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公众号讲古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公众号讲古

2021-01-21 20:28:40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公众号讲古

  今天是微信生日,我想起了公众号的历史。微信公众号在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比微信晚一年七个月零两天。正式上线后六天,我在mp.weixin.qq.com注册了第一个公众号,发布了第一条内容---也就是今天的题图,内容是嘲讽三星和诺基亚。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非常严格的版权意识,所以直接拿了一张网图就开始发。如果是在今天,可能会被捶得满头包。

  在公众号平台运行了好几年之后,许多想要注册的人还是不知道入口是mp.weixin.qq.com,也不知道是免费注册,以至于去网上搜索找人找公司付费注册,这居然在一段时间里也是门生意。从好的一方面来讲,说明公众号的确触达了普通用户,同时,这些公司和个人也算是知识付费的先行者。

  公众号平台在开启之初,其实就是一个通讯列表里的号,和你的亲戚朋友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公众号能干的事情和你微信里其他亲戚朋友能干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同。那时候不需要专门点某个地方去浏览公众号内容,而是公众号发布一条内容,你的聊天列表里就多了一条新对话。点开之后,是公众号给你发来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片,就像是和朋友聊天。

  很自然的,也就不存在留言这件事情。公众号那时候给人的感觉,是你在和某个人一对一聊天。对于我这样的公众号作者来说,也根本没有什么留言管理后台,后台看到的是几千条读者和我之间的对话。有些时候我发得频一些,就根本闹不清楚读者的留言具体是针对我发送的哪一条内容。回想起来,那时候真的是很美好,非常不方便,但是很美好。虽然只能发图片,只能发语音,只能发不超过800字的中文,但它毕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作者,也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作为一个活人和许多人直接一对一聊天。同样的,他们也把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什么小编老编,或者是什么新媒体。

  发完图片第二天,也就是2012年8月30日,我发布了第一条文字内容:

  如果你路过我们家昆明,拜托你慢点走,慢点走。我说没有吃到新鲜菌子就可惜了,我说没有看到白云奔马一样掠过天空就可惜了,我说没有感觉到日光泼水一样倒下来就可惜了。朋友,记得帮我在那城里坐一晚上,看看姑娘们的背影,看看无边夜色如何从树隙间无声流泻满地,终于消散不见。

  和菜头

  这其实我在微博写给南派三叔的,当时他在昆明签售,我在深圳搬砖。我们彼此还没见过,大家只是在QQ群里整天聊天灌水。不过很快他就跑来深圳签售,我们约在香蜜湖吃西贝莜面村,吃完了接着去木屋烧烤,事情应该是在2013年7月3日。

  当然也不都是抒情,8月31日我就发了一条非常严肃的内容:

  最近最流行的美剧是《新闻编辑室》,今天第一季播出完毕,一共10集。目前看起来网上反响尚好,更是有许多文艺青年因为其中的新闻理想而推崇备至。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这样的工作大概做起来也会过瘾一些,而不是打卡做事换饭票而已。只是这样的工作大概很难找,否则就不用拍成电视剧了。《新闻编辑室》的流行,怕也说明许多人对自己手头的工作完全无感。今天是周末,有兴趣看一眼的朋友可以访问这个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439bb501014v8h.html

  当然了,你又会问我:菜头,你对新闻理想怎么看?请允许我在这里抄录一段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的话:“新闻的价值观和操作系统决定了:新闻基于常识,但却往往试图远离普通;新闻基于个案,但却往往试图推及总体;新闻以个人主观为研究工具,但却往往试图委诸客观证明;新闻报道横断的当前,但却往往试图讲述纵贯的历史。在我们颂扬新闻的时候,必须意识到,以上四点,是新闻人必须保持谦卑的理由。”

  这样的内容今天我估计是不大可能发布了,给谁看呢?不过,从中可以看到那时候的微信公众号大家的确在试图交流,而不是内容输出,为了提供社交价值或者情绪价值。

  微信公众号推出图文功能之后,我终于可以向读者推送一篇图文并茂的长文。因为公众号后台多次改版,我没有办法在这里直接贴上早期的文章链接。所以只能向你口述一下:那是在2012年的11月末,网上突然开始流行“航母Style”,源头是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起飞,两个指挥员的姿势非常特别:

  于是,我编了一条段子,解释为什么飞机放行人员要半蹲。是因为“翼尖高速穿过空气,震荡引发一种叫“风刃”的物理现象。风刃速度非常快,有破甲能力,没有达到筑基期的人中之必死。”然后就有许多媒体转载指正,分析为什么不可能存在风刃,以及要蹲下的真正原因。他们解释了风刃,但是对破甲和筑基这样的概念视而不见,所以我写了第一篇图文,名字就叫《钓鱼记》。

  在公众号上第一次发图文内容,我就发了这样一篇,可见我就是个混蛋。

  更混蛋的事情发生在两年后,2014年12月,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图文内容的评论留言功能。加上之前2013年8月的折叠公众号,基本上就确定了今天公众号的形态。它不再是早期对话式结构,而是变成了一种专门的阅读功能,有专门的区域收纳,有专门的表现方式---想一想看,群聊天里专门回复别人某句话的功能是在去年年底才出现的。从此,想要重温过去那种作者和读者聊天式的互动,只能去Telegram了。

  12月19日那天,我发布了第一篇带评论留言功能的文章《白松露,蓝龙虾》,内容是谈吃。时间开始了,巨变开始了,我在谈吃。不过放在今天想想,似乎谈吃也比较合理。因为吃还算得上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两句。如果换成一篇书评,留言区也许会变得非常凄惨。

  混蛋归滚蛋,不过我倒的确对公众号做出过一点微小贡献。当微信推出二维码收款时,我是公众号作者里最早一批在文章最后贴二维码要求读者赞赏的人,完全不顾及知识分子为了钱真不要脸的舆论压力。当时的体验非常恐怖,用私人账号收款,每进一笔钱就有一条新提示,手机就要“铛”一下,从早到晚,没完没了。我不能说公众号平台最终推出赞赏功能是因为我,那样太自以为是了,但我可以说我当时的行为促进了这一功能作为需求进入微信团队视野,让他们看到赞赏环节对于创作者持续创作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微信和苹果就赞赏功能僵持不下不得不对iOS用户取消赞赏功能的时候,我依然坚持每篇文章最后专门为苹果用户贴一张付费二维码。可能就是这种对钱的执着,深深打动了库克和微信团队,这个功能最终得以回归。

  这些年我一直在等一句话,包括那些写文章骂我的公众号作者。看来是很难等到了,那不如我先回答一句好了:不客气。

  总体上来说,公众号的演进要慢于其他微信模块。在这个过程里,我发现念还是有用的。就是时不常叨叨几句,类似:什么时候才能加搜索呀?什么时候才能加翻页呀?什么时候才能加分类呀?一般念几个月没有用,念上一年两年,最后多半是会有的。也有的时候会很灵,比如说推小程序的时候,念一句“什么时候能嵌入小程序呀?”,眨眼间就有了。所以,还是得念,天天念,碎碎念。尤其是在微信生日的时候,还得念一念。毕竟,微信公众号使得内容创作者前所未有地触达到了中国人民,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是如此。也大概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形成了作者-内容-读者之间的循环,使得写作变成一件可以持续进行的事情。

  预祝公众号明年8月23日生日快乐!也期待着我在公众号写满十年的那一天到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公众号讲古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