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散文》的读后感大全
《秋雨散文》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5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雨散文》精选点评:
●作为中学生读物还算不错
●很喜欢~~
●再熟悉不过的封面
●一颗星给这本书,这是一本余秋雨许多单集中的精华文章的合本,一本足以,名篇皆有;一颗星给曾经余秋雨散文给我带来的思想启迪;一颗星给余秋雨有所追求不从俗的为文态度。今天的我是不大爱看余秋雨的文章的了,且愚以为只有中学生和在校大学生愿意看吧。
●悲天悯人、动情易感的碎碎念,不过当时摘抄作业消磨时间帮了大忙。
●在他的其它书里都有提过相同的观点
●一直这样,好多年。
●秋雨。有些文章真的好深刻。
●感受一下历史文化!
●我的朋友里面 居然还有读余大师的 有必要来一星加持一下
《秋雨散文》读后感(一):先生没疯时
说实话,余先生的这本书还是他最认真写作,最专心写作,最勤奋写作的最后一本合集吧。其中很多篇章有历史的深邃,有对人情世故的体谅,有延续传统文气的那种努力。
此后应该是霜冷长河,已经很惊讶为什么这些东西就像露水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再往后的书,已经难以入眼了。
《秋雨散文》读后感(二):文化的背后
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都江堰,西湖梦,白发苏州,江南小镇,沙原隐泉,庐山札记,皋兰山月,千年庭院……从一处到另一处,处处都是那么扣人心弦,处处都是那么悲叹唏嘘,处处都是那么悠久遥远。
正如余秋雨所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秋雨散文》读后感(三):回忆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处于迷茫的时候,对工作和生活都是太多的不确定,有一位长辈医生推荐我了这本书,当时读完之后觉得,余秋雨先生的写作文字很优雅,且通俗易懂,特别喜欢他的字里行间,对生活、婚姻的理解,他是一个观察很细致的人,总能从生活的琐事当中悟出人生哲理。年少时,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养分,一直以来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推荐给大家阅读哦
《秋雨散文》读后感(四):粉墙云瓦
一本书,拖了三年。
1. 结庐荒山,独钓寒江2. 战栗在中口交铄下的疲软肉体
3. 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
4. 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
5. 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流水太清,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没有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6. 在陌生的烟瘴之地夜夜梦到周庄的流水和石桥
7. 浅渚波光云影
8. 真是遇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头,江南小镇历来都不木然
9. 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10. 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朦的大海
11. 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
12. 他毕竟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新时代的文明五光十色,强胜弱灭
13. 他们知道这是一部世界名作,应该看一看,自己看不懂也很自然,既不恨戏,也不恨自己
14. 他们最容易洒脱出去,但又常常感到一种洒脱的孤独
15. 他们钦羡过,但又本能地懂得,钦羡过分了,我将不是我
16. 缺少生命感,也就缺少悲剧性的体验。
17. 总而言之,上海人的人格结构尽管不失精巧,却缺少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
18. 娇妻幼子,弃之不见,琴弦俱断,彩色尽倾,只换得芒鞋破钵,黄卷青灯
19. 天长日久,无以修葺(qi),吴锦堂的种种建筑,也渐渐污损,与四周萧索的村落悄悄扯平
20. 一番假惺惺地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挣得稍大一点的一个床位倒头便睡
21. 一种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重又萌动起来...唤醒它,只需要一个闪电般掠过的轻微信息
22. 倒得船上,安下心来,才猛然想起,最后连太湖都没有看上一眼。明天早晨,太湖醒来会有多寂寞
23. 一群没有了书的书生
24. 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
25. 一身弱骨,或踟蹰于文士雅集,或颤慑于强人恶手,或惊恐于新世间诘,或惶愧于幼者哄笑,栖栖遑遑了无定夺
26. 终于浊酒、浓墨、残肢、墓碑编织老境
27.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28. 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29. 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30. 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
31. (《送高闲上人序》韩愈)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32. 一个长久的属于海边的希望,一个不息地祈祷昌盛的记忆
33. 舐风蘸雨
34. 潮水般的鸟鸣
35. 上下楼梯时我真想扶他一把,他像躲避什么似的让开了,于是他真的躲开了衰老,在全世界的口味间一路逍遥
36.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说,李白一生要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会之中
37.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评述严子陵)
38. 千年的荣耀负载出久远的恶浊,精美的陶器贮存着怵目的残忍
39. 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象
40. 不知道追了多远,跑了多久,只知道耳边生风,群山急退,直到暮色苍茫
41. 不管如何伤痕斑斑先住下,既不先听你申诉,也不陪着你叹息,只让你在不知不觉间稍稍平静,然后过一段饶有趣味的日子试试看。来了不多久就要回去热烈欢送,盼不到回去的时日也尽管安心。初来时是青年还是老年在所不计,是独自是全家都可安排
42. 虽然不见得多么机智却能固守寻常道义,纯真如婴儿,宽容如溪谷,外部名声欠佳不去管它,内心有点糊涂也不在乎,只见清清浊浊的水流向着自己归注
43. 骑着蒙古马,挟着朔风南下
44. 君无戏言
45. 对海峡对岸那种反常的激动表现出漠然,对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表现出漠视
46. 色彩浓处,野性犹存
47. 周围的一切都在诱使我们努力去做一种不寻常的人,所有听得到的精彩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所有可想像的重要景象都鲜血淋淋
48. 兹游奇绝冠平生:平生最奇绝的一游(实在还没到说这种话的年纪)
49. 明眸皓齿,嫣然一笑
50. 推窗出去,一半是绿树织成的山壁,一半是迷迷蒙蒙的海湾
51. 逃不出利用、妒恨、攻陷、冷漠的漩涡,在街市间消亡
52. 社会上万事万物各自的理由组合不成文明。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
53. “你还是人吗”
54. 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55. 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
56. 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都没能继承的自己只能生动)
57. 极端洒脱又极端低贱,低贱到谁也认不出谁,低贱到在一平方米中拥塞着多少个都无法估算
58. 要寻找冷清并不困难,几个弯一转,几丛树一遮,前前后后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59. 青砖石地,粉墙云瓦
60. 春花秋叶,夏风冬月
61. (辛弃疾称赞朱熹)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观点
1.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2. 交战的双方倒下前最终都面对后代,因此我们身上密藏着它们的无数遗嘱。(让我突然想到,我们义务教育中的语文,更多是在潜移默化教做人)我们是一场漫长交战的遗留物,我们一生下来就不是孩子。(从河姆渡文化算起,我们每个人都已700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