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作品全集》读后感1000字
《兰波作品全集》是一本由阿尔蒂尔・兰波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兰波作品全集》精选点评:
●仅仅是他的人生就是一首诗歌~,第一首诗的开始还可以,后面就翻译的有点散文化了;《太阳与肉身》写的最有神力!《奥菲利亚》读出了天才的那种性爱中的喘息;革命诗人和波德莱尔的前身?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兰波的创作生涯很短,只有2,3年,其后又用自己期待的方式活了十多年。能写多好的诗,往往是由环境和天赋左右的。以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则要用无穷的意志。
●现在看来写的也不咋地,还是散文部分(《地狱一季》《彩图集》)好看点
●这几天夜里读书飞泪啊#
●唉。翻译过来语感全无。
●诗人一般都不容易,济慈25岁死于肺病,彭斯死于贫病交加,叶芝害单相思,狄金森与人类隔绝,洛尔迦遭枪杀,惠特曼瘫痪,里尔克无家可归,茨维塔耶娃上吊,阿赫玛托娃失去丈夫儿子,艾略特长期禁欲,庞德入疯人院,布罗茨基流亡,米沃什出走……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稍微正常一点的,对不起,他是gay
●看得出“用韵”了,但问题和智量先生译曼德尔斯塔姆一样:如果非得用打破自然表述的代价,这样的用韵就变成了紧箍咒,失去了诗的活性。
●我想读过但丁的人,对他也是十分热爱的。
●看到放弃文学之后的另一个兰波:孤独、贫困、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地生活,忍受热带瘴疠所致疾病的折磨,直至死去。诗人兰波和普通人兰波,文字的通灵人和生活的失败者……
《兰波作品全集》读后感(一):读兰波
我经历了很多金色的幻想
去过很多国王住过的地方
游玩了不少人间风景
常看到有很多鸟出没的地方
那里的人纯净,温柔,无忧无虑
直到我听到一个人的声音
高贵无畏的声音,我的情感
有新的去处
我们惊讶地相互凝视
然后默默地保持着彼此的尊敬
《兰波作品全集》读后感(二):感觉
感觉
夏日蓝色的傍晚,我将踏上小径,
拨开尖尖麦芒,穿越轻轻草地;
梦想着,我从脚底感受到阵阵清新。
我的头顶凉风习习。
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
无尽的爱却涌入我的灵魂,
我将远去,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波西米亚人,
顺其自然-----快乐的如同身边有位女郎。
《兰波作品全集》读后感(三):联想自一首兰波的诗
诗人在马车里,黑夜沉沉。外面突然传来小孩的哭声,这哭声突兀地刺进来,在诗人身上变成一个黑色的吻——一只蜘蛛停留在诗人的胸口,而诗人想着那团火焰,蜘蛛在火焰中化去——而火焰也迅速转变为月光,月光从车的顶端的小空里射下来。他从清醒中醒来,就如在梦中睡死过去。
他知道这种感受不会久,就像昨天未交的房租今天不会躲过房东一样。
没有火焰,但有火焰的影子;也别从他身上夺走月光,就算月光遗忘了他。
《兰波作品全集》读后感(四):诗人之死
一百个人中有一个诗人么?
没有
一千个人中会有一个诗人么?
没有
那亿万个人中可有一个诗人么?
没有
这世上只曾经有过一个诗人,他已经死了。他的灵魂拒绝了天使的感召和撒旦的诱惑,在塞壬女妖的歌声中翩然自若的飘过海峡、山谷、沙漠、绿洲,飞过大海、天空、森林、城市,掠过帆船的桅杆、朝圣者的头顶、牧童的笛声和积骨的战场。
他在极冰之地坦胸露怀,吟唱爱情。在莽兽出没的丛林中,悠闲的坐在岩石上,弹奏着古尔德之琴。
他还曾攀上最高的险峰之巅,钻进最炽热的火山口,或潜入最深的深渊之底,一窥世界那难言的隐密。
然后——偶尔,只是偶尔,当夜幕降临,他也倦极时,他会落入到某个凭窗醉酒的躯体中,在里面小憩。
《兰波作品全集》读后感(五):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开始的开始,只是觉得美丽。不知从何时起,他的每篇文字我就要开始看很多遍了,生命的诠释,欲望的释放。海子只是海子,他愿意一无所有地如出生一般纯净地把自己还给他的母亲。
我是在早晨出门的公交车上看海子的诗集的,从来都不知道他死的时候是跟我一样的年纪。还有一个与他命运相似的是法国天才诗人亚瑟·兰波。海子兰波这样诗人特质的男子总是我崇拜的类型。很喜欢他的一句话: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上海,我跟阿笨在一条小巷中闲逛时,在一家小咖啡馆的窗户上第一次看到亚瑟·兰波的照片,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他不是属于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我那本厚厚的《法国诗选》里说,兰波是天生反抗的神童。十四岁写诗,二十一岁放下神奇的诗笔。
这位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在年仅17岁的时候,在1871年5月,兰波给一位朋友写了一封著名的《通灵者的信》中这样写道:“诗人是人间真正的盗火者”,提出了自己的诗学观点:真正的诗人必须是通灵者,用带点自虐的方式来燃烧自己诗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