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的读后感大全
《长生殿》是一本由洪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50,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生殿》精选点评:
●解爹爹保佑!
●爱情呵!
●初次接触此类,但觉词曲妙绝
●蛋疼的读完洪昇的《长生殿》,表示再也不相信土默热了!!!!
●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真是彻底的浪漫。美得耀眼。
●七月七日长生殿
●算是剧本的初心!小学时候图书馆里那套中国古典戏剧漫画给我留下的印象太美好惹!读长生殿就像是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追忆w 熟悉的情节用不同的语言出现,唱词时脑中似乎能听到宛转的夜戏声。
●破不刺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
●四大名剧里最难看的一部。。。。。。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之后屡次看到“娘娘为国捐躯”直接摔书。其实很好奇,戏曲受众也是百姓了,为什明明是受害者会觉得这种祸国殃民的“眷侣”很凄美啊!还特么HE了?真好笑
《长生殿》读后感(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月七日长生殿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事与人违,二人还是在内因外因下的种种在马嵬驿分别,唐明皇之后一直在寻找杨贵妃,思念贵妃... 可能作者还是不舍二人的爱情,最终二人在月宫得以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美好的爱情,过程曲折而结局美好,过程的曲折又不算什么,这可能就是作者想写的一部分吧。
《长生殿》读后感(二):娱乐性极强的传奇剧
洪升自己的身世足以称得上一出传奇,醉酒跌落江中而殁,即使在文学作品中,也会让人觉得戏剧性太强。如果说徐克的《倩女幽魂》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那么洪升的《长生殿》除去经典性之外,还十分富有娱乐性。千古文学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被演绎成多种文学形式,然后洪升这部传奇的娱乐性堪称最强。善良的织女,聪明的嫦娥,坚守岗位的门神,化腐朽为神奇的还魂水,远在三界之外的蓬莱仙岛。仅是这些主动参与情节发展的诸位神仙,就已经不得不佩服洪升的童心与狡黠。
《长生殿》读后感(三):可爱的老百姓
古代人懂人命不同,打被怀进娘胎就注定了。中国古代老百姓早想的明白,哪怕你一骑红尘踏毁了我嫩苗良田,我口中咒骂连篇,我还是相信倾城一笑的妃子就是那蓬莱仙姑下凡。哪怕皇帝轻信国舅,误宠贼臣招致叛乱,七月七日长生殿誓言有变,玉环马嵬坡下薄命轻断,我还是诚心祈求这不过一时藕断丝还连,唐天子和杨贵妃生生世世是比翼鸟儿,连理枝儿,缘分不浅。若有来生,定还是我种田来你做皇做仙,我日日敬你拜你,必享福泽。这份淳良,安分守己当真愚的可爱。有了这种心态,才不会眼馋嫉妒加愤懑,那些大道理也不必懂。
《长生殿》读后感(四):《长生殿》札记
全剧基本上是两条主线,一是唐和杨之间的感情发展;一是政治环境的变化。上半部(前25出)唐和杨的感情经过两次冲突以后在《密誓》一出达到顶峰;下半部以两个人的互相思念与玄宗的追悔推动。洪昇很好地将《长恨歌》中歌颂李杨爱情与政治讽喻的主题统一在李杨二人的追悔态度之中。剧本的结构安排整齐精致,政治环境与感情发展相互穿插,间杂以戏谑感叹(《禊游》《弹词》),次要人物首尾环顾(偷曲之李谟、永新、念奴、李龟年)。
当然,要将言情与讽喻统一的目的似乎影响了李杨二人的感情表达的感染力度(与《牡丹亭》相比),全诗情感高潮反而在于《弹词》一出所表现的盛衰沧桑之感。当然,这也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与帝王妃子传统伦理的固有关系差异,也未遽可看作是明代抒情新潮的倒退。
另:古典戏曲各幕转换对叙事进行了自然切割,与现代小说的叙事节奏有明显差异。
《长生殿》读后感(五):天长地久无穷尽
一直都很喜欢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初中时候第一次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读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那句就开始掉眼泪。帝王将相总有太多身不由己,但是感情里最真挚的部分就是排除万难来爱你。
也有人说,这部作品里的唐明皇三心二意,明明有了杨贵妃还在想着她姐姐,想着梅妃。但我正是被这慢慢加温的爱情所打动,一开始的好感只是出于杨贵妃的美貌而已,但那种抑制不住的想念和爱意是要冲破一切倾泻而出的。
他跟杨贵妃吵架,一气之下送她回了娘家。但是马上就茶不思饭不想,只想早点与她相会。后来他也是,杨贵妃一吃醋,他就忍不住抛掉自己帝王的架子,低三下四地请求原谅。直到最后,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全本最让我感动的在马嵬坡下杨贵妃身死的那段,他说“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作为一个帝王,他要美人不要江山,此情日月可鉴。
还好最后是欢天喜地大团圆结局,他们终在天宫相见,做了一对无烦忧的神仙眷侣,才真是“天长地久无穷尽”了。