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之痒读后感1000字
《7年之痒》是一本由杨二车娜姆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7年之痒》精选点评:
●可惜了
●哎,还在小三这个词不那么流行的时候遭遇了小三
●坚强的女人。。。 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精彩。。 失败的婚姻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活着得向前看。。
●爱情的低潮
●呈现
●晕死,当年看完就觉得这人好自恋,谁知道后来就火了.....
●可能是因为朋友的偶遇,让我想起这个从女儿国走出的女人,看过她的七年之痒,像是一个小女人在讲述爱的故事,淡淡的。开始对她产生兴趣
●我们摩梭人信佛,我相信在我最辛苦的时候让这样一个男孩子出现,给了我七年安安稳稳的,浪漫的日子,一断童话般的爱情,然后再把我放到山上去,再让我做该做的事情,我曾经丢弃的事情,我自己这样解释以后,我就会想,算了吧。 ——终于找到这段话了~~
●武汉。2005。贝塔斯曼
●内容记不大清了,但此书的印象较为深刻。
《7年之痒》读后感(一):一个不失本性的女人
她开始思索着,也开始睡不香了,家人,家乡的情况一天不好,她在他面前永远都只会是美丽的绿叶。一想到这里,她的心里那一股不服输的感觉,就像一只日本海里的八爪鱼一样四肢从蜷曲的状态向外伸出。每每读到这里,一股似乎很强的寒流撞击这我,心里有着默默的悲哀。。。。
《7年之痒》读后感(二):一直喜欢开头那段话~~~
这本书看过很久了。看过以后把书送给了一个闺蜜。觉得她需要了解那种情怀。
真正的喜欢杨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觉得这个女人的内心很丰富,就想她丰韵的体态一样。可以去挖掘和感悟。
最喜欢的就是开头那翻话了。
字句不记得了,大致的意思是,上苍让她拥有了七年的幸福,就好像给她放假一样。现在爱情走了,让她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承担那些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喜欢她这样为自己诠释感情的离开。
《7年之痒》读后感(三):当他和她不在一个世界了……
在南图的书架上翻到这本书,我站着看着不想放下。
晚上的时候,我静静的一个人,在看完两遍书中的中文之后,打开英文的页面,继续阅读。中英文全都出自一个人之手,而且全然没有翻译的痕迹,都那么流畅的写下来,很到位的把细节和情感描述。
那样一个鲜艳的女子,爱的如此纯粹,或许就真的只能用没有多少先兆的分离来保留所有美好的回忆。娜姆那样的女子,注定不可能哀哀怨怨,也不会用多少篇幅来写伤感,然而那三个字“痛死了”,如此口语又如此直白,就把她想要表达和想要诉说的都含概了。
想到那样一句话,他和她不在一个世界了。他的世界很大又很小,并没有太多的承载;然而她无法割舍下她的故乡,她的泸沽湖,她的女儿国,以及那些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他们的分手,是一种带着无奈的必然选择,与爱情无关。
只是遗憾,书中的文字,竟有一些和那本《中国红遇见挪威蓝》中的一样。我只能解释为,大概她真的不舍,真的只想记录美好,却又不得不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有了这本《七年之痒》。
《7年之痒》读后感(四):七年之痒 vs 坚守幸福
04年9月,在新浪读书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杨二车娜姆的新书——《七年之痒 中国红别了挪威蓝》,对应着以前曾有的一本《中国红遇见挪威蓝》。
七年的国际走婚,因着一个越洋电话,发现那边的家出现另一个女人,瞬间天崩地裂,嘎然而止。七年,那些在娜姆笔下柔情蜜意的日子,疏忽一下子,在这一别中成为了过去时,不再回来。
我突然的感到有一些痛心,因为《遇见》里的那些灵动文字的确真真切切的让我艳羡过一番,因为年初还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她自信满满和沉浸幸福的神情。感情的通透浪漫,激情甜蜜,娜姆以无限张扬和极致的方式诠释给了我们。一如她常着的艳丽唐装,大胆的配色和款式,眩晕人的眼目。
在这突如其来的分别中,应是疼痛的无法言语吧?但是疼痛也只能为证明存在的残酷。
人是不是都这样?敌不过岁月,敌不过长久。所谓的天荒地老,矢志不渝的感情是不是早已绝种在这个什么都是泡沫的社会里?
感情的背叛,身体的背叛,也许就是瞬间。
两个曾彼此深爱的,且依然相互深爱的人,在面对这措不急防的分手的时刻,却都选择了无力的默认与承受,没有任何的回转与伸手的挽留,是不是岁月真得可以让人变得淡漠,淡漠到麻木?是不是真的是冥冥之中缘分的定数?
而那么多用心去守护感情、且抗拒着形形色色诱惑的人,是不是非常的值得礼赞?那么我愿祝福每一个在坚守幸福,珍惜缘分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