明晰方向。我只想说,对比于故事里的婚姻、社会、信仰、教育等等诸如此类,我的生活还算幸福

  《黑匣子》读后感(二):因果。

  以色列的阿摩司 奥兹的《黑匣子》

  书信体小说 讲伊兰娜结婚后为了儿子而给和七年没有联系的前夫阿历克斯写信求助之后的一系列故事。

  不同阶层的童年 疯狂的学者阿历克斯的家暴 私生活不检点到超越希腊神话海伦的伊兰娜与不同男人的性爱 以及政治和种族之间不同观念的冲突和矛盾

  饱读诗书又怎样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面具和外衣 想要知道为什么成为今天这幅模样 一定要深扒童年的记忆

  阿历克斯童年唯一的玩伴是恒河猴 我呢 我唯一的玩伴是谁

  是一条从小学陪到我高中 接送我上学 最后却因为套房不适合养狗而被送走送走的 名字叫做聪聪的狗。

  我呢 由于无知 还断送了它女儿的性命。

  它女儿呢 死无全尸 最后被人煮食。

  我仅存的零星善意 让我永远原谅不了自己。

  《黑匣子》读后感(三):狂热

  看完了,应该说这本书让我看的极为难,我甚至没有勇气像平时那样慢慢的捻动书页,我甚至没有力量哭泣。

  狂热,一点一点燃烧的激情。

  我讨厌伊兰娜,她的忧愁她的多愁善感她的自以为是悲剧女主角都让我感到深深的厌恶,如布阿兹所说,她就是闲的。她悲从心来,她无路可退,她永远也得不到幸福。可我不怜悯她,我憎恨她厌恶她,就像厌恶我自己。我不能宽恕这样的人,我不能宽恕这样的自己。

  阿里克一样疯狂一样愚蠢,但我会怜惜他,珍爱他宠溺他,他就像是我的孩子。

  可伊兰娜,她就是我。

  我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样的自私,一样的困惑,一样的哀愁。我以为她不爱阿里克,可她爱。我以为她不爱布阿兹,可她爱。我以为她不爱米晒勒,可她爱!她爱他们,她爱折射在他们身上的自己。她爱自己,太爱自己了。

  我和她一样,就连对幸福和男人的渴望都是一样的。我们追求那些得不到的,神秘的,高傲的,冷漠的,不了解搞不懂的,不能给我安全感的东西和人。只有那样的人才能将我们吸引,用弱小脆弱武装自己的我们这时候有极强的冒险能力,我们要刺激。我们不甘心,不甘心平庸,不甘心市侩,但当失去这平静的平庸的时候又会更加的不甘心。这就是将自己打扮成悲剧女主角么?太自私,太自私了。

  我厌恶她怎样能如此自私,我厌恶我自己。

  在以后的某一天,当疯狂的血液开始在我身体里沸腾的时候,我也会这样么,像她这样么?

  想到这儿我浑身战栗。

  我不要这样我不要。

  我要爱她,爱他,爱世界。我要拼命拥抱拼命爱拼命幸福。

  《黑匣子》读后感(四):一切都有结局,接受便是救赎

  五星给原著,负四星扣给翻译。

  因为这本书,除非有朋友极力推荐,否则我再也不看外文的中文译本了。能好好说人话不好好说,像是肛门里插了竹简,从字面上让人感受到“满腹诗书”,却时刻坐立不安。

  短评放不下,作为书评又不够长,真尴尬,不去想了。

  阅读过程中人格被拉扯,不断辗转在几个角色之中,瞬间进入不同的生活,看着每个人的愚蠢、绝望、抽搐、挣扎、成长、忏悔,就像真实的生活,其真实的部分就在于,在大部分时间里,你所经受的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

  诚实如果会带来惩罚,那为什么不选择虚伪?如果渴望看见美好,又为何蒙住眼睛,就只为了躲避丑陋?如果真的这么在乎,何必要等七年,如果不在乎,又何必联系?如果重要,又何必分离?如果不重要,又何必援助、忏悔与迟来的理解?读完之后还有更多的疑问,更多的烦恼,始终没有得到平静,而又有谁在乎呢?谁会完全在乎你所在乎的,难道不是只有你自己么。

  在看到二十页的时候,惴惴不安的问朋友“最终结局是不是美好的”,而实际上,是什么结局都不重要,而任何事情的真正结局,都一定是美好的。

  愚蠢而虚伪的人,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感受到内心被自己常年编织的纯真与善良。渺小而愚昧的生命,在无尽的自寻烦恼中挣扎。而最终无论是谁都会通过死亡得到救赎,这是唯一可以知道的结局。如果你一生都没有得到觉悟,也许死亡之前,是你最后的机会。

  虽然不适用这本书,不过还是分享一句我所相信并不断在亲身经历的话:Everything has a happy ending, if it's not happy, it's not the end, keep trying.

  《黑匣子》读后感(五):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主宰

  自从上次看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我开始关注以色列小说!也许因为《以色列当代文学译丛》是选取以色列当代最负盛名的10位作家,小说也就难免各具特色,绝少平庸。虽然这样所选取的小说未必最精彩,但也是很值得一看的。看书,我最怕看到的就是开始精彩,而后就让人扔在一边,随时被人看见,就因为没看完,给人负担的书。这和看电影电视还不同,电影电视你可以不思考着忍受完,书却不能。看了不好的书,还徒增我的心理负担!但现在我已经寻到一些找书的技巧,而且如果让我无法看下去的书,我也绝对会就地扔回图书馆,张爱玲的书前不久就受到这样的待遇!

  《黑匣子》一篇书信体的长篇小说。整本书都是书信电报来了,又回了。在看到大约一半的时候,我开始被这种体裁所吸引。真实的世界只有一个版本,但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版本,因为内心无法被左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并不知道别人如何,我就是一个在内心中讲述自己故事的人,不管我的外在是反对或认同。我们总有自己的行为解释和标准,在那里我们自己既是法官又是被告!有时候我也想了解别人的法官,但时常他们对于别人却相当残酷!书信体就是这样一个多个人的多个法庭,一些判决在艰难的谈判中取得了共识,有些却永远也不可能!男女主人公就是在这个一次一次的审判中,解开他们婚姻破灭的黑匣子!这当中交织着太多的爱和恨,每个人想象出的世界都激情澎湃!这就是现实的写照,表面一切都在平静的发展着,其实这平静的表面的下,有一颗颗完全不为人所知的“无暇”心灵!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刚刚过去,在无意间曾经发现本书的作者(阿摩司 奥兹)也曾是大热的人选(2006年)!我极度不喜欢,这个世界的烙印科学,大家都在成为烙印的奴隶:奥斯卡大印的奴隶,诺贝尔烙印的奴隶,世界文化遗产的奴隶……这个世界已经荒谬到要被别人的大印承认才能够过自己的节日的程度,这不是一个可悲的世界吗?但这又是个嘈杂的世界,每个人的选择变得如此艰难,才开始了迷信这些烙印!由于害怕看到会让我产生心理负担的书,我还是决定迷信的选择下一本书——阿摩司的《我的米海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